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鶴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中英“茶語言”對比及其文化內涵
崔鶴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語言作為傳承茶文化重要的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雖然英國“茶語言”源于我國,但是在英國本土文化的影響下,其認知、詞義、階級性等方面與我國“茶語言”存在明顯的差異。正確認識中英兩國“茶語言”之間的差異及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對于了解英國茶文化,促進茶文化交流,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
中英;茶語言;對比;內涵
由于16世紀茶葉貿易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西方各國文化也逐漸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影響,誕生了獨具特色的世界性茶文化。尤其18世紀中國茶文化傳入英國后,不僅讓茶文化在英語世界開始逐漸興起和普及,更是與英語語言形成了一定的結合,成為英國文化重要的載體。雖然英國茶語言源于中國,但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已經與英國文化密不可分,形成了與我國“茶語言”迥異的特點,這也導致我國社會對英國茶文化及“茶語言”產生一定的認知困難和誤解。本文以中英茶語言之間的差異對比為切入點,探究語言差異蘊含的內涵,旨在為了解東西方茶文化差異提供有益啟示。
所謂茶語言,就是指與茶及茶文化相關的語言。茶語言是茶文化重要的載體,反映了茶文化的發展。英國茶語言源于中國茶文化,但是歷經數百年的英國本土茶文化滲透,已經逐漸褪去了中國文化色彩,在很多方面與中國茶語言存在明顯的差異。
1.1 認知含義對比
中英茶葉經濟及茶文化發展的不同步,導致在語言方面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尤其在認知層面上表現得較為明顯。中國種茶、產茶、制茶、飲茶歷史悠久,茶語言在認知層面上與茶葉物質有著直接的聯系。例如在我國文化語境中,茶文化中茶及茶相關詞語的認知范圍主要囊括:茶樹、茶葉飲料、飲料三個主要物質層面,在物質層面的認知基礎上衍生了如“茶道、茶俗”等詞語及文化概念。而在英國缺少茶葉種植環境和歷史,其茶相關內容主要通過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和影響,因此很大程度與茶葉物質認知聯系較少,而茶的社會認知含義得到極大擴展。例如英國雖然也注重茶飲,但是卻創造了特定時間的“茶點”,如“早茶、午茶、下午茶”等詞匯的認知含義已經遠遠超出了茶葉飲用的物質層面,上升為社會禮儀和文化認知??梢哉f,我國茶文化中“茶”的基本認知含義主要涉及茶葉植物及其飲料使用。而英國茶文化中“tea”涉及較廣,囊括了佐茶相關物質及文化活動。
1.2 詞義應用對比
中國茶文化講究自然,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傳統觀念,因此在茶語言在詞義屬性上較為固定和保守,主要以簡單和自然含義彰顯中國茶道的自然精神和質樸追求,茶語言更接近于茶本身,引申含義局限于茶道精神。而英國社會幾乎沒有任何茶葉種植、生產、加工的文化語境,導致早期茶及茶文化成為社會身份與財富的象征,很多詞語將茶隱喻為珍貴難得的物質,如“my dish of tea”暗指寶貴中意的物品。而隨著工業革命等外在社會變革對茶文化的影響,茶語言則更帶有隱喻性,折射社會物質發展對人及道德的影響。英語常用茶相關活動“喻義”資本主義環境下人性的墮落和腐敗,如“tea party”(毒品聚會)隱喻物質生活發展造成傷害毒品泛濫。再如“tea and sympathy”隱喻對人性的同情可憐。除了以詞義隱喻社會文化生活外,英國茶語言的轉義也比比皆是,如“tea basket”并不是中國文化中的茶籃,而是代指“午餐”,“black tea”代指紅茶,而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認識的“黑茶”。英國茶詞匯的交際意義發生轉變,與英國工業革命及物質文化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折射英國社會文化與社會發展的特點。
1.3 階級性對比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與社會文化生活的接觸面積較廣泛,因而在階級性和使用范圍上都遠超英國茶語言。我國茶語言涉及傳統文化中士農工商不同階級及文化范疇,與我國勞動人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詞匯數量數不勝數。而英國茶語言的交際范圍非常具體和狹窄。在18世紀,茶葉相關詞匯僅限貴族或皇室使用,如“royal tea、lord tea”等“貴族茶、皇家茶”詞匯比比皆是,這也導致英國茶葉詞語至今在數量上只有190多個,常見的如“tea fight、tea party、tea dance、tea garden”等,與我國茶語言中詞匯數量不可同日而語。除了階級性外,我國茶葉相關語言與我國農業生活及各民族習慣有著直接關系,反映著我國傳統的勞動文化及人文傳統。如“明前茶、明后茶”等。而英國茶文化發展時間較短,在茶語言中則缺少類似反映民族勞動習慣及生活習慣的詞匯。
語言是承載文化的最重要載體之一,茶語言的差異與中英兩國茶文化的歷史發展進程、茶飲蘊含的價值觀念及茶飲習慣等內容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要想真正認識和掌握中英茶語言,就必須從茶的歷史文化層面、精神文化層面及行為文化層面進行充分分析。
2.1 歷史內涵
中英茶語言之所以存在明顯的差異,與中英兩國茶文化發展的不同步有著直接關系。我國是最古老的茶葉種植、生產、飲用的國家之一,從氏族社會時期茶就已經成為重要的生活物資,距今已經超過五千年歷史,已經形成完整和系統的茶文化體系,對語言的影響也十分廣泛和深遠。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茶與我國農業社會、封建社會的物質文化發展形成同步性發展,茶文化與我國社會各階層物質生活水平及需要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茶葉、茶具、茶俗,同時也對茶語言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動,出現了大量的茶葉相關詞匯。但是英國茶文化的歷史底蘊不足,只是通過16世紀傳教士的傳播,才逐漸了解和接觸中國茶葉和茶文化,至今不過500余年,造成英國茶文化及相關詞匯范圍較窄,數量較少。另外,雖然茶葉貿易通過海上運輸傳入英國,但是高昂的價格導致其只能在皇室和貴族階層內傳播,影響了茶與英語的社會化結合。直到18世紀,在社會變革及工業革命的影響下,茶葉才真正開始平民化和大眾化,茶語言逐漸豐富。但是由于英國不具備種茶、制茶技術,導致茶仍然被烙上了貴族和上流社會的烙印,也造成英語中茶相關語言和詞匯存在明顯的階級性或等級性。直到19世紀,隨著英國政體及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茶葉及茶文化才真正實現社會化,真正實現了與英語的融合,可以說茶語言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國社會的變革及文化的發展。
2.2 精神內涵
我國茶文化在數千年風風雨雨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思想文化體系,尤其是與封建社會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結合,奠定了茶文化與語言、藝術、文學結合的基礎,讓茶文化成為影響我國精神文化的重要元素,也促進了茶與語言的結合范圍,促進了茶語言的發展。另外我國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禪定、中庸”等思想都強調茶在處理人和人、人和社會、人與自然關系中的作用,極大程度提升了茶在封建社會中的政治和文化作用,這也推動了茶文化與知識分子的思想融合,為茶語言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保障。相較而言,茶文化在英國屬于非主流文化,沒有形成系統的精神層面哲學或文化體系,導致英國社會對茶文化的認知存在誤解或偏見,也導致茶語言出現了英國本土化的理解趨勢。尤其在英國物質文化發展的社會背景下,茶被當作地位與階級屬性的象征,導致很多茶相關詞匯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同時,英國文化注重實用主義的哲學理念,與我國傳統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存在明顯差異,茶僅僅被視作滿足生理需要和飲料,以茶解渴,極大的限制了茶語言在文化領域的發展,也導致茶語言更多傾向于淺層理解。因此,不同的精神文化內涵和哲學層面理解,導致茶文化在英國缺少必要的人文基礎,茶與英語的結合范圍較小,影響了茶語言的社會化發展。
2.3 行為文化內涵
茶語言離不開具體的茶飲行為,不同的茶文化行為也導致中英兩國在茶語言上的差異。由于我國茶飲文化歷史悠久,茶俗、茶藝、茶飲、甚至茶葉經濟都為茶語言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出現了大量代表中國傳統行為文化的茶文化詞匯,而英國茶文化的行為方式與中國存在明顯的不同,也導致在語言上也出現了一定的差異。例如在茶文化的行為禮儀方面,我國茶文化受到傳統封建禮儀文化的影響,注重茶飲者在飲茶活動中的禮儀規范,因而形成了茶在祭祀、婚禮、家庭生活中行為禮儀的密切結合,也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茶俗文化和詞匯,如“品茗”、“受茶”、“茶定”、“三茶六禮”等特殊詞匯將我國傳統行為規范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在英國文化語境中,茶文化也與英國封建禮儀傳統密切集合,形成了體現“紳士”風度的茶飲禮儀和相關詞匯,講究茶飲時間規定、茶會場地選擇等內容,出現了如“茶會”、“早茶”、“下午茶”等體現英國貴族優雅的茶葉相關語言。除了禮儀文化外,茶語言也反映了中英茶飲方式的不同。例如英國文化中“混飲”、“奶茶”、“伯爵茶”、“茶點”等詞匯將英國茶飲愛好者喜歡“混飲”,也就是在茶飲中加入牛奶、糖等物質,增加茶葉口感。而我國茶文化中很少出現類似混飲的茶葉詞匯,主要是因為我國自古以來講究“清飲”的飲茶方式,注重茶葉的自然味道,體現“天人合一”這一傳統自然觀念及茶飲者清高的人格品質。
語言是文化重要的載體,語言的差異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兩種文化的差異。英國茶文化語言雖然源于中國,但是卻蘊含了與中國茶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內涵,反映了茶文化在異質語境中獨特的歷史發展特點、價值觀及行為文化特點。我國社會應該以茶語言對比作為中西方跨文化交際的載體,通過茶語言探究中英兩國迥異的文化特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形成對西方茶文化、西方社會語言發展形成正確認知,促進東西方茶文化長遠發展。
[1]張進軍.中英茶文化比較及對中國茶文化傳播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4(8):175-176.
[2]黃劍.茶的多維意義及中英茶文化比較[J].農業考古,2013(2):310-312.
[3]呂春.中英茶文化的內涵差異分析[J].貴州茶葉,2014(1):13-14.
崔鶴(1983-),女,陜西咸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