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淑玲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河南省茶文化旅游資源整合與開發
閆淑玲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作為傳統茶文化和旅游產業密切結合的新型旅游形式,茶文化旅游對于傳承茶文化,推進茶產業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河南省作為旅游大省,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蘊,具備了開展茶文化旅游的先天條件。河南各茶產地應該樹立茶文化旅游意識,整合開發當地茶文化與旅游資源,采取積極措施推動當地茶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河南;茶葉;茶文化旅游;開發
隨著我國茶葉經濟及茶俗文化的發展,茶文化逐漸成為我國旅游產業深度發展的重要內容,影響著游客的旅游心態和文化選擇。河南作為我國中原文化及北方茶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不但自然旅游資源豐富,更擁有深厚的茶文化的歷史積淀,具備了茶文化旅游所需的物質條件和文化基礎。但是目前河南茶文化旅游產業仍沒有形成系統化的開發體系,茶文化內涵和旅游資源的整合和開發尚停滯于起步階段。如何將河南茶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涉及休閑、茶俗體驗為一體的文化旅游模式,這已經成為河南旅游業及茶飲產地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以茶文化旅游及河南旅游資源為切入點,剖析河南茶文化旅游發展現狀,探究如何對當地旅游資源進行整合開發,以推動河南茶文化及旅游業的發展。
茶文化旅游就是指旅游地以茶文化為主題,將茶文化資源與當地特色旅游資源整合開發而形成的體驗新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主要是在茶葉產地開展的,依托當地特色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的功能性文化旅游,對當地文化、旅游產業及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1 開展茶文化旅游的意義
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的茶文化旅游,對于茶葉產地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首先,推動茶產業的發展。茶文化旅游將茶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結合在一起,在開發過程中將本地茶葉種植、生產、制作、銷售環節融合在旅游實踐中,刺激了當地茶葉產品傳播及茶葉產品的消費興趣,促進當地茶葉品牌及茶葉產業的后續發展。其次,推動旅游產業發展。茶文化旅游屬于更高層次的文化體驗性旅游,既能豐富當地旅游內涵,又能拓展旅游產品,增加對游客的心理吸引程度,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再次,提高當地茶農經濟收入。茶文化旅游解決茶產地勞動力剩余問題,將茶葉種植、生產賦予更多經濟含義,并以茶俗文化產品和旅游配套產品增加了茶產地人群額外收入,對于維護茶產地穩定和發展非常重要。最后,弘揚當地茶文化。茶文化旅游凝聚了當地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茶俗文化,形成了對茶文化的保護意識。例如地方特色的茶詩、茶舞、茶具、茶禮都能在茶文化旅游中得到保護,不僅有利于當地傳統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更對中國傳統茶文化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 河南茶文化旅游開發基礎
河南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茶文化及茶葉經濟歷史悠久。河南總體上屬于過渡性的自然氣候,氣候適宜茶葉生產。河南土地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其中適宜茶葉種植面積約240萬畝,涉及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等各種地貌特征。多樣性的地理環境讓河南茶葉種植、生產資源豐富。例如河南信陽作為茶葉種植大市,既有濕地、旱地,又有林地、水田和草場,為開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豐富的地理資源。另外,河南省在我國茶葉歷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礎。河南茶葉歷史可以追溯至戰國后期,河南在四川茶葉影響下成為北方最早的茶葉產區。唐代陸羽《茶經》在1000多年前就將河南名茶“毛尖”列為中華名茶,直到清朝河南信陽毛尖一直被用作貢品,如今河南毛尖也位列“十大名茶”。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及茶俗文化歷史,讓茶文化成為河南民俗文化重要內容,為河南開展茶文化旅游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最后,河南旅游資源種類繁多。河南作為自古以來政權中心和兵家重地,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更具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及歷史旅游資源。例如河南省南部地區因為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山水文化資源豐富,尤其湖、河、瀑布等自然風光眾多,同時河南省南部山區集合了山水旅游資源所需的“奇、秀、幽”等景色特點,尤其“太行山脈”更是讓無數游客流連忘返。
雖然河南省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但是由于缺乏整體規劃,茶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導致河南茶文化旅游并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市場號召力,茶文化旅游發展情況不容樂觀。
2.1 茶文化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缺乏規劃
河南省茶文化旅游由于受到行政區域劃分及管理體制影響,茶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管理存在著“多頭式”管理的弊端,讓茶產區旅游資源規劃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限制。例如,根據河南省旅游局2014旅游經濟狀況調查結果發現,河南信陽、安陽、汝城等產地大都缺乏整體規劃,各茶產地政府各自為戰,缺乏茶文化旅游的聯合開發意識。同時,河南茶產地及旅游地分布較廣,當前主要集中在鄭州、洛陽一線城市,對于豫北、豫西等較為偏遠的茶葉產地及茶俗資源開發性不強,難以形成覆蓋河南全省的茶文化旅游產業規模。
2.2 茶文化與旅游資源結合程度較低
河南茶文化旅游至今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對茶文化主題和內涵挖掘力度較弱,導致其與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程度較低。盡管河南茶產地和自然、歷史資源豐富,但是在茶文化旅游的開發中缺少文化主題意識,讓茶文化豐富獨特的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眾所周知,茶文化旅游屬于主題文化游,但是河南很多茶文化景區沒有將河南特定茶文化與地域文化結合在一起,無法在開發中展示茶文化獨特性及地區間的傳承性,很多茶葉產區旅游項目內容和形式較為雷同,傳統旅游內容占主導地位。
要想對河南茶文化旅游進行開發,各茶產區必須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挖掘本地茶文化內涵,按照旅游產業發展規律開發新的茶文化旅游產品以及完善本地茶文化旅游配套設施,才能讓本地茶文化旅游形成真正的市場競爭力,促進河南茶文化旅游的發展。
3.1 以產業發展意識規劃茶旅游產業
河南茶文化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因此必須對當地茶文化進行系統、科學、合理地規劃,對有利于茶文化旅游的資源進行系統挖掘、整理、分類及利用。尤其在旅游開發層面上,河南各級政府必須做好對茶文化資源的長期性、整體性規劃,讓各個茶產區、旅游景點形成聯合機制,以茶文化傳播作為旅游開發的基礎和要求。另外,河南省各茶葉產區應該對現有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重新科學評估,尤其對其開發價值、開發途徑、資源保護、宣傳策略等內容考慮在內,有計劃、有步驟地將茶文化納入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中,夯實河南茶文化旅游的理論基礎。同時,河南作為毛尖茶的重要產區,應該形成以毛尖茶為主題的旅游特色,將毛尖茶種植、生產、加工、銷售、飲用設計為一條完整旅游線路,形成以信陽為核心的毛尖茶體驗旅行。
3.2 以資源整合開發茶文化旅游項目
河南茶文化必須要以當地特色旅游資源為基礎,將河南茶文化內涵和特征融于具體的自然資源或民風民俗中,才能開發形式多樣、內涵獨特的茶文化旅游項目,吸引游客的參與興趣。河南省各個茶葉產區和旅游景點必須以現代旅游市場發展趨勢為主導,滿足游客文化體驗的現代需求,這就要求茶葉產區政府或主管部門應樹立“以茶興旅、以旅興茶”的思路,將旅游資源與茶文化結合在一起,確定茶文化旅游的最終目標,為當地旅游產業和茶文化的健康、優秀發展提供保障。例如作為河南毛尖茶的重要產地,信陽可以根據當地“靈山寺、震雷山、車云山、兩潭”等景點的自然風光和環境狀況,以茶文化為主題,開發茶園生態休閑游。再如河南可以根據其道教、佛教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如“靈山寺佛茶文化游”、“鹿邑太清宮道家茶文化游”等主題文化旅游項目,吸引不同游客的參與。
3.3 以宣傳策略構建河南茶文化旅游品牌
河南作為中原茶文化發源地,在茶文化的宣傳和品牌構建上遠遠落后于福建、浙江等地,因而導致其茶文化旅游市場影響力不足,難以吸引游客的體驗興趣。因此河南各個茶產區必須立足本地茶文化,借助現代宣傳媒體,多形性、多角度對當地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宣傳,樹立河南茶文化旅游的市場口碑。河南各茶葉產區應該充分利用電視、手機、網絡等數字多媒體渠道對信陽、安陽、鄭州、洛陽的茶旅游資源進行推介,同時可以舉辦大型茶葉及茶文化博覽會、旅游公益活動,吸引茶葉愛好者、游客的游覽興趣,讓茶愛好者發展為茶文化旅游參與者。同時茶產區在進行推介和宣傳時,必須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城市采取針對性的策略,注重與其它地區茶文化的合作和交流,拓寬茶文化旅游的宣傳途徑。
3.4 以設施建設營造茶文化旅游環境
茶產地的基礎設施和旅游環境是茶文化旅游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外在保障,因此河南各茶葉產區應該重視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茶文化旅游的發展。一方面,茶葉產區應該對當地游客數量及環境承受力做出科學分析和判斷,科學合理規劃茶葉旅游景點接待設施建設力度,為茶文化旅游規劃提供科學、精確的依據。另一方面,茶產地可以將現代電子商務引入茶文化旅游基礎設施中,讓茶園、旅社、茶館等地的服務設施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便捷化,提高茶文化旅游的質量和服務效率,提高游客的滿意度。
河南省作為旅游大省及北方茶文化發源地,必須正確認識文化旅游這一發展趨勢,將當地特色茶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拓寬旅游產業思路,深化茶文化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河南茶文化旅游業發展需求,在文化旅游產業化變革中覓得一席之地。
[1]呂立哲.河南省茶產業發展趨勢與建議[J].中國茶葉,2013(10):16-18.
[2]吳倩.茶文化綠色生態旅游發展思考[J].貴州農業科學,2011(12):275-279.
[3]杜萍.茶文化與旅游互動發展戰略研究[J].福建茶葉,2016(1):118-119.
閆淑玲(1982-),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