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倩
(徐州醫科大學公共教育學院外語教研室,江蘇徐州221000)
茶文化視域下看《紅樓夢》“茶”的英譯策略
代春倩
(徐州醫科大學公共教育學院外語教研室,江蘇徐州221000)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它存在于詩詞歌賦中,用它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影響著千萬部作品。而《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中,茶也多次出現。在對外翻譯這部著作時,每位翻譯大師都想保留文中最古典的部分。而對于茶名,茶俗和茶禮等都有著基于茶文化的翻譯。本文就探究《紅樓夢》中的茶文化和通過茶文化來探究《紅樓夢》中的茶的英譯,了解如何翻譯“茶”。
茶文化;紅樓夢;英譯;策略
茶文化在中國已經數千年,從最開始的神話傳說到唐宋大規模詩詞的出現,經過了漫長的發展。不僅是茶文化在演變,煮茶,飲茶的方式也在改變著。而到現在,茶已經成了大眾必不可少的飲品之一,也成為某些高雅之士寄托精神情感的物品。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者把茶當做創作媒介,比如宋代的蘇東坡等等。除了詩詞,清朝末代出現了小說的興盛,而當時飲茶也是空前繁榮,大部分人戶都會備茶招待客人或是送禮。因為茶的大眾化,作者在進行文學創作時經常會用到茶。《紅樓夢》是曹雪芹花了一輩子心血寫的一部反映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中當然出現了許多茶的描寫,反映著每個人的人物性格也映射著賈王史薛四大家族。他們在茶事活動中體現著茶文化的精神,在茶俗茶禮中體現人物。所以這部作品是我們研究清代茶文化是重要文學素材。而在英譯中,要如何將茶事翻譯精準,要怎樣才能體現出茶文化的精髓,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揣摩的。
1.1 茶事活動
《紅樓夢》大多描寫的是達官貴人之間的事,從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王公貴族在茶葉、茶水、茶具、茶俗茶禮上的精致講究,也讓我們對茶文化有了更好的機會觀察。
第一,是茶品的精致嘆為觀止。許多茶名和吃茶方式都讓人驚嘆。小說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寫了楓露茶。寶玉非常喜愛此茶,所以才會在聽聞李奶奶吃了只泡了一次的楓露茶后氣得摔了杯子。他說楓露茶泡三四次才會出色,所以我們能從中看出這是一種十分珍貴的白茶。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閑征詞癡公子杜撰芙蓉誄”中,寫的是寶玉為晴雯祭奠,文中寫道“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可見寶玉卻是對此茶喜愛非常,也體現出寶玉對晴雯的重視。
同樣第八回,還描寫了一種茶——鳳髓茶。有詩云:“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斝貯瓊漿。莫言崎彀無風韻,試看金娃對玉郎。”這是一種名貴的茶,產自建安,在宋代非常有名,經常被提及。
第二,是茶具的精致。《紅樓夢》寫了那么多茶,泡茶的茶具必然不能被落下,這些茶具是賈府招待宴請賓客時不可少的。第六十二回襲人給寶黛送茶水用的是“小連環洋漆茶盤”。元妃省親時猜燈謎的中也有茶具,可見茶具是社會地位的體現。第四十一回妙玉處是茶具描寫的經典之處。妙玉招待不同的人用了不同的茶具:賈母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小茶盤”,隨同賈母的用的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而拉黛玉寶釵寶玉單獨去吃茶,寶釵給的“斝”,給黛玉的是“點犀”,給寶玉的是自己常日吃茶用的“綠玉斗”。不同的茶具體現了文中人物對不同人的態度,表現了人物性格。
第三,是用水的精致。泡茶除了茶葉的好壞,水也是離不開的。《紅樓夢》中,雨水和雪水是常用的泡茶極佳的水,因為它純凈甘甜,用它泡茶口感清冽,更體現茶的口感。還是第四十一回,妙玉招待賈母一行人,給賈母用“舊年蠲的雨水”泡了老君眉,招待寶黛和寶玉用的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梅花雪水既有梅花的幽香又有自然雪水的清冽,乃是上品。
第四,是茶俗茶禮。《紅樓夢》中,各種吃茶禮層出不窮,而正是這些吃茶的茶俗茶禮使得茶文化在當中體現充分。例如第二十五回王熙鳳送進貢的茶葉給黛玉,她笑著說吃了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家做媳婦兒?王熙鳳這樣說是因為有“定親茶”的茶禮,吃了送來的茶就相當于接受了成親。還有第四十一回,妙玉帶寶黛去吃茶,寶玉跟著去說:“偏你們吃梯己茶呢。”這里的“梯己茶”就是“體己茶”,是知心好友談心時吃的茶,自然要用最好的水和最好的茶來沏。
第五,是茶詩和茶聯的撰寫。《紅樓夢》中將茶寫入詩,寫入文,寫入對聯,還寫入聯句。例如第七十八回寶玉祭奠晴雯給她撰文時說她“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沁芳之泉,楓露之茗”這些都是她心愛之物,也是最清純之物,表現了晴雯的不同于常人的氣質。
1.2 茶對人物的塑造
紅樓夢中看似很多描寫飲茶的場景,其實這些場景都是為了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人物內心。通過這些描寫豐富故事情節,來烘托人物。第四十一回,妙玉因為劉姥姥用了成窯茶杯,就把那茶杯收了放到了外面。這個細節描寫第一反映了妙玉覺得劉姥姥一介俗人,她用過的杯子沾染了俗氣不能再用;第二是劉姥姥當著大家的面說茶淡,讓妙玉覺得劉姥姥侮辱了自己。這一茶事的描寫凸出了妙玉孤傲清高的性格,從側面刻畫了妙玉孤傲和怪癖。而不收劉姥姥的杯子也能看出封建社會的等級性。除了這里,后面妙玉拉黛玉寶釵喝體己茶,分別給了她們茶具,而寶玉跟來妙玉允了寶玉進了屋,還拿了自己平時用的“綠玉斗”給寶玉用,能發現她心里是愿意和寶玉親近的。妙玉喜與寶玉親近,而她卻應“色即是空”,也反映了妙玉并非那么高潔。第三回中黛玉第一次在賈府用飯,飯畢飲茶雖與家中不一樣,但還是跟隨賈府的規矩跟著喝了,這里表現了黛玉初來賈府謹言慎行怕做錯了事說錯話的心理,展現了她的心思縝密,多思多慮。
第一部分介紹了《紅樓夢》中茶事活動和茶中看人物性格,這一部分來講如何能更好的將茶文化和描寫翻譯成英文,而保證它的原汁原味。
2.1 茶名的翻譯
茶名的翻譯是我們最直觀感受茶文化的內容。前面我們提到《紅樓夢》第八回出現的“楓露茶”,翻譯紅樓夢的兩位老先生采用了不同的翻譯方式:楊憲益先生譯為“maple-dew tea”,是“楓樹露水茶”。而霍克斯用的是音譯法“Fung Loo”。楓露茶是取香楓嫩葉,蒸后取露水,泡出來的茶是紅色的還帶有楓葉的香氣,將其點入茶湯,就成了楓露茶。所以它的制作非常復雜,難怪寶玉會因為沒有沏第三四次而大發雷霆。所以在翻譯楓露茶時,楊憲益先生的更能體現出原文的含義和楓露茶的美感,而霍克斯雖然音譯符合茶名,卻少了那一份原味。
再來看一個例子——龍井茶。《紅樓夢》八十二回寶玉讀書歸來急著見黛玉,黛玉叫紫鵑給寶玉沏了一壺龍井。龍井的功效是提神益思,生津止渴,這是黛玉對寶玉的關懷。龍井茶楊憲益先生譯為“Longjing”,而霍克斯譯為“Dragon Well tea”。還是剛才所說的,音譯法雖然直觀,但對于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友人實在是難以理解,而直譯的霍克斯,能將龍井翻譯為“盤踞著龍的井口產出的茶”,更能體現龍井的本意,利于外國友人解讀。
2.2 茶禮、茶俗的翻譯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許多茶禮茶俗。《紅樓夢》中受此影響描寫了很多茶禮茶俗的片段,既凸顯了人物性格也傳承了茶文化。而翻譯時定要注意這些茶禮茶俗的譯法。
例如第二十五回,王熙鳳打趣黛玉,笑著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這里的“定親茶”場景,這兩位的翻譯都把這一場景描寫的生動形象,但是稍有不同的就是對于“媳婦”一詞的翻譯。楊憲益先生譯為“a daughter-in-law to be”是以原文為出發點,霍克斯的“the family’s bride-to-be”是從讀者角度出發理解。
2.3 茶詩、茶聯的翻譯
茶文化下的詩詞歌賦文韻味十足,以茶明志作為精神寄托的文人墨客不勝其數。飲茶這件事是一種高尚的情懷和清高的生活情趣。《紅樓夢》描寫的就是達官貴族的生活,他們吟詩作畫品茶,所以他們的作品也反映著他們的性格和生活態度。當然,詩句的英譯對譯者是個不小的挑戰。
第十七回有詩句:“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這兩句對仗極為工整,表現出一種悠閑情趣。楊憲益將詩句譯為:“Still green the smoke from tea brewed in a rare tripod;Yet cold the fingers from chess played by quiet window.”霍克斯譯為:“From the empty cauldron the steam still rises after the brewing of tea;By the darkening window the fingers are still cold after the game of Go.”兩人的“寶鼎”、“幽窗”“煙尚綠”的翻譯均有所不同。楊憲益先生的美感十足,有傳統審美;而霍克斯的翻譯與原文相差較大,“煙尚綠”引申義為寫竹子翠綠,所以霍克斯翻譯的并不精準。
2.4 茶水、茶用的翻譯
飲茶水很重要,茶泡的好壞與水的關系很大。而飲茶的好處也很多,古人有“飲茶養生”的說法。所以在《紅樓夢》中關于水和功能的描寫也很多。這部分的翻譯也因為很多水的說法和傳統用途而難以翻譯。舉例來說,第四十一回妙玉冷笑說劉姥姥是大俗人吃茶吃不出韻味,說她采的這是梅花上的雪,這段描寫楊憲益先生“smiled distainfully”和霍克斯的“looked scornful”都譯出了妙玉諷刺冷笑的意味。“俗人”的譯法還是楊憲益先生直譯的“vulgar”更能表現出妙玉的清高傲慢。而“梅花上收集的雪”也是楊憲益先生的“snow I gathered from plum”更能體現古代語言文化的風格。對于水的英譯楊憲益的“so light and pure”比霍克斯的“such buoyant lightness”更體現出水的清冽甘甜。
《紅樓夢》是曹雪芹一生的心血,也是中華民族四大名著之一。從《紅樓夢》中我們可以看到清代官場和貴族大家庭的生活,而從茶文化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飲茶文化。從茶的英譯上,我們可以看出,有時候直譯比意譯更能體現出傳統文化,更能體現中國特有的語言特征。茶文化的英譯采用直譯,能將中文和英語結合起來,更好表現兩種文化,就如楊憲益先生的翻譯,更尊重原著,更體現原著。所以在古籍翻譯時,應從尊重原文,實現文化交流上下手,選擇最適合的翻譯體系,表達原文神韻。
[1]任彤,張慧琴.從目的論談《紅樓夢》霍譯本的茶文化翻譯[J].文學教育(上),2011(1):101-103.
[2]曹雪芹,高鄂.紅樓夢[M].長沙:岳麓書社,2004.
[3]曹雪芹.脂硯齋批評本紅樓夢[M].長沙:岳麓書社,2006:48.
[4]賴功歐.茶哲睿智[M].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
[5]關劍平.茶與中國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1.
[6]黃德賢.中國茶道的本質及茶文化的發展[J].茶業通報,1996(2).
徐州醫科大學校級課題《江蘇省三大方言區英語學習者單元音發音狀況研究》,課題號2015sk009;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題《江蘇省三大方言區英語學習者單元音發音現狀與語音教學改革》課題號2016sjd740017
代春倩(1980-),女,江蘇豐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