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娟,成新霞
(1.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北京102618;2.石家莊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35)
基于學生學習需求的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魏秀娟1,成新霞2
(1.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北京102618;2.石家莊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35)
高職茶藝英語課程的開設,對于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茶藝文化素養、滿足我國茶藝對外交流與傳播需求具有重要意義。在茶藝英語課程發展中,確保茶藝英語課程教學與學生需求實現良好對接,是提升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本文在對高職茶藝英語課程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出論述的基礎上,對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高職院校;茶藝英語;學習需求;教學改革
在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中,實現教學與學生學習需求的對接,是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茶藝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出調研,從而為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依據,并為茶藝英語課程教學針對性的體現、有效性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礎。
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需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是否能夠提升自身的茶藝英語水平、以及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是否能夠實現與自身未來工作崗位需求的對接。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是否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等也是學生學習需求中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這些需求都是為提升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有效性服務的,因此這些需求屬于學生提升自身茶藝英語水平需求的范疇。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點內容:即教學內容需求、教師團隊需求、教學資源需求以及評價體系需求。
首先,從學生對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的需求來看,通過茶藝英語課程,學生有掌握英語知識的需求,也有掌握英語茶藝文化的需求,并且,這種需求也在逐步提升。事實上,茶藝英語課程本身肩負著推動茶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職責,只有學生掌握豐富的茶藝文化內容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英語知識,才能具備傳播中國茶藝文化的能力,在這樣的要求下,如果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偏重與語言教育而忽略文化教育,則也會導致課程失去本身的意義。因此,高職茶藝英語教學應當重視茶藝文化教育的開展,從而為提升學生的茶藝英語水平以及學生在參加工作之后的職位勝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從學生對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師團隊的需求來看,由于茶藝英語課程屬于交叉學科,而為了確保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成效,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和教學能力,而且需要對茶藝文化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這是教師在茶藝英語教學過程中讓英語教育與茶藝教育實現良好結合、推動茶藝英語人才培養與市場人才需求實現良好對接的重要前提。為此,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師團隊,需要實現自身英語水平與茶藝文化水平的協同提升,并重視開展市場調研工作與實踐工作,以便在了解真實的社會崗位能力需求的基礎上,確保茶藝英語課程教學體現出針對性。
再次,從學生對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資源和評價體系的需求來看,學生在走出校園之后需要參加工作實踐,這不僅對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也對高職院校單一的能力評價體系帶來了挑戰。在教學資源方面,高職院校有必要為學生創造更多豐富自身理論知識、提升自身專業實踐能力的環境和條件,同時也應當為學生提供開展自主學習和自主提升的場所與機會;在評價體系方面,高職院校有必要尋求與社會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為學生茶藝英語能力構建起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和評價指標,來確保學生茶藝英語專業能力評價的全面性與科學性。
2.1 明確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內容
茶藝英語課程內容可以劃分為三個主要的部分,即茶藝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專業詞匯、茶葉介紹中涉及到的常用短語、與茶葉趣聞相關的英語表述。從茶藝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專業詞匯來看,這一內容是提升學生茶藝英語水平能力的基礎內容。在這一內容的選擇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將實際工作作為依據。同時,教師不僅需要重視針對教材開展教學活動,而且有必要對茶藝知識做出深入的了解,從而進一步拓展這類教學內容,以便夯實學生的茶藝英語基礎;從茶葉介紹中涉及到的常用短語來看,這一內容不僅包括茶葉介紹中涉及到的專業術語,而且還包括茶葉介紹中涉及到的服務用語與禮貌用語。在這類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體現出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過程的實用性,以便為學生之后參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與茶葉趣聞相關的英語表述來看,由于茶葉趣聞是茶藝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所以這類內容也是茶藝英語課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師需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優選,從而充分發揮出茶葉趣聞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優勢,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明確這些重點的教學內容基礎上,教師有必要對教學情景做出合理的設計,讓學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并在實踐中深化對理論的掌握。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重視教學內容的拓展,重視實現課外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的結合,以便進一步推動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的對接以及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吸引力。
2.2 重視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團隊建設
在高職院校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三方面的問題:茶藝英語課程教師普遍欠缺實踐工作經驗、茶藝英語教師普遍欠缺“雙師”素養、高職院校欠缺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兼職教師。顯然,茶藝英語課程具有著學科交叉的特征,而作為茶藝英語課程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英語專業能力,而且需要對茶藝文化做出深入的了解。為此,高職院校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工作作出優化:首先,高職院校有必要組織教師參加工作實踐,通過一線工作、崗位培訓、走訪調研等多元化的手法來了解茶藝藝術的發展以及茶藝表演等工作所需要具備的英語能力,從而確保在茶藝英語課程教學中體現出針對性;其次,高職院校有必要構建起教學研一體化平臺,通過為教師提供良好的自我提升條件,推動教師理論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共同提升,從而為雙師型隊伍的打造提供保障;其次,高職院校有必要對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團隊結構進行重塑。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團隊可以有三類教師共同組成,即高職院校中既有的英語教師隊伍、既有的茶藝教師隊伍以及外聘兼職茶藝英語教師隊伍,這三類教師可以共同參與到茶藝英語教學課程目標、規劃的制定以及教學活動的開展當中,從而推動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專業化的發展;最后,高職院校有必要做好茶藝英語課程教師培訓工作。學生的學習需求會產生變化,同時茶藝英語學科也會不斷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做好茶藝英語課程教師培訓工作,確保教師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符合教學要求。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可以使用科研進修、學術講座等方式為教師提供更多實現自我提升的機會,從而推動教師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實現自身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的提升,以便為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提升茶藝英語課程教學質量構建保障。
2.3 優化茶藝英語課程教學資源
在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中,優秀且豐富的教學資源是提升學生茶藝英語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職院校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也需要重視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影像資料的完善,從而讓學生在了解更多的茶藝知識的基礎上掌握與之相對應的茶藝英語能力。為此,高職院校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做出改革:首先,為學生創造真實化的語言環境。在此方面,高職院校不僅需要針對茶藝英語課程教學需求對多媒體教學設備、語音室教學設備進行完善,而且有必要對模擬真實的工作情景,從而促進學生差異英語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在模擬教學的開展中,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團隊需要調查社會崗位對學生茶藝英語能力的需求,并在遵循實用性、系統性以及職業性原則的基礎上,構建起模塊化的教學項目,逐步實現學生茶藝英語能力與社會崗位需求的對接;其次,有必要構建起多媒體自主學習中心,讓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多媒體自主學習中心能夠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并能夠成為差異英語課堂的延續與補充。在多媒體自主學習中心的構建中,高職院校可以向學生展示中外茶文化相關的內容以及與之相關的英語知識,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并在感受茶藝文化魅力的基礎上具備更多接觸茶藝英語內容的機會。
2.4 構建多元化的茶藝英語課程評價機制
學生茶藝英語水平最終需要有用人單位和社會來進行檢驗,因此,高職院校針對學生茶藝英語學習成效所開展的考核雖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卻應當避免單純依賴于高職院校考核體系。在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改革中,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主要體現在考核內容的多元化與考核主體的多元化兩個方面。從茶藝英語課程考核內容的多元化來看,有必要實現職業能力評價與知識體系評價的結合。在此方面,評價過程需要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同時需要實現書面考試與實踐能力測驗的組合。茶藝英語課程教學目標主要是提升學生在茶藝文化介紹、茶藝表演等場合中的英語運用能力,這種能力既有交叉性也具有專業性,而根據真實的社會崗位需求,茶藝英語課程評價不僅需要重視書面語言能力的評價,也應當重視口語能力與聽力能力的評價。另外,在評價過程中,評價主體也需要重視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的結合,如茶藝英語課程考核活動可以將學生的實驗報告、調查報告、茶藝英語讀書報告以及茶藝英語論文等當做評價中的加分項,并與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共同構成學生的最終成績,從而體現出評價過程所具有的彈性;從茶藝英語課程考核主體的多元化來看,有必要構建起高職院校、企業以及茶藝行業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評價的評價模式。在此方面,高職院校需要構建起在校學習與實訓學習結合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在入校兩年內參加校內學習,在最后一年參加校內外實訓。校內學習過程中的評價以高職院校為主,而校內外實訓的評價則需要以社會企業為主。在校外實訓的開展中,高職院校與社會企業之間有必要構建起良好的溝通機制,通過調查問卷以及回訪等多樣化的方式,確保學生表現能夠全面地得以反饋,從而對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做出客觀的評價。
在高職茶藝英語教學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茶藝英語水平與自身的實踐工作能力是學生最為主要的學習需求,在這些需求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了學生對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內容、教學團隊、教學資源以及評價體系的需求。而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水平,高職院校有必要明確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內容、重視茶藝英語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優化茶藝英語課程教學資源并構建起評價內容多元化與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從而實現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與學生學習需求的良好對接。
[1]鐘衛紅,古能平.基于學生學習需求的高職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改革[J].廣西教育,2013(15):59-60+65.
[2]唐丹,謝水瓔.基于學生學習需求分析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J].廣西教育,2015(39):23-24.
[3]孫博.高職英語專業學生茶藝英語教學研究[J].福建茶葉,2016(6):272-273.
[4]蔡基剛.再論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通用英語和學術英語[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83-93.
魏秀娟(1981-),女,山東臨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汽車商務英語。成新霞(1983-),女,河北邢臺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高等教育、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