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雯
(山西省晉中學院音樂學院,山西太原 030001)
茶道對小提琴演奏者心境的影響
來雯
(山西省晉中學院音樂學院,山西太原 030001)
茶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在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茶道最初形成是在我國的唐朝,這一時期茶文化已經發展的相當完善,并且人們對茶在修身養性方面有了深刻的認識,到了現代,在小提琴表演過程中,演奏者的心境對演出效果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本文擬從茶道和小提琴演奏各自的特點出發,分析茶道的起源和茶道的理論,并將其與小提琴演奏者的心態調節相聯系,以期改善表演者的心境,從而在演出中超常發揮。
茶道;茶文化;小提琴演奏項目;演奏者心境
小提琴作為整個弦樂器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音樂形式,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地,旋律優美動人,悲傷時如泣如訴,歡快時輕盈靈巧,它作為高雅音樂的代表,對表演者不僅對演奏技巧和熟練度有著嚴苛的要求,同時對表演者在演出時的心境也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表演者在舞臺上凝神靜氣,不受外界的干擾。中國茶道在對人的心境修煉上有獨到的見解,對小提琴演奏者心境的改善有良好的啟發,通過茶道鍛煉演奏者的心境是當前較為流行的一種做法,有著十分良好的效果。
茶道理論是我國茶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茶道理念不僅傳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物質元素,同時也幫助我們準確認知了其中所承載的精神內涵,通過對茶道理論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所具有的傳承價值和積極影響力。
1.1 茶道的起源與發展分析
從神農氏嘗百草開始,茶葉就成為了中國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飲品,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禮儀、環境等已經有完善的規范要求,茶圣陸羽在其著作《茶經》中對此有詳盡的描寫,茶作為清腸排毒的佳品,逐漸開始引起修行者們的注意,隨后茶開始與宗教結合,尤其是道教,以喝茶為日常修行的事物之一,茶道逐漸開始形成。明清時期茶道的發展到了巔峰,它代表著從日常簡單的泡茶、喝茶的動作中升華出對精神的修養,深受人們的喜愛與追捧。當然,茶道理論中所具有的積極內涵,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全面準確認知茶文化藝術的具體內涵,同時也能夠實現整個茶道理論的完善傳播。
1.2 茶道的主要理論介紹
到目前為止,茶道大致有六種理論,分別為天人合一、尊人、貴生、坐忘、無己、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要求回歸自然,在大自然中凈化心靈;尊人主要表現在對茶具的命名上;貴生表現出茶葉保健怡情的作用;坐忘則為以茶入靜的法門,忘掉物我之間的界限;無己即為無我,不拘自身;道法自然仍將茶回歸于自然之中,并感悟到清凈恬淡的思想境界。茶文化體系,實際上是一項系統化的綜合化活動,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茶道被作為陶冶情操、寧心養神的方式,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無論是茶文化體系中所具有的繪畫藝術內涵,還是整個茶文化藝術中所具備的價值觀念,都是當前值得我們傳承探究和具體融入,在開展茶葉產品外在包裝設計時,必須將傳統茶文化理念內涵與整個包裝設計工作相結合,從而滿足人們對文化內涵的傳承需要。
小提琴藝術以其優美的旋律音色和寬廣的音域,成為整個音樂體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元素。而在交響樂演奏過程中,小提琴也有著成熟廣泛的應用,小提琴藝術所承載的演出任務中,其音質的質量對樂隊的演奏效果有重要影響,所以我們通常將小提琴藝術稱為整個樂隊的靈魂和重要標志,而在小提琴藝術的演奏過程中,最能夠吸引人們關注的元素就是其中所具有的音質和音色,以及獨有的音樂藝術內涵。
小提琴演奏過程中要注重對演奏技巧的有效把控,對于小提琴演奏者來說,通過對音樂元素進行把握,尤其是對該藝術體系中,各個因素的變化情況進行充分有效的把握,結合速度等各種元素的綜合應用,從而實現樂隊演奏樂曲中情感理念的有效表達。在小提琴藝術演奏過程中,其核心和關鍵是音樂演奏的速度和力度,通過將具體的細微動作表現,傳遞給演奏者,從而讓演奏者能夠把握整個小提琴演奏過程中的具體要素。小提琴演奏過程中想要實現理想的演奏效果,不能僅僅依靠小提琴自身藝術本身,還要注重小提琴演奏者自身良好心態的把控,而對演奏者來說,其在每一場演出過程中,小提琴演奏都是對自身的重大考驗,所以,正是小提琴音色的獨特性和其音量和音高,決定了整個演奏過程中的實際進度和具體開展情況,一旦小提琴藝術未能發揮其良好的效果,那么就很容易造成音樂演奏事故,從而影響整個演出活動的有效推動。
結合當前小提琴藝術演奏狀況,可以看到小提琴的發聲通常晚于其他樂器,所以要通過可以通過對其他樂曲的音符特點和關聯性進行研究,從而幫助演奏者實現完美配合,最后要充分注重把握小提演奏者對演奏的主題風格的把控。樂曲的風格,實際上是任何一個演奏者在一開始演奏活動之前都必須掌握的內容,也是影響整個演奏會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整個交響樂曲演奏作為核心,那么小提琴藝術演奏者更需要注重對整個表演中,歌曲風格的有效把握,同時也要結合不同的演奏方式和方法,就會轉變一種形式,以襯托整個小提琴藝術演奏過程的特殊性。
當然對小提琴藝術在整個交響樂隊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全面認知,充分發揮小提琴的演奏風格,就必須提升小提琴藝術演奏者的心理素質,同時也要注重小提琴藝術對音樂創作風格和特點,進行有效了解和表達。通過詮釋音樂,就像星星演奏曲中所具有的魅力和感染力很強,從而幫助小提琴演奏水平的真實、有效展現。
小提琴藝術在整個交響樂演奏過程中的重要價值和獨有地位,決定了該藝術在演奏和展現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和展現該樂器的演奏技巧和特點,不僅如此,演奏者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夠幫助其及時合理的展現演奏內容,同時也能提升整個演奏活動的水平。
3.1 小提琴演奏者在表演中對心態的要求
在小提琴表演過程中,面對臺下眾多觀眾,表演者難免緊張不知所措,呼吸困難,手指發抖,更甚會忘記樂譜,大腦空白,因此需要演奏者在臺下不僅要對演奏的曲子進行熟練掌握,并且也要對自己對的心境進行及時剛調整,保證演奏過程的順利進行,這需要鍛煉演奏者的抗壓能力,調整自己的能力。而在小提琴演奏者演奏活動開展時,培養良好心態,至關重要,尤其是良好的心態能夠幫助演奏者理解演奏曲目的具體內容,同時實現理想的演奏技巧及效果呈現。
3.2 心境在表演中的重要性分析
小提琴表演是一項追求精準的藝術,在合奏表演中也占據著主要位置,一個音準的錯誤往往會帶給整個表演難以想象的后果,因此表演者的心境對小提琴演出來講,甚至高于演出本身,然而目前在小提琴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對學生技巧的培養,而忽略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調節。事實上,良好的心境不僅是一種心理狀態,更重要的是展現良好技巧的基礎和關鍵。因此,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心境是創作活動開展過程中的重要要求,因此,需要表演者能夠培養和形成良好的心境。
茶道不僅是我國傳統茶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茶道藝術也是整個茶文化體系的核心和關鍵,用好茶道藝術,詮釋好茶道理念內涵,能夠在提升茶道藝術應用效果的同時,實現茶道藝術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的理想展現效果。小提琴演奏過程中,良好的心境不僅是一種技巧,更重要的是對演奏內容的理解和準確認知。
4.1 通過親自動手操作,體驗茶道
茶道本身就以慢著稱,因此可以讓小提琴演奏者自己動手操作,從茶葉的選擇開始,到選取茶葉用水,沖泡,品嘗,自己靜下心來認真感悟茶道對心靈的凈化作用,以及對自身呼吸的調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小提琴表演者鍛煉自己的心境,從而在舞臺表演中能夠穩住自身。不慌不亂,由外在行為體會內在改變,也就是通過茶藝內延到茶道,塑造良好的表演氣質,同時讓自己的心境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得表演能夠順利而流暢的完成。想要用好茶道藝術,提升小提琴演奏者心理素質水平,其前提是需要演奏者親身參與其中,從而形成切實體會和感受,客觀而言,茶道理念是我國傳統茶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激發學生創作水平的重要要求。
4.2 學習茶道忘我精神,做到表演者人琴合一
茶道追求天人合一,回歸自然,這一點在對小提琴演奏者心境的培養中同樣適用,好的表演者能夠讓自己與琴合為一體,達到忘我的境界,已經超脫了簡單的為觀眾演奏而演奏,而是將小提琴的演奏視為一種享受,在表演的過程中忘掉觀眾,只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一切外在都是為了小提琴美妙的聲音而服務,做到琴中有人,人琴合一,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對表演者的心境來講,此刻心中只有自己的琴,一切都是發自自然的行為。將茶道精神與演奏過程相結合,能夠在用好茶道精神理論價值的同時,提升演奏水平,發揮小提琴在整個樂曲演奏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4.3 利用茶道修身養性
茶道之所以能夠受到眾多宗教的歡迎,就在于它能夠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因此茶道對小提琴演奏者心境有十分良好的影響,以茶來益智醒腦,保持頭腦的清醒,鍛煉自己的抗壓能力,培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處事的良好心態,只有如此,才能在面臨許多觀眾時仍能保持自己的良好狀態,為觀眾演奏出美妙的音樂。茶道是一種內涵理念,也是一種價值規范,在用好茶道理念時,需要演奏者將這一良好心態融入其中。
茶道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代表之一,在對小提琴演奏者心境培養中有十分良好的作用,通過讓演奏者自己動手體驗茶道流程,從中感悟物我合一的境界,還可以學習茶道的忘我精神,在表演中得以專注思想,同時還能用茶道來進行自我的修身養性,鍛煉抗壓能力,保持在表演過程中的良好狀態。
[1]孫文怡.論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4(6): 17-18.
[2]畢赫男.鋼琴演奏中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演奏心態的培養[J].大眾文藝,2014(18):149-152.
[3]蘇伯英.淺析交響樂隊中小提琴演奏者視奏意識的培養研究[J].樂器藝術,2015(5):132-133.
[4]王婉明.小提琴演奏舞臺緊張原因及應對[J].音樂教育,2015(19): 126-128.
[5]高放.論小提琴的發音與技術的關系[J].大舞臺,2016(12):282-284.
來 雯(1982-),女,山西太原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小提琴表演及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