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關鍵詞:網絡環境;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
摘要:文章指出網絡環境下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論述了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的資源建設、加工整理、開發和利用,提出了對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1-0092-03
1背景
隨著信息化、網絡化程度的進一步深化,人們習慣于通過網絡和移動設備獲取信息,并且其已成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這種網絡環境下,文獻載體的數字化和信息資源的網絡化對縣級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固守傳統的地方文獻保存和利用方式,是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地方文獻是以地域為中心特征的一切信息和知識的載體,是人們了解和研究某一地區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各方面歷史和現狀的主要信息來源。地方文獻展現出了一個地域的歷史、發展歷程以及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對于推動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目前,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發展緩慢,地方文獻工作處于瓶頸期,沒有實質性進展。
2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存在的問題
2.1資源數字化建設意識淡薄
縣級圖書館相關領導和管理人員對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思想上因循守舊,缺乏創新意識和責任感,工作模式及工作思路跟不上現代化圖書館發展步伐,服務內容單一且服務手段落后,同時在經費和技術上有困難,而且他們普遍認為地方文獻數字化建設是國家和省、市級圖書館的事情,所以縣級圖書館基本上沒有開展地方文獻數字化建設工作。
2.2專業人才缺乏、技術落后
縣級圖書館普遍存在館員年齡偏大、新生力量不足、思想僵化、員工整體素質偏低、知識結構不完整、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能力不高等問題。縣級圖書館缺乏既具備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又熟悉計算機應用的復合型人才,致使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在縣級圖書館得不到有效應用。縣級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水平低,沒有能力進行數字化、網絡導航的工作,很難開展數字化服務,難以適應“互聯網+”及大數據環境帶來的一系列挑戰,與網絡環境下用戶的信息需求不相適應。
2.3資源建設和服務縱深不足
網絡環境下的文獻資源向著紙質文獻資源、數字資源、虛擬資源三者并存的方向發展,但是縣級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以及服務還停留在傳統階段,地方文獻資源仍是以紙質文獻為主,所提供的服務也是紙質文獻資源的借閱以及地方文獻書目數據的檢索、查找及簡單的參考咨詢等。其視聽文獻、電子出版物、網上信息資源的獲取及加工整理和利用無從談起,也沒有將地方信息的網絡資源納入本館地方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的意識,更沒有專人進行此項工作。目前,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和服務沒有向縱深發展,滿足不了人們對地方文獻資源的深層次信息需求。
2.4網站建設滯后
縣級圖書館網站是展示地方文獻信息資源并且方便用戶使用的一個平臺,建立網站能夠拓寬用戶使用資源的途徑。目前,我國有90%以上的公共圖書館網站推出了地方文獻信息服務內容,但是建立這些網站的大多都是省、市級圖書館,縣級圖書館網站建設一直處于邊緣狀態。據筆者調研,其所在地區沒有一家縣級圖書館建有網站,這與時代發展極不相稱。
3網絡環境下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的對策
3.1樹立特色資源網絡共享觀念
縣級圖書館管理者要從全社會信息資源共享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環境將促使文獻信息環境發生重要的改變,也必將為地方文獻建設帶來重要、深刻的影響。其必須轉變觀念,樹立創新服務意識,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認識地方文獻的數字化及互聯網技術在地方文獻中應用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特色地方文獻的數字化資源是數字圖書館的信息基礎,是進行數字資源共享建設的重要內容;充分認識無時限、跨地域的廣泛共享本地的優秀歷史文化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3.2強化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
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員是數字資源的管理者、傳播者和導航者,不僅要為用戶提供傳統的圖書館服務,還要進行數字資源的服務,必須具備圖書館學的知識,還要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服務能力[1]。因此,縣級圖書館進行高水平的資源建設及培養專業素質較高、技術過硬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勢在必行,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分期分批地派其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各種數字化技術和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的相關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其計算機操作技能及網絡信息檢索技巧,從而加快縣級數字圖書館建設能力和服務水平。
3.3加強地方文獻資源收集
3.3.1創新地方文獻收集方式。傳統的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獲取方式主要有訂購、征集、復制、交換、索取、捐贈、呈繳等。縣級圖書館按照傳統方式收集地方文獻困難,導致地方文獻資源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收集:①呈繳本制度。由地方政府通過法令、規章制度等法律形式制定本地區地方文獻呈繳本制度,呈繳樣本應成為收集地方文獻的穩定來源。②行政部門發文。政府通過報紙、電視、微信、網站等媒介發布關于地方文獻的征集函,號召各機關團體、行政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向圖書館捐贈地方文獻資料。③圖書館通過頒發捐贈證書、組織地方文獻專題展覽、座談會等活動,與社會各界人士建立良好的互動,鼓勵其主動捐贈。如:滿族著名作家赫連佳新的著作《關東秋葉》是一部關于關東大地和老北鎮的故事,北鎮市圖書館以作者親自向圖書館贈書活動為契機,通過電視、報紙、網站、微信等平臺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地方文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吸引了更多的人捐贈所著所藏的地方文獻。
3.3.2重視地方文獻網絡資源的收集。網絡上的地方文獻資源越來越多,類型也多種多樣,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多媒體等多種信息表現形式。這些地方文獻資源具有范圍廣、分散雜亂、信息重復的特點,有傳統的紙質地方文獻的數字化電子書刊,也有本地網站上有關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信息資源,大多分布在地方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設立的網站上[2]。縣級圖書館可以對地方文獻的網絡信息進行系統的挖掘、篩選,并進行加工、整理,使之成為地方文獻數據庫有用的信息資源;同時,可以把網絡上豐富、流動的信息資源通過重新組合的方式轉化為本館的信息資源的一部分,也使其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
3.4加速地方文獻的數字化建設
地方文獻數字化是縣級數字圖書館建設的信息基礎,為縣級數字圖書館建設提供了內容。假如我國各個地區的縣級圖書館都能夠把館藏中具備地方特色的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成為專題數據庫,并且通過網站進行網絡服務,能很大程度促進數字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因此,縣級圖書館要把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作為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重點內容[3]。
3.4.1通過網站推出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縣級圖書館在自己的網站上推出地方特色文獻資源,是其數字化建設的信息基礎,其越有特色就越有生命力,可以通過特色文獻資源來增強網站的吸引力和后續力。縣級圖書館在其網站上應重視對地方文獻資源的推廣,對地方文化及地方文獻資源設置專欄進行宣傳,并且將分布于各政府網站、地方旅游網站、網上論壇等的網絡資源通過站點之間的相互鏈接統一集中在其網站平臺上,進行網上資源的整合,為用戶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3.4.2完善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書目數據庫是文獻資源數字化的基礎建設工作。目前,縣級圖書館基本上都采用了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大多數建立了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通過書目數據庫揭示本館的全部地方文獻收藏情況,既有利于為用戶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檢索服務,又可實現地方文獻資源的共享。縣級圖書館在對地方文獻書目數據錄入過程中,要力求突出地方文獻特點,如:對普通主題文獻以地名為主標題著錄607字段;增加660字段、661字段、314字段、334字段;在地方文獻書目記錄中增加690字段,并設專庫。
3.4.3重視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縣級圖書館的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應根據經費、人力、設備等條件逐步推進,應先完善地方文獻書目檢索系統,再著手編制各種重要的地方文獻專題索引、題錄,不斷進行完善和補充。在書目數據的基礎上,不僅要對地方文獻的主題、分類等進行詳細著錄,還要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更好地揭示館藏;對某些地方文獻進行文摘或提要式錄入,有的進行全文錄入,加深文獻利用的深度和廣度。有能力的縣級圖書館也可以根據本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有步驟地建設一些有較大利用價值的專題地方文獻數據庫;可以根據讀者需求,有針對性地對網上的地方信息資源進行篩選、下載或鏈接、分類、組織,建立相關的地方文獻數據庫;或者圍繞一個或者幾個有關本地的歷史文化專題建設數據庫,通過網站提供檢索服務。如:本地區名人數據庫、旅游資源數據庫等。
3.4.4為其他網站提供專題地方文獻數據。地方文獻作為區域文化資源日益被人們關注和重視,縣級圖書館根據館藏內容和讀者需求編制各種專題資料,成為地方文獻工作的首選。以北鎮市圖書館為例,北鎮市旅游資源豐富,地方政府把旅游業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2014年,北鎮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北鎮旅游官方網站“遼游網”,北鎮市圖書館利用地方文獻資源為其提供各種專題資料,展示北鎮市的歷史、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等,向游客全面推介“祈福靈境 養生寶地 遼寧北鎮”,宣傳北鎮市的旅游產業,服務地方旅游經濟。
3.5與省、市級圖書館合作,推動地方文獻資源共建共享
縣級圖書館可以將其收藏的珍貴地方文獻送交上級圖書館,一方面其可以不用再購置專門設備,另一方面也不再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保障數據的規范和數據庫的安全,從而減少其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縣級圖書館通過與上級圖書館資源的共建共享平臺對館員進行長、中、短期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加強對人才的培養,促進縣級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省、市、縣實現三級聯動,積極引導和扶持縣級圖書館,如:向縣級圖書館讀者提供登錄賬號,使縣級圖書館讀者能夠享用網絡圖書館資源,實現服務層級的扁平化及服務資源共享[4]。
4結語
縣級圖書館是我國公共圖書館體系中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是完善全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陣地[5]。地方文獻是圖書館最具特色的館藏資源,網絡環境下機遇和挑戰并存,縣級圖書館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數字化技術,加快信息組織和信息服務方式的轉變,建立多層次、多方位的具有本館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體系,突破發展瓶頸,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全力滿足用戶需求,促進縣級圖書館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會麗.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論析[J].圖書館學刊,2007(2):112-113.
[2]王天亮,李曉瑜.網絡地方文獻資源的分布及開發利用研究[J].現代情報,2010(6):37-40.
[3]胡海鷹.大數據背景下地方文獻數字化探討[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5):31-33.
[4]鄔琴棋.對縣級圖書館開展數字資源服務的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2(6):127-128.
[5]夏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若干問題的思考[J].圖書館,2009(5):130-132.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