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玥
(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河北秦皇島066000)
茶文化對提升茶產地景觀品質的作用研究
巴玥
(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河北秦皇島066000)
伴隨社會的進步,人類對地區景觀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升地區景觀的功能,必須在其建設過程中加入獨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在茶產地景觀規劃過程中,茶文化作為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本地區景觀品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對茶文化內涵進行解析的基礎上,進行茶文化對茶產地景觀品質的影響概括論述。
茶文化;地區景觀;作用
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茶文化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隨著茶文化的不斷發展,更多的茶文化被挖掘出來。隨著人們關注的升溫,更多的茶文化將會被繼承和廣泛傳播。如今,茶文化已經慢慢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茶產地,街道上茶館、茶室、茶會所參差林立,以茶文化為核心的旅游熱潮正在茶產地悄然拉起序幕。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城市規模不斷向外擴張,為了達到增加城市規模的目的,各地政府紛紛耗費巨資建設城市公園、綠化廣場等類似的場所,城市地區特色逐漸被雷同的建設所覆蓋。對于茶產地來說,眾多充滿茶文化氣氛的建筑先后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觀,這無疑是對茶文化價值的一種巨大浪費。為了改變當前茶產地城市建設過于單調的現狀,充分發揮茶文化的影響作用,對茶產地景觀品質的提升作用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茶產地的城市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
茶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很多地區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種植茶葉。到了今天,仍然有很多地區有野生大茶樹的生長,比如云南、貴州、湖北、廣東、湖南等。從眾多文獻資料中可以看出,茶源自中國,說中國是茶的故鄉沒有任何需要質疑的地方。茶文化的主要內容是茶葉,融合了茶葉人文內容和茶葉社會科學。茶是一個物質中介,是文化的依托,茶道、茶藝等以茶為核心的茶文化都是通過茶的加工過程體現出來的,假如沒有茶這一實體的存在,任何茶文化都沒有任何意義,沒有討論下去的必要。在茶圣陸羽的作品《茶經》中有這樣的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兩尺乃至數是尺?!睆那叭说难芯恐形覀兡軌虻弥?,茶樹最早出現的時間距今近五千年,在這歷史長河之中,茶樹被人們發現并利用起來,逐漸有了各個種類的茶,有了茶道、茶藝、茶宴、茶歌、茶器、茶具等各種各樣由人類發明的、與茶有關的人文層面的文化系統。歸納起來,茶文化的內涵就是隨著茶的起源而開始并不斷傳承的以茶文為內在的精神核心,以茶藝為外在依托的包含人文和藝術的文化整體。在經過數千年的流傳之后,飲茶在很多地區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飲茶從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逐漸轉變為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飲茶在我國,從最早的神農氏辨識出茶樹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了將近5000年的歷史。茶是一種實體,其存在屬于客觀的;茶文化是依托茶而存在的,是以茶的存在為前提而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茶可以作為一種商品、收藏品或者別的物質形態而存在,隨著他們的變化而出現流行或者衰敗的景象。茶文化則是存在于一定的社會基礎之上,隨著人文環境的存在而不斷發生變動。綜上所述,茶文化就是人類在與自然的較量中,在完成各種創造的過程中所同時帶來的一整套文化現象的總和,是中華民族原生文化中最有價值的財富之一。
2.1 城市景觀
《辭源》中“城市”的定義是這樣的,“人口聚集,工商業發達的地方”。城市景觀包含的是景觀功能在人類聚集的地區現有的和為將來繪制的景象,其主要包含兩個部分,一是人工景觀,二是自然景觀。想要創建出有著鮮明特色的城市景觀,必須對這些要素進行合理的調整,抽選出與城市屬性一致的要素,打造屬于這個城市的高品質的景觀特性,構建完善的景觀系統,打造井然有序的城市景觀空間樣態。
2.2 文化景觀
文化屬于環境的一部分,是人類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在中國古代,文化一詞指的是官方所創造的禮樂制度,也指一種教化。在英文系統中,文化還有“栽培”的意思。同時,在“體育”和“農業”方面都能夠看到文化的影子,這就意味著文化和農業也有一定的關系。在茶產地,有很多的茶田,這些茶田因為地勢等各方面的原因呈現各種各樣的樣式,成為茶產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把這些茶田和文化聯系起來,建立起茶田文化博物館,在帶給人美的享受的同時,還讓人增長了知識,兩者聯合在一起,共同為人們創造出以茶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景觀氛圍。
2.3 農業景觀
我國以農業立國,農業是我國的首要產業。農業的加工對象是大自然中的各種動物和植物。土地是農業的根本,只有有了土地,農業才有可能發展。而種植在這些土地上農作物形成的自然景觀就屬于農業景觀。茶樹屬于植物之一,是人們在土地上開展農業種植后的成果,在適合的土壤和氣候內,形成具有獨特特征的茶文化景觀。種植茶樹的茶田,以自然環境為基礎,加上人們的合理種植,和周邊的地形聯系在一起,就可以形成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的農業景觀。
3.1 茶文化對茶產地城市景觀的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對城市景觀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希望在日常生活之中獲得更多的休閑時間。在城市之中建立公園綠地,就好像在鋼筋水泥建造起來的世界中搭建起一個個“綠洲”,人們在閑暇時光可以充分地享受這些游憩空間。但是,目前千篇一律的建設模式讓公園綠地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除了給人提供基本的休閑空地外,已無法滿足人們對精神品質的要求。把茶文化融入到城市景觀的建設過程中,最主要就是把茶文化融入到城市綠地的建設中,在這些“綠洲”中加入本地區特色茶的景觀設置,比如種植一些歷史悠久的茶樹等。依托這些茶樹和這些與茶相關景點的設置,提升城市景觀的品味,讓這些城市景觀更具有地域特色。
3.2 茶文化對茶產地文化景觀的作用
文化遺址屬于文化景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是有著物質實體的文化依托物。不同種類的文化景觀,依存于其周邊的環境,深層次地表現出人類和自然之間的融洽關系。在歷史的長河中,與茶有關的各類建筑、民居甚至一些年代悠久的民居都能夠作為文化遺址。比如,在普洱市的建設過程中,其依托歷史悠久的茶馬古道提升本市文化景觀的品質。這一文化遺跡起源于唐宋時期,一直以來就是茶葉交易的主要通道。它作為西南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途徑,是一個有著非常深厚內涵的文化遺產,有著極強旅游價值,還是楚文化最古老的發祥地。在普洱市地區,這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內涵的遺址,而且其還是扮演著運輸茶葉和別的商品的作用,通過這條道路,很多普洱的商品運送了出去,也有很多外部的商品流傳進來??梢哉f,這一道路給本地人們的物質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的同時,也讓他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更為豐富,眼界更加開闊。近幾年,普洱地區政府依托這一古道,重新組建了馬幫再次揭開古道的神秘面紗,在發揚茶葉精神的同時,也讓人們對普洱市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茶文化對本地文化景觀的作用表現得非常直接,讓本地文化觀的建立更加符合現代化的標準,不但有據可依,而且有根能尋。有了這些文化元素的加入,使地區文化景觀更加耐人尋味??梢哉f,茶文化對茶產地的文化景觀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3.3 茶文化對茶產地農業景觀的作用
農業景觀是聚合了與農業生產很多要素在內的生產形式的統稱。在任何地域之內,每一個空間中,都會有著一定數量的農業生產用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土地是最根本的原材料,而種植在這些土地之上的植物所形成的景象就是農業景觀。同時,這些土地和種植物想要形成景觀,還要有一定的規劃,形成一定的規模,有一定的條理在其中。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在平原地區形成農業景觀更為容易。而茶葉和別的農作物不一樣,茶葉對土壤的要求比較特殊,其生產地區大多是山區,地形比較奇特,而且很多地方都沒有很大的面積可以供農戶去種植茶樹。此外,山區的地形大多不會出現大面積的平地,很多地形都不夠平整,它們有一定的高度落差,零散而崎嶇的地面很難形成美麗完整的景觀。在茶葉的種植地,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才可以將之命名為茶田,也只有成為茶田之后,其才能形成農業景觀,才能具有景觀的作用。好的農業景觀,不但能夠給一個地域的景觀形成固定的模式,而且這些模式還可以提升一個地區內景觀的品質。在茶產地,最重要的農業景觀就是茶田。因此,在茶產地,要通過茶文化提升茶產地景觀的品質,就得要利用這些茶田提升茶產地的農耕文化的價值。任何地區的茶田,都有比較悠久的歷史,和本地的自然環境有很深的融合,兩者早已經成為一個整體。目前,在對城市茶文化思路的梳理和拓展的過程中,需要付出努力的地方在于把茶田所代表的農業景觀和資源元素聯系在一起。在茶產地景觀的組建過程中添加茶文化具體表現之一就是農耕景觀,把那些虛無的文化景觀轉變為具體的實物再現出來。茶文化的加入,可以讓茶產地的農業景觀產生更為積極的引導意義,有利于整個地區的景觀品質的提升,能夠把茶園景點和民俗要素聯系起來,增加茶田的觀賞價值,把茶田的布局使用到茶產地景觀建設過程中,能夠讓這些農業景觀具有更加明顯的地域性,從而給人的印象更加清晰。
在社會建設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地域景觀的重要性逐漸彰顯出來,人們愈加關注文化精神空間的拓展以及景觀質量的提高。我國當前建設的主旋律為建造和諧社會,建設城市的重點已經轉移到環境上,甚至向“生態論”轉變,在地域景觀建設中,不關注歷史文化傳承,導致文化景觀殘缺的現狀。要徹底改變當前情形,就必須在地域景觀構建的過程中,綜合考察本地區的原生文化以及茶文化的歷史傳承,將之使用到建設進程中,為地域景觀再次打上文化烙印,建設起具有文化性同時又具有獨特地域特色的精神空間。在茶文化之中,有很多傳統文化的內容,尤其是審美思想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我國民眾的審美習慣。在茶文化的影響下,地域景觀給人帶來了更多的詩意。當前,國內大中小城市景觀建設有趨同的走勢,讓人覺得失去了個性。把茶文化運用到茶產地景觀建設之中,能夠讓我國的城市有更強的民族特征,為本土文化走向世界做好準備。
[1]周武忠,周之澄.景觀園藝:“綠色”與“藝術”提升城市品質[J].中國園林,2013(7):42-45.
[2]安文.中國茶文化旅游的拓展與提升——“首屆中國茶文化與旅游發展高峰論壇”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思考[J].農業考古,2013(5):255-261.
[3]王中華.論茶文化與旅游業的和諧共生[J].福建茶葉,2015(6):99-100.
[4]李偉峰,盧俊杰,謝祥財.基于地域特色的高校水環境景觀設計——以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景觀設計為例[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32-38.
[5]石堅韌.旅游城市的建筑文化遺產與歷史街區保護修繕策略研究[J].經濟地理,2010(3):508-513.
巴玥(1982-),河北玉田人,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