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海蓉
編 者 按
編者幼時住在農村,每家每戶都會飼養好幾種家禽,無論是待其長大了去市場賣掉補貼家用,還是逢年過節留著自家吃,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同時在飼養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不小的樂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雞。
年幼的我,一大趣事就是蹲在雞窩旁看雞下蛋,待其下蛋完畢離開后,便迫不及待地伸出我胖乎乎的小手,小心翼翼地從雞窩中掏出還熱乎乎的雞蛋,像獻寶似的一路小跑遞到奶奶手中。這時奶奶就會獎賞地摸摸我的頭發說:“丫頭真乖,一天煮一個給我大寶貝孫女吃。”
現如今,雞肉、雞蛋在百姓的生活中唾手可得,是一種老少咸宜、做法百變的美味肉食食材。丁酉雞年伊始,編輯部向您推薦一組稿件,暢談“酉雞趣話”,從雞肉到雞湯、由鳳爪到尖翅,逐一說說它們的美味與營養。
對于越來越注重養生的都市人而言,大家會愿意花“大價錢”購買“散養土雞”,覺得不僅口感好,含有的營養物質也多。不過,這“散養”究竟是什么樣的飼養模式?普通農戶養在家里的雞,也可以在自家院子里溜達,那算不算是“散養”呢?“散養雞”在營養上的確“高雞一頭”嗎?我們今天就來全方位地剖析一番。
散養土雞是以未經雜交的純種土雞苗進行育種,有面積較大的林地、果園等作為散養生活區域,食物中不能添加任何生長素、激素,生長周期較長的品種。而個體農戶的家養雞對于雞的品種沒有要求,雞苗較便宜,雞的活動空間有限,生長周期較短。
生活環境
散養土雞一般數量比較多,集中在山坡上、野林中或者果園里活動,飼養的密度較家雞要低,大部分時間需要自己去尋找食物和水,攝取的食物多是原生態的植物、蟲子等,飲用的多為林間泉水,沒有任何添加劑,平時活動為尋食、爭斗、奔跑,運動量比家雞大很多。因為土雞長期放養于野外,接觸病原體的幾率增高,所以一般會更加注重疾病預防,例如定期的疫苗接種和預防禽流感,并且還要保證大環境的消毒及防病。
飼養雞生活在比較舒適的環境中,有可以遮風避雨的溫暖雞窩,吃的是按時按量準備好的飼料,隨時供應水,沒事兒出去溜溜彎,早睡早起,生病了給喂藥,得了瘟疫就打針。
外貌內在
散養土雞的個頭相對小巧玲瓏,雞冠也偏小,身軀緊實,肌肉健壯,羽毛鮮亮有光澤,色彩各異;公雞的尾巴是鐮刀狀,母雞尾巴向上翹起;皮膚薄,毛孔緊致,呈網狀排列,腳掌底部有層厚厚的繭,皮膚光潔度較好,皮下脂肪分布均勻,沒有淋巴;因為經常覓食喙很尖銳,會啄人;食囊比家雞要大;土雞運動得多,因而雞肫又大又厚,切開里面有沙子,可以輔助消化食物;土雞看起來精神十足,行動靈敏,還會飛;散養周期比較長,一般6個月左右才能成年,成年的母雞體重為1.5公斤左右,公雞體重為2.5公斤左右;年產蛋量較低,一般開產日齡為150~180日齡,一年只能產蛋100~130枚。
飼養家雞的雞頭和身軀肥大笨拙,皮厚、松弛;雞爪很粗;毛孔比較粗大,膚色偏白,光潔度比較差;羽毛顏色單一,又松又少;雞冠小且無血色;小腿一般沒有羽毛;飼養雞為了防止小雞間互相傷害和啄人,一般都會斷喙;腳又大又肥,還比較嬌嫩;家雞沒有挨餓的可能,食囊不需要來貯存食物,所以普遍比較小;家雞比較容易抓捕,一般不會飛;成熟年齡是4~6個月,但事實上一般養到40~90天,就已經拿去售賣了;成年的情況下,母雞有4.5公斤左右,公雞能達到3公斤左右。
售賣價格
現在市面上土雞的價格要比家雞貴上好多倍,也會隨著市場走向、季節等因素有所波動。家雞每公斤大約16元錢左右。散養土雞每公斤大約100元錢左右,當然還有更貴的。很多商家為了牟取暴利,謊稱自己的家養雞是正宗野生土雞,高價向外出售,消費者們一定要擦亮雙眼,根據本文所說的外貌特征加以辨別。
營養價值
雞肉屬于白肉,和豬肉、牛肉等紅肉相比,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質肉類,雞肉的脂肪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雞肉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也是磷、鐵、銅和鋅的良好來源,并且富含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K等營養素。雞肉的消化率高,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雞肉還可以促進大腦發育,降低人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有補腎益氣的效果。
土雞與一般的飼養家雞相比,由于生活環境和飼養方式的不同,其肉質結構和營養比例更加合理;氨基酸種類更加豐富;土雞體內還含有鈣、硫等多種微量元素;土雞的運動量大,雞肉的肌間脂肪沉淀得更加均勻;雞皮中富含更加豐富的膠質蛋白。
肉質風味
土雞生長慢,運動多,肉質比較發達,摸上去結實有彈性,并且肌肉纖維比較細密,肉質鮮嫩,骨頭較硬,基本上沒有幼骨。成年土雞的體內有大量金黃色脂肪。土雞做湯,即使不加入任何調味品,都能滿室飄香,湯汁透明澄清,有金黃色的雞油凝聚在湯汁表面,品嘗雞肉可感到肉質緊致有彈性,味道甜美鮮嫩。
家雞生長得快,所以肉質比較毛糙,肌肉纖維較粗,雞肉肥厚不結實。飼養家雞一般出售的時候還未成年,所以體內只有少量的淡黃色或發白的脂肪。家雞煲湯沒有濃郁的香味,鮮味不足,湯汁較為渾濁,表面無金黃色雞油漂浮。雞胸肉、雞爪、雞翅等,除了口感以及營養稍稍遜色于土雞之外,基本沒有太大的不同。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土雞一般是農場大面積養殖,比家雞養殖數量多,養殖要求也更加嚴謹科學,大部分的農場都會聘請專業人員來喂養,以保證市場效益。
從營養的角度來說,土雞的綜合營養價值確實要高于飼養家雞,比較適合病人、老人、體弱多病者用以滋補食療,對于營養不良、體寒怕冷、月經不調、貧血氣虛、疲勞無力等癥狀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普通人一星期喝一兩次雞湯,能增強免疫力,強身健體,調理生息,但是不宜太頻繁。而飼養家雞在市場上價格適中,我們一般家庭日常吃的話買普通的家雞就足夠了,也可以攝取到豐富的營養。
另外有以下幾種疾病的人群須謹慎喝雞湯:如淺表性胃炎、膽囊炎、膽石癥、高脂血癥、腎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癥和脂肪肝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