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嚴格要求和約束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就越能釋放黨的反腐決心,也越能樹立黨的威信
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黨的高級干部要做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表率,始終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要自覺經常同黨中央對表,校準自己的思想和行動。
“人不率,順不從”,能不能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進而讓政治生態走向良治、善治,不僅關系到黨風建設,也關涉一個國家的政治清明、社會清正、人心向背。
此前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是全面從嚴治黨進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大事。全會公報中“高級干部”一詞出現多次,且單獨成段、論述充分,無論是頻次還是內容,都體現了中央對這個“關鍵少數”的重視程度。
從歷史的脈絡觀察,抓住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這樣的治黨方法論符合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定位。有學者把我們黨稱為“使命型政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并掌握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并以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其使命。使命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是理論和行動的先鋒隊,也就決定了黨的領導干部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行、執政能力等方面都要表現出相對于普通黨員的先進性。職位越高,越要自覺嚴格要求,這是先鋒隊政黨對其領導干部的天然要求。
事實上,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的軌跡顯示,這一方法論有著連續的譜系、深刻的思考。十八大以來,中央相繼出臺實施《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文件,不僅逐漸形成從嚴選拔、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干部的制度體系,也在推動主體責任的落實。十八大以來把黨內巡視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改善和強化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也均指向“關鍵少數”權力的規范運行。在反腐敗方面,十八大以來查處的中管干部覆蓋了全國各省市區,人數之多,范圍之廣,全社會有目共睹。
從先鋒隊政黨的要求來看,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如果發生腐敗,造成的權力尋租和經濟損失是一方面,損害黨的執政形象則是更大的政治問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腐敗問題是腐敗問題,政治問題是政治問題,不能只講腐敗問題、不講政治問題。干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于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這正是全面從嚴治黨把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當作重點和關鍵的更深層考慮。
正因為是“關鍵少數”,越是嚴格要求和約束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就越能釋放黨的反腐決心,也越能樹立黨的威信。十八大以來社會心態的變化,印證了這一判斷。起初,有人抱著觀望心態,認為這次反腐只是例行公事,走走過場;隨著反腐深入,一批中管干部落馬,一些人將信將疑;到一批大老虎落馬,打破所謂“刑不上大夫”的神話,從嚴治黨“徙木立信”的公信力在全社會樹立起來,社會心態也徹底轉變。由此可見,從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入手,對于從嚴治黨的效果具有杠桿作用。
在所有分析“共產黨為什么能”的研究結論中,我們黨的組織優勢是一個基本共識。而保證組織優勢的關鍵,就是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對普通黨員的道德感召力和組織凝聚力。鍛造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必須繼續加強組織優勢,這就更需要抓住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抓住了這個群體,則黨風正;黨風正,則政風清;政風清,則民風向善。治國理政之要,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