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薔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南風講壇”
摘要:“南風講壇”是佛山市的一張文化名片,在二十多年的創辦過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優勢,反思其經驗有利于全國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事業的良性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1-0015-03
近二十年來,舉辦公益講座逐漸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核心業務之一,上至國家圖書館、下至各地市級圖書館,都紛紛開辦起講座、講堂、講壇。以廣東省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在全省21家公共圖書館(2家副省級、19家地市級)中,開辦公益講座的就有廣州圖書館、深圳圖書館、佛山市圖書館、韶關市圖書館、汕頭市圖書館、江門市五邑圖書館等6家[1]。在圖書館講座遍地開花的局勢下,如何經營并維護好自家的講座品牌,同時實現館際交流互動、優勢資源整合,是講座工作者們需要思考的現實問題。筆者以佛山市圖書館的“南風講壇”為例,對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的發展出路做出以下思考。
1延續講座品牌優勢
目前,講座品牌建設意識已被圖書館界普遍接受,因此知名圖書館講座需要揚長避短、革故鼎新,延續自己的品牌優勢。“南風”之名,是佛山市圖書館公益講座在開辦10周年之際通過公開征名而得。從1995年創辦至今,歷經二十余載歲月的“南風講壇”早已成為佛山市的一張城市文化名片,在舉辦過的2,000多場講座中,其始終貫徹“重鑄書香社會,共建精神家園”的主題精神,不僅得到圖書館業內人士的肯定,也受到讀者聽眾的廣泛好評。認可與褒獎來之不易,“南風講壇”這塊優質文化品牌中,蘊含著諸多講壇工作者多年的汗水和辛勞。
1.1主題多樣,飽含人文關懷
“‘南風講壇始終以倡導人文精神為目標,以體現人文關懷為主色,以滿足市民多樣化的閱讀需求為宗旨。”[2]濃郁的人文關懷是“南風講壇”的鮮明特色,也是賦予其持久生命力的核心。在選擇講座主題時,“南風講壇”一直堅持“百姓、百家、百科”的適用準則,以開啟民智為目的,力求引導聽眾親近高雅文藝,同時注重貼近群眾的普通生活,緊跟時代潮流。
“南風講壇”的講座主題豐富多樣,涵蓋的知識面極其廣泛,充分發揮了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再教育職能。其借助多媒體手段普及各種專業知識,有助于聽眾拓寬知識面、提升學識素養。
藝術文化是“南風講壇”最為關注的領域,對文學、詩歌、舞蹈、國畫、戲曲、歌劇、電影、攝影等藝術門類均有涉及。教育也是“南風講壇”的關注重點,其曾推出過兒童教育、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等系列講座。講座主題涉及的其他學科領域還有科學技術、軍事戰略、金融管理、媒體文化、國際關系、心理學等。
除了高端的文化知識類講座,“南風講壇”也推出過不少生活服務類講座,以實用性見長,力求做到專業性與普及性的完美融合,以滿足市民聽眾群體多層次的學習需求。如:面對當今創新型社會涌現出的創業潮,“南風講壇”適時推出創業管理、職業規劃類講座;年輕人辭職旅行的社會熱潮一興起,“南風講壇”就予以積極回應,引領聽眾思考相關問題;至于中醫藥、瑜伽等健康養生類主題,講壇更是深入到市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1.2雙管齊下,兼顧兩種形式
從最初的一年7場到2006年、2007年高峰時期的一年100多場,“南風講壇”維持了很高的舉辦頻次。其不僅每周舉辦陣地講座,還深入政府機關、企業機構、社區街道等單位場所,舉辦流動講座。陣地講座有助于聽眾群體形成心理期望效應,是打造“南風講壇”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流動講座則能夠提高“南風講壇”在社會上的認知度,收到良好的宣傳功效。
據筆者統計,2014—2016年這兩年間,“南風講壇”共舉辦了陣地講座72場,場所固定在佛山市圖書館報告廳,保持一個月最少2場的頻率。部分講座還有專題化、系列化發展傾向,諸如“佛山社科文藝系列公益講座”“我的青春我做主”“對話科學家”系列等。
在舉辦流動講座方面,近兩年“南風講壇”主要完成了“文化行六走進”與“社科講座下基層”兩個項目。①“文化行六走進”項目于2012年10月啟動,由佛山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主辦,“南風講壇”與各單位承辦。其將各類專題講座送進機關、學校、企業、軍營、社區、農村,搭建流動文化服務平臺,在社會中營造了濃郁的讀書氛圍。至2013年8月,該系列活動完成第一期講座12場;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第二期活動完成講座10場。②2014年,“南風講壇”還承辦了由佛山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主辦,各區委宣傳部協辦的“社科講座下基層”活動。該活動邀請嘉賓以改革、發展、勵志、“中國夢”等為主題,于7月28日至8月1日分別向佛山市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三水區、高明區推送了5場講座。
1.3多方合作,拓寬發展道路
在舉辦公益性講座時,不少公共圖書館面臨著資金短缺、人力不足等問題,其發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本身擁有的有限資源。因此,為謀求圖書館公益講座的廣闊前景,圖書館必須打破壁壘,尋求多方合作。
自2006年4月起,“南風講壇”邁上了更高的發展平臺,由佛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社科聯、佛山傳媒集團共同主辦,由市圖書館承辦。政府部門的有力支持為“南風講壇”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雙方聯辦講座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新型發展模式。
與“南風講壇”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關系的還有多家優秀企業、知名高校。企業出資,有助于提高“南風講壇”的規模與水準;參與舉辦講座,能夠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從而達到雙贏局面。來自高校的師資力量可以擴充圖書館講座的講師資源庫,使講座成為連接學術界與社會公眾的紐帶。近兩年來,“南風講壇”邀請了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等知名高校的教師擔任主講嘉賓,既讓本地聽眾有機會一睹名師風采,也有利于高校內的人文資源和研究成果向民間普及。
2010年12月,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正式成立,旨在推動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業務的共同發展,促進館際間的合作交流,互通有無。“南風講壇”也以此為契機,并借助2004年開始的佛山市聯合圖書館建設項目,推動佛山市及周邊公益講座的聯合發展模式,積極發揮自身的輻射效應和示范作用,與佛山市南海區圖書館的“有為論壇”、佛山市高明區圖書館的“高明論壇”等展開合作,在實現講師資源優勢整合的同時,又能減少資金投入,節省講座的開辦經費。
2彌補講座品牌短板
2.1統籌規劃講座主題
“南風講壇”雖然舉辦過多種系列專題講座和流動講座,但從整體而言,在講座主題策劃方面,還是缺少全盤統籌規劃性。其每次選題,主要看能邀請到哪位主講嘉賓,再由主講嘉賓提供合適的選題,故而選題偏于被動。若想變被動為主動,關鍵在于做好講師資源庫建設,形成一支學科覆蓋面廣、學術水平高的專業講師隊伍。除了與社會名人、高校講師保持聯系,講壇工作者也要積極發現和努力培養本土優秀演講人才。同時,講壇工作者還需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劃管理水平和學識素養,緊跟時代潮流、關注社會熱點;注重讀者反饋信息,考慮他們的學習需求,再結合本地的歷史文化傳統背景等,把握好策劃大方向;充分調動各環節資源,與講師及時溝通,統籌做好全年的講座總體安排。講壇工作者可以以季度為時間單位,依次規劃每一季度的講座時間、地點、內容和主講嘉賓等,并做好備案工作,以便臨時調整計劃。
2.2系統管理聽眾群體
開辦至今,“南風講壇”已吸引了一百余萬人次的聽眾。為了更好地聯系聽眾群體、宣傳講座信息,“南風講壇”建立了多種現代化通信網絡服務平臺。如:建立QQ群、微信群獲知聽眾反饋,開設聽眾郵箱、微博、博客等,但在聽眾群體系統管理方面,“南風講壇”做得還不是很到位。
對公益講座而言,聽眾的逐漸流失是其發展走下坡路的最明顯表征,忠實的聽眾群體是公益講座存在的必要保證,能夠吸引大量的潛在參與者則是公益講座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為了系統管理這些數量龐大、層次不一、存在分散的聽眾群體,圖書館工作者需要強化主動服務的理念,通過講座現場的填表登記、網上報名登記、圖書館現有讀者資源數據庫篩選、外單位合作集體登記等方式進行聽眾信息采集,根據年齡、性別、文化層次、工作學習領域、興趣愛好等進行分類、歸檔[3],用科學的方法建立聽眾數據庫。
2.3后續開發講座資源
為了更好地實現圖書館的社會再教育功能,公益講座需要挖掘講座資源的后續生命力,對保留下來的音視頻材料和文字圖片材料進行二次開發利用,編輯、制作視頻、圖書等各類衍生品,并提高發行水平,以便更高效地傳播與共享講座資源。
佛山市圖書館在這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嘗試,在講座開始前與主講人簽訂講座的知識產權協議書,以書面形式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4]。解決講座資源的知識產權問題,是對其進行二次開發的前提。征得主講人同意后,“南風講壇”對每場在佛山市圖書館報告廳舉辦的陣地講座都進行了現場錄像。但是“南風講壇”目前的視頻錄制水平遠遠落后于當下的多媒體應用技術,“‘南風講壇陣地系統設備最近一次升級距今已經9年多,限于當時設備技術、經費原因,系統設備綜合檔次有限,遠程操控攝像機、攝像機操控臺、視頻切換臺等未能采用專業級設備,其綜合圖像質量并不是十分理想,離廣播級要求還有比較大的距離”[5]。投入新的技術設備,并配備足夠的專業技術人員是提高“南風講壇”視頻資源利用水平的關鍵。在講座文字圖片材料的開發方面,“南風講壇”正嘗試著與出版社合作,系列的專題講座圖書有望在近一兩年內面世。
2.4助推實現“悅讀”潮流
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的最終目的是要引導聽眾利用館藏文獻資源,以講座為載體,傳播知識、宣傳圖書,助推形成“悅讀”的良好社會學習氛圍,從而為圖書館帶來更多的讀者。所以,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要實現服務對象由“大眾→聽眾→讀者”的身份轉變。由“大眾→聽眾”,是公共館講座的初級階段,目前為數不少的公共館講座還處于這一階段;而由“聽眾→讀者”才是公共館講座的高級階段,它是實現公共館講座主要目的的重要和關鍵階段[6]。為跨入“聽眾→讀者”這個公共圖書館講座的高級階段,“南風講壇”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不僅要在講座中介紹嘉賓主講人的研究成果、專著文集,還要懇請他們推薦書目。同時,工作人員也需努力提升學識素養,更深入地了解講座主題,在宣傳信息中為聽眾羅列出本館收藏的相關文獻資源。
3結語
在佛山市,“南風講壇”早已成為一個特色鮮明的文化名片,有助于顯著改善整座城市的文化風貌,提升廣大市民的文化素養。講壇工作者還需多方努力、不懈探索,把“南風講壇”這個優質文化品牌經營好,并為其他公共圖書館開展公益講座提供借鑒和經驗。
參考文獻:
[1]趙曉瑞.廣東省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服務現狀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3(5):40-49.
[2]顧月.讓“南風講壇”這張名片,散發出耀眼的光芒[N].新華書目報,2014-11-07(A18).
[3]李利華.論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的長效機制[J].圖書情報工作,2014(S1):93-95.
[4]蘭曉惠.佛山市圖書館公益講座的創新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0(5):46-48.
[5]邱裕光.圖書館自建講座視頻資源的制作實踐與思考:以佛山市圖書館“南風講壇”視頻資源的建設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8):66-67.
[6]程遠.公共圖書館講座實踐的理性探索[J].圖書館雜志,2015(6):33-37.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