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
(保定職業技術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茶文化對外交流活動中的英譯策略分析
李園
(保定職業技術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目前在對茶文化進行英譯時,時常存在著詞不達意的情況,這不能簡單的從英譯能力的角度來進行認識,還需要從能否準確表達茶文化內涵的角度來理解。另外,需要將茶文化對外交流拓展到經貿往來和茶鄉旅游等兩個范疇。在此基礎上的英譯策略可圍繞著:加強傳統人文傳統知識積淀、積極拓展茶文化的信息范疇、綜合應用直譯意譯翻譯技能、總結本次英譯的經驗與不足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茶文化;對外交流;英譯;策略
隨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關于軟實力的構建也已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其中對于茶文化的對外交流活動也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展著。在對外交流實踐中也得到這樣的反饋,即在對茶文化進行英譯時,時常存在著詞不達意的情況。存在著詞不達意的情況,這不能簡單的從英譯能力的角度來進行認識,還需要從能否準確表達茶文化內涵的角度來理解。對于后者而言,由于茶文化直接與人們的生活方式相聯系,所以在茶文化中還存有更為細膩的生活元素。正因如此,分析茶文化對外交流活動中的英譯策略問題就顯得格外必要。事實上,我國茶文化存在于不同的區域,這就使得我們需要從各地區的文化傳統中來體驗茶文化所內在的隱晦含義。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結合筆者的研究,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困境分析:
1.1 譯者的區域文化修養困境
以巴蜀茶文化為例,巴蜀茶文化植根于成都和重慶地區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就決定了兩點:第一,當地的茶文化來源于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第二,當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于借助茶語來暗示某件事情。對于譯者而言,是他們最為糾結的便是,在他們缺少當地生活體驗的情況下,將難以深刻把握茶語內在的含義。若是直接對茶語進行英譯則無法緊扣內涵。如,“走,下午去喝茶”。這是在巴蜀地區最為常見的邀約之言,而內涵則是下午去打牌或者聊天。
1.2 譯者的專業素質養成困境
隨著茶文化對外交流的不斷展開,我國各地茶文化都將直面外方的審視。然而,作為譯者若不深入的去了解目標茶文化的區域特性,則無法充分將茶文化之中所蘊含的社會人文要素傳播出來。反觀目前的不少譯者,在突出翻譯技巧的同時,卻較為忽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習得,甚至面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心存芥蒂。可見,在缺乏對茶文化深層次文化元素進行把握的自覺意識下,譯者的專業素質養成將成為問題,從而也就無法根本解決茶文化在英譯中的困境。
1.3 探析茶文化元素構成困境
從客觀角度來看,我國茶文化盡管作為整體來看具有文化基因上的優越性,但作為區域茶文化而言又具有自身的特質。前面針對巴蜀茶文化進行了文化內涵列舉,同理,在安徽、福建等地或許根本就不具有巴蜀茶文化所蘊含的體閑與自得。這就造成了,在茶文化對外交流上存在著因茶文化自身的復雜性而帶來的困境。
那么如何來認識茶文化對外交流的職能呢。對此,需要將茶文化納入到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來進行考察。
2.1 代表中國文化元素
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不僅具有有形和現實的優勢,更具有國人處世哲學的精神內涵。在茶文化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因受到外方文化背景差異所帶來的理解困境,所以在交流中更加突出茶文化的有形層面。這就意味著,這種有形層面不僅構成了茶文化自身在交流上的優勢,也是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助推了中國文化的交流。這里的助推可以從文化元素傳遞的生動性和可體驗性等諸多方面體現出來。
2.2 促進茶葉經貿往來
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沿線國家在與我國的茶文化交流中,還賦予了其中的經濟聯系,那就是針對茶葉制品的經貿往來。眾所周知,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中國的茶葉已經從沿線國家進入到了歐洲大陸。因此,茶文化的對外交流不僅是對文化本身的一種宣誓,還是對茶葉的性能和商業價值進行宣傳。從現有的相關文獻中可以感知到,不少作者都未能從茶葉經貿往來的視角來理解茶文化對外交流,而這種經貿聯系才是最為穩定持久的對外交流形式。
2.3 發展茶鄉旅游事業
我國的茶葉產地大多在高寒和丘陵地區,這些地區在發展區域經濟時缺少比較優勢,通過近年來的發展實踐可知,借助茶葉資源可以大力發展全域旅游事業。這就意味著,茶文化對外交流還需要從推動當地旅游事業上來定位,這也是當前被學界所忽略的地方。
針對以上所提出的三個方面的困境,這里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進行思考:
3.1 做好茶文化預習工作
事實上,解決茶文化對外交流中的英譯問題時,關鍵并不是從翻譯技巧來進行相關準備,而是需要根據茶文化所植根的區域,對該區域文化進行了解和把握。由于茶文化直接與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相關,所以在做好預習工作時還應在更為直觀的視角下,對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語言特點進行把握。那么在“互聯網+”時代下,這種把握則可以主要依靠網絡資源來獲取。這里需要澄清一個問題,即譯者并不是單純的信息傳遞,還需要扮演解惑的角色。
3.2 建立自組織學習系統
自組織學習系統在人力資源管理中被經常提及,它主要是指當事人能圍繞著某種課題和疑問,建立起自主和自覺下的學習習慣和能力來。然而,譯者若要建立起這樣的學習系統,不僅取決于他自身的感悟和所獲得的啟示,還需要借助一定的學習氛圍來支撐。因此,作為國家層面戰略下的茶文化對外交流,就需要發揮國家公權力在其中對譯者的管理和組織職能。通過淘汰制來倒逼譯者能在危機意識下,樹立自己的自組織學習系統。
3.3 辯證視角的文化記憶
針對茶文化本身的復雜性,譯者需要在辯證視角下展開文化記憶。所謂“辯證視角”可以理解為,在普遍聯系和發展的視角下來認識茶文化,以及茶文化背后深藏著的社會人文元素。如,在理解巴蜀茶文化時就需要對盆地文化和重慶人的性格進行把握,進而在相互影響下來識別當地茶文化的特色。
根據以上所述,在對外交流職能下的策略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 加強傳統人文傳統知識積淀
在本文開篇之處就已表明,茶文化對外交流也是構建國家軟實力的一種表現,所以這種交流活動必然會向縱深發展。為此,作為譯者不能僅僅將其作為一項翻譯工作來對待,還需要將其作為職業發展的拓展來認識。為此,在已經建立起自組織學習系統的基礎上,譯者需要根據工作體會系統對與茶文化有關的人文知識的積淀任務。在完成這項任務時,不僅需要通過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來實現,還需要譯者在網絡有意識的搜集相關信息。
4.2 積極拓展茶文化的信息范疇
在前面的論述中已經指出,茶文化對外交流還涉及經貿往來和茶鄉旅游事業,所以譯者就需要在其中合理的拓展茶文化信息。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本文所提到的譯者不僅可能是專職翻譯人員,還可能是與茶文化宣傳有關的非翻譯人員。因此,對于那些非翻譯人員來說,在向外方介紹本土茶文化時便可以將名茶品種和旅游信息向其進行介紹。如,在介紹巴蜀茶文化時便可以將青城山的苦丁茶納入到介紹范疇,這樣就可以聯系道教來進行文化傳遞。
4.3 綜合應用直譯意譯翻譯技能
作為專職翻譯人員來說,則需要在加強對茶文化積淀的同時,能夠綜合應用直譯和意譯等翻譯技能。在涉及到茶葉經貿往來時,其中所包含的茶文化信息則主要以直譯為主。如,茶葉產地、產地的自然資源稟賦條件,以及茶葉分級后的價格信息等。而在茶鄉旅游項目推介會上,則可以適當采取意譯的方式來承托出茶鄉茶文化的文藝色彩和神話元素。關于這一點,仍需要譯者做好前期的預習準備工作。
4.4 總結本次英譯的經驗與不足
在每次茶文化對外交流活動之后,譯者需要及時總結本次英譯的經驗和不足。在總結中需要厘清這樣幾個要點:第一,外方對茶文化的興趣點有哪些;第二,外方對茶葉制品的需求偏好是什么;第三,外方對茶鄉旅游的關注點在哪里。這樣一來,就能幫助譯者在今后的預習中做到有的放矢。
最后,筆者還要強調一點,即非專職翻譯人員(如導游)對旅游產品文化素材的深入把握。其中,導游人員則是親自參與的重要主體。導游人員對茶文化素材的深入把握應從這樣幾個方面進行:(1)選派核心人員前往高校或研究部門進修,系統學習有關旅游產品的文化知識。與此為基礎,通過傳幫帶的形式開展推進導游隊伍整體文化素養的提升。(2)培養對旅游產品進行文案設計的功底。一項旅游產品的開發和推廣,首先需要借助媒介向社會展示。而如何圍繞核心產品來烘托旅游價值,則需要植入恰當的文化內涵信息。(3)形成集體備課的長效機制。不難理解,面臨著各類型游客的提問,如何給予滿意的回答已成為當前的最大挑戰。伴隨著互動形態的展開,集體備課機制可以將每位導游遇見的問題給予備案,并給出合理的解答思路。
本文認為,目前在對茶文化進行英譯時,時常存在著詞不達意的情況。存在著詞不達意的情況,這不能簡單的從英譯能力的角度來進行認識,還需要從能否準確表達茶文化內涵的角度來理解。對于后者而言,由于茶文化直接與人們的生活方式相聯系,所以在茶文化中還存有更為細膩的生活元素。另外,需要將茶文化對外交流拓展到經貿往來和茶鄉旅游等兩個范疇。在此基礎上的英譯策略包括:加強傳統人文傳統知識積淀、積極拓展茶文化的信息范疇、綜合應用直譯意譯翻譯技能、總結本次英譯的經驗與不足等四個方面。
[1]徐琪.文化與交際能力培養——芻議大學英語教學之轉向[J].教育教學論,2014(1):32-33.
[2]聶思思.辯論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運用[J].青年與社會:下, 2013(10):12-13.
[3]熊元斌.都市旅游營銷模式創新——基于公共營銷的視角[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1(5):42-46.
[4]安芳芳.高端旅游者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商業,2011(4):124-124.
李園(1982-),女,河北人,碩士研究生在讀,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