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玲
(黃河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鄭州450063)
茶的多維魅力
——日本茶文化研究
李桂玲
(黃河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鄭州450063)
茶文化的源頭在于茶葉,而在人們飲茶習慣不斷形成發展過程中,造就了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飲茶作為一種飲食習慣,已經和日本優秀的傳統文化相融合,并發展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本文從文化視角闡述了日本茶文化的背景、內涵、主要內容及實踐形式等方面,并對日本的文化魅力進行評析,最后得出相關結論與啟示。
日本文化;茶文化;多維魅力
茶文化主要集中體現了人類自覺的生命意識,其表現的存在價值則在于它反映了特定時期下的國家環境中的群體心態。中國與日本兩國受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及形態各異的地理環境因素影響,在茶文化方面也表現出明顯不同。日本茶文化在美學、手工制作、藝術等領域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啟迪,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審美情趣,給人以愉悅的享受。要想培養國民的民族情懷,不能靠抽象的概念,必須要培養民族自豪感,大力提倡和挖掘茶文化魅力便是培養日本民族自豪感不可或缺的原料,充分發掘和傳統文化中的茶元素更是對日本茶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茶文化是茶和文化的系統化融合,更是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化、內涵化。可以說,茶文化不是與茶有關的自然現象,而是茶葉在人們使用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和社會現象。可以說,茶文化是長期發展的物質、精神財富,也是值得我們不斷繼承的意識、文明。茶文化內涵應該包括四個層次:即茶葉在生產、制作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也就是茶葉從采摘到加工制作等全流程所形成的文化內涵。這一層次還包括制茶、飲茶所用的器具等等,可以界定為茶物質文化。其次是在歷史發展中,圍繞茶葉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等組成的規范文化。再者是飲茶過程中所形成的禮儀、規范,比如倒茶的要求,往往表現為:茶道、茶禮等,主要是人們在品用茶葉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包含人們的心態借鑒、思維方式等等。將茶文化與國民文化相結合,主要推廣和普及的是茶文化的第三層和第四層內涵。
結合茶文化的內涵和實施狀況,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的特征集中表現為:首先,具有社會廣泛性特征。茶葉在日本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各地都能看到茶葉和茶文化的影子,茶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廣泛傳播。其次,茶葉文化還具有民族區域特點。日本各地區、各民族受一系列條件影響,其飲茶習慣、喜好、風俗不盡相同。而日本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茶文化也不一樣。茶文化中包含了屬于自身民族的精神風貌,具有一定區域獨特性。最后,茶葉文化最重要的是具有傳承特性。茶文化之所以到今天仍然存在,最重要的就是該文化能被繼承,同時在繼承過程中融入時代特點和元素,實現新的綜合發展。
2.1 傳承優秀的日本傳統文化
日本傳統茶文化擁有很長的發展史,自始至終都是日本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內容,在整個亞洲文化占據絕對精彩的地位。日本茶文化暗合儒釋道三家哲學理念,并不缺少應有的美德。日本茶文化結合傳統哲學思想、美學理論與倫理學,涵蓋學科門類繁多,不乏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面對如此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當代國民勢必成為繼承與發揚的集大成者,因而從茶文化視域中對當代民族文化教育的發展研究是必要的。
2.2 培養勤儉節約的高尚品德
日本茶文化自身蘊含教導新一代年輕人如何立身處世的道理。比如,菊花茶的“三道茶”意喻“一苦、二甜、三回味”,以此警示新一代年輕人在立身處世方面要多吃苦、要努力勤奮、要常思人生價值。一道清茶喻示人生苦盡甘來的道理,自由一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韻味,好似莊晚芳老教授曾倡導的“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的茶德。前國家主席胡耀邦同志也曾以“座上清茶依舊,國家景象常新”倡導“以茶代酒、廉潔奉公和勤儉節約”的大眾風氣。由此可見,茶文化視域中對當代民族文化教育的發展,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當代年輕人勤儉節約的高尚品德。
2.3 激發國民的愛國情懷
產茶最初始于中國遠古時期的神農氏,然后興盛于唐宋,至今被推崇為“國飲”,并逐漸引入日本,之后在日本蔚然成風。而全世界飲茶的國家幾乎覆蓋全球,不同國家、不同地域或直接、或間接與日本茶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日本茶樹種類非常多,且資源極為豐富多元,茶葉制作工藝一應俱全,所產茶葉的品質可謂風味絕佳。有人也大膽預測,茶在未來必然成為二十一世紀“飲料之王”。因而,茶文化視域中對當代世界民族文化發展的進程中,我們應該讓這一代年輕人更為深入地去掌握茶的發展歷史和重要貢獻,可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可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2.4 養成文明知禮的性格
文明知禮是個人高尚品德的基礎。孔老夫子有曰:“人無禮,無以立。”日本茶文化是一種東方化的教化禮儀,客來敬茶乃基本待人接物的禮儀形式,茶禮還涉及如何選用茶具還是要遵從客人意愿的。日本茶禮暗喻人情、教養和禮遇。莊晚芳又言:“茶道是通過一種飲茶方式,對人們進行禮法教育,文化修養的一種儀式。”由此可見,茶文化視域中對當代民族文化教育的發展,從新一代年輕人品茶中養成文明知禮的性格,繼續傳承民族美德。
2.5 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日本茶道講究“和、敬、融、理、倫、性”,非常注重于社會人際關系的打理,以日本茶道精神要求國民應是和諧處世和團結敬人。日本茶文化活動可將一些沉溺網絡虛擬世界的國民拉回到現實生活中,與人交際、與人活動。組織日本茶文化活動或茶藝實踐,通過認識茶文化、感受茶文化,在同學之間產生可共謀的愛好,無疑可增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對如何在社會交際中打理好各方關系具有利好,實際就是一種增長社會交際能力的過程,以此為畢業進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因此,茶文化視域中對當代民族文化教育的發展,茶文化可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2.6 養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作息習慣
喝茶有益身心。日人普遍認為茶具有緩解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和百節不舒等功效。我國明朝顧元慶在其著作《茶譜》中寫道:“人飲真茶能止渴、消痰、少睡、利水道、明目、易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以一日無茶”。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收錄涉及茶草的藥方多達17個,而民間偏方引用茶草更為廣泛。據多國科學家的共同研究與分析表明,茶葉還具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和抗衰老等功效。由此可見,茶文化視域中對當代民族文化教育的發展,有利于當代國民養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作息習慣。
日本茶文化對其本國民族文化教育可謂良好資源,然而僅作為潛隱式的文化的教育形式,如欲短時間內得到好的效果顯然是不夠現實的。日本茶文化對國民的教育實際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國民自我的人生價值取向、思想品質塑造都會在此受到影響。因此,我們應將基于茶文化的教育理念完全融入民族文化教育發展戰略,且作為長遠發展的工作目標,方能實現真正的文化魅力。
3.1 加強有關“茶”的文化宣傳工作
日本茶文化精髓至深且內容包羅萬象,具有濃厚的歷史韻味。日本應加強有關“茶”的文化宣傳,可利用多媒體介質面向國民詳細介紹茶葉的生產、歷史淵源和相關文化的發展等等,讓每一位國民都能有個大致的了解。另外,因工作需要,可分時段為國民介紹有關茶歷史的十位明杰人士、十本書籍文獻、十首詩歌曲藝、十種名畫墨寶和十大日本茗茶等,充分讓國民了解與掌握茶歷史和茶知識。
3.2 建立有關“茶”的社團或茶藝表演團隊
日本生活豐富多彩,各類社團活動活躍于業余,是為日本文化最為精彩的一個方面。涉及茶文化,建立有關“茶”的社團應成為日本文化最為瑰麗的一朵奇葩。如此一來,通過“茶”社團可為日本國民提供一個靜心研習文化、積極開展活動和主動交流學習的平臺和機會。除此以外,借助于“茶”社團成立相關的茶藝表演團隊,非定期地組織茶藝表演活動,利用生動活潑的表演方式吸引更多國民關注日本茶文化,并為日本國民傳遞日本茶文化。
3.3 建設茶文化研究實踐中心
由專家與學者的引導,日本國民通過學習茶道和茶藝,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領會日本傳統茶文化的深刻內涵。倘若日本有建設茶文化研究實踐中心的條件,可由國民自主經營,儼然一道亮麗的景觀,這也是弘揚日本茶文化的可行途徑之一,同時也能為部分國民提供學習與熏陶的機會,可謂“雙贏”。
3.4 定期舉辦日本茶文化會展活動
每年定期舉辦為期一周的日本茶文化會展活動,類同于日本運動會的形式。比如,政府可邀請國內外知名茶學專家蒞臨專講,為廣大日本國民了解日本茶文化、茶知識進行專題講座,極大地激發國民的愛國情懷。再如,組織形式各異有關“茶與健康”的廣告宣傳活動,倡導國民摒棄不良生活嗜好(如吸煙、嗜酒和熬夜等),養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又如,由茶藝表演團隊為大家奉上精彩紛呈的藝術節目表演,為國民帶來魅力十足的聽視覺感受。又如,開展“無我茶會”體驗活動,讓廣大國民切身體驗到“茶”到“無我”的精神意境以及“一杯清茶”的深刻內涵。
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關于文化內涵的研究,不能脫離前人的經驗成果,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及豐富,力求達到一個最全面的表述。茶文化是人們追求幸福、自由和全面發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項文化工作,茶文化魅力的挖掘要通過親生體驗而獲取認識和經驗;文化不只是學習知識和語言,更是引導人們提高生命質量,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完美統一。
[1]關欣欣.淺析日本的茶文化[J].環球人文地理.2014(14):53-54.
[2]Xu M ingsheng.Chinese Tea Delegation’s Visit to Japan[J].文化交流. 2005(1):131-132.
[3]山根政子.日本茶道の形成—立花実山“南方錄”からみた千利休茶道’についての考察[J].日語教育與日本學研究.2013(10):79-80.
[4]趙國雄.日本茶道的發展及與中國茶文化的對比[J].廣東茶業.2007 (4):274.
李桂玲(1982-),女,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