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白羽
“日本政府想要把‘慰安婦問題‘封上封條,韓國政府草率行事、過度讓步,幾乎沒有達成任何成果就簽了協議,是‘歷史的退步。”
2017年1月11日,又逢周三,氣溫零下9攝氏度。位于韓國首爾的日本駐韓大使館門前,光著腳的“慰安婦”少女銅像穿上了厚厚的衣服,還戴上了圍巾和手套。
離她不遠,參加25年來每周一次、至今已是第1265次集會的人們,舉著象征“慰安婦”受害者擺脫痛苦、化繭成蝶、自由飛翔的“黃蝴蝶”狀標語,上書“我們不想在還沒被解放的國家生活”“反對撤回少女像”。
民意在燃燒。
“導火索”在日本駐釜山總領館前,是韓國境內設立的第37座和平少女像,也是日本駐外國使領館外設立的第二座“慰安婦”像。前述日本駐韓使館前的那座,是第一座。
第37座少女像由民間組織設立于2016年12月28日,以抗議并要求廢止《韓日“慰安婦”協議》(以下稱“協議”)。此舉引發日本強硬外交攻勢,召回駐韓大使和駐釜山總領事。
處于外交空白期的韓國政府卻“一軟到底”。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俊赫1月1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一再強調,“有必要切實履行慰安婦協議”。
承受民意重壓的釜山東區區長樸三碩卻表示,“外交部如果想撤慰安婦像,就請親自動手,區政府恕不奉命”。
賊喊捉賊,少女像“我們要建更多”
2015年12月28日,韓日政府“突擊”簽署協議,稱雙方就“慰安婦”問題達成“最終、不可逆轉的一致”。
日方在簽署協議后向韓國政府主導的“和解與治愈基金會”出資10億日元(1美元約合116日元),卻強調其為“治愈金”而非“賠償金”。
韓國民眾認為,這是“對‘慰安婦奶奶的出賣”。
協議簽署一周年之際,民間組織少女像促進委員會在日本駐釜山總領館前突然設立了一座重約1噸、身穿韓國傳統服裝的“慰安婦”少女像。
當地政府先以“擋路”為由,沒收雕像并將其強制遷移至露天堆場,但遭民眾強烈抗議。區政府電話被憤怒的民眾打爆,政府網站也陷入癱瘓。
民意重壓之下,地方政府不得不作出讓步,表示不再阻止民間團體設立雕像。于是,2016年 12月30日,“慰安婦”少女像重回日本駐釜山總領館前。
未及將大使館前的少女像撤走,總領館前又添“新人”——日本政府將其視作“眼中釘”“心頭病”,祭出包括臨時召回日本駐韓大使和日本駐釜山總領事在內的外交攻勢,還叫停了韓日有關貨幣互換的磋商、推遲了韓日高層經濟對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更是“施壓”表示,“韓國政權更迭后,仍必須履行協議”,因為這是國家信用問題。
韓國民眾憤怒批評說,日本似乎把無法抹去的國家犯罪——“慰安婦”問題變成了“慰安婦”少女像的撤除問題;樸槿惠政府的“慰安婦”外交將加害者與受害者地位顛倒,前者在“懇求”,后者在“拒絕”,這令百姓屈辱蒙羞。
集會主辦方、韓國慰安婦問題對策協議會負責人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過去一年中,國際社會要求日本解決“慰安婦”問題的呼聲漸強。不獨在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德國等地也建立起了“慰安婦”少女像(和平碑)。
“日本政府越讓我們拆除少女像,我們越要建立更多,通過這些行動,已經宣布了協議無效。”該負責人表示。
對“慰安婦”奶奶的出賣
2017年1月10日,韓國媒體援引代行總統職務的國務總理黃教安在主持召開國務會議時的講話說,韓日“慰安婦”協議的主要內容在于認定日方責任以及日方道歉和反省,同時恢復“慰安婦”受害者的名譽和尊嚴。
但其實,2016年10月3日,安倍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絲毫未考慮”向韓國慰安婦受害者致信道歉。
“日本政府在我們面前道歉之前,我們不能接受那筆錢。別說1億韓元,就是給100億、1000億也不會接受。”日軍“慰安婦”受害者、90歲的金福童奶奶激動地說,政府對受害者家人們說“奶奶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死了,還不如多少拿點錢呢”。
集會人士表示,協議是對“慰安婦”奶奶的出賣,半世紀多的傷痛豈是用錢治愈得了的。據韓國女性政策研究院調查顯示,每10名“慰安婦”中有七名飽受抑郁和不安的折磨,這一比例在協議簽署一年后不減反增。
“過去一年中,又有七名‘慰安婦奶奶去世,她們生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聽到日本政府真誠的道歉,但遺憾的是,她們至死都未能聽到。”集會參加者李明淑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協議”中不但沒有包含日方“正式道歉”和“法律賠償”等內容,安倍政府還宣稱“沒有強制抓走‘慰安婦的證據”“不是性奴隸”,并要求韓方“按約定快速拆除‘慰安婦少女像”。
韓國媒體評價說,韓國本可以在擁有道德優勢并得到國際輿論的支持下解決“慰安婦”問題,但卻因為樸槿惠政府“盲目強硬政策后的輕率協商”,而將主導權送到對方手中,堪稱罪不可赦。
“究竟是誰的政府”
日軍“慰安婦”問題研究權威學者、日本中央大學教授吉見義明說,日本政府想要把“慰安婦”問題“封上封條”,韓國政府草率行事、過度讓步,幾乎沒有達成任何成果就簽了協議,是“歷史的退步”。
“奶奶,你們走過的難路,我們如今用鮮花來裝點,”慶州女高高二學生李賢珠和同學們舉著的自制標語寫道。她說,“我們通過許多課外活動學習了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悲慘歷史,讓更多人知道慰安婦的血淚,歷史不能被忘記。”
“為了讓還活著的40名 ‘慰安婦奶奶能在生前獲得日軍 ‘慰安婦問題真相調查和謝罪、恢復名譽和人權,我們要求日本政府停止賊喊捉賊的威脅,徹底反省并廢止協議。”她說。
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秋美愛在集會上指出,樸槿惠政府新修訂的教科書甚至刪去了“慰安婦”一詞,還刪去了“慰安婦奶奶”的照片,竟然不知廉恥地說要嚴格履行協議,國民不禁要問:這屆韓國政府究竟是誰的政府?
“第三只手”
民意重壓之下,黃教安卻回應稱堅持韓日“慰安婦”協議應得到尊重的立場,他要求有關各方“克制言行”,以避免韓日關系惡化。
協議簽署后,日韓媒體報道稱兩國政府曾達成以撤走少女像為接受日本10億日元回報的私下協議,引發韓國國內輿論反彈。
批評人士指出,日本政府此次就少女像問題要求韓國“必須遵守約定”,堪稱樸槿惠政府自找的外交屈辱。
2017年1月10日,趙俊赫在記者會上表示,希望有關方面集思廣益,以合適的地點安放釜山“慰安婦”少女像。
少女像促進委員會負責人回應說:“外交部言論違背了守護和平少女像的民心,視日本政府優先的態度令人心寒。少女像不可能轉移。”
釜山市東區區長樸三碩也回應說:“要撤外交部自己來撤。”
1月11日,美國國務卿克里同韓國外交部長官尹炳世通話時說,希望韓日持續面向未來深化合作,韓美日三國保持良好合作關系。
對此,韓國民眾憤怒地說,“在美國壓力下同不反省歷史錯誤的日本加強合作,所謂加強韓美日三國軍事同盟,是罔顧歷史、不顧民心,在錯誤道路上的狂奔。”
韓國媒體評價說,沒有美國的“第三只手”,韓日不會輕易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
早在2015年春,美國國防部部長阿什頓·卡特、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等美國高層官員們曾公開批評韓國疏遠日本的態度,“為難過去的敵人,很容易得到廉價的掌聲”。
有韓國學者評論稱,將韓國社會推入極端矛盾中的“慰安婦”協議,與“薩德”并非不相關。他們正是由手腕極高的戰略家——美國所一手培養出來的“雙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