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眾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河南鄭州450044)
茶旅產業融合視角下信陽鄉村生態旅游開發策略探究
張眾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河南鄭州450044)
信陽位于河南省南部,處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之處,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而信陽毛尖作為信陽地區重要的茶產品,也為信陽的茶文化生態旅游開發奠定了重要基礎。在生態文明開發的時代背景下,信陽在進行鄉村生態旅游開發過程當中,要創新形式和內容,讓鄉村生態旅游進一步體現出茶旅產業之間的溝通和交融,形成更加緊密的茶旅產業結合發展的局面。
茶旅產業融合;信陽;毛尖;鄉村;生態旅游
伴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綜合文化素養在逐步提升,這也使得人民群眾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社會條件下,人民群眾的休閑類需求得到進一步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的旅游業的發展速度非???,將旅游業和茶文化進行結合是當代很多茶產區重要的旅游開發策略,不過茶旅產業融合的程度目前仍然不高,很多茶產區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仍然比較重視采用旅游和銷售相結合的方式,這并不能夠最大程度地開發茶文化在旅游休閑消費中的價值。信陽作為重要的產茶區,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應該注重對生態旅游資源的運用,更好地促進茶旅產業的融合,形成品牌優勢,進而獲得更多的市場占有率。
首先,茶在旅游開發過程當中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茶在中國的歷史源流之中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和中國傳統的儒家、佛教和道教等宗教、哲學精神緊密結合在一起,且本身有著自然淳樸、純凈平和的價值取向,所以茶相對于其它的商品而言,其文化價值更為豐富。信陽地區的特色茶產品信陽毛尖,其本身就有著茶獨特的文化價值。以茶文化作為核心的茶道、茶藝以及飲茶習俗、制茶工藝等,都可以作為茶文化的旅游對象。因此,茶能夠增強旅游產品本身的文化品位,能夠豐富生態旅游產品的種類,能夠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刺激旅游市場。
其次,茶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有著非常豐富的社會價值。在唐代著名的茶學家陸羽所創作的《茶經》中,可以看到飲茶成為了品德廉潔和注重操行的一種象征。歷代也重視以茶養德的道德培養方式,因此茶本身的教育作用非常明顯。在茶旅結合過程中,茶作為生態旅游的核心,可以讓旅游者在進行旅游過程中以賞茶、采茶、制茶等過程感受到茶本身的品德,以此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以崇尚茶道本身的平和寧靜作為自己的人生道德皈依,增強人民群眾的道德自覺約束力。以此可見,茶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其社會價值觀引導作用是較為明顯的。
再者,茶在旅游開發過程中也有較大的經濟價值。信陽地區茶園面積已經超過了60萬畝,已投產和開采的接近50萬畝,茶葉產量和產值都較為可觀。伴隨信陽毛尖的種植和開采,其相關產業迅速發展起來,包括加工、包裝以及儲藏等,信陽地區的茶葉經濟鏈條已然形成。在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以茶產業的各個相關鏈條貫穿其間,能夠更好地帶動生態旅游在經濟價值上的提升。從1992年起信陽就開始舉辦信陽茶文化節,文化節期間所形成的商品交易額在逐年提升。茶產品和生態旅游的深度結合,將會是茶旅融合過程中重要的發展方向,也是其經濟價值的重要體現。
2.1 信陽茶葉生態旅游開發優勢突出表現在自然環境較為優美,且產茶基地較多上
河南的信陽茶產區地勢是北部較低、南部較高,而且山崗和平坦區域交接,地勢總體呈現出南北走向的階梯狀。而且信陽地區的日照也較為充足,這些都是信陽毛尖盛產的重要自然原因。由此可見,在信陽地區進行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良好的自然環境可以作為旅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自然環境的優勢下,信陽茶產品的推出更具環境基礎,更能促進旅游多元價值的延伸。
2.2 信陽地區的茶葉相關文化積淀相對豐富和悠久
信陽地區的茶葉具備枝條細如索,白滿披等特點,所以被稱之為信陽毛尖。信陽毛尖作為北方地區的名貴綠茶品種,其歷史傳承非常豐富,文化積淀深厚。一般認為,信陽毛尖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經有兩千余年的歷史。在唐代中國茶文化發展重要時期,信陽毛尖就已經在茶學家陸羽的著作中有所體現,陸羽在《茶經》中談到“淮南以光州上,義陽郡次”,這里談到的義陽郡就是信陽地區的古稱。由此可見,信陽地區盛產的信陽毛尖本身歷史悠久,歷代均有傳承,這些都可以和信陽地區的鄉村生態旅游開發充分結合在一起,以此提升信陽地區鄉村生態旅游的文化檔次。
2.3 信陽地區的茶葉品位較高,在生態旅游開發中的市場前景良好
信陽毛尖在民國時期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曾獲得金獎,建國之后更被認定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所在的信陽地區有著北方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在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將文化品位高的信陽毛尖作為一個重要的旅游對象融合進入旅游行為之中,能夠提升旅游行為的檔次。而且信陽毛尖和旅游行為的充分結合,在信陽毛尖良好市場反應的基礎上,能夠更進一步地通過信陽毛尖促進旅游發展。信陽已經將信陽毛尖打造成為信陽地區的一個文化品牌和商業品牌,所以作為剛剛起步的鄉村生態旅游,借助信陽毛尖的品牌優勢進行開發,通過適度的市場包裝以及營銷,能夠很大程度地開拓信陽地區的鄉村生態旅游。
在信陽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要注重旅游品位的提升,茶旅產業融合過程也應該結合當前生態旅游的發展趨勢,重視旅游產品的綜合開發。茶文化在信陽的鄉村生態旅游過程中并不僅僅在于促進茶產品銷售,更是為了讓旅游者充分感受到旅游觀光的樂趣,真正感受到心靈的寧靜和超然。因此,信陽鄉村生態旅游開發過程當中,要將精神休閑作為茶旅融合的重要價值定位,并且在生態旅游過程當中適當地融入信陽茶文化,以此推動信陽地區的生態旅游發展。信陽的民俗風情觀光、田園風光等普通的旅游產品,在信陽茶文化的適當促進下,也能夠增添不少的價值,特別是通過茶文化氣息充分提高旅游產品的文化檔次。
此外,信陽鄉村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也應該將信陽毛尖茶文化中的綠色環保理念貫徹其中,真正將信陽打造成為環保茶都。信陽市是國家級的生態示范區,其本身的生態環境是受到國家充分肯定的,這一點也和信陽地區的茶樹眾多,改善了整個信陽地區的生態環境有關。信陽在開發鄉村生態旅游過程中,可以抓住這種生態開發的契機,注重將茶樹和環保理念之間的融合,將茶旅產業融合的價值定位在生態、綠色、環保這些理念上,真正將信陽茶文化的特色表現出來。
信陽地區的茶文化積淀豐富,要做到科學開發與合理開發,這就需要深層次挖掘茶文化的內涵,真正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進一步地開發茶文化類的旅游產品,從而實現茶文化和旅游文化互相之間充分結合與溝通。從當前信陽地區的茶旅產業發展局面上看,以茶旅產業融合的思路開發信陽地區的鄉村生態旅游,主要可以從以下路徑入手進行:
4.1 信陽地區要創新理念,重視茶文化在旅游開發中的重要作用
信陽地區的鄉村生態旅游應該將生態理念的傳播和貫徹作為主體,堅持茶產業本身的文化內涵挖掘,其茶旅產業融合的目的仍然在于讓旅游者真正感受到信陽毛尖的文化底蘊,感受到文化上的熏陶。茶旅產業融合并不僅僅在于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更是能夠弘揚信陽地區的茶葉文化,提升城市自身的品位,真正意義上帶動信陽地區的全面發展。所以,在茶旅產業融合的思路下,信陽可以推出茶文化旅游、信陽毛尖產業旅游等特色的品牌,大力宣傳和弘揚信陽毛尖的文化和歷史,從而讓信陽毛尖茶不負中國名茶之名。
4.2 信陽地區可以在茶旅產業融合的思路下,打造茶都的品牌
信陽雖然并不是一座大城市,然而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積淀,有著非常豐富的歷史背景,很多文化名儒如司馬光和革命志士鄧穎超等,都是信陽人。此外,信陽也有豐富的紅色革命歷史積淀,如鄂豫皖蘇維埃政府就曾經以信陽作為首府,紅四方面軍、二十八軍等也由此出發。信陽的歷史文化、飲食文化等都非常豐富,這些和信陽毛尖結合在一起,可以采用統籌的方式,將信陽旅游資源整合在一起,真正打造出信陽的茶都特色旅游品牌。信陽要深度挖掘信陽毛尖和歷史文化之間的聯系,從而打造出紅色茶都、文化茶都、歷史茶都等一系列的特色,以此真正促進茶旅產業充分融合。
4.3 信陽地區也應該開發合適的茶旅融合的文化產品
信陽茶旅融合的局面下,應該將旅游資源作為開發的主體,把旅游資源作為茶文化傳播的橋梁,從而增進茶文化和旅游文化之間的聯系。在開發茶文化產品的過程中,信陽地區應該充分根據市場的發展動向,滿足旅游者的旅游文化需求,真正意義上調動茶文化在旅游過程當中的積極作用。旅游開發部門應該為茶文化的傳播鋪路搭橋,形成科學的發展方案,深度考察信陽地區的旅游資源,形成茶園生態旅游、茶館體驗旅游以及茶藝觀賞等不同的旅游產品。伴隨著茶旅產業之間的融合程度加深,也應該從完善旅游產業鏈條的角度,提高整個信陽地區的旅游體驗。信陽地區的茶文化旅游開發,應該注重讓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能夠代表信陽地區的旅游文化產品真正投放到市場上,讓旅游者感受到信陽最與眾不同的地方。這樣可以形成更加良好的市場效應,一旦形成品牌和特色,旅游者的外圍效應就會擴大化,信陽茶葉也會更為人熟知,真正達到茶旅產業雙贏的局面。
茶旅產業融合實際上是信陽等產茶區的重要旅游開發思路。信陽地區應該抓住信陽毛尖與其他旅游資源之間的文化聯系,從深化多種文化的溝通和開發的角度入手,真正推動信陽地區旅游開發的不斷發展。在未來的旅游開發過程中,生態旅游將會成為市場的主要選擇之一。因此,信陽地區應該突出信陽茶葉文化的特色,進一步地創新信陽地區的茶葉產品,為市場提供更多元化的鄉村生態旅游產品。
[1]常衛鋒.創意視角下河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策略探討[J].開封大學學報,2015(2):20-23.
[2]祝思華,張佳.我國茶文化旅游開發的思考[J].農業考古. 2014(5):224-226.
[3]肖博華,和諧,馬宇謙,曹李享,李忠斌.民族特色茶文化產業鏈發展調研———以西雙版納為例[J].科技創業月刊,2013(10):51-53.
[4]龔睿,麻紅曉.茶葉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策略研究[J].福建茶葉,2016(6):256-257.
[5]孫志國,王樹婷,鐘學斌.廣東茶葉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對策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1(8):202-204.
[6]田敏,孫志國,劉之楊,定光平.武陵山片區鶴峰茶葉的地理標志保護與品牌培育[J].安徽農業科學,2014(2):625-627.
2016年度河南省科技攻關課題:美麗鄉村背景下的河南鄉村生態旅游開發模式研究(課題編號:162102310435)。
張眾(1978-),男,河南鶴壁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態旅游、鄉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