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林
(寶雞文理學院政法學院,陜西寶雞721013)
論茶文化活動在養老院管理中的作用
范林
(寶雞文理學院政法學院,陜西寶雞721013)
茶文化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在養老院的管理工作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飲茶既可以助消化、又能抗癌、還可以降血壓,飲茶不但對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具有特殊功效,通過茶文化活動還可以陶冶情操、增進交流、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感、構建和諧的養老院環境。但同時,開展茶文化活動也會增加養老院的管理難度和經費支出,需要揚長避短,才能更好地開展養老服務工作,讓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養老院;管理;茶;茶文化
到2016年,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實施了三十多年,隨著生育率的不斷降低,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養老政策也在不斷地優化和完善。2001年《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指出我國“十五”期間老齡事業的總目標是:“落實‘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求’,把老齡事業推向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十二五”期間,國家連續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產業若干意見》等相關文件支持鼓勵發展老齡事業。2016年《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也指出,貫徹共享發展理念,將群眾利益貫穿民政事業發展的各領域和各環節,穩步提升基本社會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城鄉居民共同參與民政事業、共同享有民政發展成果。
養老院又稱敬老院,是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社會福利事業組織。西方一般是由政府或慈善機構出資,接收靠福利救濟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國的養老院是在農村實行“五保”的契機下建立起來,它最早出現于1958年,在中國老齡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中國的養老院的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養老院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關注不夠;另一方面,是養老院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關注不夠。[1]
1.1 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關注不夠
由于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大多是招聘的非專業護理人員,所以相當一部分管理經驗不夠,管理知識和能力不足,法制觀念及一些其他相關知識亟待加強。鑒于知識和管理經驗的缺乏,所以對老年人的保健關注更少。在養老院開展的主要是對不能自理者的護理工作,對患病者的治療和康復工作,缺乏重在預防、未雨綢繆的意識,沒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老年人的身體保健和疾病預防方面。[2]
1.2 對老年人精神需求關注不夠
大部分入住養老院的老年人往往是迫于無奈或者老無所依,無法選擇在家由子女養老,所以大多數老年人的心境是凄涼的。老年人長期居住在養老院,與外界交流甚少,容易感覺孤獨。其實老年人也有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正常的社交需求,但養老院往往只能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所需,比如提供一些生活設施,放置一些醫療器械設備,設置簡單的棋牌室、健身房,安排他們鍛煉身體,較少關注如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飲用茶的國家,中國的茶文化超過了四千年。在養老院管理中,茶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它作為物美價廉的飲料能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發揮巨大的作用。對于老年人來說,茶是符合預防疾病要求的飲料,飲茶活動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而且茶是中國人最普遍飲用的飲料,不會引起老年人的抵觸和反感。茶葉中含有茶多酚、生物堿、氨基酸、糖類、有機酸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降低心血管病發病幾率,預防癌癥、降血脂、減少體脂形成、抗菌、改變腸道菌群生態等多項功效。茶中的茶氨酸能提高大腦功能,增強記憶力,對阿爾茲海默癥(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病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都有預防作用。
2.1 有助于消化
養老院在管理中,飲食方面一般主要關注的是三餐的質量和衛生,保證老年人所攝入的營養達到要求,食物好消化即可。可是由于老人的身心健康狀況日益退化,所以會有諸多問題。消化系統疾病便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消化系統疾病屬于慢性病,無法真正意義上痊愈,所以只有生活中注意忌口,少吃各種不易消化的食物,來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茶作為日常飲品,有一項很重要的功效便是有助于消化。
2.2 有抗癌的功效
癌癥是人類的公敵,隨著年齡的增大,得癌癥的概率會越來越高,老年人也非常關注對癌癥的預防。養老院在管理上的通常做法一般是組織老年人鍛煉身體,按時檢查身體,在癌癥的預防方面比較欠缺。較之價格昂貴的人參、靈芝,茶是最經濟實惠的保健品。茶之所以有抗癌的功能,是因為茶葉內部含有能夠抗癌的化學物質。據有關實驗證明,茶葉中的乙醚萃取液、茶多酚類化合物以及兒茶素類化合物都具有抗癌活性。茶葉內的物質主要是以抑制最終致癌物的形成的方式來達到抗癌的目的。通過讓老年人規律地飲茶,能夠達到預防癌癥的效果,對減少老年人痛苦,延年益壽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2.3 可以降血壓
高血壓也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在養老院的管理中主要是提供血壓監測和服用藥物控制血壓,不能很好地解決高血壓對老年人的折磨和困擾。茶作為中國的傳統飲品,不但是解渴消暑的良品,更是降血壓的良藥。“茶葉中的芳香甙(蘆丁)具有維持毛細血管正常抵抗力和增強血管壁韌性的功效。”[3]正是因為茶葉中有芳香甙物質,喝茶才能達到降血壓的功效。通過飲茶,幫助老年人控制血壓,有助于促進養老院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也可以節約專業醫護人員的時間和養老院的醫療經費開支。
3.1 消除老年人孤獨感
養老院管理中關注更多的是老人們的身體健康指標是否達標,對于他們內心的關注相對欠缺。孤獨感在養老院的老年人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中國,茶已經成為一種藝術和文化。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活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常見的現象,飲茶者可以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談天論地。將飲茶的習慣引入養老院中,就可以號召老人們在涼亭中以飲茶活動為媒介,互相交流,一起談天說地,休閑娛樂。這樣就能有效地消除老年人獨處時的孤獨感,還能夠引起話題,增加成員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情感的交流和滿足。開展茶文化活動是豐富養老院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對養老院老年人和養老院管理者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3.2 陶冶老年人的情操
茶在中國,作為傳統知識分子的象征,是文化和修為的體現。又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便出現了各種茶葉。從茶的制作上分有紅茶、綠茶、烏龍茶等。從地域上有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安溪鐵觀音、六安瓜片等。它們以各自獨特的味道影響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也熏陶了中國人的性情。茶對于中國人來講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飲品。它體現著中國人的修養和品格,代表著中國人典型的內斂含蓄的性格。中國的茶是清淡而回味的,有著相當考究的飲茶藝術。飲茶既可以三五小聚,同時也可以飯后獨酌。人們在品茶時談論過去的人生的美好時光,暢想未來。
最美不過夕陽紅,人到老年,不是沒有樂趣的,而是有更多的機會體驗休閑活動和樂趣。品茶不但能夠將人的這種樂觀心態調節到最好,而且能夠陶冶老年人的文化修養和情操,提高老年人的品味,這對于養老院的整體管理也是極為有利的。只有養老院成員的整體素質提高,才能讓養老院擁有更好的管理基礎,也才更利于每一個成員的健康生活。
3.3 建構和諧的養老院環境
在養老院管理中,一個很重要的職能就是讓整個養老院和諧發展。養老院的老人中有從事過各個職業的成員,他們有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生活習慣,長期相處中不免會產生各種問題和矛盾。茶文化活動作為集體活動,能夠有力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打破沉默封閉的狀態,使整個養老院達到和諧融洽的局面。
古代茶館很重要的作用便是溝通街坊鄰里的感情,以極少的錢達到最大程度的精神享受。如今,在養老院的管理中,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將茶館的這一特色充分運用到對養老院的管理中。將茶館文化的精髓引入養老院的管理中,通過給老年人講解中國傳統茶文化,進行茶道的表演,開展茶知識的學習和小組討論等活動,能夠更好地服務老年人,增加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友誼,構建一個和諧的養老院環境。
茶有利于消化、有抗癌作用,能夠降血壓,茶還能消除疲勞、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齲齒、消除口臭,茶是堿性飲料,有利于酸性體質的糾正。但是茶也有副作用,眾所周知,茶有提神的功效,這對于本來睡眠質量就不高的老年人來說便是個問題,所以養老院應該特別注意給老人飲茶的時間,盡量在上午和中午飲茶,避免晚上或睡覺前飲茶,保證老人們的正常睡眠。另外,還要根據不同的季節選用不同的茶葉,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在養老院的管理中應該精心挑選茶品種類,提供幾種符合不同身體狀況老年人飲用的茶以供選擇,避開一些副作用。
茶文化活動能夠促進養老院老人們之間的交流,但是卻也無形中也增加了養老院的管理工作量和經費支出,如果管理人員沒有相關的茶文化知識和配套的經費保障,養老院的飲茶活動便不能很好的持續下去,這是需要管理者解決的問題。
總之,在養老院的管理中引入茶文化活動,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巨大的好處,管理者要積極學習茶文化知識,以保證養老院飲茶活動的安全、順利開展,充分發揮茶文化在養老院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尋找中國智慧,用中國智慧解決中國問題,才能更好地將養老院管理工作做好。
[1]范林.以寶雞市為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0
[2]陳雪萍,許虹,王先益,等.養老機構老年護理管理現狀及建議[J].中華護理雜志,2010(5):454-456.
[3]劉祖生.茶葉[M].杭州:浙江省茶葉學會出版社,1999,(53):32—45.
[4]范林.國外經驗對發展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的啟示[J].商,2013(22): 303-303.
[5]范林.論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機制的構建[J].青年文學家,2010 (18):245-245
本論文受寶雞文理學院院級重點項目“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研究”(項目編號ZK1060)資助。
范林(1982-),女,陜西寶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養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