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功晶
惠山:錫城風流一肩挑
申功晶
走南闖北的乾隆爺第一次下江南,盛贊江蘇無錫惠山“甚合朕意,可稱為江南第一也”!
惠山,位于“長三角”腹地的江蘇無錫西郊,東接蘇滬,南瀕太湖,西鄰寧常,北臨長江,是當年泰伯奔吳的發源地,亦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有“江南第一園林”寄暢園、“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江南最勝叢林”惠山寺、“露天博物館”惠山古鎮,江南的山水、祠堂的群落、名泉和古剎,衍生出了惠山園林文化、二泉茶酒文化、譜牒宗祠文化、惠山泥人文化……
惠山共有九個山隴,如游龍盤旋,故稱九龍山。山勢平坦開闊,林間草木幽深,山泉星羅棋布。南北朝時,皇家重佛,僧人相中了這塊寶地福田開廟建寺,是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明代中葉,造園之風盛行江南,“土豪”們紛紛在惠山之麓起造山居別墅,一時竟然形成“環惠山而園者,若棋布然”的園林群落格局。正德年間,北宋著名詞人秦觀后裔秦金購得惠山寺僧舍,壘山鑿池,移花植木,擴建別墅,秦氏后裔里頭有一個叫秦耀的子孫,解職回鄉,因官場失意,抑郁煩悶,故學了北宋醉翁歐陽修“寄情于山水之間”,借王羲之“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詩句,給園子取名為寄暢園。
走南闖北的乾隆爺算得上一枚資深驢友,他老人家第一次下江南,前腳到揚州,嫌其“繁華,而無真山水”,后腳至鎮江,不滿“鎮江有金山,然有戒心”,唯獨到了無錫惠山,盛贊“甚合朕意,可稱為江南第一也”!既然來了江南第一山,當然免不了去山上的江南第一名園——寄暢園,他聽得八音澗內泉水潺潺、叮咚作響,似若“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回蕩山間,頓時心曠神怡,龍心大悅,揮毫書寫下“玉戛金摐”四個大字;他踱步錦匯漪,七星橋、涵碧亭、嘉樹堂、知魚檻……臺榭廊靠、奇石山木如一幅天然山水長卷徐徐平鋪開來,倒映碧池中,果不負“錦匯”之譽。
知魚檻三面臨水,憑欄倚瞰,魚群翔游倏忽、飄逸自如,昔莊子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精通漢學的乾隆,想來對這些掌故爛熟于胸,自然頗諳其中古趣雅意。寄暢園古木眾多,百歲高齡之老樹并不鮮見,且枝繁葉茂,濃蔭四合,實是一個消夏小憩的好去處。
惠山的泉,甘甜可口,據說當年,茶圣陸羽嘗遍天下名泉,認定廬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次之,自此“天下第二泉”就美名揚天下了。唐朝宰相李德裕喝過之后,竟派人專程將二泉水不遠千里,運送長安。到了宋朝徽宗時,更將二泉水列為貢品,月進百壇。品茗高手乾隆爺怎么會放過清涼甘洌的第二泉呢。試想,烈日當頭,他老人家安坐在巨樟石條凳上,有人送上冰水,那是何等愜意!如果說茶圣將惠山二泉水推向全國,那么,瞎子阿炳一曲《二泉映月》則讓它走向了世界。
乾隆返京后,對寄暢園念念不忘,乃至在頤和園中拷貝了惠山園、玉泉山、竹爐山房、鳳凰墩……形成“惠山九龍”縮影,治理國事之余,抽空到此小憩,以慰相思之苦。甚至在他退位后,仍對惠山寄暢園魂牽夢縈,作詩多首。
走在惠山腳下的古鎮上,你會被那些密集遍布的觀音兜、馬頭墻、風火墻屋脊等所吸引,這座有“露天博物館”之稱的古鎮,從唐代至民國共有各類祠堂118座,供祭著80個姓氏、180位名人,有以吳地始祖至德泰伯祠、戰國楚相春申君大王廟、五代吳越國王錢武肅王祠為尊的君王祠,還有以張柬之、司馬光、范仲淹、李綱為主的宰相祠堂九處,另有尚書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撫祠、名人祠等。

“江南第一園林”寄暢園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一座座祠堂風格迥異,有白墻烏瓦、飛檐斗拱的中式建筑,有琉璃點綴的西洋建筑。其中,年代最為久遠的要數華孝子祠。東晉大孝子華寶遵父言終身不冠不娶,朝廷為表彰他的孝行,即改宅為祠,主建筑“享堂”三間六架的歇山頂,內壁嵌三十五方明清碑刻;等級最高的是理學開山鼻祖周濂溪夫子祠,就是《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該祠是惠山祠堂群中唯一的皇帝來過兩次并賜匾題字的祠堂;最具威儀的當屬張巡張中丞廟祠,前庭石獅雄踞,有儀門、戲臺,兩側有觀樓,正殿坐張巡、許遠神像。安史之亂時,張巡、許遠血戰睢陽,遏賊南犯,壯烈殉國,南宋辟祠以祀;最為矚目的是中西合璧的楊藕芳祠。楊藕芳與兄一起籌辦了無錫第一家民辦工商實業——業勤紗廠,算得上近代民族工商業的先驅之一。由于深受洋務思潮影響,他的祠堂建筑風格透著濃郁的中西合璧風味。從外觀看,暗紅磚墻結構、圓弧形劵門拱頂,頗具西洋建筑印記。入得院內,磚砌木造的廊柱屋頂,又是一座有中國特色的四合院建筑;最為隱匿的祠堂坐落在古鎮下河塘寶善橋南逸,是晚清名將李鶴章紀念祠堂。這座祠堂前院是徽派特色建筑“李公祠”,后園則是一方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袖珍園林,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假山古樹、亭臺樓閣……一座宅邸,兩種建筑風格,在江南也算是罕見了。
在茫茫古祠堂群中穿行,從門廊而入,穿過庭院,看到了照壁,以為已是祠堂全部,孰料繞過照壁,居然別有洞天,還有正殿、享堂、花園……從最近的出口出門,發現自己已經頭暈目眩,迷失在這重重“祠堂博物館”中,每一塊牌匾,每一間古宅,都有著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想當年,能在這塊寸土寸金、炙手可熱的黃金地皮上獲得一席之地,已然是很多名門望族渴求的無上榮耀了。

惠山古鎮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有了祠堂,便有了守護祠堂的祠丁,當年惠山祠丁逾百戶,然祠丁收入十分微薄。為了維持一家生計,貼補家用,祠丁們挖取惠山東北坡山腳下的黑泥制作泥人出售。黑泥細膩柔軟、彎而不斷、干而不裂,是用來“捏塑”的上等材料,捏出的泥人造型飽滿、線條流暢、色澤鮮艷、情趣盎然,曾被作為貢品獻入宮廷。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惠山泥阿?!保⒏C鏉M如月,兩腦際梳抓髻,耳大垂肩,那憨態可掬的模樣,十分惹人喜愛?,F在,阿福、阿喜這一對童男童女已經成為無錫的城市吉祥物。
惠山古鎮美食琳瑯滿目,見之令人垂涎欲滴,無錫小籠包是“食肉動物”們不可錯過的佳肴。當年,乾隆御駕從黃埠墩換乘到惠山老街,品嘗了當地的小籠包,贊不絕口,乃至百年老字號的秦園小籠包名氣很響。小籠包皮薄鹵多,當熱氣騰騰的小籠包端到面前,最好的吃法是倒入少許香醋、嫩姜絲佐料在一個小碟中,然后用筷子輕輕夾起小籠包移入淺碟,先在薄如蟬翼的皮上咬一個小口,一吮滿口鹵。倘若在秋冬,餡心中摻入熬熟的蟹黃油,味道更為鮮美。惠山油酥頗受老無錫歡迎,因形似寺廟內“四大金剛”肚臍,因此又有“金剛肚臍”之稱。它選用上等白面粉加純素油拌和,再釀進芝麻、果仁、瓜絲等原料做餡烘制而成,色澤金黃,酥松香甜,有甜有咸。梅花糕也是無錫風味小吃,糕呈金黃色,狀如梅花,松軟可口,有鮮肉、豆沙、芝麻、菜豬油四色餡心。玉蘭餅聽起來名字挺秀氣,其實就是煎炸的大肉湯圓,外皮金黃香脆、內里軟糯,殺傷力極強,伴隨“咔嚓”清脆一聲,糯米在嘴里融化開來,隨之是濃郁的肉香,吃起來要格外小心,里面的肉汁會隨時飛濺到你臉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