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紅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智慧閱讀;智慧館員;智慧讀者
摘要:文章介紹了圖書館涉及的新技術,從圖書館的智慧資源建設、智能閱讀推廣技術、智慧館員和智慧讀者培訓四個方面介紹了智慧圖書館的關鍵技術與閱讀推廣的結合。
中圖分類號:G25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1-0013-03
1高校閱讀推廣現狀
筆者對“985”高校圖書館網站進行調研,調研數據截至2016年6月。調研內容為微信公眾號(包括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圖書館APP(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微電影比賽、真人圖書館、移動圖書館、MOOCs等新手段在閱讀推廣中的運用。
2智慧圖書館的關鍵技術與閱讀推廣的結合
智慧圖書館應該表現為互連、高效、便利的圖書館。筆者認為智慧圖書館主要是指運用計算機技術、物聯網技術、3D技術、可視化技術等將圖書館實體虛擬化,讀者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iPad、手機或可穿戴設備對圖書館的資源進行定位與獲取,并與圖書館進行互動交流的新型圖書館模式。
2.1物聯網和RFID技術
要想對物聯網全程中的物品進行定位和感知,無線射頻技術(RFID)是關鍵,是圖書館智能化的基礎。RFID技術在智慧圖書館中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①實現圖書資源的精準定位。圖書館最基本的任務就是組織資源并快速地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傳統的圖書館信息組織方式是分類法,館員也只能按照大類進行排序和檢索,無法精準到每一本書。圖書館開架流通所造成的亂架率一直居高不下,RFID技術就是將圖書信息植入標簽粘貼在圖書上,在圖書系統中鍵入書名就可以準確快速地對圖書進行定位,可以有效解決亂架問題,節省人力和物力,同時也能防止圖書失竊。②閱覽座位定位與管理。將RFID標簽植入座椅,通過館內覆蓋的無線網絡將座椅是否空閑的信息發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會以圖像的形式呈現在館內顯示屏上,讀者可以使用手機等無線設備進行查閱和預約具體的書架與時間段,逾期將取消預約并對違規讀者實行一定的懲罰措施,如減少借閱數量、限制預約等,這種做法可以有效解決圖書館的占位問題,提高閱覽座位的利用率。③RFID技術可以促進實現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有效距離為10cm),可以便捷地實現短距離的資源分享。④RFID技術還可以運用于圖書館的照明、通風、防火和安全認證,全面提升圖書館的智能化與可視化程度。
2.2SoLoMo技術及理念
社交化服務模型(SoLoMo)的三個關鍵詞是Social(社交)、Local(本地)和Mobile(移動),是由美國專家John Doerr提出來的,為智慧圖書館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模式。其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①社交化。即將讀者、數據商、圖書館、社交軟件和移動服務商緊密聯系在一起,抽取讀者閱讀的元數據,以相同的興趣愛好建立虛擬社區,利用社交網絡將圖書館嵌入讀者生活。②本地化。借助位置服務,為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讀者組建社區,方便讀者交流、獲取信息及開展相關興趣活動,并使用WiFi、ZigBee等技術對讀者進行定位和推送。③移動化。該理念主要是保證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獲取感興趣的信息,將閱讀習慣滲入日常生活,讓讀者能夠隨時隨地使用圖書館。
2.33D技術
3D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畫面的立體感和逼真度,嵌入3D人工智能能將圖書館變成可以與之互動的虛擬物。但是營造逼真的虛擬環境成本太高,圖書館前期應該搭建一個專門用于虛擬演示的空間,后期可持續建設。讀者通過預約的方式對3D圖書館進行預約體驗。目前,部分高校圖書館已經將3D技術運用到圖書館虛擬導航與定位,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和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的3D打印體驗。
2.4SAAS系統
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SAAS),也叫軟件運營,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提供軟件服務的應用模式。軟件是圖書館開展業務的核心,圖書館軟件開發的傳統模式是自主開發或者直接購買,后期的維護和使用會持續增加成本,加大圖書館的負擔。而SAAS系統相當于一個軟件提供廠商,圖書館依據自身的需求向廠商訂購軟件服務,廠商將研發成功的軟件與數據庫統一部署在服務器上,用戶只需要通過互聯網連接到服務器便可使用該軟件,軟件由廠商負責維護。筆者認為,圖書館可以采用SAAS軟件開發模式,尤其是以圖書館聯盟的方式進行群租用,這樣不僅降低了圖書館的租賃費用,還利用聯盟共生的方式推進了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提高圖書館新技術的共享,實現共同發展。
2.5數據挖掘技術
數據挖掘的產生源于大數據時代,其可以實現圖書館的智慧洞察。圖書館的數據資源類型豐富,有知識資源、讀者信息、節約記錄、業務工作信息、用戶行為、檢索方式、存儲方式等數據信息,包含結構化、半結構化及非結構化的信息。數據挖掘對智慧圖書館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智慧信息推送。傳統的信息推送是圖書館將新書目用電子郵件推送給用戶,而智能信息推送應該包含“用戶可定制信息的推送”及“相同偏好用戶群的推送”兩種推送模式。讀者用自己的個人信息注冊圖書館賬號,學歷、性別、年齡、檢索歷史、借閱情況等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信息都會被記錄,圖書館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挖掘,判斷用戶偏好,當有滿足用戶偏好的書目上新書或者被歸還時,系統自動向用戶推送這些消息,引起讀者注意。對于有相同愛好的用戶群體推薦,可以將“一人獨占”變為“群體共享”,尤其是新注冊的用戶,可以根據其學歷、性別、年齡、專業背景等信息進行預判,直接將相關的信息資源推薦給讀者,為其學習提供思路。②可以提供“組合閱讀”。在數據挖掘的環境下,可以計算出圖書之間的語義聯系,方便對圖書進行組合排架,如將養生方面的書與保健方面的書進行搭配。③有利于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將結構化、半結構化及非結構化資源合并分析,促進圖書館之間的信息交流,在對知識發展趨勢、用戶群體變化、圖書館發展方向、用戶行為變化等領域進行預測時具有顯著優勢。
2.6數據可視化技術
隨著圖書館擁有的數據、需要處理的數據及分析生成的數據急劇增加,導致系統分析和響應的時間也在增加。圖書館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需要及時了解數據之間的關系,通過可視化(包括圖表、圖像、動畫等)可以形象而智能地顯示數據的存貯、計算與關聯,使用戶能夠更直觀地獲取數據之間的關聯和趨勢,從而節省用戶時間(見圖1)。
2.7可穿戴技術的運用
隨著谷歌眼鏡、蘋果腕表等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出現,為圖書館提供智能服務創造了便利條件。①運用人機交互技術,根據可穿戴計算終端設備特殊的攜帶和交互方式,圖書館可實現與社會其他組織的合作,從事現場信息指導、情報提供、科學研究和學術探討等工作,拓寬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和服務方式。②運用人體傳感技術突出對人的感知和智能的增強,借鑒可穿戴技術在醫學上對人體身體狀況和情緒的監測,圖書館可實現對讀者信息的可視化,提供個性化知識服務。③利用可穿戴技術中信息處理技術的信息反饋報警功能,以及人機交互功能和人體感知功能實現對弱勢群體的幫助和公平服務,如對老人、小孩和殘疾人等特殊讀者群體實施安全監控和實時報警。
2.8WSN定位技術
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即無線傳感器網絡,其主要由多個傳感器(移動和靜止)組成,按照一定的組織方式進行排列,確定一定地理區域內被感知對象的信息并進行搜集、傳輸和處理,最終傳輸到需要的用戶手中。定位問題主要是傳感器本身節點的定位,這套系統首先要確定節點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從而確定自身的位置,不知道傳感器位置而感知的數據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節點的定位是WSN定位技術的關鍵。定位技術的優點是可以在室內使用,克服了GPS的無遮擋需求;缺點是定位需要固定的節點設施,成本較高。
3智慧閱讀推廣方案構建
資源、技術、館員、讀者和服務是圖書館五大核心元素,同樣,智慧閱讀推廣也要從智慧資源建設、閱讀推廣技術手段、智慧館員培養、智慧讀者教育等方面構建實施方案。
3.1智慧資源建設方案
資源是圖書館的建設重點,圖書館資源的智慧化是實現智慧閱讀推廣的第一要務。智慧資源建設應該包含:①圖書資源、設備資源、圖書館座位、圖書館書架、圖書館建筑等實物的標識,運用RFID技術進行標引和定位,方便讀者檢索、查詢、預定與使用。②利用WiFi信號結合讀者使用的移動智能設備對讀者進行定位,推送其可能需要的各種資源,如圖書、期刊、報紙、設備、座位等信息,真正實現圖書館資源的智能推薦。
3.2智能閱讀推廣技術手段方案
圖書館應該加強與讀者的交互,將閱讀借閱與活動方案通過多種途徑發布,及時接收讀者的反饋信息,及時解答讀者的疑問,從而提升讀者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積極性。傳統的發布途徑主要是圖書館網站與宣傳海報,讀者很難進行信息反饋與傳播,而微博、微信與手機APP的出現則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如: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微信平臺的“我要查詢”(包括“館藏查詢和預約”“信息參考咨詢”“精彩活動查詢”)、“我要辦理”(包括“個人書刊續借”“臨時上網申請”等)、“省圖寶典”(包括“微知乎”“微數據”“423微閱讀”“微視界”“隨便看看”等);上海圖書館微信平臺的“我的圖書”(包括“圖書查詢”“已借圖書”“圖書續借”“圖書推薦”“微閱讀”)、“活動”(包括“我的預定”“上圖展覽”“上圖講座”“讀者培訓”等)、“發現”(包括“附近的圖書館”“咨詢&反饋”“閱讀賬單2015”“幫助”“二維碼讀者證”等)。
3.3智慧館員的培養
智慧館員的培養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①改革館員招聘模式。圖書館應改變傳統的專業對口、高學歷等招聘要求,轉換為采取資格認定的方式,考試內容應增加教育心理學、物聯網、大數據、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識。②對現有館員的持續優化。將具有一定智慧圖書館知識的館員安排在有智慧服務設備或系統的部門工作,同時要培養館員終身學習的習慣。
3.4智慧讀者培訓方案
圖書館應該把提高讀者信息意識作為用戶培訓的重點,提高用戶的信息利用興趣,將人與知識、知識與知識、人與人的網絡數字聯系起來。圖書館應運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對新用戶的信息啟蒙教育、急需用戶的信息救助意識教育及資深用戶的信息隨行意識教育進行培訓。
4結語
智慧圖書館建設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方向,圖書館在進行閱讀推廣的過程中,要積極運用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突破傳統的閱讀推廣模式,實現閱讀推廣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和個性化。
參考文獻:
[1]王世偉.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建設,2011(12):1-5.
[2]儲節旺,李安.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及其對技術和館員的要求[J].圖書情報工作,2015(15):27-34.
[3]潘杏仙.智慧圖書館用戶培育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12):48-51.
[4]楊新涯.重慶大學:四大應用系統引導智慧圖書館建設[J].中國教育網絡,2013(9):71-72.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