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寧
(西安外事學院,陜西西安 710077)
中國與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研究
董小寧
(西安外事學院,陜西西安 710077)
我國茶文化通過獨樹一幟的茶文化禮儀、茶道、茶藝等等,受到世界的喜愛;而英美兩國在茶文化方面也有著特色,并且與中國茶文化淵源頗深。因此,筆者認為對中國與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勢在必行。筆者將從中國與英美茶文化歷史的回溯、中國與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兩個方面來探討中國與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
中國;英美;茶文化;跨文化;比較
茶,最早誕生于中華大地,這是全球公認的。我國茶文化對亞太地區文化的滲透業已引發亞太地區茶文化領域的專業人士的重視,并且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目前,世界一體化趨勢明顯,茶文化不但要傳播到亞太地區,還要進入英美等發達的西方國度。實際上,我國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的相互傳播以及滲透古已有之,然而當前的茶文化專家僅將研究視野圈定在日本、韓國等亞太地區的國度;而針對中國茶文化與英美兩國的跨文化比較的文獻尚屬鳳毛麟角。筆者的觀點是:從最具代表性的英美茶文化入手,將其與我國茶文化實施跨文化比較,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
1.1 英國
英國人喝茶的歷史最早能夠追溯到17世紀50年代后期,倫敦的煙草供應商托馬斯·加拉維在自己的咖啡店營銷中國茶葉,并讓光顧的客人在店中用茶;到17世紀后半葉到18世紀初葉,英國的咖啡店已經開始風靡,而茶隨后就進入英國。這樣,咖啡店對喝茶習慣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17世紀60年代,加拉維用廣告畫實施宣傳,闡明茶能夠激發人的活力,讓人祥和并且愜意。而鑒于茶的藥理功能讓英國人開始接受茶葉。17世紀60年代,葡萄牙公主凱瑟琳下嫁英王理查二世,讓本國的喝茶以及茶話會等風俗流入英國王庭。自此,喝茶開始風靡貴族圈,一直到18世紀安妮女王年代達到巔峰。18世紀30年代,在倫敦風靡的娛樂會所ranelaugh以及福克斯霍爾向顧客提供茶葉飲品,夜晚就組織茶話會。不久,相似的活動頻頻在英國出現,這對在英國社會推廣喝茶習俗提供了平臺。18世紀40年代,英國本國中組織了辯論茶的活動,農務人員、醫生、教徒等階級的社會人士開始不斷對茶的功效進行爭論。然而,由于工業革命的來臨,人民的生活水準提升,茶葉從奢靡品變成人人都能消費的飲品,到18世紀終,人民又開始接受茶葉。19世紀40年代,公爵夫人安娜開始在午后喝茶。在中午飯后,安娜讓仆從將茶飲料以及糕點等準備妥當,并約上閨蜜在午后飲用茶飲料。自此,英國午后喝茶的習慣得以延續,并一直沿用到現今,成為英國社會中的約定俗成的習慣。
如今,茶業已在英國各種飲料的消費中獨占鰲頭。茶坊、茶園、下午茶、茶館等業已融入了英國文化中。其中,下午茶更是在英國人中頗受追捧。
1.2 美國方面
美國人與英國人了解中國茶的時間點較為吻合。而茶葉隨著歐陸移民開始向美國運輸。在美國的喝茶歷史中,波士頓是茶文化的發祥地。17世紀后期,中國紅茶在波士頓開始熱銷;18世紀初期,波士頓的包爾頓藥店陸續營銷我國綠茶。喝茶的習慣開始形成于美國民眾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出現,標志著美國歷史以及茶歷史迎來了轉型的關鍵期。美國宣布脫離英國統治后,漸漸強盛的美國開始將茶當成貿易貨物,并開始攫取其經濟價值。18世紀80年代,美國商用船舶“中國皇后號”開始與我國廣州的茶商人進行茶交易,并將之運往歐美大陸,讓茶葉貿易開始活躍起來。茶葉貿易的進步,又助推了美國的遠東航行活動以及美國的造船技藝。19世紀40年代之后,美國大部分商家由于販賣茶葉一夜暴富。依照美國傳統歷史資料,若干回戰爭都因為茶葉貿易得以延續。而興盛的茶葉貿易離不開美國民眾對中國茶葉的迫切需求。
如今的美國人,其樂于購買的是速溶茶以及冰茶。這兩類茶誕生于英國,然而卻在美國“發揚光大”。調查數據表明:美國人購買的熱茶中超過95%均為速溶茶;冰茶在美國的銷量也逐年攀升,在美國茶葉領域的銷售比例是80%。喝茶業已變成美國人的生活習慣;這類健康的習慣伴隨美國的文化入侵開始陸續播送到全球各國,包括茶葉發祥地的我國。
比對了美國與英國與中國茶的歷史淵源以后,能夠看到,茶文化在英美的遠播以及進步,有明顯的相似性,也有其各自的特色。
2.1 相似的接納動機,相異的發展過程
參考各個國度的有關文獻,茶文化通常是通過對藥理作用的闡述發展起來的。我國古時候神農的故事,導致大眾將茶和健康相關聯。這是中國的茶文化理念,而對英國和美國來說,也大致類似。上文業已述及,英國推廣中國茶的廣告就闡述甚而夸張茶的功效,其說明喝茶能夠讓人更有活力,并且是養生的不二之選,并羅列了茶能治療的14類惡疾。通過18世紀有關茶的論戰后,喝茶被英國人所接納,并且以“茶能促進思維”的功效被大部分文學家所喜愛。
美國人對茶的偏好,也來源于茶的藥理作用。17世紀后期對流入美國境內的茶葉,不少人是質疑甚至抵觸的。而后,美國與歐陸的專家與名人開始通過研討為茶葉“正名”,并將其研討的結論進行推廣與宣講。如此,茶的飲用習慣才不至于被斷絕。
而受美國與英國人民偏愛的茶在兩國的演變歷程卻是迥異的。茶和咖啡、可可等三類飲品在同時期被引入英國,而茶在英國的消費飲品中的影響卻最大。而且,下午茶還體現了英國人的民族風情以及休憩形式。雖然在西方國度美國的茶的銷量與英國基本持平,然而其人均消費量偏低,遠遠落后于咖啡。
日本茶文化專家角山榮指出:茶超過麻藥、咖啡、可可獨享英國人的“專寵”,其根源是:“對中國文化的崇拜”。我國《茶經》提倡的茶道,從茶碗等工藝美術品到泡茶方式、喝茶方式、風土人情等都散發著東方古國神秘悠遠的韻味?!耙赃@類崇拜情緒為切入點,模仿中國的悠久文化,仿制出美國自身的商品,之后順利流入西方境內?!?/p>
對比來看,美國的歷史較為短暫,300多年的歷史并未構成民族特色,并且其形成茶文化的歷史條件也不具備。美國的喝茶習慣,伴隨年代與科技的進步,也沒有辦法構成與英國下午茶類似的文化氛圍。
2.2 飲用形式相同的本土化,形成相異的文化效應
對中國茶這類源于異邦的文化輸出品,英國與美國在接納中國茶的過程中都摻雜了本種族的特征,實現了一定的本土化。
觀察英國的喝茶風俗不難發現,下午茶是首先應該觀察的。筆者在上文中業已述及,那讓筆者再將焦點凝聚在茶本身上。其下午茶的茶葉一般是中檔或高檔的紅茶,而與早期流入英國境內的綠茶進行比對,紅茶性暖、變質較難,與英國常年陰寒的天氣可謂不謀而合。
而美國人使用的茶器通常是有把的英國瓷工藝品,其是對中國瓷工藝品的一類仿制。英國人偏愛調飲,通常享用的是奶茶,在茶罐中摻入奶與糖;在清茶的享用方面還要摻加檸檬水,然而一并摻加奶與檸檬水是不可能的。而且,英國人喝茶喜歡挑選在午后,其在上午、早晨甚而晚飯后,都要喝茶。
美國人的喝茶形式則相對簡易,最開始的喝茶形式是把茶葉倒入濾茶球內再摻入茶具內,沖泡后飲用,其目的是為了便利。這類模式逐漸演變成如今的袋泡茶,迅速、便利而且干凈,并且不會揮霍茶資源。熱飲過后,美國人偏愛冷飲茶,而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都要摻加冰塊。由此演變而來的冰茶,就是說把紅茶沖泡為濃稠的茶液,并摻入加冰后的玻璃器皿中,再配上蜂蜜與鮮檸檬,組成甜酸澀俱佳的茶飲品。為了更為快速和便利,美國人發明了擰開就能喝的冰茶。
通過上文不難發現,在英國這種注重傳統與修養的國家中,雅致的英國人用獨特的模式在享用茶帶去的舒適、悠然以及健康;而美國這種后來居上并一躍而為全球超級大國的國家,以高節奏模式享用著茶的清甜。茶這種源自異邦的輸出品在英美兩國中汲取相異的文化養分,結成了兩類相異的成果。不管是閑適的下午茶抑或方便程度極高的冰茶,茶的芳香都獲得了認可以及稱贊。
值得玩味的是:在如今的我國,模仿英國人飲下午茶的居民可能不太常見;然而,走入任意一個超市,都能夠看見貨物堆放架上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冰茶飲品。美國人的冰茶開始風靡中國的大街小巷,并且對年代悠久的茶葉市場也無疑是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這類文化反哺的情況,既能看出美國的文化滲透方式,并且也能夠揭示茶文化在新時期的多樣化走勢。
綜上所述,從英國、美國與中國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中能夠看出:中國茶文化在英美都獲得了認可以及進步,并在英美兩國的民眾中大受追捧,而且對二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形成了影響。相異的是:茶與英國文化的融合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而在美國,茶終究無法變成主流的飲品,種族文化的融合更是看不到“蹤影”。
總之,把茶文化的視界拓寬到全球兩種文化(英美)視域下去研討、溝通,其對茶文化科目自身有著一定的助推作用。并且,以中國與英美兩國的茶文化對比為視角,可以延伸出另一課題的探討:中國與英美兩國茶文化的差別所呈現出的兩類傳統文化的實質差別為何?并且能否在中國文化中淬煉出一類和英美兩國文化中張狂、開放、自在的酒神理念相對的諧和、內蘊、超脫的“XX理念”?通過對中國與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讓各類種族背景相異的人們能夠欣然接納中國茶葉,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文化的進步。
[1]安哲.開發名優茶提升茶效益——英山縣名優茶優質高產協作活動的成效與措施[J].中國茶葉,2015(4):6-7.
[2]何瓊.《茶經》文化內涵翻譯的“得”與“失”--以FrancisRossCarpenter英譯本為例[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62-67.
[3]張衛.南北交流繁榮京津冀茶文化--2015中國·天津茶業及茶文化博覽會成功舉辦[J].中國食品,2015(11):48-49.
[4]卜凌云.茗香悠悠的傳奇故事--論肖建國小小說《兩個伙計》對中國茶文化的演繹[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5(1):15-16.
[5]吳曦.價值15億的蒙頂山茶品牌還將沉睡多久?--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孫前談蒙頂山茶品牌的建設之道[J].中國西部,2015(8): 24-31.
董小寧(1982-),女,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