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新華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廣西崇左532200)
茶產業與旅游資源開發融合下的有效措施探討
麻新華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廣西崇左532200)
隨著飲茶之風的再度盛行,茶產業也迅速崛起,與之相關的茶產業旅游資源開發也漸漸興起,并逐漸發展為茶業經濟轉型升級的一種過渡性產業。本文以茶產業旅游資源開發的意義分析為切入點,簡要闡述了茶產業旅游資源開發融合中將會面臨的可能性問題,并提出了解決茶產業旅游資源開發融合問題的具體建議。
茶產業;旅游資源;精神文明;營銷戰略
1.1 促進茶文化的弘揚與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國是茶文化的發祥地,擁有深厚的茶文化歷史底蘊。茶類資源豐富,茶葉品種齊全,種茶技術成熟,制茶工藝繁多,飲茶習俗多樣,從種茶到制茶再到品茶形成了一系列的完整體系。而這龐雜繁復的茶文化內涵是經過一代代人矢志不渝的繼承與弘揚而成的,其是我們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是我國勞動人民文化意識所散發出的燦爛之光。將茶產業與旅游資源相結合,其實質是走茶旅游業這條路,將第一產業的茶葉與第三產業的旅游業相結合,以旅游業促進茶文化的弘揚,使游客在游玩觀光中領略茶文化的獨特魅力,以“經濟搭臺文化唱大戲”的方式促進茶文化的傳承,從而推動傳統文化的全面發展。
1.2 帶動茶業經濟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茶產業與旅游資源相結合,其本質是對當地旅游資源的一種充分利用。茶葉資源與當地的旅游資源進行融合性開發,以秀美的茶園風光與獨特的茶文化魅力吸引游客,促進茶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從而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此外,茶區域旅游業的發展也會帶動茶業經濟的繁榮,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茶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茶業經濟向旅游業過渡,有利于實現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變,使傳統依靠農業發展起來的茶業經濟向多元化的服務業延伸,從而促進茶業經濟結構的調整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另外,茶旅游業發展的同時,將會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與就業機會,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這一棘手問題,增加農民的收入,并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
1.3 豐富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精神文明的發展
隨著物質經濟的迅猛發展,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與日俱增。其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物質需求,更多的是追求精神層面的舒適。茶產業與旅游資源融合下的茶旅游觀光業是以風光迤邐的茶園景色為基礎,綠意盎然的茶場,一片生機勃勃,到處都洋溢著生命的蓬勃氣息,使游客陶醉于神奇秀麗的風光中也拂去了其心靈深處的陰暗與灰塵,為繁忙的都市人開拓了一片心靈凈土。同時,茶風景區的特色茶文化活動,所折射出的茶文化內涵,清新自然的茶文化氣質,也會使遠道而來的游客有種如沐春風豁然開朗之感。此外,景區內的茶文化慶典活動,采茶制茶體驗活動以及品茶論茶大賽都會增加游客的趣味性,提高其參與度,從而豐富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同步發展。
2.1 宣傳力度不大營銷戰略失當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廣告效應尤為突出。廣告打得響,產品就成功了一半。但是我國的茶產業旅游觀光區大部分卻不善于利用營銷戰略來宣傳自己,擴大自身的市場影響力。一方面,茶文化旅游的宣傳力度不夠,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茶文化旅游這個項目的意義,很多人都認為茶旅游是以買賣茶為目的,陷入了對其本質認知的誤區,導致前來觀光的人大部分為茶商,從而在無形中減少了游客的數量。另一方面,茶區負責人的營銷戰略失誤。其對于茶資源旅游景區的打造沒有從當前的茶旅游區現狀出發,也沒有立身于消費者的需求,只是單純地通過當地媒體報刊以及網絡渠道進行宣傳,卻沒有對茶資源旅游區進行具體的定位設計,造成了潛在了游客的流失。
2.2 破壞茶產業旅游區生態環境與自然風光
茶產業旅游景區是以山明水秀的茶園景色為核心建立起來的,其千山一碧翠色欲流的景觀使得無數游客慕名而來,駐足留戀沉醉于這悠然見茶的世外桃源之中。但是由于茶文化景區的環境承受能力有限,日益增長不加控制的游客量,制造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超過了當地的環境承受力,破壞了茶區的生態環境,打破了生態系統的平衡。此外,茶景區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會不斷地擴大其茶區規模,不計后果地大肆擴建,為追逐更多的經濟利益侵山占水,將山地開墾為茶地,占領各種水地,破壞了當地的自然風光不說,也導致了整個大生態系統的失衡,而一旦原始的自然環境被破壞,再修復重建其難度系數是可想而知的。
2.3 茶旅游景區內的公共硬件設施不完備
近年來,我國茶區紛紛走上了茶產業與旅游資源相結合的道路。但是大多數茶文化景區的打造仍處于起步階段,大量的公共設施沒有興建起來,公共設備的不配套阻礙了茶文化旅游區的擴張步伐。很多茶文化景區盲目地擴大茶區規模,忽略了當地的交通、餐飲、住宿、娛樂等一些列硬件設施工程的完善,降低了紛沓至來的游客的舒適度,從而也影響了其品牌形象的樹立。另一方面,茶景區內的茶文化氛圍不濃厚,其軟文化建設落后。整個茶區內彌漫的是現代化氣息,很難尋見淡然樸實的茶文化蹤影,當地人對于本地茶文化內涵的不了解,導游對于景區內茶文化景點的講解較為粗糙,這些潛在的元素給游客一種粗制濫造貶損茶文化之感。
3.1 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宣傳力度
如果說質量是產品的基礎,那么廣告則是產品的保證。好的營銷戰略不僅能幫助產品打開市場,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市場,促進新的消費文化的形成。恰如其分的營銷戰略,對于產品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應該找準茶資源旅游區的定位,根據其具體的特色資源進行因地制宜的細化設計,特色化宣傳,突出其茶文化中的亮點,從而提高茶資源旅游區的識別度。其次,在宣傳時,也應該對茶文化旅游區的性質、具體項目活動以及建設意義,做出重點講解,撥開大眾對于茶文化旅游區的“神秘面紗”。此外,也可以邀請大眾免費參與茶旅游景區的體驗活動,使其在親身體驗中感受茶景區的文化魅力,從而促進茶文化的傳播與茶業經濟的發展。
3.2 加強茶文化旅游區的環境保護
目前,我國茶文化景區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其容納的游客量也在逐日增多,將會為更多的都市人打造一個純凈安然的避風港。但殊不知,此避風港是在破壞當地茶區原始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而建立起來的,這樣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營造的虛幻“烏托邦王國”還有意義嗎?因此,茶景區打造應該以保護自然環境為宗旨,對景區資源進行合理適度地開發,而不是竭澤而漁式地開發。另外,茶區負責人也應該樹立牢固的環保意識,踐行環保生態的理念,在打造優質茶文化旅游景區過程中,基于原有的生態環境進行各種項目的開發研究,而不是以環境換取經濟的開發。同時,游客們也應該加強環境保護,不隨地扔垃圾,不任意破壞茶樹,盡量少制造生活垃圾,將環保理念落實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3.3 政府加強財政專向補貼與政策扶持力度
茶文化旅游景區的打造離不開政府的扶植,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其引導支持鼓勵作用,對茶景區的發展提供政策性便利。一方面,政府對于率先走環保路線的茶文化景區給予專項財政補貼,并根據其發展規模減免稅收,制定各種優惠政策以促進茶文化景區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當地政府也應該加強本地基礎設施的完善工作,改善影響游客體驗感的基礎設施,提高茶文化景區的接待能力。同時,政府也應該積極引導茶文化景區的健康有序發展,對于盲目擴大的茶景區加以勸阻與制止;而后結合茶文化景點的特色與各茶文化景區聯合拍攝宣傳廣告,促進茶文化景區的市場影響力,從而樹立茶業旅游景區良好的品牌形象。
3.4 建立完備齊全的茶產業旅游區的配套公共設施
古人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于茶文化景區而言,游客是兵馬,設備則是糧草。因此,在打造優質品牌茶文化景區時,要尤為注重其硬件設備與軟文化設施的配套性發展。首先,統籌整個茶區,從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的規劃設計,根據游客的不同需求建立各個層次的餐館和酒店,著力提高游客的體驗度。然后,完善交通設備,大部分茶景觀都座落在縱橫交錯的山間,交通不便給游客的觀光之旅造成了極大地困擾,所以,茶區應該大力打造一條便捷的茶景點觀光路線,以完善的交通設施贏得游客的好感。其次,茶區也應該充分發揮茶文化魅力,渲染濃郁的茶文化氛圍。從當地居民到游客再到景區的工作人員,進行茶文化內容的宣傳與普及工作,形成人人知曉茶文化的新風。
茶產業與旅游資源相結合發展,是今后茶業發展的新趨勢,是茶業經濟高度發達的必然結果。我國目前茶文化景區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諸多方面還有不成熟之處,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而要在群雄角逐的爭霸賽中,贏得一席之地則需要茶文化景區以高質量高水準高體驗感為核心,在不破壞原始環境的基礎上,走出一條品位高、多樣化、生態性之路。
[1]文南薰.茶文化旅游產品組合性開發研究———以普洱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為例[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7(2):81-83.
[2]楊坤武,明慶忠,李慶雷,朱菲.基于深度旅游理念的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研究[J].昆明大學學報,2008(4):48-50.
[3]朱世桂,房婉萍,張彩麗.我國茶文化旅游資源現狀、特性及開發思路[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36-38.
[4]周霞,黃慶華.福建省茶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研究[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3):78-79.
[5]朱生東,趙蕾,董慧君.黃山市茶文化旅游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0-22.
2014年廣西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建設項目“旅游管理”重點培育學科建設子項目,編號:LYYB2014006
麻新華(1975-),女,湖南張家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區域旅游開發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