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含
(湖北工程學院,湖北孝感 432000)
現代玩具設計中茶文化的融入
趙含
(湖北工程學院,湖北孝感 432000)
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經過歷代的不斷改良,如今已經在世界文化范圍內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同時,也與我國國內的各個領域相結合,并且都產生了很好的反應,因此,本文擬從現代玩具設計出發,分析我國目前在玩具設計方面的現狀以及主要的缺陷,再結合傳統茶文化,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力圖改變我國現代玩具設計的現狀,真正在玩具設計領域占有中國的一席之地。
玩具設計;茶文化;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價值理念
我國目前是世界上的商品加工大國,擁有“世界加工廠”的稱號,當然玩具加工也不例外,世界上有超過80%的玩具都是在中國生產出來的,每年玩具方面都有大量的外貿出口,但是,我國在玩具設計方面卻十分薄弱,多數的玩具都是根據外國設計改造而成,這對我國傳統的玩具行業造成的影響十分巨大。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對玩具設計有非常良好的指導作用,兩者相互融合之后,既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傳統茶文化,同時,也能夠突破目前我國現代玩具設計中存在的局限性,讓其走出國門,與世界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
隨著當前社會消費理念不斷成熟,如今玩具已經成為全民皆用的生活元素,當然玩具的價值作用也更加豐富、完善,特別是整個玩具設計從定位設計到理念元素融入,以及現代玩具產品的價值作用,實際上都已經發展成為整個玩具產品應用到設計的發展方向。但是通過對當前整個玩具產品的應用狀況進行分析,不難看出無論是具體的設計活動,還是其中所具備的價值理念,其都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因此認知整個玩具產品設計活動的具體開展狀況,理性認知其價值理就極為必要。
1.1 我國現代玩具設計的現狀分析
玩具,顧名思義,是供人閑暇時刻玩耍消遣的物件,玩具設計是主要以提供人們玩樂為目的進行的,因此有兒童玩具、成人玩具和老年人玩具之分,我國也是世界上發明玩具較早的國家,根據歷史記錄,商朝出土的陶球是世界上最早球類玩具的雛形,我國不同朝代都有不同的玩具被設計出來,漢朝的圍棋,唐代的蹴鞠,其中不乏現在仍流傳于民間的玩具,例如毽子、沙包、風箏等等,在方便國民休閑的同時也對我國的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外國文化元素被大量的引進中國,對我國玩具設計行業的影響也十分巨大,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被國外設計所取代,“中國創造”岌岌可危。
1.2 現代玩具設計的要求分析
現代玩具的設計受到時代發展的快節奏文化的影響,在很多方面表現出科技化的特點,這也正是現代人追求的,并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國文化交流相比過去更為密切,人們對國外文化的好奇心也逐漸提高,這一點在玩具設計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現代玩具設計要求首先在于樂趣性,能夠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其次,在于玩具設計的安全性,這決定了這種玩具能不能夠上市,同時,還需要緊跟流行趨勢,找準自身定位,有了上述幾點,一個好的玩具設計的要求就大致浮現在我們面前。
玩具設計不僅僅需要的是一個靈感,它更多的是需要考慮各種影響因素,譬如,玩具的安全性、娛樂性、文化傳承等等方面,此外,它作為現代人緩解壓力的工具之一,同時也要考慮文化歷史的傳承問題,我國古代的玩具設計能流傳至今,其主要在于我國傳統文化賦予它以深厚的歷史底蘊,因此,現代玩具設計能夠繼續傳承下去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其是否能夠在設計中添加中國傳統文化,從而引起國民的共鳴。
1.3 我國現代玩具設計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國現代的玩具設計主要的缺陷就在于被其他國家的設計“牽著鼻子走”,跟風狀況十分明顯,往往是根據其他國家動漫作品或者新的科技發明而進行,沒有能夠支撐自身發展的特色,同時,在玩具安全性方面我國的設計也不如西方國家,此外,邏輯抽象感不強,不能根據使用者心境問題進行設計,例如,兒童設計應該針對兒童德智方面進行加強,而對于成人來講,玩具設計應針對娛樂性進行有主題的設計,而老年人則應該是成熟性質的設計為主,同時應該增加傳統文化元素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我國玩具設計思路的發展,同時也制約了我國文化的傳承。
我國有著豐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當然,茶文化理念不僅是一種文化元素,同時更是整個茶文化體系詮釋和發展的重要元素內容。在幾千年的飲茶歷史中,飲茶作為一種生活習慣逐漸與社會文化理念相結合,從而形成了獨立、具有我國特色的文化元素,因此認知傳統茶文化理念的具體內涵,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傳承傳統茶文化理念的具體內涵。
2.1 傳統茶文化包含的基本內容分析
我國傳統的茶文化內容十分廣泛,主要的原因在于茶文化在與各個民族的特色文化結合后衍生出不同的茶文化,例如,我國傳統茶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碰撞之后,產生了奶茶這種新的文化,廣西民族的花茶以及水果茶等等,此外,就最為原始的茶文化而言,從茶葉的種植到茶葉的加工再到茶葉的沖泡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特色的茶文化流程,包括采茶音樂、舞蹈、茶室布置裝修、茶具選擇等等,這些文化之下又細分為很多種。我國的茶文化還流傳到國外,主要是西方國家和日本,并對其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2.2 我國傳統茶文化的發展歷史概述
茶文化的發展歷史最早開始于神農嘗百草,隨后陶瓷的發明進一步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到了隋唐時期,我國與西方國家來往密切,茶葉隨其他國家的商隊傳入西方,茶文化也隨之進入了他們的文化,在我國的唐宋時期,茶文化到了發展的鼎盛時期,這其中,文人對此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到了近現代,社會發展節奏越來越快,我國茶文化也緊隨發展的步伐,邁向國家化更高的領域,并積極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使得我國茶文化的傳播逐漸廣泛。
2.3 我國傳統茶文化的深刻內涵分析
在我國傳統的茶文化之中,蘊含著淺顯卻又深刻的內涵,這與我國茶文化與儒家、道家、佛教文化是分不開的,茶文化分別吸收了儒家的“仁愛”思想,道家的“崇尚自然”,以及佛家的追求本心的思想,同時,又經過文人的改良之后,記錄在我國茶圣陸羽的《茶經》之中,主要就是應該追求本真,保持心如止水的性情,溫潤如茶的品行,同時,要有創新意識,茶文化以其內涵折服了無數人,讓人對它趨之若鶩。
隨著當前玩具產品應用需要不斷成熟,如今玩具產品的元素更加豐富,同時其設計理念更為全面,從而實現了玩具產品的有效應用。當然,在玩具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想要實現理想的設計目標,不僅要注重設計元素的有效融入,同時更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文化元素,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將茶文化理念融入整個現代玩具設計活動中,其不僅能夠豐富玩具設計元素,同時實現玩具設計活動開展的最佳效果。
3.1 運用茶文化的創新性,由“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通過模仿茶文化的創新性意識,現代玩具設計應該在其過程中增加傳統文化元素,以此引起國人的共鳴,與此同時,我國的傳統文化也能夠得以傳承下去,在設計中,創新性是靈感的來源,借助人們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理,設計出滿足從兒童到老年人需要的玩具,這對于我國玩具設計的精準定位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運用茶文化的創新性,改變我國玩具設計借鑒國外的現狀,由“中國制造”成功轉型為“中國創造”,這也正是我國目前社會一直提倡的,對我國其他領域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3.2 添加茶元素,適應市場需求
此外,可以通過在我國現代玩具設計中添加茶元素,以此進行我國玩具設計行業的轉型,例如,在玩具的氣味方面改變原來的塑膠味,使用清新的綠茶味道,在接觸玩具時候也能感受到茶的芬芳,或者設計兒童版的茶具,從幼兒開始,就能夠接觸到這一項古老的文化,另外,在玩具設計中添加茶元素,還能夠滿足市場對于傳統茶文化的需求,借助于進出口貿易對我國傳統的茶文化進行傳播,對玩具市場的進行新一輪的文化沖擊。隨著當前人們消費理念不斷成熟,如今文化內涵已經成為人們生活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而想要充分滿足消費者自身的需要,就必須將茶文化理念內涵融入其中,通過創新價值元素,從而實現整個玩具設計活動開展的理想效果。
3.3 由茶文化的趣味性衍生新的玩具設計
玩具的最根本目的是在讓人感到放松,心情愉悅,這就少不了趣味性的添加,利用茶文化自身的趣味性,使其融入現代玩具設計之中,形成新的設計思路,同時,針對不同年齡階層,選擇茶文化趣味性以此吸引不同年齡段的關注,一旦設計思路確定之后,往后的發展就會變得相對輕松起來。傳統茶文化是我國整個文化體系的核心,將傳統茶文化的具體內容融入到整個玩具設計過程中,其不僅能夠創新玩具設計理念,同時更能豐富玩具設計活動的各項元素,因此創新玩具設計理念,必然能夠實現玩具設計的最佳效果。當然,茶文化理念的內涵和價值元素,不僅是傳統文化體系中的核心內涵,更重要的是其與整個文化體系有著重要關系。
在整個玩具設計活動中,想要實現理想的設計效果,不僅需要創新設計元素,同時還需要將必要的文化內涵融入其中,通過創新設計元素,從而實現玩具設計的最佳效果。能夠在現代玩具設計中添加茶文化元素,這是我國玩具設計邁出自身改革的一步,相信在茶文化內涵的感染之下,我國的玩具設計能夠成功轉型,在各個方面都做到國際頂尖水平,借助茶文化的諸多優勢,發展自身潛力,同時,茶文化也能夠借助玩具設計這個新的平臺,朝著全方位的方向發展,并對更多的領域進行指導滲透,發揮茶文化的優勢。
[1]楊建東.產品設計中傳統民間玩具在設計形態學中的應用[J].中外玩具制造,2013(6):117-119.
[2]黃海松.我國現代玩具設計融入傳統吉祥圖案的思考[J].理論界, 2013(18):179-181.
[3]李丹紅.論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產品設計中的重構[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4(5):312-316.
[4]呂天娥.我國民間玩具的特性在趣味化產品設計中的運用[J].中外玩具制造,2014(19):206-209.
[5]王連海.簡析木質玩具設計中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特征[J].包裝工程,2015(11):82-86.
趙 含(1982-),男,湖北孝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兒童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