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浩洋

日前,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一個致力為全天下的人解決健康問題的創業者,自己卻倒在了病痛下,不禁令人扼腕嘆息,一個50億市值的公司失去了他的領跑者。一下子所有的人都在談論健康,都開始關注創業者的身體狀況。
張銳離世后,我回顧了國內外互聯網以及一些高壓行業里的狀況,看完后內心非常震驚,每個行業都有類似的猝死的情況:
2016年6月29日,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因疾病突發在北京不幸去世,年僅34歲;
2016年6月23日,前阿里巴巴數據技術及產品部(DT)總監歐吉良在打羽毛球時猝死,年僅34歲;
2015年12月13日,騰訊技術研發中心語音引擎組副組長李俊明在陪懷孕的妻子散步時猝死;
2013年,御泥坊前董事長吳立君突發腦疾去世,年僅36歲;
2008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生瑜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39歲;
……
看到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之后,一身冷汗,回想自己17年的創業歷程——從大學畢業開始,義無反顧的投入創業之中:
21歲的時候就創辦了連鎖教育學校;
23歲,借了幾百萬的高利貸,年利息60%,在幾個月發不出工資之后,不想看著自己公司去死,不成熟的做了危害到自己生命的事情;
29歲,公司連續12個月發不出工資,每個月要去借錢,員工流失50%,高管只能是半薪,在金融危機的時候,一年談了37家風投,全部拒絕,因為缺少資金,研發出現問題,合作伙伴虧損出現問題,全公司人心惶惶。
其實在創業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屈辱和崩潰,甚至是永遠一輩子無法對外人講的,我很慶幸在面臨這么大壓力的時候,自己從來沒有想到過自殺,我認為這可能是我的心理建設得比較好。
盡管如此,其實我的身體也有過異樣的反應,雖然沒有像張銳那樣,或是劉強東那樣一夜白了頭,但也遇到過腸胃問題,一個月之間瘦了30斤,這都是創業帶來的問題。
以我17年的創業艱辛中自身的感受、和幫助挽回了兩個重度抑郁癥的高管的經歷來看,健康問題對創業者只是排在第二位,壓力下的心理健康問題才是創業者的第一殺手。
心理壓力導致自殺不用多說,導致猝死或是其他大量的健康問題比不運動帶來的問題更嚴重,更讓人崩潰。
很多創始人為了讓團隊不感受到自己面臨的壓力,外表表現很正常,但是自己已經負債無數,連正常的吃、住都無法保證,更勿談要去度假旅游。
醫學專家也從各個角度說明壓力會對身體健康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特需中心主任張雅君:
精神壓力過大是導致猝死的外部第一因素。當患者因為疲勞、熬夜、精神壓力大等因素的折磨,交感神經處于高壓狀態,增加了冠狀動脈痙攣、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危險,嚴重時可導致猝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胡大一:
焦慮、高壓、驚恐、抑郁等負面情緒,對健康的危害不亞于吸煙、高膽固醇飲食,由此導致的高血壓、冠心病等,也為數不少。中青年企業家、白領若發生猝死,常常有心理因素。
通過張銳在之前的采訪文章,我們能了解到他創業的痛苦和艱辛。在其友人們的回憶里,張銳“有情懷、有激情、有拼勁、有銳力”,他“是一個很愛談理想的人”,經常感嘆“好多想干的事,時間不夠怎么辦”,又會“語速很快地講春雨的轉型計劃,自己的理想和為這份理想付出的吃不好睡不好的焦慮”。
其實比張銳的融資更艱難的人也有很多人。無論是埃隆·馬斯克在特斯拉瀕臨倒閉的最后一小時才解決融資問題,還是史玉柱面臨數億債務導致公司崩盤等。他們的抗壓能力非常強,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應對高壓。
張銳的去世,如果能夠有好的方式釋懷壓力,也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創業本身就是一件風險極大,壓力極大的事情,尤其是在近年創業潮來臨之際,大量創業在做的事情是偽需求,無意義的,勢必極大可能會以失敗告終,很多創業者不僅賠光投資人的錢,甚至把自己的所有積蓄、房子等都投入虧光。如果從事著這樣高風險的事業,抗壓能力不夠,很容易崩潰,心理產生問題,甚至有自殺行為。
在我自己創業的過程中,其實經歷過所有創業者所熟悉的,包括媒體報道出來的80%、90%的痛苦和折磨,甚至經歷過他們所沒有經歷的慌亂和崩潰,但是我自己還是自信自己在心理壓力疏解方面做得不錯。
盡管我連續幾年凌晨三四點睡,十幾年來陪著客戶喝酒喝到不省人事,但是很多人反而覺得我比實際年齡還要年輕,每天都精力旺盛,白發不比別人多,眼袋等也不明顯,最核心的原因還是自我壓力排解的問題。
我很多身邊的合伙人和高管,曾經在當年最崩潰的時候問我:浩洋,你是真的心里面沒有壓力,還是你裝出來,為了讓我們覺得沒有壓力,才這么苦中作樂、故作鎮定。
我自己發自內心的告訴他們:我心里真的沒有壓力,可能壓力是存在某種潛意識中,我至少在顯意識里最大化的釋放了所有壓力,因為這些壓力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因為他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可能做出最不理智的決定,也會影響身邊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