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西藏拉薩850000)
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的應用
王利(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西藏拉薩850000)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問題逐漸重視起來。大多數人們還是趨向于接受安全無公害的食品。所以,人們對于無公害的茶葉栽培技術也就更加看重。對于應用無公害茶葉的栽培技術,不僅能夠對茶葉中的有害農藥雜質進行控制,還能夠保障無公害茶葉的綠色生態性質。只有在茶葉栽培中使用無公害的茶葉栽培技術,才能保證培養出的茶葉能夠滿足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無公害的茶葉栽培維護了廣大人民的基本利益。因此,本文將主要從選擇無公害茶葉基地的選擇、無公害茶樹樹種的選擇、無公害茶樹施肥技術的選擇、茶樹剪裁的手段、無公害茶葉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以及無公害茶園土壤的管理等六個方面,來對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進行應用介紹,以期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無公害茶葉。
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技術應用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日常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的增強。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也在增加,無公害食品成為人們在生活中的首選食品。無公害食品即是指在生產的時候符合一定的生產條件和規范,經過一定的標準認證和程序,符合法律規定的環境條件下生產的質量優良的食品。無公害產品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品質和環境品質,對于人體的健康都有重要的影響。茶葉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其經濟效益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現階段,我國茶葉栽培技術發展緩慢,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不當、病蟲防治和化學物品殘留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茶葉行業的發展和出口,對茶葉食用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傷害。
無公害茶葉作為重要的無公害產品之一,是無公害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栽培技術的應用至關重要。在無公害茶葉的生產過程中,首先要保證茶葉處在無公害的生產環境下,其次要保證茶葉要按照特定的生產流程和規定進行生產,再次要保證茶葉中的農藥和有害生物的殘留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這樣的茶葉才能算是無公害茶葉,才能夠對人體健康沒有傷害。無公害茶葉在生產的過程中要保證合理的使用農藥和化肥,以保證在對茶葉進行農藥和化肥殘留檢測的時候,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國家無公害茶葉的判定和劃分主要是根據茶葉中化學合成物殘留的量來進行的,所以關注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的應用對于茶葉生產有重要的作用。
茶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品,所以茶園位置的選擇要合理,位置的合理選擇能夠保證茶葉生產無公害。無公害的茶葉生產基地要保證生態環境良好、茶園附近的空氣清新,沒有污染、茶區的水源清潔,沒有污染、茶園土壤遠離污染源等條件。茶園基地要遠離城市工業用地和居民地,最好處在山區中。遠離主干道和高速公路,以免城市的生活用水和生活垃圾、汽車尾氣等給茶葉帶來影響。茶園要處在城市周圍的上風向,以免其他作物使用的農藥隨著風被帶到茶葉上面,所以茶園周圍不應該有經常需要噴灑農藥的作物。從土壤方面來看,茶園地區的土壤應該具有肥力高、土層厚、土壤疏松、通氣性好等特點。呈酸性或者是弱酸性的土壤適合種植茶葉。另外土壤和周圍環境的衛生條件也是無公害茶園基地選擇的一個重要指標。
如果是過去的老茶園,那么則需要對茶園進行一定的完善和改造,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園區排水改造。茶園內的排水系統對于茶葉的生產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茶園內茶樹較少,存在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應該嚴格對茶園進行灌溉,采取一系列開溝蓄水等手段。對園區內的土地進行整修,做好茶園的排水功能,保證茶園水土不能流失。第二:對茶園土地進行改造。面對茶葉生產效率低下,茶葉質量不好等問題,說到底還是土壤質量的問題。無公害茶葉的茶園土壤性質和肥力應該有更嚴格的要求。所以,在無公害茶園的土壤改造過程中,要使用經過無公害處理的農家肥和綠色化肥。還可以通過對土壤進行松土改造來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進行土壤性質的改造。第三:改良茶樹的品種。改良茶樹的品種也是一種無公害茶葉栽培的手段之一。面對茶園中茶樹的品種差、效率低、樹齡短和樹品質差等問題應該對茶樹進行更換,選用一些優質的、能夠在市場上進行競爭、能夠生產無公害茶葉的茶樹進行栽培,以期提高茶園的生產效率,提高經濟利潤。
無公害茶葉栽培之前,首先應該選擇合適的茶樹品種來進行種植,應該在考慮相應地區土壤的性質和氣候特點等條件,來選擇優質、高產量、高抗性和高適應性的茶樹來進行種植活動。茶樹能否選擇成功關系到茶葉的質量和品質,在建立茶園、規劃茶園等各項基礎之前就要做好的工作。在茶樹苗選好之后,要對茶樹的品種進行配置,根據不同的比例要對不同性狀和時期的茶樹苗進行搭配種植,以保證茶園茶苗的成活率。在保證茶樹品質的情況下,還能夠提高茶樹的經濟效益。
3.1 無公害肥料的選擇
在生產無公害茶葉的時候,肥料的選擇是關鍵。無公害茶葉栽培不能選擇化學肥料,比如硝酸銨等工業方面的化肥,無公害的茶樹不能接觸工業廢料和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在實施肥料的過程中要選擇以下化肥。第一,農家肥中的沼氣肥、作物秸稈和堆肥等,這些農家肥要經過專業的無公害處理之后方能使用。第二,商業有機肥中的動物排泄物和動植物殘體等。第三,具有大量腐植酸的肥料,或者具有較高的纖維素,不含有化學物品。這些綠色的化肥各自有著自己的優點,如雜肥使用于板結的土壤,能夠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含有氮的化肥具有很強的保肥能力,有著大量的有機質。
3.2 無公害肥料的使用
生產無公害茶葉在配料的使用過程中,主要要遵循配料的合理搭配和均衡使用等原則。肥料中各種元素的比例關系到茶葉的品質和茶樹的生長。肥料中氮的含量要根據茶樹年齡的不同而進行調整,年齡越大氮的含量就要越高。肥料實施在土壤的不同深度,對于茶樹苗的生長也有不同的導向。如深施肥料可以誘導茶樹的根部向土地方向生長,使土地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和耐旱性。再如早施肥料能夠促進冬天時茶樹苗根部的活躍,保證樹苗對肥料的吸收。施肥忌撒施,追肥可以適當使用,在深度10cm左右為最佳。
茶樹在生長的過程中要注重對茶樹的修剪和采摘。茶樹的修剪目的是為了培養茶樹豐富的樹枝和樹葉,提高茶樹的品質。剪掉無用甚至有病蟲害的樹枝也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手段。在茶樹修剪枝杈的過程中,既有機器剪裁也有人工剪裁,但無論是哪一種剪裁都應該注意,這種剪裁要把茶樹裁剪成傘形,以便后期機械化采茶。修剪茶樹枝杈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樹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能胡亂統一的裁剪。
5.1 農業防治技術
新茶園的建立和舊茶園的改造都涉及到了茶樹苗的選取,在選取茶樹苗的時候一定要遵循選擇原則。選取具有較強的能抵抗相應區域病蟲害的茶樹品種。在茶樹種植之后,要保證能夠定期的對茶樹苗進行采摘和修剪,防治病蟲害的寄存及繁殖。為了防止大型并害蟲損害茶樹枝,要保證茶樹的高度小于80cm,定期對茶樹進行修剪。在秋冬時節,要對茶園進行施肥和翻耕,并對土壤表層的害蟲進行防治。在農業的防治的過程中,茶園工作人員合理的對茶樹進行修剪和采摘,能夠使茶樹的營養更加容易吸收,同時抑制病蟲的生長繁殖。茶園的工作人員還要定期對茶園進行清理,清理的工作可以防治病蟲的生長,通過破壞病蟲的生長環境,可以有效的實現茶葉栽培中的病蟲害生長,從而實現了有效的防治。
5.2 物理防治方法
在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使用中,物理害蟲防治方法主要針對一些容易被人工捕殺的方式捕捉的害蟲。包括茶麗紋象甲和茶毛蟲等。物理手段是用燈光將害蟲殺死,或者用色板誘捕害蟲將其殺死等手段。茶園中雜草中的害蟲也非常多,可以采用人工除草的方法或者是機器除草的方法來進行防治。
5.3 生物防治技術
茶樹病蟲傷害茶葉,在生物界也存在著一定的天敵。像寄生蜂、瓢蟲等都是它的天敵。所以,在茶園中要對茶樹病蟲的天敵,這些對茶葉有益的生物進行保護。在處理茶樹的時候,要避免傷害這些益蟲。使用植物源農藥和微生物農藥等生物防治手段進行病蟲害治理時,主要采用的也是生物防治技術。
5.4 化學防治技術的使用
在處理無公害茶葉栽培的時候,使用化學防治技術需要嚴格的根據有關國家的規定標準來進行防治。防治技術要根據標準來實施藥量。在選用農藥的時候,要選用農藥殘留性低、毒性較低、對人類身體影響較小的。化學農藥的使用方式主要是通過噴霧式的方式來使用農藥。運用低容量和噴掃的方式來進行防治。茶樹的不同部位要采用不同的噴掃方式,依據病蟲害的嚴重程度,酌情采用藥量。
茶園土壤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無公害茶葉栽培成功與否。在無公害茶園茶樹的種植和修剪過程中,容易忽視土壤的管理問題,包括了對土壤前期的施肥、土壤的耕作、土壤的土質檢查以及土壤后期的追肥處理等各種環節。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證土壤肥力和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使土壤的PH值處在適合茶樹生長的水平。茶樹的種植人員要隨時監測土壤中PH值和重金屬的含量,如超出國家規定的標準范圍,則應該立刻采取措施,使土壤的指標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在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社會勞動力水平提高。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升。對日常生活中食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公害茶葉的栽培和生產技術的使用,從無公害茶葉基地的選擇、無公害茶樹樹種的選擇、無公害茶樹施肥技術的選擇、茶樹剪裁的手段、無公害茶葉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以及無公害茶園土壤的管理等方面,使人們更加安全的使用茶葉。有效的提高了茶葉的品質和質量,保障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還能夠增加茶園的生產效益,提高我國茶葉產業的經濟水平,促進了相應地區的經濟發展,為國民經濟生產指數做出一定的貢獻。
[1]朱光密.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的應用[J].北京農業,2015(25):64-65.
[2]耿連潔.茶葉無公害優質栽培技術分析[J].農技服務,2016(5):255.
[3]彭相才.淺談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12(8):38.
[4]侯宏江.無公害茶葉的栽培技術分析[J].科技展望,2014(18):151.
[5]張瓊,向佐軍.無公害茶葉栽培管理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5 (1):40.
[6]王肇劍.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1):104-105.
王利(1973-),女,重慶江津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作物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