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學平
紐約東區聯邦地區法庭法官在另外一宗販毒案件中,判決聯邦政府無權強制蘋果公司解鎖涉案手機。這是蘋果公司與美國政府就手機解鎖發生紛爭以來首次獲得來自地方法庭法官的支持
早在2014年6月25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就罕見的一致性投票判定:除非遇到特別緊急的情況,否則警方若想查看嫌疑人手機中的內容,必須首先取得法院的許可。警察強制調查權力和公民個人隱私權利的爭議似乎結束了,不過美國政府和硅谷巨頭之間的爭議到此并沒結束。因為如果嫌疑人手機設置了密碼,那么警察可否申請法院強制生產商協助解鎖呢? 2015年發生的另一起案例,再次把這個問題推向了輿論的浪尖。
2015年12月2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伯納迪諾郡發生一起槍擊事件,造成14人死亡,21人受傷。FBI(美國聯邦調查局)警探在偵查中尋獲到了兇手的一部iPhone5C手機,但卻因為沒有密碼、不能解鎖而無法獲取手機內的信息。FBI認為,手機內的信息對于調查槍擊案的行兇動機非常重要,要求蘋果公司提供特殊軟件協助解鎖。但蘋果公司幾乎未做過多考慮,就公開拒絕了FBI的請求。
調查人員發現,這部iPhone5C手機設置了4位數密碼,可能的組合理論上有數十萬個。更重要的是,這部手機配備了安全設計。一旦連續輸錯10次密碼,那么手機內的信息有可能會全部自動清除。因此,FBI向法庭申請了兩項強制令,要求蘋果公司:第一,協助將法魯克的手機改為無論輸入多少次錯誤密碼,都不會將手機內存資料銷毀;第二,協助取消在輸錯密碼后的時間等待,幫助節省調查人員的時間和精力。因為根據iPhone5C手機的現有設計,連續5次輸錯密碼,需要等待1分鐘后才能繼續輸入。連續6次輸錯密碼則需等待5分鐘……以此類推。
和此前遭遇的數十次申請一樣,聯邦法院加州河濱地區法庭支持了FBI的請求。然而這一次,蘋果公司選擇了拒絕服從法庭的命令,正式向加州中部聯邦執法區法院提起上訴。
蘋果公司的舉動在全美引起軒然大波。連向來站在民權陣線一側的律師,也有人對此頗多不滿。甚至有人警告蘋果的做法將會加劇美國的恐怖主義風險。眼看多數社會輿論并不站在自己一邊,蘋果展開了輿論反攻。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一份《告客戶書》。庫克警告說,如果政府能夠通過法令解鎖一部iPhone手機,那就會有權入侵任何人的手機攫取數據。政府將能夠進一步侵犯公民隱私,并可以要求蘋果開發監控軟件,截取用戶的消息,訪問用戶的健康記錄或財務數據,跟蹤用戶的行蹤,甚至遠程調用用戶的麥克風或攝像頭。庫克強調,政府的要求將最終損害公民自由,蘋果反對此項法令的影響將遠超出當前的法律案件。
輿論戰正酣,FBI卻向法庭撤回了申請。理由是,FBI通過第三方技術破解了這部手機。巧合的是,就在第二天,紐約東區聯邦地區法庭法官在另外一宗販毒案件中,判決聯邦政府無權強制蘋果公司解鎖涉案手機。這是蘋果公司與美國政府就手機解鎖發生紛爭以來首次獲得來自地方法庭法官的支持。蘋果公司并沒有被這一連串的“勝利”沖昏頭腦,而是更加堅決地拿起法律武器,要求FBI公開破解法魯克手機的方法。而在蘋果公司之外,眾多硅谷巨擘都與美國政府存在爭端:他們通常以“有保護用戶隱私的承諾”拒絕幫助政府獲取用戶私人信息。
有了FBI的前車之鑒,歐盟四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和摩洛哥提出議案,他們希望獲取一個允許國家隨時打開加密設備的工具,來幫助解鎖用戶手機,主要目的是解鎖恐怖分子的設備。
過去將住宅視為個人隱私的堡壘,如今智能手機中的個人隱私甚至比住宅還要多。如果我們的立法和司法不能敏銳地洞察到這一現實和趨勢,那么我們的個人隱私在法律保護上就留下了巨大的缺口。正因為如此,大洋彼岸的這些法律論爭并非與我們無關,我們的關切與他們并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