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四川理工學院,四川自貢 643000)
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分析
王楠
(四川理工學院,四川自貢 643000)
江西采茶舞是江西民間舞蹈的四大種類之一,在江西民間舞蹈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來隨著茶文化影響力的不斷回暖,江西采茶舞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江西采茶舞來源于生活,表現出江西民風的淳樸,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尤其在采茶舞的鋼琴伴奏方面。研究和分析江西采茶舞的藝術價值,自然要涉及到江西采茶舞的鋼琴伴奏,尤其要對采茶舞鋼琴伴奏的節奏、韻律、神韻進行重點分析,以結合采茶舞本身的藝術特色,挖掘出更加具有藝術價值的鋼琴伴奏。基于此,本文在廣泛參考相關文獻、廣泛翻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嘗試對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進行簡單分析。
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分析
江西采茶舞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江西及其周圍省份中流傳非常廣泛,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土生土長的舞蹈類型。江西采茶舞和江西地區人民的采茶生活緊密關聯,凝結了江西人民采茶勞作的智慧結晶,表現了江西人民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傳達出江西地區淳樸、質樸、熱情的民風民俗。江西采茶舞的舞蹈形式,最初來源于對茶農采茶、炒茶等勞動動作的模仿,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藝術加工,凸顯出強烈的舞蹈動作藝術特色與藝術魅力,給人以豐富、詼諧、積極樂觀的藝術享受。江西采茶舞的鋼琴伴奏,是在近代逐漸發展起來的,和江西采茶舞本身一脈相承,并傳承了江西采茶舞極為鮮明的藝術特征、藝術魅力,成為江西采茶舞表演過程中的一個良好的輔助和支撐。在現在江西采茶舞完整的體系下,江西采茶舞的鋼琴伴奏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對江西采茶舞的研究,也必然涉及到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的分析,這將有力推動江西采茶舞研究的深入和采茶舞鋼琴伴奏的發展。
江西采茶舞起源于贛南地區的山歌小調、民間燈彩和民間戲曲等,其舞蹈動作則來源于人們的日常勞作動作,與江西客家人的生活、勞作關系緊密。江西采茶舞的音樂伴奏一般由多個不同的曲牌連接而成,被稱為“三腔一調”,這種“三腔一調”的伴奏方式,將不同風格、弦路、曲調融入其中,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并具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具體來說,“三腔一調”指的是茶腔、燈腔、路腔、雜調,茶腔具有甜美、多情、活潑、回歸自然的特點,燈腔具有起伏大、高亢而深厚的特點,路腔具有詼諧風趣、輕快、靈動的特點,而雜調則是將江西采茶劇中的山歌和小調混雜起來,風格比較凌亂,總體來說小巧玲瓏、韻味十足、朗朗上口。在傳統的江西采茶舞表演過程中,勾筒是最主要的伴奏樂器,勾筒形似二胡,但使用方式比較靈活,可以掛在墻上,也可以勾在肩上,故而得名“勾筒”,勾筒的音色非常粗獷,聽起來十分豪邁,往往可以迅速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過去。此外,在江西采茶舞的音樂伴奏當中,為增強藝術感染力,還會應用到其他類型的樂器,包括打擊樂器和鋼琴凳。
從目前來看,江西采茶舞表演過程中對鋼琴的應用并不是很多,并且未能完全挖掘出鋼琴伴奏對采茶舞表演的輔助作用。一方面,江西采茶舞的舞蹈教學缺少鋼琴伴奏。江西采茶舞蹈非常具有民族風味和地域特色,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藝三絕”的舞蹈動作,非常具有觀賞性,這些靈動、夸張的動作,也表現出較高的舞蹈動作藝術造詣,但一味重復這些舞蹈動作,難免使采茶舞的舞蹈動作表演陷入僵硬、刻板、固化的泥潭,因而需要融入一些必要的音樂伴奏,來豐富整個采茶舞表演過程中藝術表現的多樣性和藝術表現的立體性,使整個采茶舞表演過程一氣呵成,給人以更高的藝術享受。另一方面,在江西采茶舞的表演當中,使用最多也最為普遍的是歌曲伴奏,用歌曲伴奏來對舞蹈動作進行襯托,并一般將歌詞隱藏,只播放歌曲的背景音樂作為伴奏曲目,如傳統的采茶舞《斑鳩調》、《牡丹調》等,采用的都是此類歌曲伴奏的方式,由于歌曲背景音樂伴奏的局限性,導致江西采茶舞表演過程中缺乏和聲效果,音樂不夠立體化,音樂層次簡單缺乏吸引力,無法對形式多樣的采茶舞蹈表演形成更有效的音樂輔助,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江西采茶舞藝術魅力的展現。
此外,江西采茶舞在近代以來進行的改進較少,在伴奏音樂中普遍采用的仍然是非常老套的傳統戲曲曲牌音樂伴奏,例如《睄妹子》中的伴奏音樂《對花》就是一個典型的傳統戲曲曲牌音樂。在當前流行音樂的猛烈沖擊下,這些傳統的戲曲曲牌音樂的魅力早已日落西山,此時如果仍然死板地沿用這些老套的傳統戲曲曲牌音樂作為江西采茶舞的音樂伴奏,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江西采茶舞的藝術魅力,失去年輕人群體的喜愛。這些傳統的戲曲曲牌音樂現在已經基本沒有什么發展的空間,一味沿用這些老舊的傳統戲曲曲牌音樂作為伴奏,并不適合現代江西采茶舞的自身發展,甚至會起到反面作用,導致江西采茶舞在當代人心中的地位降低,失去藝術魅力與審美價值。這對于當代江西采茶舞的繼續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鋼琴是一種在世界范圍內普遍流行的、藝術價值被廣泛接受的樂器,在現代的舞臺表演、歌曲伴奏、影視音樂、節目音樂當中,鋼琴都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將鋼琴伴奏應用到江西采茶舞的伴奏音樂當中,從推動江西采茶舞發展的角度來說,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尊重傳統江西采茶舞藝術特征、藝術造詣的基礎上,將鋼琴伴奏以合理的方式融入到江西采茶舞的音樂伴奏當中,推動江西采茶舞藝術魅力的全面提升。在此提供幾點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的發展策略供參考。
2.1 樹立基本的原則意識
鋼琴來自國外,而江西采茶舞發源于贛南地區,從地域角度來說,二者原本風馬牛不相及。如果要將二者順利結合,自然需要充分考慮二者各自的特征,尋找二者的異同點。因此,需要在江西采茶舞當中應用鋼琴伴奏,需要樹立基本的原則意識,嚴格遵循相關原則進行。一是要重視典型性。江西采茶舞發源于典型的贛南采茶戲,它的構成曲牌是相對獨立的,它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功能是相對定型的,其在人們心中長期以來建立的形象也是基本穩定的,此時鋼琴伴奏的開展就必須尊重江西采茶戲的這一典型性,以靈活性的伴奏方式選擇,符合江西采茶戲的典型特征,達到二者的良好融合。二是突出訓練性。江西采茶舞的舞蹈動作類型多樣、組合復雜,非常具有技巧性,如何將鋼琴伴奏和各具特色的舞蹈動作結合,是一個難題,此時就需要通過不斷訓練、不斷磨合、不斷調整來逐漸完善鋼琴伴奏策略,實現鋼琴伴奏每一個音符和江西采茶舞舞蹈每一個動作的完美結合,營造出最佳的藝術效果。三是重視歌唱性。江西采茶舞是一種載歌載舞、將歌唱、舞蹈、伴奏融為一體的表演形式,并融合贛南地區傳統民間表演、山歌小調的精華,在鋼琴伴奏過程中,應當適當拓展鋼琴伴奏對歌唱的輔助性,為歌曲的表演營造良好的音樂環境,并提供充足的歌聲展現空間,通過鋼琴伴奏節奏的變化,使鋼琴聲和演唱聲合二為一,達到藝術效果的升華,產生更強的采茶舞表演藝術感染力。
2.2 豐富和完善伴奏曲譜
由于鋼琴伴奏和江西采茶舞的結合時間不長、實踐較少,目前所積累的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曲譜數量很少,并且在藝術造詣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此時需要做的,就是逐步豐富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的曲譜,完善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曲譜的內容,逐漸形成一套藝術造詣較高的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曲譜體系。一方面,要突出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的系統性,基于現有的傳統江西采茶舞早已形成的各具特色的音樂伴奏程式,將鋼琴伴奏合理融入其中,對鋼琴伴奏的曲調、曲風等進行合理編排,使鋼琴伴奏和原來的伴奏音樂良好融合,形成系統化的江西采茶舞背景音樂體系,為江西采茶舞的舞臺表演提供完善的背景音樂支撐,形成主題鮮明的舞臺藝術感染力。另一方面,要突出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的特色性,鋼琴音樂本身就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鋼琴家僅僅用鋼琴一種樂器就可以完成一場異彩紛呈的音樂表演,將鋼琴伴奏應用到江西采茶舞表演當中,如果不能充分發揮鋼琴伴奏的藝術感染力,則是對鋼琴這種樂器的浪費,因此,要給予鋼琴伴奏以充分的表現空間,盡量以鋼琴伴奏為主體營造背景音樂氣氛,發揮鋼琴伴奏良好的聽覺感染力,更好地將滿足觀眾對于采茶舞背景音樂的審美。此外,在當前江西采茶舞發展前景并不十分良好的情況下,豐富和完善江西采茶舞鋼琴伴奏的樂曲曲譜,必然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相關參與者應當做好持續投身其中的準備。
2.3 體現文化并把握風格
江西采茶舞發源于贛南地區,又在發展過程中深刻地受到贛南地區民族文化的影響,因而具有非常深刻的地域烙印。江西采茶舞中的地域文化,是其一大藝術特色,也是其和其他表演形式顯著區分的標志。在將鋼琴伴奏融入到江西采茶舞舞蹈表演過程中的同時,應當有效地把握江西采茶舞當中的地域文化內涵,保證地域特色不減少、文化內涵不走樣。江西采茶舞中所反映的地域文化內涵,是江西地區民族文化的瑰寶,在一定程度上是贛南人民民俗風貌和歷史面貌的再現,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無論在什么樣的困境當中,江西采茶舞的發展都不能脫離這個“根”,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無論是傳統戲曲音樂伴奏還是鋼琴音樂伴奏,都是音樂體系中的一部分內容,而音樂魅力的表現自然涉及到音樂的表現風格。為更好地發揮現代鋼琴演奏的音樂感染力,更好地表現采茶舞中蘊含的勞動人民質樸、樂觀、奮斗、勇敢的情感,需要將鋼琴演奏和舞蹈表演在風格方面達成一致,需要舞蹈表演者和鋼琴演奏者形成充分的默契,在同一個舞臺上,以不同的方式傳達出共同的采茶舞主題,實現舞臺魅力的升華。這就要求參與采茶舞表演的鋼琴演奏者,本身要對江西采茶舞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包括采茶舞的來源、文化、特征、內涵等,尤其是采茶舞所傳達的情感或者精神,在此基礎上,鋼琴演奏者所進行的鋼琴演奏才能夠有情感主線,才能夠有方向感、層次感,在演奏的過程中融入情感,融入表演者對于采茶舞的個人理解,如此,江西采茶舞的鋼琴伴奏才能夠活靈活現,在和采茶舞舞蹈、歌聲完美融合的同時,共同實現對采茶舞核心主題的塑造。
自古以來,贛南客家人生活的土地孕育出眾多的傳統民俗文化,江西采茶舞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江西采茶舞包含了客家文化的精髓,表現了贛南客家人的勤勞、勇敢、樂觀,生動描繪了客家茶農在田間勞作的情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歷史上,江西采茶舞一度非常興盛,對大范圍群眾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隨著時代的變化,當前江西采茶舞的發展正面臨著困境。而鋼琴伴奏在江西傳統采茶舞當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將給江西采茶舞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江西采茶舞對鋼琴伴奏的正確應用,可以有效地實現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藝術形式的對接,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江西采茶舞的藝術感染力,擴大江西采茶舞在年輕人當中的影響力,而這些對當前江西采茶舞的傳承和發展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只要遵循科學的方式,在保持江西采茶舞基本文化特征、藝術魅力的前提下,將鋼琴伴奏良好地融入到江西采茶舞的表演當中,江西采茶舞將呈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與藝術魅力。
[1]陳潔.淺談江西采茶戲中采茶舞的特征[J].美與時代(下半月), 2009(7):78-80.
[2]許華春.贛南采茶舞蹈文化中的客、畬混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
[3]王歡,熊瑩.江西民間舞蹈教育傳承及發展研究——以贛南采茶舞蹈為例[J].藝海,2012(9):127-128.
[4]劉靜.論贛南采茶舞的藝術特點[J].大眾文藝,2014(9):163-164.
[5]曾莉.贛南采茶舞的藝術特色[J].大舞臺,2014(9):172-173.
[6]劉蕊,李驪亞.贛南采茶舞的藝術特色分析[J].福建茶葉,2015 (6):193-194.
[7]黃文華.關于贛南采茶舞蹈課程的鋼琴伴奏問題[J].藝海,2013 (9):66-67.
王 楠(1983-),女,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