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急于擺脫身上的標簽:耐克創始人之子。進入動畫的世界后才發現,要不要超越父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成為自己
特拉維斯·奈特12歲時第一次來中國。那時是跟隨父親出差,他的父親菲爾·奈特年輕時是一名長跑運動員,后來創建了著名的運動品牌耐克。“耐克創始人之子”,成了特拉維斯年輕時被提及最多的標簽。
年少叛逆時的特拉維斯放棄進入斯坦福大學,想成為一名說唱歌手。他的新專輯一出,銷量很快超過了十萬張。隨后他卻發現,這些銷量幾乎都是他的父親貢獻的。于是他退出了音樂圈,重回大學。畢業后隱瞞身份進入了一家動畫公司實習,從跑腿打雜開始接觸定格動畫的世界。隨后,他發現自己找到了真正熱愛的事業。
2005年,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特拉維斯實習的這家動畫公司瀕臨破產。父親菲爾·奈特決定投資10億美元,特拉維斯接手了這家公司,更名為現在的“萊卡工作室”。至此,他除了是首席動畫師,也成為了掌舵的CEO。萊卡工作室專注于定格動畫,這是一個極其耗費時間精力的領域。工作室成立12年,目前制作出了五部作品,包括蒂姆·伯頓經手的《僵尸新娘》,以及《鬼媽媽》《通靈男孩諾曼》《盒子怪》。
三十多年后,特拉維斯·奈特第二次來到中國,帶著工作室的第五部定格動畫《魔弦傳說》。這部作品花了五年的時間制作,也是工作室第一次將故事背景放置在東方語境下。101分鐘的時長,已經是迄今為止最長的原創定格動畫。由于制作精細,每個萊卡動畫師平均每周也只能完成3.31秒的素材。為了在定格動畫中將人物的面部表情表現得更加傳神,僅僅是主人公久保的嘴部表情就有11007個,眉毛表情3789個,共計23187個面部表情。正如該片在上海首場活動的主辦方——德美藝嘉的CEO董藝所說,在這些數字的背后,隱藏的是一門時間的藝術,特拉維斯有著追求極致的精神。
在見面會上被問及這部電影的初衷,他說,喜歡講故事的母親帶他進入了奇幻世界,見識多廣的父親則帶他認識了東方文化,于是他把兩者融合到了這部電影中,誕生了這則關于愛與成長的故事。“久保就是我,猴子就是我媽媽,甲殼蟲就是我爸爸。”從年少叛逆時拼命想要證明自己,再到進入定格動畫的世界里潛心鉆研,以最大的耐心去孵化這門時間的藝術,對特拉維斯而言,要不要超越父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成為自己。
愛與原諒比暴力更有力量
人物周刊:《魔弦傳說》的故事背景設置在了東方,作為一個美國人來講述東方故事,你如何看待這里面的文化差異?
確實是有不少文化間的差異,我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想要理解它的文化歷史和傳統根源。我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親來到亞洲,甚至在我出生以前,我的家庭就深受亞洲文化的影響。我特別想向東方的哲學致敬。有很多西方的電影都采用暴力和復仇,來對抗自己的敵人。受到佛教和東方哲學的影響,我更愿意采用的主題是愛與原諒,這些都比暴力更有力量。
人物周刊:電影里久保的角色有創作原型嗎?
沒有,這部電影里只有一個角色是有創作原型的,那就是外公的形象是參考《星球大戰》里的彼得·庫辛,其他的形象都是我們原創的。
人物周刊:《魔弦傳說》提名了金球獎,并入圍了動畫領域最高榮譽的安妮獎,提名了十個獎項之多,想請問你如何看待獎項?
電影最美妙的部分,是你可以通過講故事來連接人與人,讓大家能受到啟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看到很多人喜歡我們的電影,我們會感到很值得。我們不是迪士尼那種規模的跨國公司,對萊卡這樣比較小的工作室來說,當我們從獎項上發現自己能與它們相媲美的時候,對我們來說也是種鼓勵。
人物周刊:從安妮獎的那十項入圍可以看出,是對萊卡工作室從內容主題到制作技術的全面肯定,聽說萊卡工作室為這部電影還做出了新的發明。
昨天,美國服裝設計工會獎提名出來了,我們的電影很榮幸入圍了,這是第一次有動畫電影提名這個服裝設計類的獎項,也反映出萊卡的制作精良。我們結合了藝術、手工和技術。在制作定格動畫的過程中,我們既熱愛手工制作的部分,也非常注重技術的部分。去年,萊卡工作室獲得了奧斯卡科學與工程獎。過去在定格動畫的制作中,需要替換模型的整個頭部才能替換表情,而我們這次在制作中使用3D快速成像技術,用3D打印來制作模型面部的上下部分,它就像一個小的面具,每到要替換表情的時候,我們就把面具摘下來,將3D打印的新面具替換上去。這也是定格動畫的一個技術革新。
人物周刊:我發現萊卡工作室每次的配音陣容都很強大,基本上都會請到好萊塢的名演員。
電影最主要的是看和聽。有很多演員演技很好,但聲音就不一定了。動畫電影需要聲音表現力強的演員。在配音的過程中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是錄制馬修·麥康納的部分,那一段需要他表現出很疲勞、聲嘶力竭的感覺,那時候他遲遲沒有錄到位,然后他就消失了一會,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最后我們發現他在錄音棚的下面做俯臥撐。我從來沒見過有哪個人可以做那么多的俯臥撐。后來他回到錄音棚,順利地錄完了這段。這個事情反映了兩點:一是好的演員知道如何合理地運用自己的身體,去呈現出好的表演;二是馬修·麥康納在炫耀自己能做那么多個俯臥撐!
找到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人物周刊:你最喜歡的動畫導演或電影導演是誰?
有很多導演的作品啟發了我,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斯皮爾伯格。我人生中第一次在電影院里流淚,就是看他的《E.T.》。那時候我才八歲,它讓我見識到了電影的力量。有趣的是,當你受到了一個導演的啟發,你就會去找又是誰啟發了他。于是我開始接觸到黑澤明、大衛·林奇的作品。接下來我又了解到宮崎駿、張藝謀和王家衛,我把從他們電影中得到的啟發融入我的創作之中。
人物周刊:是怎樣的一個契機,讓你決定從事動畫行業?
在我還小的時候,我的父親就給我很多的建議,其中一條對我影響最大,他說:不要去尋找一份工作,不要去尋找一份職業,而是去找到你的使命,找到對你來說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對我父親來說,他著迷的是運動。但我對運動沒有那么大的熱情,當我接觸到講故事、拍電影,尤其是制作動畫,我發現了那種激情。我花了20年的時間,去把動畫變為我的事業。當我覺得有那么多故事可以去講述,我希望馬上就開始投入去做,我覺得我的使命才剛剛開始。
人物周刊:我知道很多媒體都會問起你的父親,關于這點,我只有一個問題想問,就是作為一個觀眾、一個父親,他如何評價你的動畫?
我的父親是為我感到驕傲的。我在做的事情,和他完完全全是不同的。但我們的共同點是,我們都對自己的事業非常有熱情,我們都希望給人們帶來更多激勵。每當我家人要看我的電影時,我都非常緊張。我的電影包含了我的人生經驗,我與父母的關系,我與子女的關系,所以當我把這些呈現在銀幕上,如果我的家人能感動愉悅,對我來說真的是一種認可。
人物周刊:從事這個行業這么多年,有沒有遇到什么很困難的節點?
全都很困難。我們選擇了定格動畫,就是選擇了一條不容易走的路。它非常的有挑戰,但同時也很有樂趣。試想一下,當你從零開始創造,你在制作一個迷你的世界,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宇宙。毫無疑問,它很難,但也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