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
(鄭州財經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的演變發展研究
陳志強
(鄭州財經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在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文化是具有寶貴藝術價值的國粹精華,它在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中,也不斷地在衍變和轉型。我國的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發源于客家地區,有著極為悠遠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它由贛南農民的采茶勞動提煉而成,是贛南采茶文化的代表形式,歷經了鼎盛、蕭條、恢復的重要時期,逐漸演變成為一種集民間舞蹈、燈彩為一體的民俗體育項目,它的連舞帶唱的種茶、采茶、炒茶表演動作,成為強身健體、娛樂身心的民俗體育項目。
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演變
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的源起與發展離不開其地域文化,這些民族民間舞蹈具有深厚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和風格,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之中,融合了民族的體態特征、舞蹈語匯、舞蹈形式等內容,反映了特定民族的生存環境、勞作方式和性格、觀念等生活內容,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貼近現實生活,以幽默、風趣的藝術風格征服了觀眾,在長期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韻味和風格。
贛南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源于贛南農民的生活,它是對贛南人民采茶勞動的提煉和總結,是經過藝術審美化處理的結果,它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和文化價值,在歷史的發展中產生了眾多的流派,有:九江采茶舞、南昌采茶舞、吉安采茶舞、贛東采茶舞、閩西采茶舞、桂南采茶舞等,它們都蘊含有深厚的生活氣息,通俗而幽默,有極為深厚的群眾基礎,反映了人們的精神風貌和生活內容。同時,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包含有較為鮮明的喜劇色調,它采用喜劇的形式表達悲劇的故事內容,用戲劇的語言掩蓋其悲劇的氛圍,體現出一種喜慶、和諧的思想和氛圍,顯示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情境,也展示出客家人民不畏艱難、頑強生存的堅強精神和對生命的思考與崇拜。可以這樣說,采茶舞不僅是一種藝術之舞,更是一種生命之舞。
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的表演特征有“三藝三絕”,主要包括:一、扇子花。在采茶舞的動作之中,扇子花可謂是千姿百態、頗為講究,極大地豐富了采茶舞蹈的題材,增強了對社會生活的表現力。二、矮子步。這是一種基本的舞姿形態,它顯現出丑中見美的藝術效果,具有獨特的風趣、詼諧的意趣,給人以賞心悅目、丑中見美的審美體驗。三、單水袖。這是采茶舞蹈獨有的表演動作,它不同于其他的舞蹈,其他舞蹈都采用雙水袖,而采茶舞則運用單水袖,靈動地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情感。
2.1 特殊地理位置要素對采茶舞演變的影響
在江西贛南地區,丘陵縱橫、林木茂盛,贛南人民居住在山區之中,是當時商業和貿易的重要通道,這個地區的土地肥沃,適宜種植茶葉,有紅茶、綠茶、烏龍茶等,結合種茶的生活內容,贛南人民用客家獨特的采茶舞蹈表達內心的情感思維,用喜聞樂見的采茶舞、燈彩、獅舞等表現了贛南人民的生活勞作方式和文化風俗,用夸張的采茶動作表達出獨有的舞蹈語匯,如:女子梳妝、上山采茶、茶葉輸送、山間行走等,采茶舞大多模仿贛南人民在田野山間的種植、采摘、炒作茶葉時的體態和動作,在特殊的地理山區位置提煉出獨有的矮子步,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時,采茶舞對贛南山區的動物進行了惟妙惟肖的模仿,進行藝術的提煉和美化,創作出了模仿動作的表演動作,如:黃狗擺尾、烏龜趴沙、龍頭鳳尾、畫眉跳架、牛牯松肩等,這些模仿動作的表演動作與生活內容貼近,自由而風趣,具有極佳的審美效果。
2.2 歷史源流對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蹈的演變影響
贛南采茶舞蹈歷史悠遠,具有較為深遠的歷史性影響,在贛南地區的茶農種茶、采茶的生活過程中,茶農們載歌載舞,形成了與生活相融合的“采茶歌”、“采茶燈”、“采茶舞”等。在不同的歷史朝代對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有不同的演變影響:
采茶舞的起源——唐朝。在我國的唐朝年代,贛南地區定居了客家的祖先們,他們經過長途跋涉,在贛南山區建立了茶園,在安遠九龍山的采茶姑娘們則在勞動之余,將采茶的燈戲演繹成了贛南采茶戲。
采茶舞的雛形——宋朝。贛南在宋朝年間成為了客家文化的中心,顯現出在漢文化歸屬下的客家傳統特色文化,在宋朝年間的采茶姑娘們以茶籃為道具,以采茶時的體態為表演動作,創作表演出了自娛自樂的采茶舞蹈——《九龍茶燈》,這便是贛南采茶舞的雛形。
采茶舞的規模初成——明朝。明朝年間,贛南的安遠九龍山的茶葉被朝廷列為貢品,這就促使了贛南茶業商品貿易的繁榮,大批的茶葉種植者在贛南地區種植茶葉,并用歌舞表達自己勞作的辛苦,用藝術的形式描繪出采茶時的內心情感和美好情懷,成為了廣為流傳、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融入了采茶籃、扇、手巾等道具,在且歌且舞的采茶歌舞表演中初具規模,創作了盛極一時的《十二月采茶歌》、《姐妹采茶》等表演作品。
采茶舞的蓬勃發展——清朝。清朝年間的贛南地區農業經濟空前繁榮和昌盛,茶葉成為了贛南地區主要的農業作物,民間的采茶戲表演更是成為了一種風俗,累積有一百多個采茶歌舞表演節目,由最初的“三腳戲”、“四季茶歌”等,逐漸融入了矮子步等舞蹈步伐,出現了“茶藍燈”、“采茶戲”等代表性的舞蹈。
近現代的采茶舞蹈發展。在我國的近現代時期,贛南采茶舞煥發出生機,發展出了一些保留性的劇目,如:《三杯酒》、《倒采茶》等,他們顯現出采茶舞的質樸本色,給人以原法原味的唱腔欣賞體驗。
在時代的演變發展之下,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進行了與時代相融合的轉型,在傳統文化的復興趨勢下,采茶舞成為了需要保護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具有以下變遷與轉型。
3.1 采茶舞成為旅游休閑的藝術欣賞形式
旅游產業在我國經濟產業結構中成為了重要的內容,而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有豐厚的內涵,它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體,需要有鮮明的互動式的傳播特征和風格,需要大眾對它的認可和接受,從而成為了旅游產業發展中的亮點和熱點。贛南的采茶舞在時代轉型的過程中,也成為了旅游產業的重要項目和內容,其獨特的“三藝三絕”:矮子步、扇子花、單袖筒成為了一種唯美的象征,為大家所認同和記憶。在一些旅游景點的表演曲目中,就融入了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如在中秋節慶之時,贛南的傳統曲目《哨妹子》就成了旅游者賞心悅目的一項內容,不僅使旅游者感受到了中秋喜慶的氛圍,而且傳承和弘揚了贛南客家的民族文化內容,它們用旅游承載文化、用文化包裝旅游,實現了旅游與文化的融合和互動。
3.2 采茶舞成為了大眾廣場舞的形式
在城市鄉村的街頭風景線之中,我們不難看到熱情洋溢的廣場舞表演者,他們成為了社會的時尚和潮流,引發了全社會的舞蹈美感和體育健身熱潮,贛南采茶舞蹈也在復興的過程中,融入了社會健身的熱潮之中,成為了一種民俗體育項目之一,為普通大眾所喜愛和學習,許多熱愛采茶舞的廣場舞者都在學習采茶舞中的矮子步、扇子花和單袖筒,憑借自己的理解演繹著采茶的原汁原味的故事,弘揚了本土文化,具有不可阻擋的魅力。
3.3 采茶舞蹈進入了中小學舞蹈課堂
采茶舞在復興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中,還進入了中小學舞蹈劇目排練課程之中,如:《小小采茶迷》的節目之中,他們將贛南的采茶戲進行了創編,融合了現代舞蹈元素,同時,教師還向中小學生講解采茶舞的源流與發展,向中小學生講述采茶舞的表演特征以及風格,讓學生下鄉采風,體驗采茶舞中所內蘊的鄉土風情和氣息,在學而有法的滲透之下,傳承和創新中國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使中小學生感受到中國優秀的民俗體育內涵,增強中小學生對于民俗體育文化的認同感。
3.4 采茶舞的現代意識創新與發展
采茶舞有獨特的表演風格,同時還可以與現代舞的技法相融合,打破傳統的動作連接邏輯和思維,用創新的現代編舞意識,對民族的特定審美心態和總體風格進行創新,從而獲得立體的視覺表演效果。采茶舞的素材可以現代舞美相結合,用現代科技燈光對觀眾造成現實的沖擊力,賦予傳統民族舞蹈以時代的內容,突破采茶舞的傳統動作中的規整性和流動性,將原生、自然、現代、唯美的采茶舞呈現給觀眾,使采茶舞在現代意識下走進人們的心靈,給觀眾以變化莫測的新奇體驗。如:《云南印象》便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體驗,顯示出對原生態的舞蹈的解構和創編藝術理念,具有時代感和層次感。
總而言之,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歷經數朝,匯聚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它起源、衰弱、繁榮的演變歷程中,采茶舞以其獨特的風格擔當了復興的重任,它成為了贛南節慶民俗體育項目,被納入全民健身體系之中,同時,它也被作為一種旅游資源加以開發和推廣,成為了旅游體驗品牌加以宣傳和弘揚。在贛南采茶舞蹈和現代元素融合的發展進程中,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和內容進行了創新和改編,這將增強采茶舞的娛樂、教育功能,推動采茶舞向科學化、現代化邁進。
[1]蘭玉珊.贛南客家民俗體育項目采茶舞的形成、演進與發展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2]吳玉華.贛南客家節慶民俗體育及其文化特征[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6):84-88.
[3]謝莉.桂東南民間采茶舞的藝術特色與傳承研究[J].大舞臺, 2013(12):79-80.
[4]劉靜.論贛南采茶舞的藝術特點[J].大眾文藝,2014(9):163-164.
[5]曾莉.贛南采茶舞的藝術特色[J].大舞臺,2014(9):172-173.
[6]曾晶.淺論贛南采茶舞的藝術特征和表演特征[J].黃河之聲, 2013(12):60-61.
[7]汪繼紅.贛南采茶舞的藝術特色初探[J].大眾文藝,2010(23):97-98.
陳志強(1976-),男,黑龍江龍江人,教育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