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潔
【摘 要】繪本是低年級學生的主要讀物之一。教師如何指導孩子愛讀、會讀并從中獲得愉悅的享受和審美的熏陶呢?筆者以《螞蟻和西瓜》為例,教會孩子逐步掌握“猜一猜”、“重視圖畫細節”、“展開豐富想象”等閱讀圖畫書的方法,并學會開心表達。
【關鍵詞】繪本;閱讀指導;語言表達;觀察;想象
繪本因其色彩亮麗,繪圖精美,故事淺顯有趣,深受兒童喜愛,成為低年級學生的主要讀物之一。然而,在實際閱讀中,因為兒童以形象性思維為主的特點,容易被漂亮的畫面吸引眼球,閱讀時或匆匆翻過,或不明其意。教師如何指導孩子愛讀、會讀并從中獲得愉悅的享受和審美的熏陶呢?在《螞蟻和西瓜》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嘗試指導孩子帶上敏銳的觀察閱讀繪本、展開想象的翅膀豐滿繪本、體驗故事的情境描述繪本,教會孩子逐步掌握“猜一猜”、“重視圖畫細節”、“展開豐富想象”等閱讀圖畫書的方法,并學會開心表達。
一、看
被稱為“日本圖畫書之父”的松居直用兩個著名的公式說明“繪本”與“插圖類圖書”的區別:文+畫=帶插圖的書,文*畫=繪本。在繪本中文字與圖畫共同承擔著講故事的重要責任,圖畫不再僅僅起輔助和詮釋文字的作用,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依托的關系,這樣才能營造出整個繪本完美的感覺。閱讀時,教師應重點指導兒童用眼睛注意觀察繪本中人物的動作、神態等細節,由此了解故事內容,豐滿人物形象,這樣才能“讀見畫風,讀見詩意,讀見象征,更是讀到了真正的生動和可愛。”
教學片斷1:
師:看!這時四只螞蟻來了,看到這塊大大的西瓜,你猜他們的心情怎么樣?
生:他們很高興
師:你怎么知道他們很高興呢!
生:我看到一只小螞蟻跳起來了。
生:上面一只螞蟻一邊拍手一邊笑呢!
師:老師知道了,你是從圖中看出來的,對吧?我們看繪本首先就要學會看——仔細地看。看圖上畫了誰,他們在干什么?才能看懂繪本的意思。
……
在本段教學過程中,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學策略重點指導孩子關注圖畫細節看懂圖畫內容,從而學會“看”這一重要的閱讀本領。第一幅圖畫閱讀時,我指導孩子觀察螞蟻的動作、神情等體會螞蟻的心情,從而讓孩子感受到,圖畫的細節也在向我們傳達內容。第二幅圖放手讓孩子仔細看,孩子們運用剛剛掌握的方法,從只能看到“螞蟻在吃西瓜。”漸漸看出了“西瓜真好吃啊,小馬手上捧著一大塊西瓜,大口大口地吃,小麗一頭鉆到西瓜里咬了個大洞。小亮吃得很開心,嘴咧開了。”圖畫的內容在孩子的眼睛里漸漸生動、豐富起來。
二、想
游移在兒童意識中的泛靈論是童話、神話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學依據,是兒童文學之所以特別需要幻想、擬人、夸張和變形等藝術手法的根本原因。優秀的繪本能給兒童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而包含了兒童豐富想象的繪本更是拓展了原有作品的內涵,使其變得更加豐滿。
教學片斷2:
師:是啊,西瓜那么大,螞蟻這么小。這可怎么辦呢?小朋友們來幫他想想辦法。
生1:找大象朋友來幫忙。
生2:喊其他螞蟻來幫忙。
生:用一個大大的氣球把它吊起來。
……
師:小朋友們真會想辦法,我們看繪本還有一個重要的本領:想。
這樣的環節,意在培養兒童大膽質疑、猜想、預測等主動學習的能力。圖畫故事書的閱讀過程就是一個與圖畫故事書溝通、對話、交流的過程,是調動自己的知識經驗理解圖畫故事,并從中獲取信息豐富自己體驗的過程。讓兒童帶著自己的想象去讀繪本,不僅可以豐富繪本的內容,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在本段教學中,我讓孩子發揮想象,幫小螞蟻想辦法,在有趣的故事情節的推動下,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想出了很多的好辦法。教師適時的肯定和鼓勵,更給了孩子一個發揮自己奇妙幻想的空間。
三、說
繪本的閱讀發展的不僅僅是兒童的閱讀能力,以一個繪本為載體,能綜合地發展兒童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兒童的表達能力。如何將繪本的閱讀和孩子的語言表達指導有效結合,是繪本教學研究的新方向。
教學片斷3:
師:小螞蟻們要把西瓜挖成一塊一塊地搬回家呢!說干就干,螞蟻們開始行動啦!他們都在干什么?(指導動詞挖、搬、吊、扛、背、馱……)
你能用這個句子說一說嗎?小螞蟻們有的____,有的____,還有的____。
生:小螞蟻們有的挖,有的背,還有的兩只一起抬。
師:你能自己把這幾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小朋友可以先說給同桌聽一聽。(指導孩子說得清楚、有條理。)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閱讀繪本的時候引領孩子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可以提升兒童言語表達的能力,更是對兒童觀察、想象、表達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本段教學過程中,我出示連續的四幅圖讓孩子們嘗試講清楚圖畫所描述的故事,這樣,孩子們不僅要先弄懂圖畫的內在聯系,還要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教者相機進行的動詞的教學和句式的訓練,可以讓兒童的表達更準確,更清楚,對于優化兒童的口語表達有著很好的作用。
四、編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研發了“繪本讀寫課堂”課程,她的觀點:“繪本閱讀若停留在讀與聽、討論與交流的層面,還不能將作文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接受繪本閱讀教育實現精神營養‘輸入后,無法實現能力轉化后的‘輸出。”對低年級兒童而言,這種能量的輸出我把它確定在繪本故事的仿寫和續編上。
教學片斷5:
師:小螞蟻們一個個吃得肚子圓圓。咦?剩下的西瓜皮怎么辦呢?
生:可以做小船。
生:可以滑滑梯。
……
師:大大的西瓜皮,螞蟻們怎么運回家?玩西瓜皮又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讓我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可以畫一畫,也可以編一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和小伙伴聽一聽。
繪本讀起來幸福、快樂、有趣,在本課快樂的閱讀中,孩子同時掌握了準確使用動詞,說完整的句子等本領。課后這一個續編,基于故事情節為兒童創造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孩子學習去編故事,講故事,充分發揮了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