韓呼和(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014109)
茶學專業詞匯英譯翻譯策略研究
韓呼和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014109)
我們在茶文化的理論研究、生產加工等各個方面都有著相應的經驗與貢獻。我國是茶文化開發較為成熟的國家,同時幾千年以來的茶葉種植經驗,使得我們在有關茶葉科學研究方面,有著相應的優勢和先機,而想要讓我們的先進理論有效融入世界科學體系,就需要充分有效結合相應翻譯活動和過程。與其他翻譯內容不同的是,有關茶學科技的專業知識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其本身內容。而不需要考慮相應意境和文化體系。本文擬從我國茶學體系的形成情況入手,結合翻譯的價值和內涵,結合研究中西方語言詞匯之間的差異,從而探索在茶學專業詞匯翻譯過程中應該實施的相應策略。
茶學;專業詞匯;英譯翻譯;策略研究
除了我們在茶文化方面的優勢和基礎,一直以來,通過成熟開發,我們在茶葉種植、栽培、生產加工、體系研究和創造上,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收獲,可以說,長期以來茶葉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失的重要因素。隨著科學化、學術化和成果化不斷開展,如今我們在茶學研究方面,涌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內涵的科學研究成果。而茶學理論體系中的專業詞匯,是我們認知茶學理論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隨著我國飲茶文化不斷成熟,茶學也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茶學指的是與茶生產等相關的實驗性學科,但關于茶學的內涵和價值,多數人都沒有形成清晰的認知和體系化思考。在有些人的印象中,茶學就是茶道或者是茶藝,但從根本上看,現階段我國的茶學研究和學科建設處于較為成熟、體系化的狀態。我國有著從茶學研究本科到博士的所有學位授予體系,而在茶學專業上,也形成了一系列諸如:茶樹栽培專業、茶葉生物化學專業、茶葉育種學專業等極為廣泛的茶學研究學科,因此在茶學研究方面有著雄厚實力,并且也形成了一大批相應的學術論文成果。以往,我國是茶葉和茶文化的重要輸出國,在對外交往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則應該向世界推廣相關茶學科研成果。
我國是茶葉的原產地,經過幾千年的成熟開發,如今我國已經形成了體系的茶文化內容。與此同時,我國也逐漸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化的茶學研究體系,而在這一過程中,也產生了一大批以研究茶學為核心內容的茶學專用詞匯。在茶學專業詞匯的翻譯過程中,主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有關茶葉的名稱及其茶葉內容細化的名稱,而另一個則是有關茶葉中所包含的化學成分的翻譯。因此對茶葉科技論文進行推廣宣傳時,對其進行有效翻譯無疑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無論是科技性術語,還是描述性術語,都有與其對應的翻譯方法和要求。
翻譯指的不僅僅是一種語言之間的交流,同時更是一種基于文化內涵核心的交流活動,我們可以知道翻譯不僅僅是對語言的傳遞,同時更是文化內涵交流的重要表現,可以說,語言和文化之間互相影響,并且相互作用。從語言的特點和產生來看,都具有十分明顯的文化特點,其文化特點集中表現在其文化屬性、價值和功能上,同時能夠通過語言的語音、語法和詞匯,對文化內容的表達產生重要作用,語言也是人類思維和具體認知的重要表達。
語言的組織方式主要有詞匯組成,所以我們必須結合特定的文化內涵,進行語言傳輸,我們應該認識到,翻譯是對兩種文化的交流,而不僅僅是詞匯的表面傳達,所以,想要真正實現有效翻譯,就必須對兩種文化進行深度融合,通過結合相應的文化背景,最終達到信息有效傳遞的目的。中國傳統和英美文化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因此想要讓茶學專業詞匯實現有效傳遞,那么在翻譯過程中,就必須著眼于中英文化的差異,通過使用相應的策略和技巧,最終達到翻譯目的。翻譯的最大特點,不是融入感情,而是尊重原文的特點,并且最大可能地實現信息等量傳遞,因此,翻譯講究干凈簡潔、簡練科學。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也是表達個人認知或者文章內涵的基礎,無論是英語,還是中國文化,都需要有相應的詞匯要求,同時,結合人們的語言習慣,形成了某些特定的詞匯,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專業詞匯。在茶文化當中,也有一系列相關專業詞匯,比如,茶道、茶藝、綠茶、烏龍茶等等,都是專業詞匯的具體應用。正所謂詞匯是語言的基礎,語言是文化的集中表現,因此中西方語言詞匯之間也有著巨大差異,
3.1 語言詞形變化,對其詞語性質的影響不同
所謂詞性,指的是語言中某單一詞語的具體語法歸類,成為該詞語的詞性,在英語中,通過詞語自身形態的變化,能夠引起詞語性質的變化,從而使得英語的詞匯,更具有靈活易變的特點,比如英語的名詞和動詞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而動詞通過添加相應的詞綴,也能形成相應的名詞或者形容詞。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英語的詞匯更多的是由詞語本身形態的變化而產生的。也就是一個詞根,通過添加不同詞綴,可以產生代表不同意義的詞語,因此,英語詞匯中具有極強的用詞派生能力,英語通過詞單詞形態變化產生了不同內容,從而有效表達多樣的詞語含義。但是和英語相比,漢語相對較為固定,某一個詞匯,其含義,較為固定,不能通過詞語的形態改變而引起詞匯內涵和詞性的變化。在漢語中,詞語和詞序的有效組合,將實現句子內涵的準確表達。長期以來,在茶學研究方面,我們形成了一系列與茶緊密相關的專業詞匯,而這一系列詞匯都是基于漢語語言習慣所形成的,因此,在對這些詞語進行準確翻譯和表達過程中,必須了解漢語的詞匯生成原則,從而才能實現對專業詞語的精準翻譯。
3.2 英語和漢語在此類使用上也存在巨大巨大差異
英漢語言在詞類使用方面也是存在差別的。盡管雙方在詞匯數量上大體一致。但是,在英語中的冠詞和漢語中的量詞,都是單一的,另外一種語言中沒有其他詞類與之具體對應。也就是說,在英語中不存在單獨的量詞,其詞匯中部分量詞都是有名詞來具體代替的。而在漢語語言體系中,也沒有冠詞這一說法,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其數詞和量詞就發揮了英語冠詞的作用價值。此外,在詞語此類的具體使用方面,也存在差別。英語中,多使用名詞,而在漢語使用過程中,更重視使用動詞,在英語中其,介詞,副詞和形容詞以及名詞,所表達的含義非常豐富。因此,這些詞語就成為英語句子中的主要組成詞匯。而在漢語應用習慣中,介詞,連詞所使用的密度,遠遠低于英語。在漢語當中,通過動詞和相關詞組來造句,從而使得漢語句子主要應用動詞。
茶學專業詞匯,是我們研究茶學,認知茶學理論的關鍵和根本,在翻譯茶學專業詞匯時,我們必須充分依據英語和漢語的差異,以及兩者茶葉對整個翻譯過程的具體影響,從而采取相對應的策略和思路。長期實踐證明,通過結合雙方語言差異基礎,進行專業詞匯翻譯,能夠起能夠起到最佳效果。
4.1 合理認知雙方語言、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
掌握良好的翻譯技巧和方法,是有效開展翻譯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充分掌握和了解英漢文化在詞匯上的差異。我們應該認識到由于英漢語言,在詞語構成和詞性上的差異的存在,就使得統一內容,很難在不同語言風格中尋找到合適的詞語與之相對應。在英語中,經常會用派生法來創造詞匯。而漢語中則沒有這一說法。因此在英漢翻譯時,必須掌握一個技巧,就是詞類轉換。該技巧是英漢翻譯中最常見的技巧之一,通常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互相轉化,或者是從動詞到介詞的轉化。使用詞類轉換,不僅要復合漢語和英語的表達習慣,同時又要展現其多元化特點。漢語中量詞和英語中的冠詞,都是該文化中的獨立詞語,對應文化中沒有詞語與其相對應,因此要通過增詞法進行轉化。
4.2 準確認知相關詞語的意境和內涵,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
茶葉專用詞匯,是有專門用途的詞匯用語,在對其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除了使用一般翻譯規律和規范要求之外,還要求堅持嚴謹和精細的特點。茶學專業詞匯是以普通詞匯為基礎,融入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同時也借鑒了一系列外來詞匯,尤其是使用了部分英語單詞和茶葉生產技術等。但茶學專業詞匯的多元性,為我們有效翻譯和價值傳遞帶來了障礙。因此,在翻譯時,要結合該專業詞語的新意境和內涵,選擇切合實際的翻譯策略。
常見的分析方法,主要有3類,一是依據意思的理解來翻譯,二是根據讀音來翻譯,三是象形印。首先是依據意思理解來翻譯,茶學專業詞匯是根據長期實踐研究所形成的詞匯,因此其首要特點就是根據意思理解來翻譯,通過實際理解從而實現對詞語意義的有效傳遞。茶學詞匯來源十分廣泛,因此在進行翻譯時,必須對詞語的具體意義進行理解,從而選擇恰當的詞匯來翻譯。此外,茶葉詞匯中,有部分詞語是依據讀音來翻譯的,屬于約定俗成的習慣,比如功夫茶這一專業詞匯,就是音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必須充分對該詞語的形成梗概進行清晰了解,從而實現準確翻譯和表達。
我國有著豐富的茶文化,這主要與我國是茶葉發源地有關。除了豐富的茶文化之外,在茶葉逐漸形成獨立學科之后,在茶學理論研究領域,也形成了豐富的理念認知,從而助推整個茶學專業發展迅猛。隨著國際學術交流日益頻繁,如今,茶專業和茶文化一起,逐漸融入世界文化的體系當中,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我們使用正確的方法,宣傳推廣茶學研究內容。茶學專業詞匯是該專業的最大特點和內涵,因此,推廣茶學理論,就離不開相關專業詞匯的應用。所以在對專業詞匯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必須結合相應的思路和技巧,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傳遞專業詞匯原有的意義,從而達到英語翻譯的效果。
[1]陳玉瓊.歷時與共時視閾下的譯者風格研究[J].中國翻譯,2014(7): 82-86.
[2]趙玉閃.科技論文標題的翻譯研究:現狀與反思[J].文學爭鳴,2014 (19):92-96.
[3]姜亞軍.中刊學術論文標題英譯的探討[J].翻譯論壇,2015(1):105-110.
[4]戴曉華.文學文本中的視覺翻譯[J].編輯學報,2015(17):68-73.
[5]盧欣.從翻譯的目的論看中式菜肴英譯的翻譯策略[J].文教資料, 2016(1):58-65.
韓呼和(1978-),呼和浩特人,本科,助教一級,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