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董 睿
(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景德鎮 333403)
基于深度經濟理念的茶文化產品開發研究
李 婧,董 睿
(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景德鎮 333403)
基于深度經濟理念下的茶文化產品開發,便值得業界去探索。茶文化產品開發需要與市場需求結構相適應,而且部分高端茶文化產品可以起到供給決定需求的作用。這就意味著,開發主體需要從市場需求導向,以及產品開發創新驅動等兩個路徑來同時發力。具體的產品開發策略包括:實施政府干預下的產品開發模式、基于市場調研開發物質類茶產品、重視在包裝和網絡展現茶畫藝術、借助圖書館資源整合茶文化思想。
茶文化;產品開發;經濟理念;策略
茶文化產品開發不僅有助于完善茶企的產品結構,而且對于提升茶葉茶地的社會聲譽度也是大有幫助。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對待茶文化開發也需要追求其性價比,即需要在“產出/產出”視角下來展開。正因如此,基于深度經濟理念下的茶文化產品開發,便值得業界去探索。茶文化產品開發需要與市場需求結構相適應,而且部分高端茶文化產品可以起到供給決定需求的作用。這就意味著,開發主體需要從市場需求導向,以及產品開發創新驅動等兩個路徑來同時發力。在明確茶文化產品開發價值的同時,還需要理清茶文化的內在構成要件。事實上,盡管以文化為角度來進行產品開發,但其中仍需要關注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邏輯,即由表及里,由興趣引致出欣賞。由此,這也就構成了本文立論的出發點。
細分茶文化的構件,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分析:
1.1 物質構件
物質構件屬于茶文化中的顯性要素構成,其可以被消費者所直觀的感受到。諸如,品茶、茶道、茶具等要素,都歸屬于物質要件范疇。從我國國民的生活文化入手,他們對于茶文化最為熟悉的范疇,便是以上所提及的物質要件。從經濟理念出發,這便是進行茶文化開發的先導。但對茶文化物質要件的開發具有市場需求導向的特點,因為上述顯性要素已經植根于國人的工作、生活之中,所以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消費偏好。對此,應引起重視。
1.2 藝術構件
這里的藝術構件主要指向與茶有關的民俗和歌舞藝術表現內容,而這主要存在著我國少數民族產茶地區。如,湖南湘西地區。在該地區進行茶文化產品開發,則需要重視將當地與茶有關的民風、民俗納入其中,進而在全域旅游項目打造中賦予其商業價值。另外,以物質媒介為載體的茶畫,也構成了茶文化中的藝術構件。茶畫可以植根于特定的民俗之中,也可以作為純粹的藝術創作而得到設計。但這些藝術構件具有創新驅動的特征,所以應為供給決定需求。
1.3 思想構件
我國作為茶文化古國,茶文化所內涵的思想構件早已同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相融合,在多元文化的交織中形成了具有處世哲學般的茶文化思想內容。如,以體悟為特色的思想文化元素。那么如何看待思想構件的商品轉換呢。筆者認為,茶文化思想構件在商品化轉換中,也應從優化人們的思維系統上來進行產品開發。具體而言,在企業人力資源培訓中,便可以將茶文化思想構件進行整合,進而來優化員工的思維方式。
在深度經濟理念上來開發上述茶文化產品類型,這里則需要對“深度經濟理念”的內涵進行解析。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展開:
2.1 突出茶文化的使用價值
根據政治經濟學原理可知,使用價值反映為商品對于人的作用,使用價值作為商品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著,直接決定著交換能否順利完成。由此可見,在進行茶文化產品開發時,無論是針對那種類型的產品開發,前期都需要對其使用價值進行明確的定位。特別對于市場需求導向下的產品開發模式,需要根據市場對同類產品的需求結構,以及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入手,增強該茶文化產品與市場之間的匹配度。從上文的論述中可知,其主要涉及茶文化的物質構件。
2.2 創造茶文化的使用價值
茶文化產品開發潛藏著“創造”的內涵,即以前沒能出現的產品,通過專業人士的能動性加工而出現,并能通過對該產品進行使用價值宣傳而被市場所接受。顯而易見,這里主要針對茶文化的藝術構件。首先,茶文化的藝術構件遠離普通國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在長期的商業環境下也較為忽略對藝術構件進行全民普及。然而,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者水平的整體提升,以及整體文化素質的整體提高,創造茶文化的使用價值則成為了當務之急。
2.3 創新茶文化的使用價值
“創新”一詞在熊彼特的語境中可以理解為,推倒重來。但在本文則指向了,將茶文化思想構件應用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之中,進而做出前人未能做出的事業。相對應創造使用價值而言,創新的難度在于其沒有現成的案例作為參考,需要在專業人員的不斷探索中來給予完成。
在進行茶文化產品開發之時,這里以產茶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為主線,再從三個環節來對茶文化產品開發模式進行定位。
3.1 突出茶文化使用價值的開發模式定位
以茶文化的物質構件為對象對其使用價值實施開發,應以市場需求導向為模式定位。從筆者所參與的市場調研工作中可知,目前對茶葉消費的群體出現了年輕化趨勢,這或許與當代人重視養身不無關系。那么在迎合這類人群時,便需要從茶具造型、茶葉制品外包裝等方面進行開發。對于茶具造型而言,需要與年輕消費者的家庭結構和工作生活偏好相結合。而在茶葉制品的外包裝開發上,則需要賦予綠色生態的內涵。
3.2 創造茶文化使用價值的開發模式定位
以茶文化藝術構件作為創造對象,且起到了茶藝普及的目的。筆者認為,這就需要從探尋推廣茶藝的信息載體入手來進行產品開發。在“互聯網+”時代,諸多茶企采取了O2O銷售模式,而且當地政府也通過政務網站來推廣特色產業。因此,這里的產品開發以形式為主線,而可以借助包裝物和電子商務平臺作為信息發布源,在實現使用價值商業化的目的下,則可以與茶文化的物質構件共同面向市場向消費者。
3.3 創新茶文化使用價值的開發模式定位
前面已經指出,茶文化思想構件可以作為人力資源培訓,以及優化人們的處世之道而存在。因為思想構件具有無形且無法儲存的困難,所以這里仍需要為此增設物質載體。筆者認為,以書籍作為茶文化思想構件的載體,便能起到上述作用。而且,可以在紙質書籍和電子書籍的生產中,實現茶文化思想構件的商業化運作。
根據以上所述,實施策略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 實施政府干預下的產品開發模式
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視域下來審視茶文化產品開發,其應在有序、有度的基調下來展開。因此,縣域政府應成為市場干預的主體,而尋求域內和域外廠商參與其中則是手段。為了更為將本土茶文化產品開發并實現商業化銷售,縣域政府需要在專家團隊的指導下來進行市場干預。為此,縣域政府可以在高校、科研院所聘請茶文化專家,并將縣域茶文化產品開發目的和預期提交給專家團隊,在菲爾德法的支撐下來制訂產品開發步驟。
4.2 基于市場調研開發物質類茶產品
物質類茶文化產品主要以茶葉制品、茶具、茶道等項目所構成,而滿足市場需求結構的難點在于茶具的設計與生產,其它兩項因消費者追求傳統與原生態,所以其使用價值的再造具有重復性。為了更好的滿足市場新生代對茶具的需求,應基于市場調研來進行茶具開發。筆者從問卷調查中可知,新生代對茶具的需求已從品茶之用,拓展為了裝飾客廳或書房之用。因此,在茶具的設計上應重視色彩搭配,盡量以深色調和純色來給予裝飾。
4.3 重視在包裝和網絡展現茶畫藝術
茶畫藝術內涵映襯出了當地的人文社會環境,所以茶畫藝術的表現力應具有區域差異性。為此,縣域政府應邀請專業人士結合本土茶文化異質化特色,創作出茶畫作品。在對作品進行商業化推廣時,可以考慮將其印在高端茶葉制品的銷售包裝上,也可以印制在茶葉制品的禮盒上。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茶葉制品的附加值,也對本土茶畫藝術進行了推廣。針對在電商平臺上進行茶畫展示,則可以在網頁制作中給予嵌入。
4.4 借助圖書館資源整合茶文化思想
要將本土茶文化思想構件以書籍的形式出版,首先便需要對這些構件進行搜集和整理。為此,縣域政府應緊密依托縣域圖書館資源,通過聘請專人梳理和專輯茶文化思想元素,并將其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需求相對接,便能首先成為本土企業員工培訓的教材。最后,通過發布電子書籍來最大化的向市場推廣。
以下以茶文化物質構件的產品開發為例進行實證討論:據考察了解,一些知名的企業在臺灣本部主要利潤來源都是茶館,而茶館中主要利潤來源是茶食品。這樣的茶館經營項目包括茶飲、茶具、茶餐、茶書等,而在利潤比例中,高居榜首的是茶食品,大概在50%以上。我們現在也在從事茶葉的深加工和茶食品的開發。原茶產品經營到一定程度,最多是平穩的增長,而消費者對茶食品和茶葉深加工的提取物的消費卻會成幾何系數的成長。因此,我國茶類企業應形成縱向和橫向經營模式,也可以在區域范圍內建立同一品牌下的加盟形式,來不斷提升茶類產品的開展力度。
茶文化產品開發不僅有助于完善茶企的產品結構,而且對于提升茶葉茶地的社會聲譽度也是大有幫助。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對待茶文化開發也需要追求其性價比,即需要在“產出/產出”視角下來展開。本文認為,開發主體需要從市場需求導向,以及產品開發創新驅動等兩個路徑來同時發力。具體的產品開發策略可圍繞著:實施政府干預下的產品開發模式、基于市場調研開發物質類茶產品、重視在包裝和網絡展現茶畫藝術、借助圖書館資源整合茶文化思想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1]連利仙.市場經濟條件下食品安全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6(4):204-205.
[2]周文濤.微生物工程在保健食品開發中的應用[J].時代農機,2016 (2):78-78.
[3]尹顯鋒.內江天冬保健食品開發研究現狀 [J].內江科技,2015(8): 134-135.
[4]楊繼遠.保健食品的發展現狀與開發[J].食品科學,2000(12):172-175.
[5]萬良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食品安全[J].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10(6):16-17.
李 婧(1982-),女,陜西咸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國際貿易、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