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兮
(貴州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學院,貴州貴陽550001)
我國茶文化旅游的發展歷程
楊兮
(貴州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學院,貴州貴陽550001)
茶文化在我國的發展繁榮,茶文化旅游也逐漸興起,茶文化與旅游事業的整合,豐富了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形式,也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承。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豐富思想內涵,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為人們提供身體和心靈棲息的場所,因此近些年,茶文化旅游非常受歡迎,本文以茶文化旅游為視角,對茶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歷程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
茶文化;旅游;發展
茶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為我國茶文化的傳承和普及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茶文化旅游事業在我國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旅游形式,研究茶文化的發展,是影響國家旅游內需,促進中國茶文化傳承的重要舉措,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基于高度的重視,并為茶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
旅游資源是以滿足游客需要為前提,以向游客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娛樂環境為基礎,所形成的資源。傳統的旅游資源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種類型,這兩種類型的存在都對茶文化有一定的宣傳和弘揚作用。為了繼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為了保證將茶文化這種物質遺產更快速的宣傳到國外,以旅游的方式進行茶文化交流,是最快速也最直接的方法。游客通過觀看茶農的采茶過程,并觀光茶山、產茶區、茶葉加工作坊等各種場地,對茶文化有了基本的理解和認識。茶文化中還涵蓋了茶具、茶書、茶畫等物質形式,為了滿足游客的觀光旅游需求,進行茶藝表演和采茶舞表演,可以有效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前來參觀。以非物質形式為基礎的資源,又以茶詩、茶俗、茶典故為主,這屬于一種精神層面的資源。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觀光了山川秀美的景色,并以各種自然景觀和歷史景觀為依托,進行茶文化的宣講與民俗宣揚活動,可以讓游客全面體驗到在觀光的過程中掌握茶文化知識的樂趣。以觀光旅游為基礎開展的商貿、購物和銷售活動,也可以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當地村民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和可靠的經濟來源。
以旅游為依托,弘揚中國的茶文化,可以讓茶和旅游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主要的方式如下:
1.1 產茶區與風景區的結合
游客在旅游觀光的過程中,更渴望一睹自然風光,領略自然秀色之美,因此都不會吝嗇金錢與時間,渴望盡早融入自然的懷抱。此時將游客引入不同的產茶區,通過對自然屬性的茶的生長環境進行介紹,讓游客暢游在茶山、茶海當中,呼吸來自自然的清香味道。由于南方氣候濕潤,因此植被生長得十分茂盛、環境宜人的同時,促使這種自然景觀具有更高的生態價值和審美價值。我國的茶樹有多種品種,根據不同的茶葉的色澤和形狀以及茶樹的形態和冠狀進行區分,根據游客不同的喜好進行茶區分類,讓游客可以在喜歡的茶園中大飽眼福。較為盛名的景區有:杭州西湖龍井旅游區、黃山毛峰旅游區、武夷山巖茶產區等等,由于不同地理、地勢的區別,因此,各地的自然景觀也呈現多樣化趨勢,游客在一睹自然景色的同時,對中國悠久的歷史茶文化感到敬佩。
1.2 茶俗與民俗的結合
作為旅游的一種形式,民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游客在旅游觀光的同時,需要了解當地風俗習慣,針對不同的民俗活動,有正確的看待和區分。由于茶樹與民俗之間,經過時間的磨合倡導一種全新的民族特色,因此,游客需要事先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在掌握與茶文化有關的歷史資料和歷史文獻的同時,由內而外形成一種對茶文化的尊敬和熱愛之情。中國的采茶舞有多種表現形式,關于飲茶的習慣和風俗也隨著民族的不同而產生變化,為了盡可能保留歷史珍貴文物,也為了展現民族的傳統化、通俗化,需要游客時刻注意民族特點,才能在旅游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樂趣。
1.3 按照游客的需求,提供相應的茶文化內容
由于茶文化中涵蓋了對歷史的思考與見證以及對不同審美的要求,慈善文化在游客心中具有崇高的位置。人類在居無定所的時期,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精神文化,這對形成現代社會文明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由于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過快,因此為年輕人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痛苦,旅游可以讓年輕人更好地釋放心理壓力,保持積極的工作心態和工作熱情。因此在旅游的過程中,讓游客感受到來自自然的寧靜淡泊,是建立旅游景點的最終目的。游客更希望得到心靈的撫慰,在正確的人生觀和審美觀的道路上,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不同的角度去觀看茶文化,可以促使游客的心靈得到慰藉。全國各地與茶文化有關的歷史遺跡數不勝數,由于不同時期所形成的歷史文化特點各有差異,因此,游客在觀光旅游之前,需要制定完整的旅游計劃,針對不同地區的旅游特色做好攻略,讓旅游過程更加輕松。中國的茶文化體現出了一種寧靜淡泊的心志,在追求和諧、圓融性情的同時,讓具有歷史審美價值和紀念價值的景點陶冶游客的情操,促使游客在各個文化的契合點上得到心靈的撫慰和寄托。
全球對于茶文化的重視,掀起了茶文化旅游的又一個高潮。臺灣建立了供觀光旅游的茶文化景點,推動當地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讓臺灣人的人均消費水平大大提高。為了確保滿足日益增長的游客需求,建立具有特色的茶文化觀光景點,可以保證臺灣地區擁有持久的經濟效益。日本各處的觀光景點也紛紛建立了與茶文化有關的場所,這些場所的建立,吸引了大批量的游客前來參觀,在購買茶葉產品弘揚茶文化的同時,又促使了當地經濟迅速發展。茶文化景點的建立,促使了當地消費市場和茶葉銷售市場獲取了更高的收益,因此,茶葉的價格也相應的有所增長。為了避免在旅游觀光過程中讓游客產生反感,適當地進行茶文化宣講,讓游客以游玩的目的去學習茶文化,才能更好的吸引大批量的游客前來參觀。建立各種生態型自然景觀,可以讓游客在不同景點之間更好地享受來自自然的樂趣。根據不同旅游資源和旅游特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自然景觀型、茶鄉特色型以及農業生態型。
2.1 自然景觀型
人們在領略自然秀美山河的美景的同時,將工作與生活治之度外,只有這樣,才能全身心的放松,讓精神得到升華。隨著人們對旅游文化要求的日益增多,眾多旅游場所都需要設立具有特色的旅游項目。有些設計開發者為了保證涉及內容的豐富多樣,也為了讓游客可以在觀光的同時了解中國歷史名茶的特點,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經濟狀況,建設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游樂場所,或者興建具有茶文化特色的街道以及茶館,游客在休閑之余可以品一杯清茶,感受來自生活的寧靜與放松。中國各地還有與茶葉有關的博物館,在這些博物館陳列著各地的名茶,還有具有一定檔次的茶具,這些地點都為游客提供了可供游玩參觀的場所。
2.2 茶鄉特色型
由于我國的名茶產地數不勝數,因此,許多地區都有獨具特色的茶文化,這也讓一些開發者找到了投資的方向。為了確保在旅游業中注入新鮮血液,也為了讓茶文化觀光旅游產業與茶文化宣傳之間達到互利共贏的關系,可以適當開展以茶文化為主題的特色型茶鄉服務。游客不遠萬里來到舉辦茶文化節的鄉鎮,在這里,他們可以盡情的拍照旅游以及購買與茶有關的產品。由于當地在茶文化節中舉辦了各種茶藝表演、茶葉制作以及采茶舞蹈等形式的節目,因此促使當地的茶產業發展迅速。設計者在開發和利用茶文化資源的同時,確保不破壞原有的特色,才能滿足游客的觀賞需求和旅游需求。
2.3 農業生態型
游客在進行觀光的同時,要保證不對觀光景點造成破壞。由于茶葉需要一個天然的生長環境,此時游客在游玩的同時,要尊重當地的旅游管理要求。茶樹的生長和種植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在滿足生長需要的同時,當地人還需要為茶樹提供各種可供吸取的養料,讓茶樹在自然狀態下健康生長。茶農在采茶的過程中,都盡可能的不去破壞原有的枝葉,為了確保采出的茶葉能夠更好的承載天然的味道,茶農基本上都是徒手完成采茶的全過程。游客在觀光旅游的同時,聽當地人講與茶文化有關的知識,并在采茶做茶,觀看茶藝表演以及品嘗茶餐的同時,了解當地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游客欣賞著這些美景,與當地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心靈得到放松,情感也得到了寄托與慰藉。隨著當地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在不同地區中都陸續的建立了茶文化觀光基地,在這里完成了茶葉的種植、采摘、烘炒、加工制作等過程,在人們的觀看下,將這種天然的茶葉產品提供給游客,讓游客放心的購買。茶產品在銷售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正規的加工和制造商做擔保,由此讓游客相信這些產品更為正宗,許多不法商販,打著售賣正宗茶產品的旗號,私自進行交易獲取謀利,當地市政府需要嚴格監管并懲治這些不法商販,避免因個別案例影響當地整體的經濟效益。
旅游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放松心情,從而更加真實地走進大自然,進入最原始的自然生活狀態。為了吸引更多旅游人群前來參觀,各大景點都爭相繼承和建設關于茶文化歷史的旅游景點,以保證滿足游客的心里需求和精神享受的需要。做的比較好的,當數雁南飛茶田的建設。隨著人們對“生態農業”、“旅游農業”的不斷重視,同時,為了更好地繼承和宣揚中國綿延千年的茶文化歷史,雁南飛茶園為游客提供了靜心品茶館,游客在品嘗清香茶水的同時,一覽自然風光,進而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生活質量,也對中國茶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為了更好地表現茶文化的歷史底蘊,需要各旅游景點找到茶文化與旅游的共同點,從而保證更好的發展茶文化旅游業,也讓更多的人們了解茶文化的歷史意義與歷史價值。
本文對茶文化旅游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研究,概括了茶文化旅游的內涵,也提出了發展茶文化旅游事業的相關對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我國茶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進一步份綿薄之力。
[1]林朝賜,張文文,劉玉芳,陳春芬.茶文化旅游與茶業經濟發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2(2):385-388.
[2]朱世桂,房婉萍,張彩麗.我國茶文化旅游資源現狀、特性及開發思路[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36-41.
[3]林清清,保繼剛.茶王樹的訴說:作為旅游吸引物被建構的過程及其折射的環境變遷[J].旅游學刊,2015(8):77-87.
[4]和獻中,王世金.云南省普洱茶文化與旅游互動發展戰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52-57.
[5]汝百樂,徐友.云南茶文化旅游開發初探[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4):61-65.
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農家樂的社會基礎研究”(2015ZC012);貴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項目“海外中國山地民族旅游研究名著《旅游的勝景》翻譯與評析”(2016JD098)
楊兮(1989-),女,貴州貴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鄉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