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統亞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云南德宏678400)
從茶文化看中國人的人生哲學
李統亞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云南德宏678400)
茶葉源于中國,早在四千七百多年,茶葉就使用在人們的生活中,在歷史的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了相應的茶文化。不同地區的茶文化各有不同,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這些茶文化也代表了中國人的哲學思想。目前,人們對茶文化所代表的人生哲學有了更新的認識,如今茶文化正在繁榮的發展,結合歷史的茶文化和當今人們的思想,可以從茶文化的整體和茶道等方面,來對中國人的人生哲學進行分析。
茶文化;中國人;人生哲學
中國茶文化與中國人民的生活緊密聯系。茶文化的形成也與中國人的人生哲學有著較大的關系,這樣的過程經歷了較長的時間,茶在演變成為人們日常飲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進入了人們的生活,而中國人的人生哲理,大多數都是在生活當中進行體現的。豐富的飲茶習慣和獨特的茶文化,在不同階段也代表了中國人不一樣的人生哲學和處世哲學,使中國人的茶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1.1 首先是統治者的哲學
中國不僅是茶葉的故鄉,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在茶葉的不斷發展中,到目前已經成為了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而從歷史角度來看,在我國的漢唐時期和中唐之后,茶葉已經逐漸與人們的生活相互聯系,并且越來越深,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對茶葉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在當時,茶葉市場進入了較為繁盛的時期,茶葉的盛行為人們創造了巨大的利潤,根據這樣的情況,在唐代之后,我國就開始對茶葉征收相當的稅費。隨著茶葉的日益流行,茶稅已經成為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并且在唐朝以后,茶稅已經成為了一種專稅,一直傳承到今天,其中的每一個朝代都沒有停止對茶稅的征收,這樣的稅收在較大程度上成就了統治者。所以說,茶文化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首先代表了統治者的哲學。
1.2 飲茶者的哲學
中國人的飲茶過程也經歷了較長的演變時期,在不同的地區當中,由于茶葉種類的不同,人們飲茶的方式也不同,其中所代表的人生哲學也豐富多彩。茶文化在演變的過程中,由最早的祭祀,經歷了藥用和食用的變化。到目前,茶葉主要是用于飲用,在這樣的過程中,茶葉的使用方法不斷變化,同時從物質形態升華到精神內涵當中,在其中的每一個朝代,都留下了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的烙印。在不同時代的不同飲用者當中,都能夠從茶的飲用當中體會到人生的不同樂趣。這些品茶者在不同環境的影響下,能夠使身心得到放松,并且對自己所處的地位進行相應的思考,得到精神上的升華。
茶葉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發展,其飲茶表現主要為茶禮和茶藝,而“客來敬茶”是我國傳統的待客禮儀,不管是在哪一個地區,只要有客人到家中進行訪問,都會奉上一杯茶,這不僅是中國人的基本待客禮節,同時也是對客人的尊重;另外,茶葉也作為一種文化形式的物質載體,被應用到各個地區的風俗禮儀當中,并且在其中占據著主要的地位。在歷史較為久遠的時期,茶葉主要被應用到佛教的祭祀儀式當中,在其中代表了較為深遠的意義。
茶文化的形成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情,所產生的茶文化也就不同,所以說不同地區的飲茶習俗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從而產生出不同的飲茶藝術。在歷史的演變當中,人們的飲茶過程一步一步的被賦予更加豐富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同時這種價值觀隨著歷史的變化,逐漸的被豐富。中國人在飲茶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悠閑、安靜和從容的心態,這樣的心態正是代表著中國人平和、內斂和特性,同時也強調了中國人內心修養的性格。這種人生哲學和生命狀態相互結合,逐漸成為了一種文化載體,并且形成最高層次的茶文化。
在我國茶文化的發展當中,茶道是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與茶藝相比較來說,茶道代表了其中的精神層次。中國人經常在品茶的過程中,體悟儒釋道的思想,完成思想的升華。茶道主要指的是以茶見道,其中所見的“道”也可以是茶文化所代表的茶格,以茶的特有之質來進行溝通,并且與人生哲理進行關聯,一般情況下,在茶文化的演變當中,其中所體現的茶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首先是友道
對于中國傳統茶文化來說,其中出現的首要茶道為友道。這與中國人的習俗和生活習慣有著較大的關系。這樣的茶道從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中都能得到體現。在友人來訪的時候,其基本禮節是奉上一杯茶,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兩人的感情能夠始終保持在一個和諧的氛圍當中。另外,友道意識,是儒家思想中所關注的重點,友道意識主要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人生在世,并且獨處,而茶文化中的友道意識就充分的表明了這種人生相處的立場,就如同上文中所敘述的內容一樣,有客人來訪,主人都會來敬茶,這樣的敬茶并不只是一種形式,其中所代表的主要含義為通過茶來進行溝通,表達出了兩人之間互敬互重的意思,在友道意識之中,這種互敬互重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一種主要因素為功德意識,茶文化的本性為清和淡定,在飲茶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有著相當滋潤的口感,另外一個方面,也能夠對人之間的感情進行滋潤。在友道意識方面,值得一提的還有酒,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酒也是提高兩人之間感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友道意識方面,茶文化和酒相比較來說,酒主要刺激人生的欲望,而茶主要是滋潤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使朋友之間的感情在茶文化的交流中得到升華,這才是儒家友道思想的內涵。
2.2 信道
茶文化中的信道主要指的是誠信之道。不僅是在茶文化當中,就是在中國的人生哲學當中,誠信也是被人們所重視的主要品質之一。人無信而不立,人與人之間需要信任和真誠。這就像中國的茶文化一樣,其中至真至信,不能摻進去任何的水分,如果以次充好,那么就會失去原本的味道。
2.3 協道
茶文化當中的協道主要指的是協助和協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協作和協助體現在其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個體與個體之間,還是群體與群體之間,都可以借助茶文化當中的協道,來實現團隊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這也是茶道中中國人的人生哲學所在。其中,這樣的協道也可以被稱為和道,由協而和,在茶文化的發展當中。這樣的茶道之和被較多的人所敘述,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為宋徽宗的“致清導和”和陸羽的中道之和,這些都屬于協道的范圍。協道的人生哲學主要表現在茶文化的各種表現形式當中,其中主要包括茶禮、茶樂和茶藝,這些茶文化都具體表現了其中“協”與“和”的人生哲理。
2.4 品道
茶文化當中的茶品也代表了人們的思想品格,屬于其中一種比較重要的人生哲學之一。就像錢穆先生在《宋代理學三書隨雜》說的一樣:“品之高,必求之其質。……不順乎茶之質,又何有茶之美。不順乎人之性,又何由有圣德之成”,這就充分說明了茶品和人品之間的相互關系,茶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不同的種類,這些品種的分布也就決定了茶品的三六九等,人的生活閱歷和生活環境不同,其人品也有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用茶的品質來代替人的品質;另外是對人進行相應的品級之分,早在兩漢魏晉的時候,人們就開始了人物品評之風,在班固的《漢書》和劉邵的《人物志》當中,都將人物進行了相應的品級之分,并且對于不同的品級,制定了不同的評選標準,而人們對茶的品評也有具體的標準,在《茶經》當中,這樣的品級之分就比較明顯,其中不僅包含對茶品級的分類,還包括了對水和器皿之間品評,這是茶文化發展過程中,比較全面的一套品評標準。從這樣看來,中國人不僅是對茶進行品評,對于詩詞和畫也有著不同的品評,所以說,茶品在本質上的精神也代表茶文化當中中國人的人生哲學。
中庸是儒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現在的角度去看待中庸,可以具體分為兩個方面,其中主要包括“中者”和“庸者”。中庸之道主要在于最高的價值實體天道人道秉承天道而生,而道在人身上,道在生活中,其中的“道”就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只要進行修身養性,就可以獲得相應的道。在這樣看來,中庸就是修身之道。中庸也可以被稱為中和,其中的“中”指的是自然適度,使事物處在最合適的狀態,不過不及,而其中的“和”主要指的是和諧有序,和諧不僅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之中,同時也存在于各種事物的發展當中,要想保證事物的整存和發展,就需要保證其中的和諧性;對于茶道來說,在茶文化當中也存在有這樣的中庸思想,兩者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聯系,這樣的聯系就像上文所敘述的“協”道一樣,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文人對深植于社會中儒學家中和思想境界的推崇以及對茶事的聯想。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和對茶的品嘗,可以使人修身立節,打造出獨有的人格魅力,達到“中庸”的處世要求。在儒家思想當中,這種人生追求是從小到大的,其主要指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樣的思想要求下,“中庸”的思想追求就達到了極致,其中所代表的平穩的處事之道,代表了傳統中國文化的平和之氣,在茶文化當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直到今天,這樣的中庸思想也通過茶文化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在茶文化的興起下,這樣的人生哲理能夠帶給人們新的感受和領悟。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發展過程當中,逐漸代表了中國人的人生哲學,使人們的精神生活與茶文化相互緊密連接,其中所看的角度不同,茶文化中所代表的人生哲學也就不同,而茶文化中所蘊含的中庸等儒家思想也是我國人民寶貴的哲學思想,代表了一種民族風氣和人生追求,并且能夠不斷的被延續下去。
[1]李靖.從茶文化看中國人的人生哲學[J].人民論壇,2013(11):202-203.
[2]賴功歐.茶文化與中國人生哲學(論綱)[J].農業考古,2004(4):33-37.
[3]朱虹,付宏章.談中西方“茶文化”中的人生哲學[J].福建茶葉, 2016(3):308-309.
[4]朱明玥,朱海昆,崔明明.淺談茶與茶文化[J].文藝生活旬刊, 2016(3):247-247.
[5]陳光軍.從茶文化看中國傳統道德修養及現實意義[J].農業考古, 2015(2):1-5.
李統亞(1985-),女,河北深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哲學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