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粉志
摘 要 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將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的教育完美結合。缺少了家庭教育,孩子就很難走上成功之路。所以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是我們老師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學校和家庭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教師 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109-01
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將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的教育完美結合。缺少了家庭教育,孩子就很難走上成功之路。家庭教育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補充和繼續。要搞好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除大的方面外,還得從細節入手:
一、統一思想,共同教育學生
教師要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思想,對部分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進行指導幫助。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一方面,不少長輩和父母過分溺愛,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愛吃苦受累,禁不起挫折的考驗;另一方面,父母們普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一旦未能達到目標,就采取強制壓服、粗暴專橫的手段,導致孩子產生厭學心理,甚至自暴自棄。這些教育方式,都違背了教育規律,只有按照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才能使兒童健康成長。所以,教師在聯系家長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思想,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讓他們知道教育子女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在對孩子尊重信任的同時還要做到以身作則。家長提高了自身修養,才會改善家庭教育環境,調整好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才能統一結合。
二、常抓不懈,不能臨渴掘井
教育的長期性決定了教師應經常交流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的情況。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以及各方面的表現,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這也就要求教師平時多注意了解學生的表現,觀察他們的動向,及時發現問題,與家長一道解決問題,使教育出現在問題發生之前,而不是問題發生之后。在對學生教育過程中,教師千萬不能和家長不聞不見,缺少聯系交流,等到出現了問題再和家長取得聯系,商量對策,這樣的教育就顯得滯后,也非常被動,教育工作不能及時到位,學生也不能受到良好教育。
三、形式多樣,多多聯系
在學校和家庭的聯系過程中,學校要采用多種聯系形式,積極創設聯系的良機。教師可以采用最普遍的方式——家訪,通過這種形式,教師可以詳細了解到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學生在家里的表現,與家長充分交換意見。除此之外,學校、老師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一些家長會、報告會、座談會或者用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家長匯報學校教育教學的工作情況及工作計劃,向家長提出教育的具體要求,聽取家長的意見,同個別學生家長交流其子女的一些教育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盡量避免單純只請家長“校訪”來解決學生教育問題的唯一方式,而不去多方面、多途徑地了解情況,這樣的聯系形式太過于單向化,不能深入徹底地教育好學生。
四、全面交流,切勿一味批評
人們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在和家長交流時,也應以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學生,既要看到學生的不足,又要注意到他們的閃光點。教師在和家長的聯系中,應注意與家長全面交流學生在校、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把學生的優缺點、學習生活與思想品德客觀、真實地告訴對方。向家長反映問題時,不要只抓住學生的短處,一味地指責學生的缺點,批評學生的不是,而是要把學生的情況作全面客觀地分析,肯定他們的優點,正確對待他們的缺點,與家長一道找出教育學生的最佳途徑。而一味地批評學生,只會給家長難堪,只會讓家長片面地看到孩子的不足,從而使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內容、方式上進入歧途,給孩子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五、及時反饋,做好再次教育
就學生某一方面的教育問題,學校和家庭取得了聯系,采取了行動,但還要注意這并不是教育的終止,而是要做好再次聯系的準備。“學生犯了錯改正得怎么樣;學生對待學習的興趣是否依舊很高;小孩還內向嗎;下一步我們該怎樣去教育孩子”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再次聯系的內容。教師和家長把學生的情況相互及時反饋,學校和家庭才能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把握學生動態,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良性結合,其優點不勝枚舉。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