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麗,陳秀君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唐山063000)
中小茶葉企業經營者法律意識的培養思路分析
周麗麗,陳秀君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唐山063000)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依法治國”政策的推進,中小茶葉企業經營者的法律意識顯得越來越淡薄。培養中小茶葉經營者的法律意識,有助于企業面對經濟風險和法律問題,同時也有利于中小茶葉企業在快速發展的經濟市場中實現成功轉型。
法律意識;企業;維權
茶葉作為一種特殊的農產品,能夠實現自產自銷,這與其他農作物有著明顯區別。基于此,我國的茶葉交易仍然是以傳統的小門市為主的經營模式,即一家一店便可以是一家企業。所以中國的茶葉企業雖然眾多,但是龍頭企業很少,難以形成規模,多以中小茶葉企業為主。中小茶葉企業茶葉的銷售也只是以茶原料為主,進出口貿易發展緩慢,難以實現較大進步。加之中小茶葉企業的經營者多缺乏法律意識,也就難以實現長足發展。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和我國“依法治國”政策的進一步實施和落實,中小茶葉企業應當培養法律意識,這對于中小茶葉企業的建立和運行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律的觀點、思想的總稱,它包括對法律的認識,對現行法律的態度和要求,對各種法律行為的評價以及個人對法律的知識和修養。培養中小茶葉企業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其實是對企業文化的塑造和重鑄,因此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企業規模小,活動資金少
中小茶葉企業因為是以茶農為主,他們的直接目的便是最大限度地獲取經濟利益,所以茶葉企業并不重視對法律意識的培養。正是因為他們的企業規模較小,所以活動資金便不足。甚至企業有了流動資金,經營者更愿意將資金投放在發展茶園規模和茶葉產量上,目的還是為了增加經濟效益。對于以茶農為主的中小企業,他們缺乏充足的資金和眼光,不能將企業規模擴大和做強,只是維系著原始的小農經濟模式,所以勢必造成中小茶葉企業的法律意識淡薄。
1.2 企業利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法治社會的經濟,總會遇到很多經濟糾紛和法律問題。但是以茶農為主的中小企業在遇到法律糾紛和權益受到侵害時,法律意識的薄弱使許多企業缺乏維權意識和利用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小企業利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弱,他們對法律的認識就越不足,長此以往便形成惡性循環。中小企業更不會在培養法律意識上投入資金和精力,致使企業經營者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弱。
1.3 對法律理解存在誤區
法律不但是懲治犯罪行為,更多的是為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但是以茶農為主體的中小茶葉企業經營者對法律缺乏應有的認識,他們大多數認為法律是政府管理國家的工具,而不是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手段,所以對于法律大多數持觀望態度。這種觀望態度就導致許多中小茶葉企業在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無從投訴。長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也使得中小茶葉企業的法律意識淡薄。
1.4 茶葉企業不注重法律培訓
中小茶葉企業法律意識的淡薄與企業不注重法律意識的培養有著必然的關系。中小茶葉企業很多都是茶農的自產自銷,所以作為企業法人就不重視對法律意識的培養。茶葉企業的企業文化中缺乏法律意識就會直接影響到企業中的其他員工的法律意識的培養。這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鏈條,企業高層只注重發展企業的經濟效益,茶葉企業的員工當然就沒有義務去學習相關法律。這樣的企業,逐漸就與政府的法律法規相脫節,進而造成整個企業法律意識的淡薄。
2.1 有利于中小茶葉企業的建立
隨著中國加入“WTO”,茶葉的銷售和出口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如何實現企業轉型是擺在每一個中小茶葉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新的茶葉企業應當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這樣才能從根本實現企業的法制化和正規化,適應“依法治國”的國家政策。
培養企業經營者的法律意識有利于提高企業本身的維權意識,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企業剛起步之初,企業經營者面臨諸多經濟風險和現實問題,積極培養法律意識,有助于順利度過企業起步的難關。
“中小企業的核心和最基本的本質特征:企業主與企業的密切關系”。[1]培養企業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就可以從宏觀層面對企業進行規劃和設計,為整個茶葉企業和企業員工提供強大的精神后盾和法律支持。重視企業主與企業的密切關系,可以使企業員工的法律權益得到相應地保護,有助于企業的建立和進一步發展。
2.2 有利于中小茶葉企業的發展
中小茶葉企業更多地應該是尋求發展,將企業做大做強。所以應該重視對中小茶葉企業經營者法律意識的培養,因為法律意識的培養有利于中小企業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
首先,培養中小茶葉企業的法律意識有利于企業品牌的建立。小農經濟下的茶業,許多中小茶葉企業是缺乏企業品牌意識的,包括產品專利在內的各項合法權益都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注重中小茶葉企業的法律意識培養,就可以使企業在國家層面得到保護和支持,使民族品牌和民族企業得到健康發展。
其次,培養中小茶葉企業的法律意識有利于企業抵抗經濟風險。中小型企業的經營在競爭激烈的商品市場中總是處于劣勢地位。畢竟各個行業都有實力強勁的龍頭企業對其他企業進行打壓和排斥,以穩固其行業霸主的地位。只有運用法律手段,中小企業才能夠實現正常的市場經營,杜絕惡性競爭和暴力打壓,實現中小茶葉企業的公平競爭和有序發展。
最后,培養中小茶葉企業的法律意識有助于中小企業的轉型。中小茶葉企業的經營者多為茶農,他們的經營都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但是在市場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小企業要尋求更大程度地發展,就必須將企業納入法律程序,實現企業從傳統制茶業向標準化產業的轉化。這也是實現中小企業轉型,謀求更大發展空間的必由之路。
總之,中小茶葉企業只有培養了法律意識,才能夠實現企業形象的提升和社會責任的實現。畢竟企業不只是個人的經營行為,“企業總是負有保護和促進社會福利的義務”。[2]只有企業經營者培養了法律意識,才能夠真正地得到社會的支持和消費者的歡迎,才能夠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1 建立全局化的法律服務機制
在法治社會,企業的商業行為都是法律行為,所以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法律風險。在種茶和制茶過程中,茶葉企業經營者要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運作,不能為了一時利益而鋌而走險,應該讓這種文明守法的觀念滲透在企業文化中去。對于經營者,要建立全局化的長效機制,依法治理企業,建立完善的法律服務體系。對于企業的各項管理,也都與法律機制息息相關。只有完備法律服務機制,作到靈活應對法律風險,才能夠實現企業的管理運營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法律服務機制只有真正地為企業的管理運營服務,才能夠讓企業員工體會到法就在身邊,才能作到無處不守法,無處不講法。只有營造了良好的法律服務機制,中小茶葉企業才能夠實現更長久地發展。
3.2 設立企業新型的法務部門
正常情況下,中小茶葉企業在經濟或利益受到損害時,便會想到尋求法律援助,所以建立法務部門有著存在的必要性。但是以傳統的管理模式運營,企業的經濟利益只有受到損害時,才會想到法務部門,此時法務部門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并不能夠及時迅速地使用法律手段解決法律問題。所以中小茶葉企業中應該設置新型的法務部門,扭轉法務部門只是服務部門的思維窠臼,實現法律人員特殊的監督職能。這不但對于法務工作者是一種要求,同時也需要中小茶葉企業的各級領導和法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務監督體系,改進以往的工作方法,才能實現企業經營的防微杜漸、未雨綢繆,提高企業應對法律風險的能力。
3.3 完善企業安全管理機制
茶作為食用性產品,與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所以茶葉企業的風險系數較之一般日常用品要高。中國的茶葉企業多以小家庭作坊為主,屬于傳統的生產模式,所以就沒有相應的標準機制和監管體系。基于此,中小茶葉企業的安全風險較之大企業更高。所以要加大食品安全的法律知識宣傳和培訓工作,使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常駐心間。此外,為了實現中小茶葉企業的食品安全,可以在種茶、制茶、售茶沿線設置法律監管員,以制度化的標準嚴格要求茶葉質量,防止茶葉變質、霉變現象發生,引起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3.4 依法管理企業工作
法律意識的培養體現在企業的各個方面,除了依法制茶、售茶,更應該把法律意識滲透在企業的管理中去。中國自古是人情社會,有些部門走后門、拉關系的現象依然嚴峻。有時候上級的一個電話或一個材料就直接越過了企業的規章制度,甚至直接威脅到企業的利益。所以依法管理企業工作就是要實現依法行事,對于涉及到企業根本利益的問題,決不能姑息養奸,實現公平公正。包括中小茶葉企業的經營者一定要尊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為“從目前經濟運行的情況看,勞動者在現代企業中有越來越重的地位和作用,他們是中小企業人力資本的所有者”[3]正如李世民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勞動者是企業中的中堅力量,一定要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不被侵害。法務部門應該分析中小茶葉企業未來面臨的挑戰和威脅,作到有所防備,防止甚至避免法律風險的發生。企業各部門應作到各司其職,各謀其政,依法對企業工作進行管理。
總之,中小茶葉企業對內只有強化法律意識,依法管理和調控各部門之間的工作,才能夠實現企業的長足發展。同時,企業只有肩負社會責任感,正確處理法律風險,才能夠實現企業的順利轉型。這兩點,也是培養中小茶葉企業經營者法律意識的意義所在。
[1]朱少平,葛毅.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立法進程資料匯編(1999—2000)[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85.
[2]任華哲.中小企業基本立法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174.
[3]李維安.公司治理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1.
周麗麗(1979-),女,河北唐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法學,就業。陳秀君(1971-),女,河北唐山人,學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