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
作為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洛辰和很多媽媽有過同樣的煩惱:有了寶寶后,家里的空間被越來越多的東西擠占。可一種傳自日本的神奇整理術,改變了洛辰的家和人生。
2015年,日本姑娘近藤麻理惠因擅長整理,被《時代周刊》評選為當年度“世界最有影響力100人”之一。她寫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向讀者介紹 “一旦整理,就不會變亂”的整理方法,在全世界售出200萬冊。
幾乎同一時間,日本的另一位雜物管理咨詢家山下英子也開始推廣“斷舍離”的整理概念。
這些既整理物品,又療愈心靈的新型整理方法傳到中國后,影響了不少人,洛辰就是其中一名。
洛辰走進了整理術為其打開的全新大門,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的整理師,為更多對整理自己的家有困惑的人們提供咨詢指導。
主婦們的收納需求有多大
當上整理師后,洛辰的人生從一名全職媽媽直接切換到開掛模式。
從2016年1月開始上門指導整理,一年來,她指導了300個案例,累計咨詢超過800小時。
不少人覺得奇怪,為什么要請人做上門整理,自己看書學習整理收納不行嗎?
可事實是,經常有人問洛辰:“我這樣整理怎么還是覺著哪里有問題呢?”
洛辰曾上門指導過一個家庭,夫妻雙方都是室內設計師。在他們的書房,書和雜物都快擺放到天花板了,“他們的女兒甚至都不愿意在里面寫作業,因為東西太多,感覺太壓抑了。”
“這幾十年來,中國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大多數人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各種物品都在膨脹、在超量,但很多人的思維模式還停留在物質匱乏的從前,需要靠囤貨來尋求安全感,這反而使家里和自己的內心更加煩亂。”洛辰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與從小就將收納整理融入課堂教育和家庭點滴中的德、日等國不同,中國的主婦們常常為空間不夠塞而煩惱。2015年,e家潔曾用微信調研了一萬位中國主婦,其中3000位有收納方面的需求。
而洛辰則直言,在她上門指導的過程中發現,90%的家庭都需要整理師來幫助指導整理。
誰會需要整理師
本刊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市場的整理師收費并無統一的行業標準,但整體價格不菲。此前有媒體報道,成都的某位衣櫥整理師,兩天就掙到一萬元人民幣。
在知識技能的分享平臺“在行”上,本刊記者輸入關鍵詞“整理”,發現整理師的每次約見價格在百元到千元不等,提供上門指導的價格會更高。
“每小時200~300元是目前行業的基本價格。一些資深整理師按延米收費,每延米可達上千元。”洛辰透露。延米,即延長米,是用于統計或描述不規則的條狀或線狀工程的工程計量。
這樣的收費是否意味著高收入家庭才愿意請整理師?
洛辰對此并不認可。“我的客戶有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有簡單的三口之家,有身陷物品囹圄的外企高管,也有初涉家務手足無措的年輕媽媽。年齡集中在25到50歲之間,以有孩子的中產家庭居多。”
實際上,大批還在追求物質滿足階段的低收入者尚來不及思考整理收納的技術,而真正的富人階層早已有了專屬的私人管家。于是,中間階層就成了整理師的主流目標客戶。
以前,整理師和客戶多集中在北上廣等大城市,可最近,洛辰發現,一些二三線城市的人也會專程趕到上海來約見她。“這說明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家居整理的理念。”洛辰對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很看好。
在美國,整理已被視為一種“自我啟發手段”。職業整理行業已多次入選《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未來二十種朝陽產業”之列。
從斷舍離開始
衣櫥,往往是家居擺放最令人頭疼的地方,也是整理師最常整理的地方。
成百上千件衣物如何在有限的衣柜或衣帽間里擺放整齊,并便于尋找?整理師的做法通常是:先讓客戶把所有衣物從衣柜里拿出來,幫助他們進行徹底篩選。
在這個環節,“斷舍離”的理念成為成功與否的關鍵。
“斷舍離”所要做的,就是釋放對你而言“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讓這些“陌生的老朋友”流轉到更適合的地方去,將房間里的物品控制在自己可掌控的范圍內。
“這件衣服是怎么來的?你是否喜歡?什么場合會穿?”一位年輕媽媽面對衣櫥里一些衣服百般糾結,其中包括朋友送的自己卻不喜歡的、淘寶買了不合適的、因身材變化穿不了的。
這樣的情況,作為整理師的洛辰并不直接給予意見,而是用一個個問題引導她發現自己的困惑究竟何在,進而判斷衣服是否有必要保留。
“這個過程對很多人來說并不容易,所以往往是循序漸進的,有時甚至需要通過多次整理,才能真正留下那些自己最需要的東西。”洛辰說。
強調“留白”
篩選之后的工作是分門別類的收納。
什么樣的衣服該掛起來,按照什么順序掛?什么樣的衣服該折疊收納?如何折疊才能節省空間?這些都是整理師們需要指導的內容。
“比如折疊衣服后,過去我們都習慣于一層層平放,疊在一起,這樣不僅浪費了空間,而且在找衣服時很容易被翻亂。而近幾年興起的直立收納則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些弊端。”洛辰說。
洛辰特別強調“留白”。“放得太滿,會無形中給人壓抑感。適當的留白,給物品呼吸的空間,人會感到放松,也方便物品的拿取。”洛辰說。
整理師不僅是個腦力活,也是體力活。據洛辰介紹,普通家庭一個衣櫥的上門指導一般就需要花上五六個小時。而她做過的最長一次達到了10個多小時。
在洛辰看來,作為整理師,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幫助客戶把家收拾干凈,更重要的是教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整理方法。
入行需要一定的門檻
雖然整理的原則都是化繁為簡,但是每個整理師卻可能有各自的獨門秘技。
比如,洛辰就從幾百個案例中總結經驗,結合中國家庭的特色,創立了“易簡整理術”,其中包含“因地制宜收納法”、“相似相近排列法”、“三角懸掛法”、“包袱折疊法”、“幼兒衣物易簡法”等獨創的方法。她將這些整理成系統課程在各大平臺分享,擁躉甚多。
有業內人士告訴本刊記者,整理師的入行需要一定的門檻。
比如,很多的中國家庭在裝修設計時雖考慮到了儲物空間的設置,但往往對其內部的空間缺乏合理規劃,導致物品擺放時很難充分利用空間。這就需要整理師懂得空間規劃和軟裝等方面的相關知識。
還有一些衣櫥整理師,在整理衣櫥的同時,要對客戶的穿衣風格的色彩作出診斷,陪同指導客戶購買適合他們的衣物,這就對整理師的個人形象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提出了很高要求。
而在洛辰看來,幫助客戶進行整理的過程,也是與他們的內心進行交流的過程。為此,她還專門去報讀了心理學的相關課程。
對家的整理,也是整理內心
洛辰曾碰到過一個有些特殊的客戶,她的衣柜中有上千件衣服,其中很多吊牌沒摘,也沒有穿過。即便這樣,還是抑制不住她不停“剁手”的愿望,她的衣櫥擁擠凌亂可想而知。
經過交談得知,洛辰發現,這名客戶現在的行為是其年幼時的自己的一種補償和投射。這名客戶幼年家境貧寒,因常年穿舊衣服而遭受過同學的嘲笑,這給她本人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
近藤麻理惠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中指出:無法丟東西的原因其實只有兩個:“對過去的執著”和“對未來的不安”,因為看不清自己追求的東西,所以才更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不需要的東西所淹沒。
這給了洛辰很大的啟發。“對衣櫥乃至整個家的整理,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內心。”
于是,洛辰試著通過引導客戶對每一件衣服的取舍,來逐漸正視并接納自己的問題。當越來越多的衣服被“斷舍離”之后,客戶心中那個買新衣服來補償自己的怪圈也在一點點被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