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康,,牛瑜琦,王長彪,趙興華,劉江,韓斌,董艷輝,李亞莉,逯成芳,唐朝暉,
(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遺傳與分子改良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太原030031; 2.農業部黃土高原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山西太原030031; 3.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
豐產穩產小麥新品種—太113
任永康1,2,1,2,牛瑜琦1,2,王長彪2,3,趙興華2,3,劉江2,3,韓斌2,3,董艷輝2,3,李亞莉2,3,逯成芳1,2,唐朝暉1,
(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遺傳與分子改良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太原030031; 2.農業部黃土高原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山西太原030031; 3.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
太113 是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共同選育而成的豐產穩產冬小麥新品種。其母本為晉麥 66,父本為保豐104。該品種于2016 年12 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晉審麥2016006。
太113 為強冬性品種。幼苗半匍匐,芽鞘綠色,生長健壯。株型緊湊,葉片綠色、無蠟質。株高80 cm,穗長8.5 cm。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籽粒橢圓形,紅粒,硬質。每公頃成穗數為600 萬,穗粒數30 粒,千粒重45 g。莖稈彈性好,抗倒性較強,抗寒性較好,抗旱性中等,抗青干強。中后期長相清秀,灌漿快,成熟落黃好。在太原地區正常播種情況下,比對照品種中麥175( 下同) 晚熟1 d。
2013-2014 年度參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水地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7 171.5 kg·hm-2,比對照增產7.1%; 5 個試驗點中4 點增產。2014-2015 年度繼續參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水地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7 914.0 kg·hm-2,比對照增產6.1%; 7 個試驗點有6 點增產。兩年平均產量為7 542.8 kg·hm-2,比對照增產6.6%,增產點率83.3%。2015-2016 年度參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水地組生產試驗, 6 個試驗點均增產,平均產量為7 441.5 kg·hm-2,比對照增產6.1%。
經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菌鑒定,2013 -2014 年度該品種高感條銹病,中感葉銹病,中抗-輕感白粉病; 2014 -2015 年度對條銹病、葉銹病和白粉病均表現中感。
2015 -2016 年度品質分析結果表明,容重 796 g·L-1,粗蛋白含量14.42%,濕面筋含量 30.1%,吸水量60.6 mL·100 g-1,面團形成時間 2.4 min,穩定時間1.3 min,弱化度182 F.U,粉質質量指數33 mm,評價值為34。面筋強度中等,適宜制作大眾食用的面條和饅頭。
該品種適合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和我國北部冬麥區水地種植。
(1) 精耕細耙,培肥土壤,精量勻播,創造優質群體。
(2) 適宜播種期為9 月25 日-10 月5 日,適宜播種量225 kg·hm-2。
(3) 優化投肥結構,重施底肥,施好追肥
(4) 科學灌溉,及時防治病蟲草害。澆好越冬水、起身水、孕穗水和灌漿水,做好病蟲害防治。
(5) 適時收獲。
時間:2017-10-11
網絡出版地址:http: //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171011.1704.036.html
2017-08-11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專項( 2017YFD0101002) ;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特色農業技術攻關項目( YGG17124)
E-mail: rykpp@163.com
唐朝暉( E-mail: tzhhui12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