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
李帆
(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茶,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條很好的紐帶。通過共同喝一壺茶,人們可以達到思想的碰撞與融合,達到一種和諧的效果!世界茶文化起源于中國,中國茶文化起源于云南。云南作為我國主要的產茶勝地,生產的主要茶類有花茶、黑茶、紅茶、綠茶以及品質各異的名茶,作為茶葉文化發源地,云南還保留著古老的制茶工藝和其特有豐富多彩及清新質樸的茶文化。
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旅游資源;制茶工藝
茶、瓷、絲是中國對世界物質文明最卓越的三大貢獻。隨著我國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隨之不斷的提高,國民對閑暇娛樂的要求逐漸提高,國家在實行“國慶”及“五一”等法定節假日之后,旅游業也隨之得到迅猛的發展,特別是茶文化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然而在茶文化的發展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茶葉假冒偽劣及監督監察力度不足等問題。隨著國民對茶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斷加大,如何提高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水平,是我國少數民族茶文化旅游相關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
茶在中國稱之為國飲,能這樣理直氣壯的稱為國飲有三個方面:1.我國的茶有著悠久的歷史,且是一個消費和生產大國,飲茶已成為中華各民族的生活習俗,茶文化博大精深。2.我國及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是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如果從商周時期算起,歷經了4000多年;如果從漢朝算起,歷經2000多年。3.我國茶文化有著悠久歷史,滲透到社會各階層,茶文化具有茶藝、茶故事、茶學、茶畫、茶具、茶書、茶聯、茶精神、茶德、茶道等文化特征。
茶的最初本意是為了解渴。所以喝茶是為了解渴,而品茶是為了怡情。生活里,有時像在喝茶,是為滿足生存的需要。有時像在品茗,卻是為調節心靈的需求。從苦到甜、從濃到淡,其實只是一個過程。品茶,須靜下心來細細把玩品味,才不辜負了好茶。人生亦如品茶般微妙,別錯過了茶香,虛度了此生[1]。
“茶禪一理”是指茶與禪的精神想通。茶,讓人感受到精神生活的存在,茶讓我們恢復了敏銳的感知,在世事不斷演變交替中,茶讓我們具有安全感。科學調查顯示,喜歡喝茶的人,受到的輻射只有輕微的損傷,發生血液疾病的概率較低。此外沖茶過程中具有很多的細節,在沖茶時,茶水口感的影響因素有許多,茶葉質量的好壞是主要因素:1.茶葉存放時間過久,且保管環境較差;2.每個季節的茶葉品質都不同,春初首茶品質較好,夏季的茶品質最差,秋季的茶品質為中;3.沖泡茶葉的泉水溫度控制在85-89℃最為適合;4.茶葉加工的工藝和火候都是影響茶葉品質的主要因素[2-3]。
沖茶:講究一氣呵成,茶壺與暖壺距離要大,才能使泉水直達杯底,從而將茶葉沖起,使茶葉全方位的遇熱。斟茶:茶杯與茶壺距離要小,防止熱氣散發,茶香過早溢出,斟茶時動作要輕,切記激起水泡,這樣斟茶既禮貌更儒雅。
例如沖泡龍井茶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泡茶工具是透明玻璃杯一個、特級西湖龍井茶、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其次,用電水壺燒開純凈水或山泉到100℃;其三,龍井沖泡有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我們選擇下投法;其四,根據個人口味用茶鑰從茶葉罐中取適量茶葉放入燒開的玻璃杯中;其五,待開水涼至85℃左右,將水倒入玻璃杯中(覆蓋所有茶葉為佳);其六,手捧玻璃杯朝一個方向輕輕搖動玻璃杯30s左右(使茶葉均勻受熱);其七,再將電水壺中的開水加到玻璃杯直至到達九分滿,35s后即可飲用;飲茶過程中飲到一半時可續水,沖泡時間隨沖泡次數增加。茶越泡越淡,同樣一個人經歷多了,遍嘗生活的酸甜苦辣,于是就會像茶一樣,愈來愈淡,直至無所欲求。
人生四道:茶少年似花茶,春雨觀花,其性純真;青年似綠茶,夏山賞綠,其情淳美;中年似紅茶,秋霞品紅,其懷相善;老年似白茶,冬雪飛白,其根歸靜。品茗六忌:1.茶助陰,勿夜間飲,“早不酒,晚不茶,五更不采花。”2.隔夜茶,惡如蛇。3.茶宜常飲,不宜多飲。常飲則心肺清涼,煩郁頓釋,多飲則微傷脾腎,或泄或寒。4.飲之宜熱,冷則聚痰。5.脾胃虛寒、血弱者勿常飲未發酵茶。6.大渴及酒后飲茶水入腎經,令人腰、腳、膀胱冷。剩茶四大妙用:1.剩茶泡腳可有助睡眠;2.可利用剩茶消除紅腫充血及眼睛疲勞;3.頭皮瘙癢濕氣可用剩茶清洗頭部,就可緩解;4.皮膚出現暗沉和斑痕可利用剩茶清洗皮膚,不僅能夠消除暗沉和斑痕,還可以使皮膚光潔。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具有茶文化精神,茶具有提高免疫力、提高殺菌能力、減肥瘦身效果、消除口臭、防止齲齒、利尿解毒、消食、明目、提神、消除疲勞等功能。東西方的茶飲法不同,表現出的文化特質也不同,中國以清飲茶為主,注重閑適自然的氛圍,客人上門,主人奉上一杯紅茶,把茶言歡,溫和隨性,樸實無華。而英法俄等國則喜歡調飲紅茶,更注重紅茶的社交性與禮儀規范,客人上門,主人奉上一杯紅茶,優雅,彬彬有禮。
2.1 構建良好的茶文化發展環境
茶文化旅游發展相關機構應為茶文化的發展提供物質和社會基礎保障。茶文化形成不僅要需要漫長的時間,也要人們心存敬畏,而茶文化品牌形成的前提是茶文化的形成。我們應走消費者的價值與品牌核心一致的道路,保障茶葉品質,挖掘茶文化及茶葉的價值,消除消費者的購買心理障礙,從而使茶品牌穩定健康的發展。我國是產茶大國,茶葉產量一直保持穩定增長。2014年,精制茶加工業的規模為1669.1億,同比增長14.79%,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速。
但是整個茶葉產品存在價格體系、品類混亂等問題,市場集中度一直不高。據茶行業咨詢消息顯示:我國茶葉的收益近幾年迅猛的增加,我國茶葉2014年產量為210.2萬t,產值達1350億元人民幣,增長率到10.50%;我國茶葉2015年春茶產量達105萬t,增長率達12.5%。大多數茶葉消費者可能只對鐵觀音、普洱茶、烏龍茶及龍井茶較為熟悉的認識,而對其他茶品牌沒有多少了解,文化旅游應加強建設良好的茶環境,建立科學合理的茶文化發展規章制度,加強茶文化旅游發展的監督力度,從而創建一個良好的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旅游發展環境[4]。
2.2 打造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旅游城市
若想了解一座城市,可以去這座城市的菜場和書店。菜場能讓你熟悉這座城市的生活,書店能讓你觸摸這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但我覺得還可以加上“茶館”,茶館也能讓你感受這座城市的另一種生活方式!例如潮州茶文化:潮州人是一個崇尚茶文化的族群,從工廠機關到商鋪民居,無處不在的工夫茶,就是最好的說明!曾有外地網友說:好羨慕潮州的慢生活,整天從早到晚只要有空,都在泡工夫茶!工夫茶成了潮州慢生活的代言人了。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也可引用潮州茶文化城市的發展方式。例如打造茶文化器具品牌城市、發展茶葉采摘、曬青、涼青、搖青、炒青等傳統工藝流程,弘揚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打造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城市[5]。
2.3 打造云南少數民族時尚茶文化旅游節
茶者如情,淡茶溫飲,最是養人。世上好茶數不勝數,有些茶,你或許此生無緣,有些茶你可能避而遠之,由此便產生“好茶”、“壞茶”。據茶葉電商咨詢顯示,今日印度茶商獲得了4200萬元人民幣的大訂單,其為茶葉消費者提供全球送貨上門服務。其直接與周邊地區的數百個茶園進行合作,并在當地建立數個倉庫[6]。打造云南少數民族時尚茶文化節,通過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節日的宣傳,使人們更多的認識茶文化,例如湖北省宜昌市啟動“2016第八屆全民飲茶日”,宗旨是“茶為國飲品味生活”,意在提倡“茶為國飲”,弘揚中國茶“敬、和、美、廉”的思想和品德,塑造以中國茶“飲、愛、知”的形象,弘揚中國茶文化,普及中國茶知識。我們應打造獨特的云南少數民族時尚茶文化旅游節日[7]。
總而言之,中國人喝茶,揉合了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了奇特的茶文化,遍傳全球。一壺茶,靜雅之處,或自斟自飲,或二三老友,意趣盎然。品茶,品人生之五味,品生命之甘醇。一柱香,一杯茶,就是一生的緣。通過本文闡述,我們對何謂茶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發展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應從構建良好的茶文化發展環境、打造少數民族茶文化城市及打造少數民族時尚茶文化。通過打造少數民族茶文化節日和少數民族茶文化城市,從而提高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的發展水平,進而進一步推廣我國茶文化走向世界。
[1]董鮮,戴陸園,徐福榮.云南11個特有少數民族的茶傳統文化保護與利用初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5(16):278-284.
[2]徐俊六.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應遵循生態美的規律——以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為例[J].文山學院學報,2015(2):36-41.
[3]張魏.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研究——以云南七宣彝族啞巴節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4):124-128.
[4]王治順.黔東南少數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商,2016 (5):269.
[5]李小輝.我國少數民族傳統節慶文化保護和開發探討——以邊疆欠發達少數民族聚居區云南臨滄為例[J].南方論刊,2016(4):73-75.
[6]彭惠軍,黃翅勤,陳胤好.基于游客感知價值的少數民族村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旅游開發研究——以湖南江永勾藍瑤寨為例[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3):107-110.
[7]韓巧靈.少數民族旅游文化資源保護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44-45.
李帆(1990-),女,河南淅川人,碩士,研究方向: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