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浩,嚴兆府
(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新疆阿拉爾 843300)
中西方茶文化的內涵及翻譯
于志浩,嚴兆府
(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新疆阿拉爾 843300)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其語言蘊藏著獨特的民族性以及特有的思想價值觀念。在對茶文化進行翻譯時,是根據不同民族和不同國際語言進行互譯的過程,涵蓋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底蘊以及社會習俗。我國茶文化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有著重要的傳統民族文化價值和民族禮俗,學習茶文化有助于我國優秀民族文化藝術的傳承。西方文化對于tea這個詞賦予新的文化內涵,與我國傳統茶文化中的“茶”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因此,深入分析中西茶文化的文化價值和民族內涵,并就兩者之間的區別進行探索,有助于加強對中西茶文化內涵的認知。
中西茶文化;內涵;翻譯;傳統民族文化
在國際文化交流上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各地的茶文化正以不同的形式在國際文化交流平臺上互相作用和互相影響,從而使得世界茶文化以多元化方式并存。為了深入解析中西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需要針對中西方茶文化的主要形成部分進行探索。茶文化不但代表著一個國家在某階段的精神面貌,同時體現出了其國家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當前全球化經濟貿易已經進入了一個成熟階段,我國茶葉也不斷銷往世界各地,我國傳統茶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特色,并隨著全球商業貿易模式,已經在西方國家和社會得到了認可。
文化內涵所指的是,蘊含著傳統民族文化思想和民族文化價值的特征。西方國家在進行中國茶文化翻譯時,是以另外一種語言形式進行翻譯,同時在對其進行翻譯時需要將傳統茶文化藝術特色和文化價值體現出來。
在全球化發展的作用下國際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起初茶在中西方文化中以經濟貿易形式進行流轉,并沒有形成具有西方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在英國一開始是以一種單純的飲品在餐桌以及各種聚會上使用,直到茶葉發展范圍不斷擴大才逐漸演變成為民族習俗與茶文化。
在英文中Tea的含義相對廣泛,可以代表著茶點、茶葉、茶樹以及各種茶會等等。茶文化在全球貿易的作用下,已經以一種生活品味逐漸被西方國家和西方社會接受,與此同時,遠隔大西洋的美國也逐步引入茶葉和茶文化。
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其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了世界茶文化發展進程中。我國作為茶葉生產的發源地,也是形成茶文化最早的國家。
唐代著名茶學專家陸羽最早對茶葉的烹制技術展開系統研究,在其所著作的《茶經》中記載了茶葉的起源和烹制技巧。陸羽認為,茶文化最早發源地應當是處于巴蜀地區,而這里所指的巴蜀不但代表著我國地區地理位置,而且還象征著茶文化藝術符號。在古代所指的巴蜀地區是指東至華山以南,西至黑水流域地帶,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說是指四川、重慶、陜西、甘肅、貴州、云南、湖北等部分區域,其中巴蜀區域具有非常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文化藝術特色,這也意味著在這些區域內所形成的茶文化,已經具備了獨特的內涵和文化價值。
由于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較長,研究者在翻譯我國茶文化時,需要對我國茶文化進行全面的了解。否則難以精確了解到茶文化產生的最初面貌,不利于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核心之一,當茶文化為士大夫階級所接受和喜愛后,茶文化價值與文化藝術形式以及文化內涵開始逐步傳承下來,人們甚至可以根據采茶、制茶以及烹茶的實踐過程中,深刻感受到茶文化所顯示的精神與文化內涵。
我國茶葉隨著世界貿易的不斷深化,已經逐漸進入到了西方國家的主流社會當中。目前茶已經在西方國家和社會餐桌上以及聚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對西方茶文進行分析后發現,西方茶文化受到西方社會的影響相對較大,西方茶文化的精神面貌與文化內涵與我國茶文化之間形成了非常大的差異。當西方茶文化不斷發展,其茶文化系統也逐漸趨于完善,已經逐步轉變成為具有西方特色的形式特征。
隨著西方國家茶文化的發展趨向于成熟,英國街巷中的下午茶逐漸成為自我文化的一種象征,也是英國人自我文化的一種符號代表。若要對西方茶文化進行研究,就需要加深對英國茶文化價值體系和西方人行動特質的認識,從而分析西方茶文化的歷史轉變的基本原因。在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將典型禪文化代表作為研究對象,這對于研究茶葉的發展進程和系統技巧有著積極的意義。西方社會茶文化歷史發展應從很早的商旅開始講述,東方商旅將茶樹根植于歐洲大地,經過漫長的商旅進程,茶葉已經逐漸由綠茶轉變到了紅茶,所以對于西方人來說他們最早對茶的認知是由紅茶展開的,商旅經過長久旅途使得綠茶發酵成為紅茶,而艱辛旅途運輸鑄就了紅茶高貴的地位,因此當紅茶發展到西方時其的地位與中國社會地位相比有著顯著區別,紅茶在西方社會中已經成為貴族生活的一種標榜。
由于中西方茶文化的歷史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茶文化在中西社會中的地位也不盡相同。在西方社會中茶文化的角色和地位,應該說是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展現在我們眼前。在西方茶文化象征著國家和社會的文化組成,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經過西方文化的渲染,其茶文化逐漸形成了一種自我社會文化。
與西方茶文化相比,我國傳統茶文化具有悠長的發展歷史和獨特的文化特色,因此在國際翻譯中可能會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問題。比如:與茶文化發展的詞語、成語以及名言警句等在翻譯過程中還應當注重互文性,不應當生搬硬套,還應當考慮一詞多義等狀況。在翻譯的實際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字面意思和文章意思進行翻譯,同時在翻譯中還應當注重茶文化民族歷史特征和文化內涵的保留,根據茶文化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知識結構等展開詞語、成語或者文章翻譯。
我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中包含著各種與茶有密切聯系的詞匯,這些詞匯在不同的場景下具有不同的含義和思想價值觀念,無法通過英文精準進行表達,如果強行用英文進行表達也可能會導致詞匯失去獨特含義與價值內涵。譬如我國茶文化中的一個詞匯“七碗茶”,這個詞匯就無法通過英文詞匯加以翻譯,并且無法保障詞匯的含義與思想完整的保存下來。由于和茶文化相互聯系的漢語詞匯較多,西方茶文化翻譯時的主要難點是難以通過精準的詞匯表達出中文詞匯。例如茶又可以稱為“離鄉草”、“草大蟲”等,如果強行用英文翻譯這些詞語,會導致其翻譯出詞匯缺少一定的美感,而且所要表達的內涵也有所不同。同一個漢語詞匯可能有著不同的解釋和意義,具有極強的復雜性。西方國家在翻譯茶文化時應當始終以中國傳統文化作為翻譯基礎,如果強搬硬套進行直譯會導致詞義的偏離,同時還不能體現出中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特色。所以在翻譯茶文化時極易產生中西方文化差異沖突,難以使英文翻譯結果達到理想效果。
我國許多的古典名著中對傳統茶文化有著詳細的描寫,比如: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化研究價值,被賦予文化百科全書的稱號,同時在閱讀名著《紅樓夢》的過程中,體會到的不但包含有家族興衰與兒女情長,而且還包含著濃厚的傳統茶文化。《紅樓夢》中蘊含深厚的民族文學內涵和價值,當前已經被多個國家翻譯并流傳,使用英文進行翻譯時就需要對該書中茶文化詞匯加以轉換。
5.1 名著《紅樓夢》中體現的茶文化
我國傳統茶文化在書籍《紅樓夢》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該本名著中闡述了茶葉的品種與茶具的使用以及品茶的流程等,從茶葉品種和茶具使用都象征的書籍中品茶人的身份和重要地位。譬如名著中主人翁賈寶玉飲用的茶主要是仙茗和楓露,而女孩們則主要喝的是退羅茶,從不同的人飲用的茶可以看出書籍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品味。《紅樓夢》中通過華麗辭藻對茶具進行詳細的描寫,充分將茶具的美觀外形體現出來。《紅樓夢》將茶和茶藝互相融合,將茶文化內涵和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5.2 對名著《紅樓夢》中茶文化進行翻譯
名著《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其主要闡述的是生活于清代富貴人家興衰的生活狀態,所以對茶的品味有著與眾不同之處。在《紅樓夢》中出現了許多茶葉的名稱,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應當注重詞匯的意思和意境以及時代特點等。比如“老君眉”在翻譯如果采用直譯的方式則可以將其翻譯為“Old Man's Eyebrows"與“Patriarch's Eyebrows”,兩種形式雖然使用的詞匯不同但是所詞匯所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主人翁賈寶玉非常喜歡喝的茶“千紅一窟”,對詞匯進行不同層面剖析并展開翻譯為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但是如果采用直譯的方式則會導致詞匯失去漢語美感和文化內涵,基于此,在翻譯茶文化詞匯的過程中應當注重保留茶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
近年來我國和西方國家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在翻譯茶文化的過程中不僅應當將茶文化技藝作為研究重心,同時還應當加強茶文化傳統民族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的交流。翻譯茶文化時不但要進行簡單英文翻譯,而且還要根據中國茶文化發展歷史進行深層次翻譯。同樣,在閱讀和翻譯中應當注重互文能力的培養,避免失去語言原有的精華和內涵。
[1]劉俊杰.從中西茶文化的差異體驗大學英語文化教學[J].福建茶葉,2016,(04):286-287.
[2]賈曉鴿,柳甲榮,楊玉明.解讀古詩詞曲中的茶文化英譯[J].福建茶葉,2016,(04):364-365.
[3]韓磊.淺談茶文化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J].福建茶葉, 2016,(02):194-195.
于志浩(1967-),男,山東臨沭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語教學和跨文化傳播。嚴兆府(1981-),男,河南信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