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聰利
(西安外事學院,陜西西安710077)
物聯網技術在茶業信息服務中的應用
謝聰利
(西安外事學院,陜西西安710077)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展,近年來,其在農產品流通環節中的應用增長尤為迅速。在茶業信息服務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物聯網信息服務系統,立體地、多維地推動茶業的現代化生產和現代化銷售,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在農業領域的示范作用。此外,通過智能化、產業化的茶業種植、電子商務、銷售等信息化模式的運用推廣,能夠形成聚合式的茶葉產業價值鏈,推動區域經濟的高效發展。
物聯網;茶業企業;信息服務;數據安全
物聯網是一種新興的信息技術產業,它在與我國茶業現代化生產、現代化銷售的整合過程中,充分突顯出其信息化、智能化的優勢和特點,極大地改變了傳統茶葉種植和銷售過程。使得茶葉商品形成了一種聚合式的產業價值鏈,使社會民眾、農民、企業三方都可以在茶業物聯網信息服務中獲益,從而確保茶業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升茶業經濟的穩產高產水平。
物聯網信息服務系統主要是基于環保、低能耗的設計理念,以GPS定位技術、無線傳感技術、遠程實時監控技術為依托,對茶業經濟生產過程中的種植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流通等領域,進行自動化的、智能的定位、實時監控和追蹤,實現茶業經濟領域內的各項信息數據的共享和流通,從而實現茶業經濟產業的現代化、便捷化信息管理和服務。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茶業生產數據的基礎內容
在茶業經濟生產領域之內,涉及大量的生產、種植、加工等數據信息,這些信息數據極其復雜而龐大,而物聯網技術則可以較好地利用其感知設備,對茶業生產、種植、加工過程中的數據信息進行充分而全面的感知,將感知獲取的信息傳輸到茶業物聯網數據中心,系統自動會對茶業生產加工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存儲、預處理和分析。
1.2 實現對茶園生產基地的自動化管理
在物聯網信息服務系統之下,可以利用其感知技術、定位技術和監控技術,對茶園生產基地的生產過程和加工過程,進行智能化、自動化的感應和識別,在遠程聯網的自動監控和追蹤之下,可以及時有效地、動態地獲得茶園生產基地的相關數據,如:溫度、濕度、土壤PH值、空氣污染指標等,物聯網茶業信息系統在感知、追蹤的動態信息監控過程中,還可以對超過參數合理區間的狀態加以預警,從而更好地實現對茶葉生產種植基地的實時遠程監控,有效地防治茶葉病蟲害,降低茶葉種植基地的風險。
1.3 實現對茶葉產品的儲存運輸管理
物聯網茶業信息系統可以實現對茶葉產品的儲存運輸管理,在茶業物聯網信息系統之下,可以對茶葉產業儲存和運輸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審察、檢測和分析,當出現超出茶葉儲運條件時系統能夠進行預警或調整。此外,通過最新的物聯網智能廂柜能夠有效地掌握茶產品運輸中的溫度、濕度等條件,繼而確保茶葉產品運輸中的質量,降低損耗。
物聯網信息服務系統與茶業產業相鏈接的過程中,需要建構茶葉生產、種植、加工、流通運輸等方面的信息服務平臺,以實現物聯網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推廣和普及,也是現代茶業進步的重要信息服務體系,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2.1 傳感數據信息的采集與控制
在茶業物聯網信息系統的感知層之中,利用其視頻采集設備、環境監測設備、二維碼掃描設備等,實現對茶園種植、生產、加工過程中的信息數據采集和控制,包括:空氣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土壤PH值、施肥狀況、降雨量等,這些實時作業信息數據都可以由工作人員,通過遠程實時控制的方式,在數據管理平臺上進行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并且還可以對超過上下限的狀況發出預警信號。
2.2 多模態的身份認證模式
基于茶業產品儲存運輸信息管理系統的安全性角度,需要運用物聯網技術支撐下的多模態身份認證模式,這是一種支持遠距離的RFID(二代身份證)識別模式,利用快速身份證閱讀集成模塊,實現高速的讀取和識別,從而極大地提升智能安全箱柜在茶業產品儲運流通中的功效。如果物聯網信息服務系統中沒有相關的儲存運輸記錄,則視為“無身份”的茶葉產品,系統立刻會終止信息訪問,確保信息系統的安全和可靠。
2.3 靈活便捷的通信方式
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采用通信方式的多元組合方式,在全開放頻段的無線通信支持方式下,可能擴展不同的現場總線等通信方式,如:Zigbee、WIFi等。
2.4 RFID和WSN的充分融合應用
在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系統之中,RFID可以在辨識的前提下更好地對茶業信息,進行標識和管理。然而,其應用不足之處在于讀寫距離極其有限、抗干擾性較差、成本較高。WSN則基于組網條件之下,實現對茶業信息數據的傳遞和輸送,布局結構相對較為簡單、成本較低。然而,其應用缺陷在于它沒有節點標識功能。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體系則將RFID和WSN充分融合,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更好地完善網絡管理服務功能,實現對各種異構終端的登錄和業務管理。
3.1 數據處理
由于茶業產業的生產、種植、加工、運輸流通、營銷等環節之中,含有極為龐大的信息數據量,它們分布在茶業產業鏈的不同位置和過程之中,形態多樣,并且易于受到自然環境因素、人為操作因素的影響,如:在茶葉生產種植和茶葉生產存儲、運輸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人為操作的失誤,導致對相關信息的數據處理錯誤。然而,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之下,可以通過信息感知系統,獲取茶葉生產種植、加工、流通運輸、存儲、營銷等環節的數據處理,并且物聯網對于茶業信息的處理,具有海量、異構、多維、立體的特征,對于茶業信息服務相關的數據處理極其便利,它可以通過對茶業生產各項指標的數據存儲方式,運用數據管理系統,對海量的茶葉生產信息數據和環境數據進行采集,還可以極為有效地節省數據存儲空間,最大化地提升茶業信息數據的存儲效率。
由此可見,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系統是基于無線傳感器和RFID海量數據存儲技術的條件下,對于茶葉產品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處理,通過實施的一對多網絡化服務,可以實現整體性的、全局性的數據存儲最優化處理,更好地為茶業經濟找準定位和方向。
3.2 數據安全保障
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系統對于茶葉產業而言,還需要有智能化、強而有力的安全保障機制的支撐。在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系統之中,其數據處理是相對開放的、信息交互式的平臺和中心,這就提出了信息數據安全保障的要求,需要對茶葉產業的生產、種植、存儲、運輸、營銷等相關信息數據,進行隱私保護,提升信息數據的安全可靠性,只有在安全性與可信度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向農業領域開展大規模的推廣和應用,也才能使其他產業和行業放心地認同和接受物聯網信息服務。
在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茶業信息服務的體系建構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遭遇網絡安全性的挑戰,諸如:傳感器的異常故障或遭遇襲擊;無線電受到外來因素的侵擾;不法網絡分子的非法入侵;非法授權登錄等,由于這些重大的安全威脅對于產業或行業發展不利。為此,我們需要關注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系統中的安全問題,要出于對茶業產業鏈的所有終端用戶的隱私保護角度,考慮對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系統的不同類型的安全威脅,需要引入多方計算的方式和策略,采用不同安全等級的物聯網保護策略,完善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系統的防火墻、密鑰管理、權限認證、訪問控制、入侵檢測等機制,更好地保障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的大規模推廣成為可能,消除產業或行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3.3 數據系統管理
在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系統之中,要完善和健全系統管理機制,主要注重于對用戶的管理、人員的管理、茶園登記管理、門店登記管理、品種登記管理等內容。具體來說,用戶管理主要是把握業務流程,對不同權限的用戶進行限定。人員管理是指對參與茶葉生產種植、運輸、營銷等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和設置。茶園登記管理主要是指依據不同的地理位置、茶葉種植品種等要素,將茶園進行統一的登記,登記內容為茶園的編號、名稱、地址、面積、負責人、創建時間等信息。門店登記管理則主要是對茶業營銷門店的信息加以登記。品種登記管理主要是指對茶業產業的品種信息進行維護和管理。
綜上所述,物聯網技術在茶業信息服務體系中的融合應用是一項系統工程,在RFID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GPS全球定位技術的支撐之下,它可以有效地促進茶業管理科技的迅猛發展,準確而安全地對茶葉產業的生產種植、加工制作、運輸流通、營銷等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在物聯網茶業信息服務系統平臺的建構和完善過程中,可以極大地使科技普惠于廣大人民,引發社會生活生產方式的深遠變革,為茶葉產業乃至整個農業領域的物聯網技術推廣奠定基礎。
[1]洪來生,張青,程孝明,汪升毅,洪玉萍.基于“物聯網+”的石臺縣茶產業融合發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6(12):343-344.
[2]劉海鵬.茶業物聯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福建茶葉,2016(1):19-20.
[3]胡斌,錢和,錢振,吳奇超,王永強.物聯網技術在茶葉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的應用與展望[J].中國茶葉加工,2015(5):5-9+19.
[4]陽瓊芳,江立庚.基于物聯網的茶葉質量溯源系統架構及技術路徑[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5(4):62-65.
[5]劉小虎,汪興,吳蒙,王靜.茶葉物聯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安徽農業科學,2014(16):5305-5308.
[6]劉翔.基于W ebGIS的龍井茶溯源與產地管理系統研究[D].浙江大學,2014.
[7]張世龍,沈玉利.基于物聯網的有機茶安全產銷體系研究[J].物聯網技術,2013(2):82-86.
2016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西安國際陸港與城市經濟聯動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6JK2158.
謝聰利(1980-),女,陜西西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陸港與國際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