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長青
(霍山職業學校,安徽六安237200)
以茶葉產業為例分析農村經濟的戰略突破口
——以皖西地區為例
潘長青
(霍山職業學校,安徽六安237200)
安徽省六安市是著名的六安瓜片生產區,其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適合茶葉生長,因此茶葉質量很高。通過名茶發展當地農村經濟,則充分利用了茶產業的優勢。本文首先介紹了茶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必要性,接著闡述了皖西地區六安瓜片的發展現狀,再探討了六安瓜片的發展問題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啟示,然后提出了結合六安瓜片的發展對策找到農村經濟發展突破口。
茶產業;農村經濟;六安瓜片
皖西地區,即安徽省六安市,地理位置優越,四通八達,位于長三角腹地。六安資源豐富,是中國著名的茶藥寶庫。著名的六安瓜片就是出自皖西地區。六安瓜片凝結了皖西地區茶農的智慧,是中國茶葉中非常難得的綠茶種類,在中國十大名茶中榜上有名。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六安瓜片的生長環境是一流的,土壤肥沃,營養豐富,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六安瓜片的價值日益凸顯,也帶動了當地茶產業的發展。作為農業大市,六安借助茶產業這一東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由此可見,研究皖西地區的六安瓜片和當地茶產業發展現狀,不僅可以進一步打開六安瓜片的市場,還能夠不斷發展茶產業,找到產業優勢,助力皖西地區經濟騰飛。
在茶葉產區,茶葉的產量和種類日益提高,茶園面積每年呈穩步增長態勢。茶葉市場的交易情況也比較樂觀,茶葉出口量在近幾年來也在穩步增長。
中國的茶葉產區有很多,安徽就是其中之一。安徽省的名茶在全國名號響當當,具有悠久的種茶歷史,其茶葉總產量、茶園面積名列前茅。曾經一度,安徽省的茶葉產量地位不亞于浙江、福建、云南等一些產茶大省,不過,如今的安徽茶葉產量卻不如從前,產量增長速度緩慢,逐漸與其他產茶大省拉開了差距。但這并不影響安徽省茶產業的發展,放眼全國,茶產業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茶葉在國內依然占據主要市場,作為人們十分喜歡的一種飲料,茶葉的養生、自然、純天然等優勢吸引著消費者的目光。在許多茶葉中,綠茶的營養價值很高。比如,皖西地區的六安瓜片,就是綠茶中最出色的代表。
六安是農業大市,多達百余種珍稀農副產品支撐著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以六安瓜片為首的茶產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把好質量關,擴大經營規模,通過名茶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勢在必行。
六安瓜片歷史悠久,自唐朝就早已聞名天下,那時有別稱“廬州六安茶”。自明代以后,六安瓜片就已經被奉為上品茶,在清朝則是御用茶。與世界其他種類的茶葉相比,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可謂獨特至極。六安瓜片茶味濃厚,不苦澀,醇香悠遠,為極品茶。
鑒于六安瓜片的優勢,近幾年來,皖西地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當地茶產業。第一,當地政府為發展六安瓜片,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支持,成立了專門指導機構,幫助六安瓜片實現新的發展。從政策到資金,六安瓜片享受到了很大的“福利”,也是這份福利使得六安瓜片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鑒于六安瓜片優秀的品質,當地政府不斷擴大生產規模,規范生產加工過程,使六安瓜片的規模和品質都得到充分的保障。政府投入了許多資金,用于建設茶葉生產基地,創建產業示范產區,茶園按照標準種植茶葉,注重提升茶葉品質。此外,還有許多以茶葉為主的茶葉專業村,這些農村的茶葉產值高達上億。為了規范六安瓜片的生產,可按照質量等級進行生產加工,加工產品要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
雖然六安瓜片是中國十大名茶,但是其品牌推廣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為此,當地政府不斷加大產品的宣傳力度,將六安瓜片的知名度打響。比如,舉辦各種茶文化節,參加各種茶葉展會,不斷拓展六安瓜片的市場,使其在各大城市中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六安瓜片作為安徽特色名茶,一度有“茶王”的美譽,在市場中逐步占據了一席之地。
目前,在皖西地區的茶企業發展十分迅速,其中,生產六安瓜片的茶企業也有一批出色的代表,這些企業在眾多茶企業中綜合實力過硬,在中國茶企業的地位不容小覷。通過這些大企業的生產和推廣,六安瓜片的市場更加廣泛,在北京、港澳臺地區具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六安瓜片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主要就是得益于其優秀的品質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六安瓜片已經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正式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曾作為國禮贈送給俄羅斯的領導人。
六安瓜片發展給予當地農村經濟建設以很大的動力。不可否認的是,六安瓜片的發展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就可以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啟示作用。
第一,六安瓜片的茶園建設缺乏標準化和規模化。雖然六安瓜片是當之無愧的名茶,但與其他省內名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名氣不足。這主要是因為六安瓜片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種植和生產,在茶園問題上,當地許多茶農固守著傳統思想,不能接受茶園的變化,所以在推行茶園標準化建設方面舉步維艱,這樣就很難形成規模化種植。小型茶園的劣勢就在于無法推廣先進的技術,這樣就會大大限制六安瓜片的生產,造成產量低下。
第二,當地茶企業良莠不齊。皖西地區能夠形成規模的茶企業十分有限,龍頭企業所發揮的作用甚微,而且分布不均勻,盡管生產的六安瓜片頗具規模,但由于與當地的茶農缺乏應有的聯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龍頭企業孤島現象,發揮不了帶頭作用。一些企業存在惡性競爭,只為獲利而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就會影響茶葉的生產和進步。
第三,六安瓜片雖然有名,但缺乏品牌。茶是好茶,但能叫得響的品牌少之又少。這不僅是六安瓜片的問題,也是目前許多名茶的尷尬現狀。目前,在市場上涌現出大量的飲料,六安瓜片想要獲得良好的品牌效應可謂難上加難。盡管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六安瓜片的宣傳推廣,但力度還是不夠。
基于皖西地區六安瓜片出現的問題,不難發現,由于當地茶產業的配套設施不足,生產加工較為單一,才會導致六安瓜片的知名度有限。為了發展當地經濟,應結合成功的經驗,將茶產業與旅游結合在一起,形成復合型產業,這樣就可以互相促進,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茶產業可帶動人們創收,實現就業。通過探討六安瓜片的發展對策,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參考。
第一,推行機械化生產,加大技術含量。為了提高六安瓜片的知名度,必須要實現機械化生產,規范茶園建設,實現規模化生產。在茶葉加工方面,需要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使用先進的設備,這樣才能夠提高六安瓜片的產量和質量。這種發展思路應用于其他方面的生產時,也是可以借鑒的。
第二,注重發展龍頭茶企業。當地政府要大力發展龍頭企業,這樣就可以起到帶頭作用。茶產業要做大做強,品牌要有知名度,就必須要實現產業化經營和規模化建設。顯然,發展龍頭企業勢在必行。通過龍頭企業與茶農的溝通,就可以實現茶葉生產一條龍服務模式。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升茶葉的產量和知名度,還能夠為茶農創收,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第三,提升茶葉品牌效應,加強文化的吸引力。支撐茶葉發展的除了茶葉自身質量,還有茶葉背后的文化。茶文化永遠是不容忽視的存在,了解茶葉背后的文化,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上等茶,六安瓜片背后有許多深層次的文化,這些文化都是十分寶貴的財富。增加文化的吸引力可以從選擇合適的宣傳方式中入手,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六安瓜片背后的文化可以在第一時間傳播到廣大群眾的心里。
此外,可充分融入當地旅游產業,推動茶產業的發展。在這一點上可以借鑒成功的經驗,力求挖掘產業的深層次內涵,打造文化與休閑相結合的旅游勝地。
結合皖西地區茶產業的發展現狀不難發現,茶產業發展的好壞會影響到當地經濟建設。作為農業大市,六安有許多特色的農產品,六安瓜片就是其中最具地標性的產品。六安瓜片種類是綠茶,質量上乘,屬中國十大名茶,通過發展六安瓜片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戰略突破口,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1]王庭,余佳華.基于SWOT模型的六安市茶葉產業發展戰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9(13):218-220.
[2]劉燕妮,章家清.金融危機中如何提升我國茶葉產業競爭力———以安徽省茶葉產業為例[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2):149-151.
[3]衛龍寶,李靜.農業產業集群內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基于安徽省茶葉產業集群的微觀數據[J].農業經濟問題, 2014(12):41-47+110-111.
[4]樊凡.云南普洱茶原產地保護中政府支持的研究——以普洱市景邁村、臨滄市冰島村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5(6):4-7+10.
[5]孫凱,曾起艷,阮建青.農業產業集群如何緩解勞動力短缺——基于安徽省安慶市茶葉產業集群的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6(3):72-78+111.
[6]郭占鋒,李晗錦,楊思穎等.土地流轉背景下的農技推廣模式探討——以陜西省西鄉縣棗園村茶葉產業發展為例[J].寧夏農林科技, 2016(5):47-49+55.
[7]薛楊晨,熊孟秋,李泰奇等.價值鏈視角下茶葉產業鏈現狀調查及分析——以浙江省徑山茶為例[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171-175.
[8]陳富橋,姜愛芹,丁士軍等.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戶農產品銷售收入的影響——基于對茶葉種植戶的實證研究[J].茶葉科學,2013(5): 443-448.
[9]金晶.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以湖南省為例[J].貴州農業科學,2012(7):228-231.
潘長青(1968-),男,安徽霍山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農業生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