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Lee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在逐年遞增,尤其對于絕經后的婦女,由于內分泌的變化、骨密度急劇下降,再加之營養不均衡、生活方式改變等多方面因素,導致她們患骨質疏松癥的幾率遠遠大于男性。而且有研究表明,隨著年齡增加,體重越輕,患骨質疏松的風險越大,因此,絕經后婦女“胖點”或許更有福。
什么是骨質疏松癥?
骨骼好比一幢房子,房子中含有兩種最主要的細胞——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破骨細胞負責將房子陳舊的地方拆掉,隨后,成骨細胞將被拆除的部分重新修建,就這樣,兩者的作用維持著微妙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破骨細胞“拆”得過快,成骨細胞“建”得太慢,骨質就會“入不敷出”,骨量就會減少,從而發生骨質疏松。
但是,很多患了骨質疏松癥的絕經后女性覺得不痛不癢,所以并沒有太多關注。骨質疏松看似不可怕,但是一旦摔倒,就會導致骨質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會令病人長期臥床、不能獨立行走,導致機能減退、心情郁悶,繼而引發其他病變并且危及生命。
為什么絕經后婦女易患骨質疏松?
1.營養不良導致體重過輕
很多絕經后婦女為了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往往飲食比較清淡,刻意限制動物性食物的攝入,加之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減退,最終導致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在誘發骨質疏松及骨折的眾多原因中,低體重(BMI<19kg/m2)就是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危險因素。
2.骨鈣丟失、骨密度降低
人體內99%的鈣都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而骨骼中鈣的含量越少,患骨質疏松的風險就越大。人在35歲時骨鈣達到峰值,隨后就會下降。對于女性而言,一生中的各個階段丟失的鈣都比男性多,如月經期、妊娠期、分娩期以及更年期等都會丟失一部分鈣,這就會影響骨密度和骨鈣,所以年紀大的女性更易患上骨質疏松癥。
3.雌激素減少
更年期的女性雌激素分泌減少。雌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細胞,也就是說,雌激素不足就會增強破骨細胞“拆房子”的能力,加大骨質疏松的發病風險。
保持健康體重,防止骨折發生
1.補鈣
雖然我國膳食結構中動物性食物的消費在不斷上升,但奶制品攝入仍然不足,而奶制品是補鈣的最佳來源。因此建議絕經后婦女每天攝入300~500克奶制品。對于使用鈣劑的女性,且每日只服用一次的,建議在晚上睡前服用,這是補鈣的最佳時間。
2.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很好地促進鈣的吸收,但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并不豐富,因而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很好的方式。注意不要在室內隔著玻璃或者涂抹防曬霜曬太陽,這會阻擋紫外線,達不到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目的。
3.補充優質蛋白質
絕經后女性為防止體重過輕,可以通過補充優質蛋白質來增加肌肉組織,增強體質。往往被這類女性刻意拒絕食用的瘦肉、雞蛋、魚等動物性食物正是優質蛋白質的最佳來源。
此外,在補充蛋白質的同時也要適量進行抗阻運動,增強骨骼韌性,防止摔倒所導致的骨折。如雙手舉起重物、仰臥起坐等較簡單的拉伸運動就非常適合絕經后女性。美國運動醫學會一直推薦中老年人從事抗阻訓練時采用2~3組練習,可以有效地改善他們的肌肉功能。當然,這個也要根據自身條件量力而行。
最后,祝愿所有絕經后女性遠離骨折煩惱,健康與福氣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