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琳琳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社科部,海南海口571100)
互聯網+視域下海南省茶葉產業參與精準扶貧的路徑與機制研究
詹琳琳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社科部,海南海口571100)
近年來,“互聯網+”已經上升到了一種國家戰略,全國各領域都在積極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來使各自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海南省的茶葉產業一直是當地農業產業的支柱性產業,海南省將茶葉產業作為發展整體經濟的命脈。但傳統茶產業經營模式已無法帶動其更好地向前發展。自2013年,習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這一理念之后,海南省就將茶葉產業作為該省精準扶貧的主打產業,這使茶葉產業同相關產業成為了海南省重點的扶貧對象。本文在闡述“互聯網+茶葉產業”的內涵基礎上,分析海南省茶葉產業發展現狀,進而探索海南省“互聯網+茶葉產業”精準扶貧的路徑與機制。
互聯網+;海南省;茶葉產業;精準扶貧;途徑與機制
前言:到2020年,確保我國農村現有貧困人口可以脫貧致富,這是習總書記精準扶貧政策下的最終目標。2015年,國家總理李克強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的行動計劃。隨后,國家為了實現這一計劃,先后推出了多個指導性意見,其中“互聯網+農業”就是其中的一項。而茶葉產業作為海南省農業的重要部分,在這樣的國家戰略指導下,無疑是迎來了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以往海南省的茶葉產業一直都處于傳統經營狀態之下,這使得茶葉產業的經營存在許多弊端,很快就到了發展瓶頸。如今“互聯網+”戰略之下,海南省茶葉產業在精準扶貧政策下,在路徑與機制方面都有相應的部署。
“互聯網+”就是以網絡作為基礎,盡可能地挖掘相關領域的信息,以及來實現技術升級。“互聯網+茶葉產業”就是指在“互聯網+”平臺現有基礎之上,將網絡現有技術將茶葉產業中的計劃貫徹落實,實現茶葉產業從計劃到生產再到銷售等利用網絡實現一條龍形式服務。“+”并不是單純的網絡與茶葉產業直接進行拼湊或者組合,其實際上是在茶葉產業中融入網絡以及相關技術,實現網絡與茶葉產業全面的融合,從而促進茶葉產業之中各個部分的優化配置,使得網絡平臺成為茶葉產業生產以及運營的支撐。“互聯網+茶葉產業”將以往海南省茶葉產業鏈進行了轉變,促進該產業向著新型高效方面發展。“互聯網+茶葉產業”一般是從生產領域、流通領域以及產業鏈方面進行網絡同茶葉產業的高度融合,以此來改變傳統茶葉產業鏈。
海南省茶葉產業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明朝期間就有茶事方面的進展。如今,海南省近年來的茶葉出口量平均在5000多噸。海南省如今25%的土地以及12.5%的人口都從事茶葉產業工作。下圖是海南省茶葉產業發展的相關數據對比。

年份 總產量 綜合產值 茶園面積 稅收收入2008年 1.65萬噸 1.36億元 12萬畝 19萬元2011年 3.25萬噸 35.14億元 19萬畝 3620萬元2014年 5.12萬噸 79億元 26萬畝 1.6億元2015年 6.42萬噸 104億元 30萬畝 2.1億元
由上表可見,自從習總書記2013年提出精確扶貧計劃之后,海南省為響應這一號召,針對省內的茶葉產業進行了相應的精準扶貧。2014年,海南省內的茶葉產業無論是總產量、綜合產值、茶園面積或者是稅收收入都可以看出其得到了飛速發展。由此可見,海南省茶葉產業在“互聯網+”和精確扶貧戰略之下實現了產業轉型。
3.1 建立茶葉產業的電商模式
自從互聯網在世界得到普及之后,國內外許多產業都利用網絡平臺來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電商平臺就是當前營銷產業積極發展的平臺,將網絡融入到茶葉產業之中,促進網絡虛擬經濟同實體經濟之間的互動與融合,這種電商模式與傳統茶葉門店形式營銷相比,完全打破了以往分散形式的、家庭經營的營銷方式,電商模式擁有更多的客戶群體,其可以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銷售海南茶葉。例如,當前許多茶葉產業都有各自的商城,如綠茶和紅茶等。還有如苦丁茶、鷓鴣茶等海南特產茶葉在天貓、淘寶以及京東平臺上都有銷售。這使得近些年來海南省茶葉產業的銷量成倍的增長。
3.2 樹立茶葉品牌
在“互聯網+”大環境下,海南省應該樹立茶葉產業的品牌。海南省中的綠茶、紅茶、苦丁茶、水滿茶、鷓鴣茶以及香蘭茶非常出名。這些茶葉不僅在國內熱銷,同時深受國外友人所喜愛。海南省必須要以品牌品質作為發展理念,強化茶葉品牌的戰略,盡可能的打造出國內知名甚至國際知名的茶葉產業的品牌,以此來提升海南省茶葉產業經濟水平。海南省的地形地貌使得茶葉產業作為該省的主要農業經濟支柱,海南省的茶葉產業的著名商標就有37個,國內馳名商標由5個,例如,綠茶與紅茶不僅在國內銷量非常高,在海外同樣廣闊的市場。海南省必須要將這種茶葉品牌的優勢繼續擴大化,使得其不僅在國內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在海外市場更能擁有一席之地。如此一來,就可以帶動海南省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3.3 加強物聯網在茶葉產業中的示范應用
現階段,我國農業領域物聯網在農業示范應用功臣已經開始實施,全國有436個農業領域物聯網方面產品與應用模式,海南省茶葉產業就是其中的一個部分。當前物聯網已經在海南茶葉產業當中被廣泛使用,但該省在茶葉產業物聯網方面的技術應用具有較大差距,其中既有理念的問題,同時也有技術方面的問題。政府必須要在這方面加大人員以及資金投入,對于茶葉產業方面的物聯網應用進行重點突破,以此來推進海南省茶葉產業物聯網方面的示范應用[1-2]。例如,組織開展對于茶葉產業之中相關技術改進與革新,還可以通過相關宣傳與引導,對茶葉產業進行資金補貼和金融支持。
3.4 構建“互聯網+”視域下現代茶葉產業物流配送體系
互聯網的構建使得全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海南省的茶葉產業的經營管理必須要適應當前的市場要求。在如今互聯網同精準扶貧雙向政策在海南茶葉產業中的應用,構建海南省內茶葉產業的相關物流配送的行業,從而來降低茶葉生產和流通方面的成本,實現茶葉價值的最大化,以此來提高客戶對海南茶葉的滿意度,進而提升海南省茶葉產業的整體經濟發展。此外,政府應該引導海南省內的物流企業依照自身優勢,與茶葉產業進行合作,這樣既可以實現自身利益增長,幫助海南省實現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同時也可以促進省內茶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幫助原本扶困的茶葉農戶增加收益。
3.5 建立茶葉產業扶貧對象的識別機制
對于扶貧對象進行精準識別,是海南省茶葉產業落實精準扶貧政策的前提條件。要想進行精準扶貧,必須要確定扶貧的對象,這樣才可以進行接下來的工作。海南省針對茶葉產業開展的精確扶貧必須以至今還處在貧窮當中的群眾為對象,這要求政府必須在扶貧前期進行全面的調研。所以,海南省必須要建立相關的識別機制。第一,建立一個綜合型的協調機制。政府必須要對茶葉產業進行統一領導,相關部門進行支持指導,并且圍繞貧困村以及貧困群眾建立識別機制。第二,必須要盡快完善對扶貧對象的調查核實的相關機制,為扶貧對象建立檔案,并且調查核實,以此來確保茶葉產業的扶貧對象能夠在公平與公正之中確立。
3.6 建立茶葉產業扶貧的推進機制
科學規劃、扎實推進與精細管理是保證海南茶葉產業進行精準扶貧的保障。第一,必須堅持正規化的引領。要抓好海南省茶葉產業進行精準扶貧的規劃,根據不同地區和不同農戶具有的不同特點,然后進行合理、科學的布局。第二,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必須要進行精細化的管理。政府必須要保證省內所有的扶貧方面的資源全部用到貧困群眾之中,并且科學的制定出茶葉產業貧困用戶的人均收入的各階段的目標表、基礎設施計劃圖以及相關扶貧項目的布局圖等。第三,強化茶葉產業扶貧方面的資金監管。第四,建立較為健全的干部駐村整合貧困農戶的扶貧機構[3-4]。
3.7 建立茶葉產業的績效方面的評估機制
將新型的考核機制當作是推動海南省茶葉產業扶貧的動力。第一,建立較為健全的績效考核綜合管理機制。政府必須要把精準扶貧歸納到政府相關的績效考核之中,對茶葉產業進行全面的量化考核。第二,建立較為科學并且較為完善的考核體系。這個體系可以定期以及不定期的對省內的茶葉產業的扶貧結果進行評估[5-8]。第三,政府必須要嚴格使用相關考核評比的結果。政府必須根據對茶葉產業的考核的實際情況,對各地的茶葉產業扶貧情況進行考核,然后對扶貧效果不佳的地區進行重點分析,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并及時加以解決。
綜上可知,“互聯網+茶葉產業+精準扶貧”這一模式是在時代發展大背景下,針對海南省現有的農業經濟體制實際情況基礎之上,以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作為指導而提出的,其必然可以幫助海南省現有的茶葉產業以及相關茶葉鏈中的貧困人民盡快擺脫貧困。現階段,海南省一定要建立其茶葉產業的電商平臺,樹立茶葉品牌,并且構建“互聯網+”視域下現代茶葉產業物流配送體系,同時必須要建立茶葉產業扶貧的對象識別、推進以及評估機制等。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茶葉產業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進而帶動海南省整體經濟向前發展。
[1]李寧,蘭玉杰等.海南島西部地區的扶貧開發新路——以海南省儋州市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16,15:57-59.
[2]王云燕,肖林長.推進“互聯網+”背景下贛州實施精準扶貧的路徑思考[J].江西農業學報,2016,07:138-142.
[3]何雄浪.扶貧開發視域下的中國農業現代化[J].甘肅社會科學,2016,03:215-219.
[4]牛宗嶺,劉秀清等.預防型治理:精準扶貧背景下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創新[J].湖北社會科學,2016,06:43-48.
[5]劉獻良,李彥赤.商業銀行精準扶貧模式研究及相關建議[J].農村金融研究,2016,09:24-28.
[6]張春景,張喆昱.文化精準扶貧案例研究——以馬鞍村、下黨村和赤溪村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6,09:14-17.
[7]程萍.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精準扶貧:阿馬蒂亞·森的賦權增能視角[J].社會工作,2016,05:15-23+125.
[8]張洪雙.產教融合視域下海南省酒店職業教育精準供給側改革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6,26:46-48.
掛靠課題:海南省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2016年課題課題名稱:“互聯網+”視域下海南省精準扶貧產業發展的路徑與機制研究(項目編號:Hnsz2016-65)
詹琳琳(1977-),女,漢族,黑龍江五常人,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