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規劃引領 依法規范管理 有效破解農民建房難
□桐廬縣國土資源局 鄭金龍
2014年初,浙江省政府和浙江省國土資源廳提出了“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破解農民建房難”的工作任務和要求,桐廬縣認真貫徹上級文件精神,圍繞“3-5年基本解決無房戶、危房戶”的總體工作目標,出臺政策、規范審批、強化監管、保障用地,通過2年多的努力,全縣的農民“建房難”問題得到有序解決,農村宅基地管理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兩年來,共解決了3276戶農戶的宅基地審批,涉及用地面積5665畝,其中落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942畝。
前些年,桐廬縣的農村宅基地管理普遍存在“無規劃、亂審批、缺監管、未批先建多、建新不拆舊”五個方面突出問題,農村違法建筑泛濫,宅基地資源浪費嚴重,造成了一頭是農村建房亂,一頭是農民建房難。針對這一局面,2014年,桐廬縣出臺了《桐廬縣農村宅基地管理細則》。《細則》在依法的前提下,充分吸收了省市文件精神,既結合實際創新舉措,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1.規劃引領,節約集約用地
強化規劃意識,嚴格按村莊規劃審批宅基地。從緊控制村莊人均建設用地指標,科學分配、節約利用宅基地資源。新規劃的農居點,人均建設用地不得超過100平方米或畝均安排宅基地2.3戶以上;原有村莊超過120平方米的,除古建筑保護和地質災害搬遷需要外,不再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鼓勵村民按規劃原基拆建,在不超過原合法宅基地面積的前提下,每戶最高可獎勵20平方米。
2.定義清晰,明確審批條件
明確了“無房戶”“危房戶”和“住房困難戶”的概念。無房戶是指因自然災害或人為原因造成住房損毀的農戶,或住房困難戶家庭符合分戶條件但又無宅基地的已婚子女。危房戶是指現有住宅經有關部門鑒定為危房的農戶。住房困難戶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不足20平方米,或因住房結構等原因確實無法滿足日常生活的農戶。細化列舉出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5種情形和不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15種情形,只有無房戶、危房戶、住房困難戶和規劃搬遷戶可以申請新宅基地,已有宅基地的農戶只能通過原基拆建改善住宅條件(規劃不允許的除外)。
3.明確責任,規范農房審批
按照“縣級部門規劃、鄉鎮街道審批、村級民主管理、農戶依法使用”的宅基地管理原則,明確基層干部和農戶的法律責任。重新設計印制了《農房審批表》,要求自然村、行政村、鄉鎮城建辦、基層國土所的經辦人員和負責人及鄉鎮分管領導共7個人簽字,一經查實農戶本人提供虛假材料或鎮村干部弄虛作假的,都將按照欺騙審批處理,并依法依紀追究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借助“無違建縣”創建的良好氛圍,桐廬縣的宅基地管理《細則》得以認真貫徹實施,得到了農村廣大群眾的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
為確保有限的宅基地資源優先安排給無房戶、危房戶和住房困難戶,促進宅基地節約集約利用和公開公平分配,桐廬縣對宅基地審批工作進行了嚴格規范。
1.嚴格審核村民身份
村民應持有本集體經濟組織頒發的股權證,村集體違反政策頒發的股權證無效。“非農戶口”的村民申請宅基地必須同時符合三個條件:持有本村的有效股權證,未曾享受房改政策,未曾被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正式錄用。不以“農業戶口”為標準,嚴格認定“村民”身份,既符合當前農村實際,又能夠處理好“藍印戶口”等歷史遺留問題,更是適應了戶籍制度改革的趨勢。
2.嚴格把好“分戶”關
必須按“村民家庭戶”審批宅基地,公安分戶僅作參考,杜絕人戶分離、亂分戶、不合理分戶騙取宅基地利益。公安戶籍已經單獨立戶,但不符合《細則》規定的,不予審批宅基地;村規民約已經制定,但不符合《細則》規定的,不予支持。特殊情況報縣國土資源局政策組審核。
3.嚴格控制新批宅基地
只有無房戶可以新批宅基地。因規劃、房屋結構等原因無法進行原基拆建的危房戶和住房困難戶,可視作無房戶。擬新批宅基地的無房戶名單,由鄉鎮(街道)在每月25日前報縣國土資源局,經審核后統一在縣級媒體《今日桐廬》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4.嚴格執行“拆舊建新”政策
村民申請建房必須自行拆除所有舊宅(包括無證房屋、附房、庭院等),否則不得領取《農房審批表》。因住房結構等原因確實無法拆除的,必須辦理村集體收回手續并注銷其土地證、房產證。通過調劑形式處置舊宅的,受調劑戶必須符合建房條件,并依法辦妥調劑手續和土地證、房產證過戶手續。

▲美麗鄉村——鐘山髙峰
1.推行房票安置
堅持“有償退出”和“有償使用”的原則,將“宅基地有償使用”列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結合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集體土地征遷安置,出臺《桐廬縣住宅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實施辦法(試行)》,在全縣范圍內推行房票制度。房票是被補償(征收)人在本縣行政區域范圍內購買政府商定房源的商品住宅、商業營業用房結算的特定票據。對被補償人選擇房票購置商品住宅(或商業營業用房)達到規定的被征收房貨幣化安置款50%的,給予被補償人選擇房票安置的15%獎勵,并計入房票總額。超過規定50%比例(但不得高于安置補償協議中的貨幣安置補償總額)的,超出50%以上部分給予22%的現金獎勵。
2.允許宅基地跨村流轉
堅持“一戶一宅、拆舊建新、有償使用”原則,在不突破全縣宅基地管理關于建房條件和面積標準規定的情況下,允許在所在村無宅基地,或將原宅基地交還所在村集體,并依法辦理宅基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的村民,到縣城市規劃控制區范圍外的其他村進行宅基地跨村流轉。既給予了縣城和集鎮務工村民進城安居樂業,又實現了全縣農村宅基地的統籌安排和節約集約利用,同時還解決了不少歷史遺留問題。
3.加快推進“一戶多宅”清理工作
以“無違建縣創建”和“三改一拆”為載體,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農村宅基地“一戶多宅”清理行動。通過深入排查摸底,黨員干部帶頭,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著力解決農村宅基地使用中的歷史遺留問題,切實維護農村宅基地使用管理的公平公正,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注重拆后利用,堅持惠民利民優先,按照“宜耕則耕、宜建則建、宜綠則綠”的原則,對拆除之后土地采取拆除、收回、調劑等方式分類施策,及時安排無房戶、危房戶和住房困難戶審批建房,切實解決了一批農民住房難問題。
4.允許合法農房通過原基拆建進行危房改造
結合實際,在已經停止項目實施的規劃復墾區內,危房戶在新安置點無法安排宅基地的,即可以申請原基翻建,不再對土地規劃和村莊規劃進行審查,按照正常流程辦理農房審批手續。
5.使用零星存量國有建設用地安排農民建房
對村莊規劃范圍內、單宗面積不超過3畝的存量國有建設用地,以劃撥方式安排農民建房,按照宅基地進行審批和管理,不收取劃撥費用。村莊規劃區范圍內3畝以上的存量國有土地,安排農民建房的,報請縣政府批準后實施。
通過2年多的努力,桐廬縣的宅基地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無房戶、危房戶和住房困難戶的“建房難”問題得到有序解決,基本杜絕了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違法現象,宅基地管理全過程都充分體現了依法、公開、公平的原則,由此引起的信訪大幅減少。下一步,桐廬縣將在堅持“一戶一宅、拆舊建新、法定面積”總原則的前提下,通過科學規劃、創新舉措、依法審批、嚴格管理,著力破解農民建房難,依法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book=15,ebook=20