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
(寧波大紅鷹學院金融貿易學院,浙江寧波315000)
茶產業與茶葉會展經濟的協同發展策略探究
李玫
(寧波大紅鷹學院金融貿易學院,浙江寧波315000)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構建與實施,我國茶葉產品也將沿著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走向國際市場,但當前如何將具有區域性品牌的茶葉產品推向國際,仍面臨著諸多挑戰。為此,需要走協同發展的道路。具體的措施為:界定政府在協同發展中的職能作用、引入PPP模式打造域內茶葉會展業、全域旅游開發框架內增強產業聯動、突出對茶葉會展經濟進行績效評價。
茶產業;茶葉會展經濟;協同;實施策略
“產業”可以理解為相互關聯企業之間的集合,那么茶產業則可以定義為與茶相聯系的關聯企業之間的集合。這就意味著,茶葉會展經濟應屬于茶產業的范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構建與實施,我國茶葉產品也將沿著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走向國際市場,但當前如何將具有區域性品牌的茶葉產品推向國際,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同時,作為同樣具有悠久產茶歷史的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其茶葉產品無疑將在國際市場中對我國茶葉形成競爭威脅。因此,建立茶產業與茶葉會展經濟的協同發展模式,應成為業界需要重視的課題。之所以提出這一模式在于,茶葉會展在正式場合向外界傳遞了本地茶葉產品信息,從而就降低了本地茶葉企業各自進行產品信息發布的成本。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二者協同發展的必要性:
1.1 茶葉會展經濟隸屬于茶產業經濟范疇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樣,茶葉會展經濟隸屬于茶產業范疇,所以二者的協同發展意在于培育起主導行業,從而在主導行業的關聯效應下帶動周邊相關行業的發展。這就意味著,茶葉會展業構成了茶產業發展的主導行業,通過發展茶葉會展經濟來帶動茶葉種植、茶葉制作、茶葉銷售,以及生態旅游項目。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種以點帶面的經濟發展形態能夠降低市場交易成本,而且在集群式發展態勢下能夠獲得范圍經濟效應。
1.2 茶葉會展經濟帶動茶產業經濟的發展
本文更為關注那些缺乏品牌號召力的區域性茶產業,這不僅關乎他們能否參與到“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來,還關乎能否有效落實中央所提出的精準扶貧戰略。為此,茶葉會展經濟以信息發布為主線,以茶葉產品銷售為重點,能都在集約化的形態下將域內茶葉信息提供給各方客戶。這樣一來,就能帶動域內茶產業經濟的發展。筆者認為,正如“發展”所規定的量的提升和質的提高那樣,茶葉會展經濟能夠起到茶企提升茶葉產品品質的作用。
1.3 茶產業規模支撐茶葉會展經濟的發展
事實上,域內茶葉會展信息發布能否得到外界的積極響應,仍然取決于域內茶產業的規模效應。以茶葉種植、茶葉制作、生態旅游為范疇的茶產業,只有以自身的規模來獲得足夠的人氣,這樣才能吸引外界客戶的到來。也正因如此,茶產業規模支撐著茶葉會展經濟的發展。
由于已經提出,茶葉會展業構成了茶產業經濟發展的增長極,那么圍繞著這一增長極,二者協同發展的契合點可歸納如下:
2.1 茶葉會展業為茶產業發布商業信息
茶產業作為具有關聯性企業之間的集合,其在商業信息層面也具有極強的關聯性。如,茶企在生產茶葉的同時,利用自身的茶園資源來開展生態旅游項目。再如,在開展生態茶園旅游項目時,可以在全域旅游模式下帶動茶農家庭經濟的發展。所有這些,都可以在商業信息的發布進行融合與提煉。此時,茶業會展業就能發揮其商業信息集中發布和集群式發展的優勢。通過對外進行宣傳,在可視環境下為域外客戶帶來全方位的信息感受。
2.2 茶產業內涵發展提升茶葉會展品牌
茶業會展業只有在循序漸進中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經濟實力,而這里的循序漸進就需要得到域內茶產業的支撐。上文所提到的茶葉種植、茶葉制作、生態旅游項目等,它們都為茶葉會展品牌的提升提供了物質載體。從客戶關系管理的視角出發,若是以上物質載體未能滿足域外客戶的需求,那么很難想象茶葉會展業能否獲得可持續發展。因此,茶產業本身需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在良性循環中實現茶葉會展業之間的共振效應。
2.3 圍繞茶葉會展業開展全域旅游項目
盡管茶葉會展業在本文是以主導行業的面貌出現,但其所形成的行業關聯效應無法完全在市場機制下自然生成。不難理解,關聯效應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因此,還應在政府層面圍繞茶葉會展業開展全域旅游項目。
在實踐中,需要重視二者在協同發展中的四個方面的難點問題:
3.1 協同發展的主體選擇
若是在市場機制下來生成協同效應,那么其必然會形成縱橫壟斷的格局,即同行業間因競爭關系而出現資本集中現象,最終將導向強強協同。然而,在精準扶貧戰略框架內,這種強強協同效應必然形成“馬太效應”。因此,協同發展的主體選擇在于,需要合理規定政府在協同模式構建中的職能地位,并以制度供給的方式來導向共同富裕。
3.2 協同發展的初始動力
本文的論點就在于,首先培育茶葉會展業這一經濟增長極,然后在其商業信息發布、茶葉產品銷售平臺的功能下,帶來域內相關企業的發展。為此,協同發展的初始動力應聚焦在于“培育茶葉會展業”。那么這里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即誰在主導茶葉會展業的培育工作呢。筆者認為,盡管政府具有解決市場問題的職能要求,但卻不能因此而同時培育出強勢政府來。因此,這里還需要引入企業。
3.3 協同發展的聯動機制
在縱向聯動視角下,首先應在茶產業中區分出茶葉會展業和非茶葉會展業,所以在整體層面體現為上述二者之間的聯動。然后,在非茶葉會展業中又包含著大量的關聯性企業和同業企業,所以這里還存在著關聯性企業之間的聯動,以及同業企業內部之間的聯動。但從主要矛盾入手,當前需要加強關聯性企業之間的聯動,從而支撐茶葉會展業的品牌塑造。
3.4 協同發展的績效評價
績效評價的目的顯而易見,即肯定成果解決問題。由于,建立茶產業與茶葉會展經濟之間的協同發展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所以績效評價的重點應放在茶葉會展經濟發展之中。理由為,當前培育域內主導產業是中心任務。
根據以上所述,實施策略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 界定政府在協同發展中的職能作用
由于茶葉產地一般為高山地區,所以為了更好的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這里可以采取縣域政府、鄉鎮政府兩級管理,從而承接其在協同發展中的職能。那么政府在協同發展中的職能作用應是什么呢。筆者認為,這里需要精準扶貧的策略。第一,政府應在協同發展中,扶持困難茶農發展家庭經濟;第二,政府應在二者協同中提供制度安排;第三,政府應在財政轉移支付和地稅政策上,助力茶葉會展經濟的發展。
4.2 引入PPP模式打造域內茶葉會展業
前面已經提出,在打造茶葉會展業時不能離開政府的職能作用,但也不能由政府完全包辦。因此,這里應引入PPP模式來打造域內茶葉會展業。具體的措施為:第一,政府根據域內經濟增長極的培育目標,規定茶葉會展中心的選址、規模和經濟職能;第二,引入專業會展集團引資著手建設。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為了更好的完成與茶產業之間的協同,政府應嚴格把關茶葉會展業的運行,防止茶葉會展經濟發展軌道出現偏離。
4.3 全域旅游開發框架內增強產業聯動
上文已經指出,當前需要夯實關聯行業之間的聯動效應。由此,需要在全域旅游開發框架內增強產業聯動。具體的做法為,政府應在培訓茶農家庭服務業上發揮職能作用;同時,在生態茶園旅游項目開發上,引導茶農在走規模化、集約化道路。茶農可以采取農地入股的方式,通過參與生態茶園建設而獲得分紅。另外,域內茶企應在綠色茶葉生產上進行技術創新,并參與到全域旅游項目中來。
4.4 突出對茶葉會展經濟進行績效評價
對茶葉會展經濟進行績效評價,主要選擇這樣幾個指標:到會客戶數量、客戶來源地數量、交易額、意向協議簽訂數量等。在初始階段,通過對上述指標進行測算,可以從整體上把握茶葉會展業的對外品牌號召力,也能評價出前來洽談業務的客商質量。在循序漸進中,通過茶產業與茶葉會展經濟之間的良性協同作用,不斷提升域內經濟增長極的績效。
面對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技術創新的大力推動和旅游產業的綜合集成,旅游產業融合已成為其轉型升級以謀求更好更快發展的重大契入點和必然選擇。為了探尋一條加快我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之路,需要在剖析旅游產業融合的經濟意義和動力需求基礎上,闡述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價值鏈解構與重構的實現機制,從而系統地給出了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應對策略。今后還需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產品開發和消費引導中的導向作用,又要積極加強政府在政策與體制保障、統一監管和跨界治理中的宏觀管理功能。
本文認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構建與實施,我國茶葉產品也將沿著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走向國際市場,但當前如何將具有區域性品牌的茶葉產品推向國際,仍面臨著諸多挑戰。為此,需要走協同發展的道路。具體的措施可圍繞著:界定政府在協同發展中的職能作用、引入PPP模式打造域內茶葉會展業、全域旅游開發框架內增強產業聯動、突出對茶葉會展經濟進行績效評價等四個方面進行構建。
[1]全沛迎.基于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理論及其機遇研究[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29):298-298.
[2]張海燕.基于產業融合的文化旅游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0(8):743-744.
[3]張海燕.產業融合視角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設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17-23.
[4]蘭苑.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機制與路徑——以山西省文化旅游業發展為例[J].經濟問題,2014(9):126-128.
李玫(1981-),女,浙江寧波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