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月(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河南新鄉 453000)
地鐵公共藝術中茶葉文化的應用
王紅月
(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河南新鄉 453000)
地鐵已經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日漸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其在進行公共藝術展示中融入茶葉文化,可以讓我國所獨具的茶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可以讓人們對于茶的認識更加深化?;诖?,本文就地鐵公共藝術中茶葉文化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應用,以期能夠為茶葉文化的傳播發展提供借鑒,為公共藝術的優化、提升提供參考。
公共藝術;茶葉文化;文化傳播
地鐵公共藝術在于適合大眾口味,群眾視覺,而茶文化的特點在于傳統藝術,以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為底蘊,地鐵公共藝術與茶文化的結合,喚醒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大眾心目中的位置,視覺感覺更是激發了傳統思想在群眾心底的涌動。在技術、文化發展的今天,地鐵公共藝術茶文化的應用,不但能夠喚醒中年一代人對傳統文化的情思,更能使現在“初出茅廬”的青年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1.1 地鐵運營環境對公共藝術創作的特殊性要求——安全、便捷、舒適
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大多為滿足主觀與情感的需求而產生,亦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斷創造新興之美,借此宣泄內心的欲望與情緒,屬濃縮化和夸張化的生活。公共藝術則應該是滿足大眾的情感視覺需求,具有大眾性。藝術的呈現能夠讓不同欣賞水平的人得以更好地融合,讓人們對于藝術的感悟趨于相同。地鐵環境的公共藝術具有特殊性,首先是安全性,安全是地鐵對人們生活的基本保障,不論從地鐵設施及運營情況來講安全是基礎要件,而地鐵中環境對公共藝術的安全要求藝術的形式不能過于張揚及個性化,應適合群眾口味,養眼的視覺觀念對大眾影響更深刻,也能得到更多群眾的認可。其次應當具有便捷性,地鐵的便捷運營不言而喻,準時的車隔,固定的車次,行駛快捷,少換乘,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而快捷的同時考慮到公共藝術的創作,對于地鐵的整體性,以及進入地鐵的新鮮感,養眼的視覺,高速的運轉公共藝術的環境讓人們對快捷的地鐵交通有了新的認識;再次,應當具有舒適性,在保證安全快捷的同時具備舒適性相當于錦上添花,環境設施視覺享受,人與人之間的碰觸中雖多磨合,但公共藝術讓地鐵給人以輕松、溫暖如家的感覺、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及時擁擠也是一種家人間相互逗趣的快樂。這就是公共藝術環境的魅力所在。
1.2 地鐵公共藝術受眾人群的特點是創作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地鐵中聚集的人群從年齡階層來講是最廣泛的,從呀呀學語的嬰兒到耄耋之年的長者,從文藝青年到專家到學者,各種層次的人都需要乘坐地鐵,針對這樣的大重群體,做好公共藝術的創作顯得更為困難。高頻率坐車的人群,公司白領、企業藍領、各行業的中低層服務者,在經過一天的工作后,疲倦、困乏深深來襲,在公共藝術中,輕快、放松的旋律,與幽默搞笑的舒適氛圍,會令身心疲憊的工作者們感到一絲欣慰。而通常的早晚高峰讓這些人群又顯得無所適從,地鐵的公共藝術則需更多緩解壓力,愉悅身心的畫作打動人,而表現出民族特色、地域風情的地鐵公共藝術對那些異地打拼的青年人更多的鼓舞和親切感。舒適性和對普通大眾的心理刺激,能夠宣揚藝術的同時讓更多人愛上地鐵的公共文化,讓這種層次豐富,文化廣泛的地鐵文化能夠反映出包羅萬象的內容,體現出人文胸懷的寬廣、地域情懷的深重,讓人們更加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并為之奮斗打拼,干勁十足。
1.3 地鐵公共藝術創作的文化多元性
地鐵的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從國外到國內,從地域到種族,我們曾對多個國家的地鐵文化進行調研,多數國家的地鐵文化都是具有本土性,不同城市經濟政治發展的情況不一,各個時期地方政府推出的政策文化不同,都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公共藝術則是在展現出本城市精神面貌的前提下,發展城市中的特色經濟,宣揚城市的和諧理念,各個民族各種文化的兼容并蓄,藝術創作的廣泛性和寬廣性,在這基礎上,有效的創新意識能夠使文化深化,藝術中點綴的文化是更豐富多彩的,更細致傳神,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每個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屬性、規劃、特產與市花。根據城市的定位,在文化中夾雜公共藝術,讓城市的發展多元化,文化底蘊應運而生。
2.1 地鐵空間環境藝術方面
地鐵的空間環境因其具有特殊性而對藝術的要求很高,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茶文化發展的今天是能夠與空間設計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依托的。茶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和理念更實在空間設計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道家講究的是抽象派,將簡單的事物抽象形成具有哲理的繪畫在地鐵的空間環境中加以展示,必定使地鐵環境在保持簡潔舒朗的感覺。抽象畫的整體風格又使人能夠浮想聯翩,心潮澎湃,即使不能整體遠觀抽象畫作,也能在局部的啟發下思索良久,人的思維在閑思時而更加敏捷,多思也能讓思維更加謹慎。整體的空間感及畫作的藝術氛圍是在地鐵這種連續性很強的墻體表面所唯一能表現出來的,地鐵空間環境和茶文化的有機結合,不但能夠宣揚由于科技發展而漸漸沒落的國學,更能在空間感中使大眾得到心靈和藝術的升華。地鐵的便捷是任何交通工具不能替代的,優秀的乘車環境也是以便捷的乘車體驗為第一要務,在茶文化中儒家思想宣傳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乘車人與地鐵的和諧統一將是地鐵空間環境對茶文化適應的又一充分詮釋。這樣的有機結合,既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也是文化藝術與現代科技的和諧統一,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完美結合。
2.2 導向標識系統設計方面
中國的地鐵雖發展迅速,但其時間較短,因此,在對比國外的地鐵導向標系統存在視覺點不清晰、信息傳達障礙或混亂的現象,導致信息干擾無法快速明確導向標識。在地鐵這樣一個大眾群體里,人員的過于廣泛對于導向標識的設置存在一定的障礙,實踐永遠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很多國家和城市都會因為導向標識系統的不完整而造成不明確的指引,造成了時間的耽誤或走了很多冤枉路。中國是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支撐的國家,傳統文化發展了三千多年并未倒掉,肯定有其精華和精髓在里面。導向標識系統也可以結合中國的茶文化藝術,從色彩的搭配中區分醒目導向標識,從茶文化的循序漸進和諧統一中設置標牌主次、標牌順序,茶文化的傳統字體為毛筆字,用毛筆字撰寫字體的大小,標識的顏色運用色差的反差使標識牌更加醒目,但通過人與自然的結合,使標識牌雖醒目但并不刺眼。導向標識的友好指示是指標識牌的位置和設計在人性化范圍內進行設計,人性化是指在一點條件下符合人們的常規認識和舒適的擺放位置,設計感符合人的感覺,使人們在看到后感覺不突兀,甚至在舒服的同時加些適當的創新和幽默感,這將是導視標識系統的終極發展目標,也是我們為之不懈努力的根本方向。
2.3 實用設施的藝術化方面
實用設施的藝術化是空間環境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扶梯、門窗座椅、售票機燈箱、櫥窗、垃圾桶等均可以藝術化處理,這些措施在進行藝術化處理的同時,不但可以夸大原本的小空間,讓視覺更加寬闊,還能美化地鐵環境。設施設置的別致能提高乘客的使用體驗,增加孩童的使用興趣,便捷、體驗性強的地鐵更成為大多數人的首選,科技的發展也是使用措施的一個方面,將個人用戶手機與手機卡的有效結合,將給乘客帶來更加優越的乘車體驗,更加便捷的乘車服務,更加精準的乘車定位,這將是使用設施藝術化與科技化的真實體驗。藝術化地鐵的實用設施如此美妙,將地鐵設施進行藝術化處理則可以讓其設施的應用更加具有特性。這就要與茶文化相結合,傳統的茶文化給人一種自然修身頤養天年的感覺,深深地有種禪意圍繞,將實用設施與自然景物結合,讓人們在地鐵中如置身自然中,心平氣和、休閑寧靜,將自然風應引入室內,使室內更增添了獨特的景致,綠色植物的蓬勃生機,空間的靈動感,如此豐富的風格特色,讓我們對茶文化與實用設施的結合甚為期待。
2.4 傳媒廣告系統設計方面
傳媒廣告一直是地鐵的一種特色,不論是介紹地域人口還是風土人情的,宣傳城市的口號,傳媒廣告更是重要手段。廣告一直以來也不是以數量取勝的而是質量。一則能深入人心的廣告一直都是有著文化氣息和文學底蘊的傳承。因此,要提高廣告系統設計還是要提高地鐵廣告的設計水平和藝術水準才是問題的關鍵。粗俗的地鐵廣告不但不適應地鐵的舒適環境,更能夠給人們的視覺和聽覺造成嚴重的污染,讓人們對地鐵廣告有抵制情緒,其后果得不償失。我們呼吁在文化發展尤為突出的今天,廣告一定要有創新、教育意意,高水準、高水平、有文化底蘊、有歷史的淵源流長,這樣才能適應我們大眾的口味,適應傳媒廣告系統的設計方案。在廣告中夾雜著一些茶文化的傳統教育思想是現代家長所追求的。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儒家思想已經被現代科技所替代,新一代的青年已經逐漸淡化中國傳承了三千多年的傳統,在這種危機意識中,國學教育應運而生。這是對新一代一種傳統思想的補償,如果在地鐵中加入茶文化元素,定會被群眾所喜愛,被社會所承認。
茶文化在地鐵公共藝術中的應用為茶文化的生機煥發提供了重要的根基,也是公共空間發展與茶文化相結合的重要形式。相關人員更加需要對地鐵公共藝術中茶葉文化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讓茶文化得以更好的發展,讓茶文化源遠流長。
[1]舒悅.交互性地鐵公共藝術的設計策略探究 [J].包裝工程, 2016,12:93-96.
[2]盧斌,余其彥.公共藝術介入地鐵空間的必要性及其原則——武漢地鐵公共藝術的發展向度研究[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3,04:12-15.
[3]鮑寧.公共空間與城市文化產業旅游——以北京茶文化旅游發展為例[J].中國市場,2013,04:40-45.
[4]凌云.地鐵公共藝術的功用性——以杭州地鐵藝術墻為例[J].包裝世界,2013,02:85-87.
[5]龔永新.三峽茶文化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兼論茶文化的當代創新發展與未來走勢預測[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05:1-5.
[6]夏良玉.論我國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選擇[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2:69-77.
[7]龔永新,黃 亮,張耀武.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歷史回顧與思考[J].農業考古,2015,02:12-16.
河南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號2014BYS011地鐵換乘空間“人性化”設計研究
王紅月(1991-),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鐵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