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娟 李 健
國研中心2017年省區市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召開經濟轉型開啟下半程
趙海娟 李 健
6月2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每年一度的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2017年省區市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在貴州貴陽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作經濟形勢分析報告。
本次會議主要任務是對今年上半年全國及地方經濟形勢進行綜合分析,對下半年經濟走勢提出研判和建議。
李偉在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中全面深入分析了當前全國經濟形勢的總體情況,呈現的積極變化以及經濟復蘇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并對全年經濟形勢作出研判。
李偉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延續復蘇態勢,主要經濟體需求回升,市場預期改善,我國經濟步入中高速穩定增長的有利條件仍在增加,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一定進展,企業利潤有所改善,出口明顯止降回升,部分增長困難的區域增速回正。同時,國際上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抬頭,增大了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主要經濟體逐步退出寬松貨幣政策觸發全球資產重新配置和資本市場動蕩,可能影響全球復蘇步伐。國內經濟也面臨金融去杠桿和強監管,房地產市場調整等方面的影響,短期內有一定回調壓力。綜合判斷,今年全年經濟增速有望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下半年經濟增速可能會小幅放緩,今年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有把握的。
圍繞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七大熱點問題,李偉進行了深入闡述。
第一,關于美國政策新動向和國際經濟走勢。
李偉表示,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國際環境出現了一些向好變化,沒有出現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大事件,人們的擔憂有所減輕。近期,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經濟展望中,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再次上調0.1個百分點至3.5%,全球貿易增速預計回升到4%附近,有望自2012年以來首次超過GDP增速。
李偉同時強調,當前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恐怖主義和地緣政治動蕩的不確定性并沒有消除,我們需要繼續做好評估,制訂好預案,作出有理有節的應對。
第二,關于我國產業重組與產業升級。
李偉說,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一系列的困難。近兩年來,通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傳統行業內部優勝劣汰、新舊動能轉換在加快,企業效益出現明顯改善。一是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取得進展,為重化工行業調結構贏得了時間。二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和新興產業快速成長。今年一季度,第三產業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的支撐作用有所提升,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較快,新技術行業保持快速增長。三是產業內部優勝劣汰加快,優勢企業市場份額逐步提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通過引入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實現傳統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優化,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四是創新投入不斷加大,創新能力邁向新臺階。五是實體經濟效益不斷改善。工業增速企穩并略有反彈;企業利潤率回升,虧損面下降;實體經濟杠桿率下降。
第三,關于金融去杠桿、強監管與服務實體經濟的關系。
李偉強調三個觀點。一是金融去杠桿和強監管是為了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二是金融去杠桿和強監管需要加強各方統籌協調。三是金融去杠桿和強監管也需要地方的積極配合。
第四,關于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和新特點。
李偉表示,首先,空間布局新戰略正助力區域經濟轉型。其次,“一帶一路”為中西部參與全球分工提供新機遇。最后,要在分化中積極應對區域發展挑戰。要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還需應對經濟轉型持久戰的挑戰。
第五,關于房地產調控成效和構建長效機制。
李偉認為,我國新一輪房地產調控取得積極成效。隨著嚴厲限購限貸政策效應的逐步釋放,房地產銷售增速回落,大中城市房價快速上升的勢頭受到抑制,房地產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庫存水平繼續下降。
李偉說,我國房地產進入總量平衡、結構調整的階段,總量供給不足問題基本消除,但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日益突出。預計下半年房屋銷售增速將進一步回落,政策上要避免繼續通過穩房地產投資來穩增長,工作的重點要放到促進結構調整優化上來。要著力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第六,關于促進農民增收和落實扶貧攻堅。
李偉認為,目前,農民增收潛力沒有完全得到釋放,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糧食高庫存拖累農民收入增長。玉米、水稻庫存持續高位,小麥庫存增長,將對農民收入造成重大影響。二是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速放緩。這是由于近兩年經濟增速放緩,就業結構調整,農民工就業受到影響。三是農民財產性凈收入增長依然緩慢。
李偉強調,當前,亟須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工作主線,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重點,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進供給升級、提質增效、農民增收,鞏固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一是加快糧食去庫存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既要推進市場化改革、降低庫存,也要保護農民利益,避免打擊農民種口糧的積極性。二是提高工資性收入,支撐農民收入增長。要認真研究農民工在就業、收入、培訓、技能提升等方面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新挑戰,妥善采取應對措施。三是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凈收入。及時總結和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土地改革三項試點經驗,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資產流動,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加大扶貧攻堅投入力度,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第七,關于今年上半年和全年經濟走勢的研判。
李偉說,今年二季度,隨著房地產調控和金融去杠桿效應顯現,疊加庫存回補力度減弱,內需面臨一定回調壓力,經濟運行中出現一些新的變化:產出增速小幅放緩,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和利潤增速沖高回落,民間投資回升動力偏弱,補庫存拉動力量逐步走弱。
從中長期角度看,這次增速回調的性質是在中高速增長階段附近的短周期調整,回調幅度較為有限。一是中國經濟進入了轉型下半程,經濟增速在新的中高速平臺企穩的可能性較大。二是從設備投資周期看,制造業產能擴張的潛在水平約為5%。國際經驗表明,伴隨著經濟增速下降,制造業設備投資增速會持續回落,甚至出現短期負增長,之后逐步在5%左右的區間穩定下來,經濟增速也隨之基本企穩。目前,我國制造業投資已經處于這一區間內。三是外部經濟周期回升有利于中國經濟企穩。
李偉強調,經濟運行總體趨穩,并不意味著經濟增速始終穩定在某一個具體的水平上,經濟增速將圍繞相對穩定的中樞上下小幅波動。當前,我國經濟轉入持續中高速增長階段的基礎尚不穩固,還需爭取更多有利條件,政策著力點要突出增強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后勁。今后要深化降成本舉措,防范地方過度加杠桿,同時還要在風險處置過程中加強政策協調。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保持戰略定力,完善宏觀調控和審慎管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管控風險,提升開放水平,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興部門與傳統部門融合,促進生產率持續回升,保持經濟運行平穩健康。
與會代表分三個小組進行了討論。來自全國各省區市的與會代表結合本地區發展實際以及當前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研討,并提出了不少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