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
(漢口學院,湖北武漢430212)
西方茶文化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胡翠
(漢口學院,湖北武漢430212)
中國飲茶歷史悠久,不僅推動本國茶文化發展,而且促進西方茶文化的產生,英國優雅、高貴的下午茶文化,美國快捷方便、多樣包容的茶文化都體現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與審美價值。本文就以英國茶文化、美國茶文化為例,詳細闡釋英美茶文化在其文學作品的體現以及重要內涵,一方面在于進一步解讀英美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也旨在說明正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推動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凸顯了中國文化的璀璨。
西方茶文化;文學作品;體現
中國種茶歷史已有幾千年之久,自古至今中國茶葉一直遠銷海內外,不僅如此,中國茶文化更是享譽全世界,成為了中國民族傳統文化重要象征,并且對西方茶文化尤其是英國茶文化、美國茶文化的形成、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就以英國茶文化、美國茶文化為例,詳細闡釋英美茶文化在其文學作品的體現,一方面在于進一步解讀英美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也旨在說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推動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中凸顯中國文化的璀璨。
幾千年之前,世界上除了中國,沒有國家知道種植茶葉,甚至直到中世紀歐洲各國都不知道茶葉。16世紀隨著宗教、貿易、航海技術的發展,歐洲與亞洲逐漸開始有了往來,據記載,歐洲最早知道茶葉的是意大利人萊姆奇歐,其在《航海與旅行》寫到:“在中國有種樹葉子的茶,可用水煮,熱飲最佳……,對治療熱癥、頭疼、胃疼肋疼與關節疼等都有療效……?!盵1]從16世紀到17世紀中期,茶葉在歐洲可謂是禍福相伴,有人質疑、有人接受,接受者也大都認可茶葉的藥用價值,這也得益于荷蘭東印度公司將茶葉帶到英國,當時英國的作家、營養學家、廣告商都紛紛證實茶葉的藥用價值,如意大利作家波特羅(GeiovamniBotero)明確茶葉是一種中草藥,其可以緩解宿醉,利于身體健康,因為當時英國人喜歡喝酒,經常喝醉。商業嗅覺靈敏的商人開始大力宣傳茶葉的功效,鼓勵人們每天飲用一杯,并且還建議可與糖、牛奶的混合飲用。大概物以希為貴,當時茶葉價格如同黃金一般,也只有英國皇室、貴族才能消費,正因為貴族階層的追捧、貴族女性的喜愛才推動英國茶文化的形成,下文將詳細論述。
茶葉在西方的流通、傳播并不是一帆風順,正如18世紀早期英國文學家迪斯拉利在《文學之珍異》文章中所言:茶葉在我國的發展如同真理產生過程一樣,起初的被質疑、被抵制甚至被辱罵,只有經過時間的考驗,茶葉本身美德才能最終被人們認可,才有了后來從宮廷到百姓都認為喝茶一種優雅,才形成了后來舉世聞名的茶文化。[2]
2.1 英國下午茶文化
茶葉在英國經過了一個多世紀才得到廣泛的傳播,其中不僅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促使茶葉價格的下降,使得普通百姓也有能力消費,也得益于宮廷貴族女性的追捧與推廣。17世紀中期,英國國王查理二世迎娶凱瑟琳皇后,皇后十分愛喝茶,其陪嫁中有二百多斤的茶葉和精致的茶器,久而久之宮廷中每一個人都知道皇后喝茶,無論是遭來誹謗的、羨慕的……,皇后依舊保持喝茶的習慣,并常用茶來招待貴族女士們,也會與他們分享喝茶心得,美稱。當時詩人的埃德蒙·沃爾特在凱瑟琳皇后結婚周年紀念日上即興作詩,贊美皇后美德如同茶葉清新、純凈,也稱贊其在茶葉傳播中的作用。[3]這首詩在英國廣為流傳,凱瑟琳皇后被人們封為“飲茶皇后”,飲茶風尚在皇室貴族階層逐漸流傳開來。但此時還并未形成英國茶文化,直到后來的安東尼女王、瑪麗女王以及安娜·瑪利亞女士三位貴族女性將飲茶與國家文明發展聯系在一起,才推動英國茶文化的形成。
18世紀英國男男女女依舊喜歡喝酒,醉態百出,與其貴族優雅身份不相符合,安東尼女王提倡飲茶來代替喝酒,他認為飲茶是一種文明、優雅的方式,可以幫助人們改變不文雅的習慣,有利于國家文明的發展。尤其醉心于貴族精致生活的貝德福伯爵夫人安娜·瑪利亞女士喜歡邀約貴婦小聚,由于英國中餐與晚餐間隔時間太長,她在5點左右時讓侍女們準備茶與點心供貴婦們的享用,這樣既可以補充體能,又不影響貴婦們的暢談,被當時的貴婦們普遍接受。后來的維多利亞女皇特別贊賞這種飲茶形式,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政治經濟的鼎盛時期,貴族們追求奢華、優雅的生活格調,從洛可可藝術中便可以領略當時英國貴族審美趣味,這一風尚也被引入飲茶之中。從飲茶環境布置、到茶具、茶器使用,各種點心再到飲茶男女服飾都有嚴格的要求,其基調就是:貴族式的優雅,這些都成為英國下午茶與眾不同的特色,標志著英國人的飲茶已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成為貴族彰顯身份、地位、品味標志,成為英國人重要的體閑娛樂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下午茶這種集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一體的形式極大地促進英國政治民主化的發展。[4]
2.2 美國茶文化
茶葉傳入美國的時間與英國相仿,但兩國卻形成茶文化風格迥異,17世紀中期飲茶風尚已經在歐洲尤其在英國貴族階層廣泛傳播,也大約在這一時期大量歐洲移民進入美國也帶來了茶葉,美國波士頓是最早開始出售中國的紅茶。18世紀英國發生財政危機,于是計劃在北美殖民地發行印花稅以此來緩解財政危機,但遭到北美殖民地強烈反對,進而引發波士頓傾茶事件,并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也極大地推動了紅茶在美國傳播。這一時期美國社會經濟逐漸發展,推動本國航海貿易的發展推動中美貿易的開展,美國商船直接到達中國廣州,將中國茶葉帶回國內甚至歐洲進行銷售?;蛟S因美國沒有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其沒有形成像中國、英國將飲茶視為一種精神文化,但20世紀美國政治、經濟獲得空前的發展,推動現代消費文化的產生,快節奏的生活使得美國人沒有太多時間用來煮茶、泡茶、品茶,進而產生方便快捷速溶茶、瓶裝茶。同時,美國是個移民國家,種族成分十分復雜,他們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因此,造就了美國自由、開放、包容的民族個性,造就美國包容多樣化的飲茶文化。
無論是在中國、英國還是美國,茶文化與文學的關系都十分密切,文學幾乎成為記載、傳承茶文化內涵與精神重要載體,茶文化也為各國文學提供了題材,本節主要分析西方茶文化在英美經典小說中的體現。
3.1 茶文化在英國小說體現
英國的小說中到處洋溢著英式優雅的下午茶,對道德的展現、對禮儀文化的重視、對社交娛樂的崇尚等等都囊括于下午茶文化之中。夏洛特·勃朗特、簡·奧斯汀等小說家都在其作品中描繪英國下午茶文化內涵,從飲茶環境布置、茶器具的精致到種類豐富的小吃,再到飲茶者的著裝服飾都突出尊貴、優雅的格調;英國現實主義文學家狄更斯、英國文壇泰斗塞繆爾·約翰遜都將茶視為自己的良師益友,茶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獲取的飲品,都認為飲茶可以帶給他們靈感;而且茶也是他們小說中常見的題材,狄更斯擅長用飲茶來襯托人物的性格、情感,通過飲茶的對比來表達其對英國下層百姓的同情,其在《匹克威克外傳》描繪貴族下午茶、平民百姓飲茶場景,“很多場合中,女人們聚集到一起,嘰嘰喳喳,一邊喝茶一邊聊天……”、“杯子碟子叮叮當當的響聲、成群結隊地涌過來的許多喝茶人……六便士的茶水……”,這些都是英國中下層百姓生活寫照;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班牙花園的中下午茶場景,茶端上來了,七只茶杯和茶托……面包和牛油也有七八種……?!蓖ㄟ^飲茶的對比,深刻揭露當時英國社會復雜的現實。
英國茶文化在小說中呈現,雖然主要是為體現茶文化習俗、內涵以及當時社會現實,但筆者認為通過這些描述更重要的是體現出英國女性突出地位,女性意識的覺醒。簡·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詳細呈現出英國貴族階層下午茶社會方式以及高貴嚴格的茶點習慣,其實是為了突出女主角堅強執著、溫婉柔和的性格,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蓋斯凱爾夫人在《克蘭福德鎮》中刻畫一位英國經營茶葉的女商人,這不是偶然,而是當時英國女性地位改變的真實寫照,一直以來,無論是底層還是貴族階層,女性都是男性的附屬,沒有地位、沒有話語權,但隨著英式茶文化發明與流行,女性似乎找到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可以說,英式茶文化從側面體現出英國女性意識的覺醒。
3.2 美國小說中茶文化的體現
如前所述,美國茶文化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快捷、方便的速溶茶;二是美國茶文化蘊藏包容多樣性特色。如葛瑞格·默頓森等人合作的小說《三杯茶》中,以茶作為寓體,以茶為線索展開故事,贊揚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守承諾等人性優點。默頓森在阿富汗受傷時,當地窮人傾其家中所有,慷概地照顧受傷的默頓森,默頓森深受感動,承諾為他們修建學校的感人故事,體現了人性的光芒。美國華裔作家雷霆超的《吃碗茶》,單從小說名稱而言,已傳達出中國文化的味道,作者描繪了20世紀40年代美國單身漢華人群體生活情景,茶在小說中象征著男女情感的忠貞,象征著中國治病救人的中藥,更寓意平和虛靜人生態度,傳達出海外華人對中國傳統民族應有的正確態度,只有在文化沖突與碰撞之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美國社會的包容、開放。
無論是中國、英國還是美國,茶葉對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都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都已滲入到民族性格之中,滲入到底層百姓尋常生活之中。各國茶文化的演變、成長的過程都成為各國文學作品中重要表現題材,文學作品中的茶體現了各國茶文化獨特的內涵、道德精神與禮儀文化,更是體現各民族的進步與發展,體現了不同文化交流、融合。
[1]陳桂琴.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8):79-82
[2]斯當東著.葉篤義譯.英使謁見乾隆紀實[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112.
[3]樂素娜.中國茶文化在東西交流中的影響——以英國茶文化為例[J].茶葉,2011,37(2):121-122.
[4]馬蕾.女性在英國茶文化發展歷程中的作用探究[J].福建茶葉, 2016,38(7):367-368.
[5]黃劍,涂雨晨.論美國茶史及美國茶文化特色[J].農業考古,2014 (2):311-314.
胡翠(1982-),女,湖北十堰人,漢口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