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娜
(河北大學,河北保定071000)
茶文化對英語文化教學的借鑒作用
郭娜
(河北大學,河北保定071000)
茶文化對英語文化教學的借鑒,一方面借鑒了茶文化在被探究過程中的內在邏輯,及由外到內的發現過程;另一方面,便是將茶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引入到英語文化教學的課堂中來。茶文化被引入到英語文化教學中的路徑,可圍繞著:合理選擇英美茶文化的比較視角、有效概括英美社會人文環境差別、適度引入中國茶文化的相關內容、科學提煉茶文化所蘊含的啟示錄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茶文化;英語文化教學;借鑒;路徑
英語文化教學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本文則主要關注英語國家的社會人文傳統文化。那么如何來理解茶文化對英語文化教學的借鑒作用呢。首先,該主題的提出主要歸因于:第一,當前英語文化教學過于突出文化的顯性特征,而未能深入到隱性元素中來洞察社會人文中的精神特質;第二,在英語文化教學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過于通俗與大眾,難以提升英語文化教學的品質,所以引入茶文化教學則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從中不難看出,茶文化對英語文化教學的借鑒,一方面借鑒了茶文化在被探究過程中的內在邏輯,及由外到內的發現過程;另一方面,便是將茶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引入到英語文化教學的課堂中來。為了更具體的對主題進行探討,這里以選修課的課程地位來考察英語文化教學。
從英語文化教學實踐出發,這里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對借鑒作用進行認識:
1.1 借鑒的目的
“目的”作為含有目標的價值判斷,在借鑒茶文化時必須給予厘清。反觀當前的英語文化教學,不少教師為了突出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大都以新奇事件為主線,并在教授過程中聚焦于事物的形式層面,而很少在社會人文范疇對這些事件的形成進行解構。對此,這應不是正真的英語文化。而將茶文化引入其中,便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更能提升英語文化的特質,又在茶文化與社會人文環境緊密聯系的情況下,能夠順暢的進入到精神文化范疇。
1.2 借鑒的方式
前面已經指出,茶文化在本文中起到兩個方面的作用:第一,茶文化本身所帶來的啟示;第二,茶文化對英語文化教學內容的充實。那么這里借鑒的方式就指向了,即以怎樣的途徑實現茶文化對英語文化教學內容的充實呢。事實上,英美兩國的茶文化具有顯著的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便構成了課堂教學的興趣導向,但將這種差異性呈現出來則需要采取多樣化的途徑。以選修課為討論對象,這里的多樣化應突出具體、生動等特質。
1.3 借鑒的效果
借鑒的效果由另一種說法便是,課堂教學效果。顯而易見,借鑒茶文化來推動英語文化教學,不僅在于提升該課程教學的品質,還在于用一種比較視角來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進而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助力他們職業素養的形成。那么能否實現以上效果,則需要依賴不同的評價手段來考察。
以上對茶文化借鑒作用的認識,就為茶文化在教學中的應用做好的鋪墊。
在從三個方面認識了借鑒茶文化的作用之后,這里便從以下三個方面歸納出當前英語文化教學所面臨的挑戰。
2.1 教師教學方面
作為選修課的英語文化教學,因缺少統一的教材而在客觀上給教師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但這也在一定層面提升了教師教學的自由度。在辨證視角下來看待其中的挑戰便是,教師在寬泛的英語文化選題中,難以做到由外及里的去觸及選題的文化特質。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更多的時候則是以一個案例的形式來愉悅了學生。教師在教學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存在著客觀和主觀層面的作用。因此,在現有的教學資源下,應首先解決主觀因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2 學生學習方面
學生在學習方面所面臨的挑戰表現在:第一,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而就在學習中逐步喪失學習動力;第二,選修課教課的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但學生難以主動的將茶文化知識轉換為自身的職業素養。從中也不難發現,這些都屬于學生的隱性要件,在信息不對稱現象下教師難以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感知,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也缺少表達的途徑。這就給予我們了一種啟示,那就是在借鑒茶文化時需要改變教師習慣性的“我向思維”。
2.3 課堂評價方面
課堂評價的目的在于對教學效果進行考察,同時也對下一階段的教學進行調試。但在現有的課堂評價模式下,如以開卷小論文的形式來展開,則會因為評價方式的開放性而難以探尋到英語文化教學的不足。正因如此,也就在倒逼效應下使得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存在著主觀上的松懈意識。
將茶文化引入到英語文化教學中,還需要界定出它的職能。為此,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展開:
3.1 承擔內容板塊職能
在與同行的交流中可知,在英語文化教學中都認為以板塊教育最為合適,這樣能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性,也能促使教師深挖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文化元素。因此,茶文化在這里首先承擔著內容板塊構成的職能。在比較視角下來講授英美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其首先在內容選題上就緊扣英語文化教學內容。而且,作為具有代表性的英語國家,英美茶文化必然在內容上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而且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英美茶文化涉獵不多,所以也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3.2 引出文化要素職能
從前面的論述中可以知曉,在英語文化教學中需要由事物的外在形象逐步過渡到對其內在文化元素的探析。只有這樣,才能與英語文化教學的內在要求相契合,也才能在拓寬學生對英美社會人文傳統的理解。反觀部分教師所習慣性的以餐飲文化、聊天文化來剖析英語國家的文化特色,這一案例的選擇不但過于傳統和老套,也在選題品味上不及茶文化。因此,以英美茶文化作為教學內容,將能產生諸多的衍生效應。而且,在“互聯網+”時代這些案例都能輕松獲取。
3.3 提供生活啟示職能
將英語文化教學與職業素質培養相聯系,這就需要強調茶文化在教學中所帶來的啟示職能。這里的啟示具有哲學方法論的意味,而且也只有將中國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進行比較分析才能得出。這就告訴我們,在借鑒茶文化時需要以第三方的形式適當引入中國茶文化的內容。
根據以上所述并在職能定位下,茶文化的應用策略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 合理選擇英美茶文化的比較視角
合理選擇英美茶文化的比較視角,不僅能有效觀察出茶文化與社會人文傳統之間的聯系,也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需要提醒的是,這里是以選修課的形式來看待英語文化教學。從筆者的教學實踐出發,可以將英美人士飲茶的特征進行比較,在比較之前需要根據國別進行整體概括。在概括之后所進行的比較,需要直接延伸到背后的文化傳統中去。這種文化傳統又會對語言產生諸多影響,所以這就與英語文化與英式英語、美式英語之間建立了聯系。
4.2 有效概括英美社會人文環境差別
隨著將英美茶文化進行了全景式展示,這時教師就需要著重概括出英美社會人文環境的差別了。根據筆者的教學體驗可得,需要從國家人文環境的形成根源來進行把握,這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對于英國而言,其文化傳統與歐洲大陸國家之間存在差異,英國的國民性顯得保守。這種保守性也就在茶文化中體現出來,即一天分為三個時段飲茶,進而顯得中規中距。反之,在美國人身上擁有移民精神,所以這就造就了茶文化中的快餐特質。
4.3 適度引入中國茶文化的相關內容
植根于當下來進行英語文化教學,還需要適度引入中國的茶文化。從歷史視角來看,中國茶文化影響著英國茶文化。同時,在引入中國茶文化時應突出我國茶文化中的精神內涵,以及處世哲學命題。這樣一來,就能在凸顯中國茶文化優勢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而且,我國作為開放經濟體所帶來的文化交流機遇上,也需要十分重視通過茶文化交流來向世界傳遞中華文化。可見,適度引入中國茶文化的目的還存有思想教育的成分。
4.4 科學提煉茶文化所蘊含的啟示錄
最后將視角聚焦在茶文化精神內涵的提煉之中,這時可以感知到,英美國家的茶文化植根于他們的國民性中,同樣,中國茶文化也植根于國人的生活特質之中。因此,通過這樣實現茶文化與社會人文傳統之間形成契合,便能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把握英美人士的行為偏好與思維習慣。
在今后的英語文化教學中,還需要深化對中美、中英文化之間的比較。為此,這里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拓展:
第一,對中美文化中民族特性的傳遞。為何英美人具有直線思維的特質,并反映在閱讀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這與國人的喜歡繞圈子不同。由此,使學生明白這一點將有助于他們在涉外崗位上,能適應英美人士的行為習慣,而不至于陷入中國人臆斷的尷尬之中。
第二,對中美文化中價值觀念的傳遞。眾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競爭、自由、平等,深深影響著美國社會,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國人的意識形態中,這就使“自信”、“創新”、“冒險”的特質植根于美國人的行為習慣里。
之所以提出對茶文化的借鑒,可歸因于:第一,當前英語文化教學過于突出文化的顯性特征,而未能深入到隱性元素中來洞察社會人文中的精神特質;第二,在英語文化教學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過于通俗與大眾,難以提升英語文化教學的品質,所以引入茶文化教學則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本文認為,茶文化對英語文化教學的借鑒,一方面借鑒了茶文化在被探究過程中的內在邏輯,及由外到內的發現過程;另一方面,便是將茶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引入到英語文化教學的課堂中來。那么,茶文化被引入到英語文化教學中的路徑可圍繞著:合理選擇英美茶文化的比較視角、有效概括英美社會人文環境差別、適度引入中國茶文化的相關內容、科學提煉茶文化所蘊含的啟示錄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1]吳玉琳.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學教育意識的培養[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15(1):84-86.
[2]付卉.淺析高校英語專業的文學教育[J].考試周刊,2014(81):86-87.
[3]王玉明.“無用”之大用———英語專業文學教育功能淺識[J].宿州學院學報,2009(1):43-45.
[4]徐琪.文化與交際能力培養——芻議大學英語教學之轉向[J].教育教學論,2014(1):32-33.
郭娜(1980-),女,河北定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