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明,路培,張宏明
(1.衡水學院,河北衡水053000;2.衡水職業技術學院,河北衡水053000)
基于茶文化體驗視角的生態農莊開發探微
劉賀明1,路培1,張宏明2
(1.衡水學院,河北衡水053000;2.衡水職業技術學院,河北衡水053000)
茶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在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對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通過體驗茶文化的形式,進行生態農莊的開發,以適應市場需求的經營方式已經逐步被我國的城鎮周邊農業、旅游業經營者所采用。本文以茶文化體驗為視角,通過分析茶文化體驗的基本內涵與形式,探討進行生態農莊開發所需要面對的市場環境、開發戰略等問題。
茶文化體驗;生態農莊;城鎮旅游;開發策略
茶文化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圍繞飲茶這一活動,歷代文人雅士逐漸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茶園的生態景觀、制茶的工藝和飲茶的意境都是茶文化的組成部分。茶文化體驗就是促使消費者全景式地體驗茶葉生產和消費的各個環節,從而得到物質和精神享受的過程。通過茶文化體驗這種模式,進行生態農莊的開發,可以為生態農莊這一現代旅游業和生態種植業相結合的經營形式,注入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提高相關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樹和食用茶葉制品的國家,歷代文人雅士的不斷探索,也給茶文化增添了豐富多彩的內涵。茶葉的生產往往依賴優美的自然環境,其制作工藝歷經千年傳承,體現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而飲茶活動更和書畫等其他傳統文化相結合。生態文化、鄉土民俗和個人性情的陶冶融合于茶文化這一整體當中,對茶文化的體驗,自然包括多重的內容,并且根據其組成要素的不同,體現出不同的形式,而內容和形式之間又具有對應關系。茶園生態文化對應著旅游觀光的體驗形式,制茶鄉土民俗文化則需要親身參與才能加以體驗,而通過品茶的形式進行個人心性的陶冶的過程更需要其他傳統文化的配合。
1.1 茶園生態文化和旅游觀光體驗
茶園生態文化是基于茶葉生產所必須依賴的優美自然環境所形成的。茶葉生產必須依賴豐沛的降水、適宜的氣溫和丘陵山地的地貌,而這些因素的組合也能夠自然而然地形成較為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生態環境。體驗這種生態文化的意境和氛圍,必須要由消費者身臨其境才能夠實現,因此茶園生態文化體驗,作為茶文化體驗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配合以自然風光為對象的旅游活動。通過使游客身臨其境的進入茶園當中,觀賞山、水、茶園共同組成的美妙景致是茶園生態文化體驗的核心形式。
1.2 制茶工藝文化和鄉土民俗體驗
優質茶葉的生產不僅僅需要優美而適宜的自然環境,也需要經過長期積累和摸索而形成的傳統制茶工藝。我國的茶葉生產具有漫長的歷史,茶葉的采摘、晾曬、炒制和保存都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積累。這些經驗的積累不僅會給茶葉的生產帶來有跡可循的工藝,也通過代代相傳的制茶匠人家庭生活的融合,形成了完整而豐富的鄉土民俗文化,這是茶葉的生產對傳統的農業和手工業的依賴性所形成的。體驗茶葉的制作過程,使消費者領略和感受傳統的鄉土民俗,可以達到茶文化體驗的目標。
1.3 飲茶體驗和茶藝表演的融合
我國的飲茶文化在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形成了將茶葉的飲用和音樂等表演內容相融合的茶藝文化。體驗茶藝文化的方式是進行茶藝表演的觀賞,茶藝表演能夠將琴棋書畫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在形式和茶葉飲用的味覺體驗相結合,飲茶的工具、流程都能夠以一種藝術化的形式展現給消費者。
利用茶文化體驗的形式進行生態農莊的開發,需要立足于開發企業的現實需要,生態農莊開發的市場環境構成了通過茶文化體驗進行生態農莊開發的現實基礎。
2.1 生態農莊的開發具有較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通過茶文化體驗進行生態農莊的開發,最終要依托于企業加以實現。在市場營銷學當中,對市場前景的描述往往使用經濟空間這一概念。這一概念包括目前的市場容量和市場容量的長期變化趨勢。生態農莊作為一種能夠給都市人帶來休閑娛樂、旅游觀光,而且提供農副食品的經營模式,在目前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現代社會當中,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大城市當中的人們在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的同時,希望通過旅游體驗等形式進行身心的舒展和放松,生態農莊在此時就應運而生。我國的城市化依舊在加速進行,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在不斷上升,在此基礎之上,城郊旅游的市場空間將持續增加,而生態農莊的發展空間將會越來越大。
2.2 茶文化體驗可以給生態農莊帶來更強競爭力
茶文化體驗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消費形式,可以將飲食、自然風光和文化表演圍繞茶葉文化進行整合。這可以為生態農莊提供實現產品差異化的可能,并且最終形成其獨特的競爭力。企業對自身產品的價格的控制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控制價格的能力主要表現在對不同的消費者和市場提出不同的價格,進行差異化的定價。這種能力來源的途徑包括規模經濟、絕對成本、渠道控制和產品差異化等方面。生態農莊的開發過程當中,利用茶文化體驗的形式,為消費者提供獨具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在旅游服務方面同茶葉產業的其他企業形成產品差異,在飲食和文化表演方面和其他旅游行業形成差異,從而形成獨特的市場競爭力。
2.3 通過茶文化體驗進行生態農莊開發能夠得到政策扶持
通過茶文化體驗進行生態農莊開發是一種將生態旅游、種植業和食品加工業進行整合的運營模式。這種運營模式當中,企業利益、社會利益均能夠實現最大化。茶文化體驗的實現需要茶葉種植作為依托,茶葉種植過程高度依賴自然環境,并且需要企業的經營人員對此加以重視。在實現高額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將自身的經濟收益和社會環境效益進行對接是相關企業的必然選擇。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的兩難問題,在通過茶文化體驗進行生態農莊開發的過程當中,能夠得以有效的解決。在這種能夠實現經濟發展而又達到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經營模式當中,政府能夠同時實現多重的政策目標。因此,在政策導向方面對相應的企業加以扶持,能夠有利于政府目標的實現,在此背景之下,通過茶文化體驗進行生態農莊開發將非常有希望受到政策扶持。
經過前文分析,茶文化體驗包括生態環境觀光、民俗體驗和茶藝觀賞等形式。在此基礎之上,通過茶文化體驗進行生態農莊的開發的過程當中,企業應當在產品組合、內部運營等方面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戰略。
3.1 茶文化體驗生態農莊產品組合策略
通過茶文化體驗進行生態農莊開發過程中,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利益,應當選擇適當的產品類型,在不同類型的產品當中應當構建不同的產品小類,從而形成產品線和產品組合。產品的類別應當圍繞茶文化體驗的不同形式加以進行。
首先,茶文化體驗生態農莊開發應當突出茶園生態旅游觀光的地位。茶園不僅僅作為茶葉生產的基礎和前提,也可以融合于秀麗的自然風光當中,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游客可以通過對茶園的觀光感受自然氣息,并且了解茶葉生產的源頭。在此過程當中,企業可以將自身的茶葉生產的綠色無公害等優勢向廣大游客進行宣傳,將旅游業和產品宣傳推介結合在一起,在獲得旅游收益的同時,為茶葉營銷帶來外部效益。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開發商應當著重進行生態環境的維護,在此時,維護整個社會的公共健康權益和維護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是相統一的。茶園生態旅游觀光的生態農莊開發項目,能夠成為一條獨立的產品線,這一產品線當中主要包括生態環境觀光的內容。但是由于茶葉生產對自然環境的苛刻要求,盡量保護自然風光是相關企業必須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因此這個產品線不宜過長,包含的內容不宜過多。
其次,將茶葉生產過程中的民俗風情作為一種重要的旅游體驗產品,也能夠達到在展現茶文化的同時,實現生態農莊開發的目的。茶葉生產對自然環境和傳統的手工藝的依賴程度遠遠大于其他農產品。在此背景之下,茶葉的生產往往并不能依賴大規模的機械化流水線生產,而要更多地依賴具有專門技術的手工業者。這些手工業者在代代相傳的茶葉生產技術的傳承和使用的過程中,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使消費者能夠走進這些相對原始,但是又返璞歸真的生活狀態當中,給消費者帶來旅游體驗。由于其中的人文因素,這一條產品線可以作為企業著重深耕的項目。整個茶葉的生產過程工藝眾多,其中的觀賞類項目和親身體驗的項目均可以作為獨立存在的產品項目。相對于茶園觀光,這一產品線所包含的內容相對更長,值得相關企業著重開發。
最后,進行茶藝表演能夠為消費者帶來茶文化的深度體驗。茶藝表演能夠把飲茶、傳統音樂甚至是舞蹈等藝術形式,圍繞茶文化這一主題展現給消費者。這種深度的文化體驗不僅作為一種旅游觀光的娛樂項目而存在,也作為一種能夠給忙碌而喧囂的都市人帶來精神享受的高端服務。傳統的中國茶藝文化不僅能夠體現出一種表演的功能,也能夠反映出中國傳統哲學的諸多文化意蘊。這一產品線形成之后應當是長度最長、附加值最高的項目。通過不斷發掘其中的文化內涵,增添產品的要素,可以為茶藝文化的體驗帶來更為豐富的內容。
3.2 茶文化體驗生態農莊內部運營戰略分析
茶文化體驗在和生態農莊的開發和運營的結合過程當中,能夠展現出生態環境觀光、民俗體驗和茶藝觀賞等形式,這些和現代服務業高度結合的發展形式,需要具有高素質的人才團隊,也需要加強諸如風險管理等內部控制的活動。
首先,茶文化體驗生態農莊需要大量的優質人才,以形成具有較高的生產運營效率和更高的經營效益的綜合性團隊。生態環境觀光需要高素質的導游和解說人員,茶藝觀賞項目所需要的人員素質和文化修養則更高。從業人員需要專業的培訓,才能熟練地掌握茶藝表演所需要的相關技能。而與之相伴隨的舞蹈和音樂表演項目更需要經過長期專業培訓。為了保持茶葉生產的質量,進行土壤和茶樹種植的研究的農業技術人員也是茶園經營所必不可缺的,這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其次,加強內部的風險控制,提升應對農業災害的能力也是茶文化體驗生態農莊內部運營的核心環節。茶樹在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具有抗病蟲害能力相對較弱,受土壤、氣候因素影響較為明顯的特征。提高對這些風險因素的應對能力是實現茶文化體驗的生態農莊運營開發的基礎和前提。
茶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茶園的生態景觀、制茶的工藝和飲茶的意境都是茶文化的組成部分。茶園生態文化對應著旅游觀光的體驗形式,制茶鄉土民俗文化則需要親身參與才能加以體驗,而通過品茶的形式進行個人心性的陶冶的過程更需要其他傳統文化的配合。生態農莊在目前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而茶文化體驗可以給生態農莊帶來更強的競爭力,也更易受到政策扶持,但是同時也需注重茶文化體驗生態農莊所需要大量的優質人才,從而提升應對農業災害的能力。
[1]胡春,劉益曦,林墨洋等.多文化融合的溫州九龍山茶文化主題旅游產品開發[J].綠色科技,2015(2):295-298.
[2]呂曉燕.紹興地區茶文化休閑體驗旅游初探[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3(5):127.
[3]陳直.獨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態茶文化體驗館[J].中國茶葉,2012 (12):44-44.
2013年度河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3456133)。
劉賀明(1979-),男,河北滄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城鎮景觀規劃設計。路培(1981-),女,河北衡水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城鎮規劃、園林設。張宏明(1986-),男,河北石家莊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