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褀
(卡迪夫城市大學,英國卡迪夫CF5 2YB)
茶葉攤青數據的統計分析與管理的思考
張沛褀
(卡迪夫城市大學,英國卡迪夫CF5 2YB)
開展并完善茶葉攤青數據收集與整理分析工作,是當前促進整個茶葉加工及品質提升日益科學化和客觀化、標準化的重要依據及前提。創新和完善茶葉攤青數據管理至關重要。本文從茶葉攤青工作在茶葉生產加工中的作用入手,結合當前茶葉攤青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應用相關信息化技術,探究茶葉攤青數據統計分析與管理工作的具體思路,以全面認知該項工作開展的作用價值。
茶葉攤青數據;科學化加工;統計分析;數據管理
在信息化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茶葉攤青數據在統計分析與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無論是其便捷性,還是其技術應用都更加成熟。如何才能發揮數據統計分析與管理在茶葉攤青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價值作用,值得探究。隨著當前管理活動開展過程中,其科學屬性不斷豐富,尤其隨著科學元素的系統化融入,當前無論是數據獲取,還是對數據的應用,都極其關注數據的科學獲取。
對于茶葉生產活動開展來說,茶葉攤青是影響其加工品質的關鍵因素,通過將采集到的鮮葉均勻地攤放在由竹子所編制成的專用攤青器具上,使其去除部分水分,從而有利于后續茶葉加工。單就茶葉攤青工作來說,攤青時間的長短,因鮮葉原料、天氣狀況等而異,需要靈活把握。攤青時間長短直接影響其效果和后續茶葉加工活動,當攤青時間偏短時,鮮葉失水率較低,不利于后續的茶葉加工制作;而攤青時間過長時,則茶葉很容易因失水過多而出現變質現象。因此,茶葉加工過程中的攤青工作十分重要,直接關系后續茶葉加工工序程度的把控,直接影響到加工茶葉的口感和品質。
茶葉采摘完成進廠后,通常先在室內攤涼,如果是是晴天,那旁晚時一般要進行室外曬青工作。攤青時環境溫濕度及攤青時間與茶葉品質的形成密切相關。如果整個攤青時間持續較短時,那么青葉內的葉綠素未能得到有效處理,青葉含水率較高,內含大分子物質水解不充分,就會使得茶葉過于苦澀,從而影響到整個茶葉的口感和品質。因此,對于茶葉攤青工作來說,攤青時間及溫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結合當前茶葉攤青的實際情況看,一般使用攤青機進行茶葉攤青,攤青時,攤青葉溫度控制在18度到20度之間,攤青時間保持在16個小時左右,按照這一溫度和時間進行攤青,所生產出來的茶葉往往具有較好的品質。當前,茶葉攤青大多采用這一方法,符合這一標準要求。
做好茶葉攤青工作,其關鍵作用在于能夠及時有效地保障茶葉在采摘之后,能夠及時有效地去除其中多余的水分,并伴隨著水分的喪失發生系列有利于茶葉品質形成的生化變化,并有利于茶葉干燥。隨著人們對茶葉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在開展茶葉攤青工作時,必須精細化開展,從而在確保茶葉產品品質的同時,實現茶葉從原材料到產品的有效轉化。
隨著人們對茶葉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如今實現茶葉規模化生產已經成為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基本要求,而要實現茶葉生產的規模化,就必須借助加工設備的機械化來完成,只有實現加工的機械化,才能達到茶葉品質與規模生產要求間的協調統一。然而,在茶葉生產器械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茶葉攤青工作過程中,攤青葉溫度的控制是該項工作開展的基礎,而且對其溫度有著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因為無論是溫度過高還是過低,都會直接影響到茶葉的炒制質量與產品品質。然而,如果只是依靠現有的茶葉加工機械,那么很難有效把控攤青葉的具體溫度,從而限制和影響了茶葉攤青的效果和較佳品質的形成。因此,當前盡管攤青工序可使用機械操作,但也只是實現了半機械化,它仍然與實際應用所需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其次,當前在茶葉攤青工作開展過程中,攤青時間的把控也極為重要,晴天曬青時往往需要在20分鐘之內完成,而如何借助相關系統設施和軟件技術,優化茶葉攤青工作以提高茶葉品質就是這一工作開展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茶葉攤青過程對整個攤青工作的時效性和攤青溫度還未能做到精準把控。因此借助當前成熟應用的信息技術,以完善茶葉攤青工作就顯得極為重要。通過創新茶葉攤青工作,可以滿足茶葉攤青處理的具體要求。
最后,當前在開展茶葉攤青工作時,其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較低,尤其是未能將各種信息技術融入應用到茶葉攤青的機械生產過程中。為此,在一些攤青實用性和技術性處理過程中,需要結合已成熟應用的信息化技術,尤其是要將茶葉生產效率與生產要求進行系統化融入,以提升茶葉攤青工作的科學化,從而能夠充分滿足茶葉攤青對攤青環境的具體要求及對攤青時間的把控。
對于茶葉生產加工來說,想要確保和實現茶葉產品的質量和品質,必須從茶葉攤青工作的優化開展入手,因為攤青是茶葉加工的首道工序,做好攤青工作是改善茶葉品質,提升茶葉質量的基礎。在茶葉品牌建設日顯重要的今天,提升茶葉產品的質量,是增強其市場競爭力的不二利器。我國是世界綠茶第一生產大國,綠茶生產關鍵工序是殺青,在殺青之前鮮葉原料必須進行合理攤放,為殺青工序正常進行和優良茶葉品質形成奠定基礎。在鮮葉攤放時,其內含的多酚類物質及其兒茶素的含量會逐漸減少,而其中的氨基酸物質和水溶性糖分的含量卻會進一步增加,這樣其多酚類含量與氨基酸含量的具體比值也就會進一步下降。通過進行攤青處理,可以使綠茶的滋味鮮爽度和濃度都能夠得到有效保障。但是目前在整個攤青過程中,無論是對攤放適度的掌握,還是對攤青葉的溫度和攤青時間的把控,都還存在著較大的難度。
在對攤青過程中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與管理前,可以通過使用溫度和濕度檢測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其處理及變化過程,在充分應用自動檢測技術的基礎上,實現對運行數據的及時有效采集,并通過應用相關軟件將所獲得的這些數據存儲到SQL數據庫內。這樣所構建的茶葉攤青加工信息化管理系統,實質上是一種極其典型的關系型開放式系統,其在應用過程中,具有可靠性強,可用性足等一系列優點,通過使用SQL語言來存取和更新數據,能夠滿足數據庫建設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要從信息的準確性切入,如通過選擇精準度較高的電子天平,可以及時檢測鮮嫩茶葉原料的重量,并將重量和品種等信息進行匯總,通過重量的消減可以實現對精準把控;又如,同時使用檢測溫度和濕度的設備,能夠精準測定攤青開展前后攤青葉的濕度及溫度,從而可以掌握整個茶葉攤青工作的進度及攤放適度。
以綠茶為例,在整個茶葉攤青過程中,通過對攤青葉含水量變化狀況的相關統計與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攤青效果基本上呈現為自然攤青的優于鼓風攤青的。在未進行攤青時,其茶葉水分含量為78.21%,而在經過8小時的攤青處理后,攤青葉的含水量就出現了相應變化,其中,鼓風攤青的含水量約為69%,而自然攤青的含水量仍然在73%左右,由此可見鼓風攤青的效果明顯好于自然攤青。
此外,我們也進行了攤青時間對茶葉品質的影響分析:通過攤青前后對比其茶葉的香氣、葉底和味道、湯色等,可以看出:不進行茶葉攤青就直接進行后續加工的,其成茶感官品質,茶香較為清高,湯色比較明亮,葉底黃綠尚亮;攤青5個小時之后再加工,成茶品質較優,湯色進一步明亮;當攤青時間達到8個小時時,其茶葉品質達到最優,尤其是滋味和湯色達到了最佳狀態;而當攤青時間超過15個小時時,無論是茶葉的品質,還是茶葉的湯色都大受影響。由于可見攤青時間要適度,不宜過長。
通過具體的數據統計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鮮葉中水分是主要成分,通常占總重量的75%,而鮮葉內具體水分含量的高低,通常與茶葉采摘的時間和氣候條件,以及具體的品種等有著密切關聯。而減少茶葉中的水分是整個茶葉攤放過程中,其物理性質變化的重要指標,結合具體研究,可以看到其茶葉中的水分含量與攤放的時間基本上呈現一次性函數的變化規律,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其水分通過茶葉的表皮和葉背氣孔蒸發,含量是不斷降低的。其水分蒸發速度的快慢與茶葉本身關系不大,而與攤放的環境條件有著莫大關系。在茶葉品質把控過程中,茶葉攤青工作開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規模化和品質化生產,尤其是在春茶期間,一方面春茶品質較優,但采摘和加工的數量大;另一方面,春茶期間,氣溫較低,還多陰雨天氣,因此對攤青工作的要求甚高,其優劣直接影響茶葉品質及加工效率。
優化茶葉攤青生產過程中的數據統計與分析管理極為必要,它是整個茶葉產業系統化發展的基本要求。目前整個茶葉攤青數據統計分析,之所以還存在相應問題和不足,主要還在于未能將信息技術的優勢融入到整個茶葉攤青生產過程中。隨著攤青數據的統計分析與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必將能夠促進茶葉加工的標準化和科學化發展目標的實現。
開展并完善茶葉攤青數據收集與整理分析工作,是當前促進整個茶葉加工及品質提升日益科學化和客觀化、標準化的重要依據及前提。因此創新和完善茶葉攤青數據管理至關重要。盡管當前整個茶葉生產過程所使用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相對較為落后,缺乏信息化和機械化的有效支撐,從而使得茶葉攤青過程缺乏相應實效性和品質保障。但是,隨著攤青數據的統計分析與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必將能夠促進茶葉加工的標準化和科學化發展目標的實現。
[1]劉文烽.茶葉攤青關鍵數據監測分析與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3(1):131-133.
[2]李小娟.不同工藝鐵觀音香氣形成的生化及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4):51-55.
[3]閆允誠.探有機茶葉生產執行與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實現[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5(6):73-75.
[4]林小端.珠形茶攤青過程中主要化學成分的變化[J].現代食品科技,2015(12):66-68.
[5]陳根生.有機茶葉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開發設計與實現[J].中國茶葉加工,2016(1):162-165.
張沛褀(1993-),男,河北保定人,卡迪夫城市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金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