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吉林省啟動粳稻托市收購政策,粳稻主產區托市收購全線啟動,收購量快速增長,但跟去年收購進度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托市效果逐漸弱化。今年粳稻市場區域走勢差異較大,稻強米弱行情凸顯。
進入12月份,粳稻市場進入集中上市期,多元化主體入市收購,帶動價格穩步回升,普通粳稻主要受托市收購提振,價格基本穩定在托市價附近,優質粳稻更受市場歡迎,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優質優價特征比較明顯。由于南北方粳稻上市進度不同,區域行情差異較大。
黑龍江省:由于粳稻第一產量大省黑龍江托市收購啟動比較晚,再加上今年粳稻質量略差,前期收購價格整體偏低,后期隨著各庫點陸續開庫收購,貿易量入庫標準嚴格,優質優價特征比較明顯,進入12月份粳稻收購量逐步增加,帶動普通圓粒粳稻價格穩中回升。由于最低收購價下調,改種長粒稻的情況增多,長粒稻供應充足,再加上臨近年末,農戶還貸期臨近,售糧心態積極,價格相對持穩。據中華糧網監測,12月5日黑龍江佳木斯14%水分圓粒水稻收購價2940元/噸; 牡丹江市14%水分圓粒粳稻收購價2900元/噸;慶安14%水分圓粒粳稻收購價3000元/噸,均較上周持平。
吉林省:普通稻受托市收購帶動,價格相對持穩,超級稻水分下降較快,利于保存,農戶惜售心理增強,持糧待漲預期增加,帶動全省超級稻價格普遍小幅上漲。據監測,截止到12月5日,出米率67%、水分14.5%普通粳稻收購價榆樹、德惠、九臺、永吉、舒蘭、松原、磐石等地區約3000元/噸,較上周持平;出米率67%水分15%普通粳稻收購價梅河口、鎮賚地區2900~2950元/噸;較上周漲20元/噸;出米率66%水分14.5%超級稻收購價榆樹、德惠、九臺、永吉、舒蘭地區約3080~3140元/噸,磐石市、松原地區約3060~3120元/噸,梅河口、鎮賚地區約3040~3100元/噸,均較上周漲20元/噸。目前吉林省粳稻收購主體主要為益海嘉里等大型米企和部分國有企業以及小型米企,多元化主體積極入市收購,提振整個粳稻市場價格。
江蘇省:江蘇與安徽接壤地區諸如徐州等地有秈稻種植,近年來優質秈稻市場需求好,價格比較高,再加上粳稻最低收購價下調幅度較大影響,秈稻播種面積增加,擠占一部分粳稻種植面積,普通粳稻面積下降較多,優質粳稻面積穩中略增,因此2017年江蘇省粳稻播種面積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另外生長期受不利天氣影響,粳稻單產持平略減,出米率下降,今年粳稻出米率只有64%~66%,相比去年出米率為70%~72%。目前江蘇省普通粳稻收購價約2920~3000元/噸,優質粳稻收購價約3100~3160元/噸,由于市場上糧源偏少,農戶惜售心理加強,米企采購原糧比較困難,部分米企為維持生產開始到東北地區采購陳稻維持加工。
安徽省:安徽省秈稻和粳稻均有所種植,相比較粳稻種植面積偏少,貿易量也偏低。截止到12月5日全省粳稻平均收購價約2980元/噸,較上周漲40元/噸。其中合肥粳稻收購價2950~3000元/噸,蕪湖2800元/噸,馬鞍山2960元/噸。受托市收購政策帶動,粳稻價格整體保持穩定,但是由于今年粳稻質量普遍偏差,滿足托市收購需求的量偏低,多數地區市場主流收購價均在托市價下方運行。
隨著11月24日吉林省啟動托市收購,粳稻主產省托市收購工作已全線展開,收購進度逐步加快。國家糧食局發布的收購進度顯示,截至11月30日,黑龍江等7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粳稻1746萬噸,同比減少510萬噸,減幅22.61%。5日收購量從前期130萬噸左右的水平達到目前的325萬噸,收購趨勢變快,但政策性粳稻收購量卻大幅下滑。由于生長期受不利天氣影響,今年粳稻出米率下降嚴重,符合國標三等質量的糧源有限,再加上江蘇和黑龍江這兩大粳稻主產省托市收購啟動時間較上年偏晚2~3周,目前政策性收購量不足上年的一成,預計到2018年2月末粳稻集中收購結束時,收購量也難以超越去年水平,托市收購作用逐漸弱化,跟去年粳稻收購市場主要依賴托市收購主渠道相比,今年粳稻收購市場主體多元化,收購競爭也更加激烈。
分省看,黑龍江省11月8日開始啟動托市,第1批最低收購價稻谷委托收購資格庫點為373家,第2批為58家(12月1日發布);第3批為31家(目前還在公示期)。由于前期各庫點并未啟動收購或收購量較少,收購進度相對緩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11月20日,黑龍江省累計收購粳稻592.2萬噸,同比減少552.8萬噸,減幅48.28%。在粳稻主產省中吉林省粳稻托市啟動時間最晚,第1批最低收購價收儲庫點為167家。截止到12月3日,吉林省粳稻收購量約180萬噸左右,余糧440萬噸左右,余糧占吉林粳稻產量的比重約70%。據安徽省糧食局數據統計,截止到12 月4日,安徽省累計收購粳稻79.45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26.74萬噸,減幅25.18%。其中合肥、蕪湖和馬鞍山地區收購量相對較高,其他區域收購量略低。
當前米廠多采用新陳稻谷混合加工來降低生產成本,隨著新糧大量上市,原糧供給更加充足,米企開機率有所回升,終端大米供應量寬松。但是大米作為主要的口糧品種,剛性消費相對穩定,供需寬松的局面導致粳米價格持續偏弱運行。目前距離春節備貨高峰期還有1個月左右的時間,短期市場仍缺乏利好消息支撐,粳米價格整體上漲乏力。東北地區米廠開機率較高,短期大米供給量增加較多,再加上冬季運力緊張,大米外銷相對緩慢,區域消化能力有限,粳米價格穩中小幅下調。南方粳米上市量相對較少,價格略有上漲,粳米市場南強北弱趨勢明顯。
據中華糧網監測,截止到12月5日,黑龍江牡丹江普通圓粒粳米出廠價4200元/噸,較上周持平;北大荒米業圓粒粳米出廠價4400元/噸,較上周跌100元/噸;哈爾濱長粒粳米出廠價5000元/噸,齊齊哈爾長粒粳米出廠價4700元/噸,均較上周持平。吉林省普通圓粒米出廠價4200~4300元/噸,超級稻小粒米出廠價4360~4500元/噸,均較上周跌100元/噸;江蘇南京新港糧油食品市場蘇產特等粳米批發價4660元/噸,較上周漲20元/噸;蘇皖標一粳米批發價4560元/噸,較上周漲40元/噸;東北產標一粳米批發價5040元/噸,較上周漲20元/噸。
稻谷市場供給側改革政策持續推進,一是農業領域專家在多個場合提出加快推進最低收購價政策調整方案,明年粳稻最低收購價下調已成既定事實,重點在于調整幅度的問題,這個利空消息已經提前被市場消化;二是大米競價試點方案在東北持續推進,11月份經黑龍江省糧食局審核,一共有445家企業被納入黑龍江省參與稻谷委托加工競標加工企業名單,此政策從計劃落實到實施,推行速度相對較快,側面反映了國家改變現行政策性稻谷拍賣銷售方式,加快稻谷庫存消化速度的決心;三是近期在全國糧油系統同步進行“中國好糧油”品牌評選活動,各省紛紛評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糧油品牌,其中多個大米品牌入選,這對培養米企優質資源,提升行業競爭力大有幫助;四是今年在政策性稻谷拍賣上對超期存儲稻谷采取低價拍賣的方式,取了良好的去庫存效果,成交率大幅提升,后期托市結束后,若此政策能夠持續推進,且制定更具優勢的低廉拍賣底價,則能很大程度上緩解粳稻市場高庫存的現狀。
綜合來看,目前粳稻米市場稻強米弱、南強北弱的情況仍比較突出,后期隨著糧源的進一步消化,預計此情況能略有改善。可以預見的是,后期政策調整的節奏將逐漸加快,托市作用逐漸弱化,市場多元化發展才是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